搜索
郇如启的头像

郇如启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105/28
分享
《翻阅地层》连载

第五章 情倾西部

情倾西部

我国的西部土地辽阔、人烟稀疏,以其自然瑰丽和神秘莫测令人倾慕,更让地质勘查者神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些对西部辽阔土地的描述是何等的雄浑、大气、壮阔!品读诗词,地质人在慨叹中思考:这里的地下是否也蕴含着丰富的矿藏?

寻矿内蒙古

2005年山东地矿七院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成立内蒙古项目组,出征内蒙古前旗巴根黑格其尔,在那里开展锌矿及多金属矿的普查。地矿七队队员们探矿的足迹第一次延伸到省外。

说到内蒙古,闪现眼前的是一种诗意的境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这自然、淳朴的诗意描述令人向往。可真到了那里就感觉没有那么多的诗情画意了。

正值初春,勘查队的勘查点圈定在地域偏远的野外无人区。这里白天风沙扑面,一天下来脸上、头上覆了一层厚厚的细沙;到了晚上,旷野的风变得格外凶猛,呼啸着钻进帐篷,队员们裹着厚厚的被子还是冻得舒不开身。

钻探地点气候恶劣,道路也欠发达,勘查设备指望不上车辆运输,肩扛人抬又费时费力,队员们便学着当地牧民的样子买来马匹运输。马,成为勘查队员的主要交通工具。刚买来马那阵子,队员们利用空闲时间练习骑马,这可不是无关紧要的娱乐活动,在辽阔的原野,骑上马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骑马也是一门技术,温顺、善良的马容易骑,脾气暴躁、乖戾的马,骑上去的人常常被马匹打着旋摔下来,摔个鼻青脸肿是小事,如果伤筋动骨就麻烦了,遇到这类马,队员往往几个人一起合力驯服。

肖丙建就曾驯服过这样一匹烈马,驯服过的烈马听话的很,骑在马上行走如履平地。肖丙建是内蒙古项目组的技术负责人,他善学习、肯钻研,从2000年起,肖丙建在地矿七院组织的几次竞聘中脱颖而出,成为多个项目的负责人,带领他的团队探测出许多矿产资源,受到业界好评。

内蒙古勘查点多、点与点的间距远,技术人员骑马勘查现场,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肖丙建几乎每天骑着马在旷野的几个勘查点来回奔波,为地质勘查做着技术分析、指导。

前旗巴根黑格其尔锌矿的勘查点分为东西两部分,中间隔着一条哈图河。哈图河处在低谷,两侧峰高崖陡。每次骑马穿过,像到了地下隧道似的,抬头仰望,刀削似的峭壁欲裂欲倾,令人不寒而栗。肖丙建每次骑马经过都有惊心动魄之感,好在有马壮胆,那马蹄哒哒声伴着流水声传得很远,听着让人心里油然而生豪迈。

进入夏季,内蒙古的雨来得快,停得也快。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一会儿就阴云密布,真不知那天上的云是从哪里冒出来的。雨点往往没有预兆的噼里啪啦落下来,在空旷的原野躲都没处躲,每逢此时钻探只好暂时停下。

随队出征的女队员冯爱平可算领略了这里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那天喜欢雨的她,在雨雾里漫无目的的往驻地走。不经意间,看见草丛中冒出了一朵朵小小蘑菇,这些小蘑菇迎着雨水长势很快,就像视频播放的那些特写镜头般神速。多么的神奇、虚幻啊,冯爱平停下脚步,采一朵闻一闻,辨别出是可以食用的蘑菇,她飞快地采了一食品袋的蘑菇回到营地。厨师见到新鲜的蘑菇自然厨艺非凡,晚餐时间,新鲜的蘑菇汤的香味熏醉了原野。

在内蒙古一年时间,肖丙建和队员们都是在无人区勘查,在无人区生活。风雨作伴,野草灌木为邻,队员们的心思都用在了勘查找矿上,胡子拉碴、不修边幅早就不以为奇。晚上,队员们与家人通话,与家里孩子通话,往往说着说着就哽咽起来……但是第二天他们依旧精神抖擞的奋战在勘查现场。

内蒙古项目组的队员在艰苦、忙碌中适应着当地的环境气候,在苦中寻乐,在乐中增加着自信。内蒙古富饶的地层,也给了他们丰厚的回报:勘查出的一座座锌、铅、银、锗、煤矿坦露在人们面前,向社会奉献着能量。

揭开青藏高原地层的秘密

2016年开始,山东地矿七队按照省地矿局的部署,继续挥师西进,来到新疆、青海、西藏做地质矿产调查。

进入新疆,地质队员们克服与当地人的语言障碍,翻越戈壁,穿行沙漠,来到和静县额尔滨山勘查。和静县地广人稀,勘查点选点多、分布广,劳动强度相对来说更大。长期在野外作业习惯的队员其实不怕苦涩和劳累,就是担心遇到诸如野狼、棕熊、毒蛇等的危险动物袭击。

那天在额尔滨山的勘查现场,女队员冯爱平和刘琨站在现场记录勘查数据,冯爱平突然感觉脚下软绵绵的,下意识低头一看:是一条眼镜蛇!蛇的下半截身子虽然被踩在脚下,头颈却高高立起来,正大张着嘴发出“嘶嘶”声,欲向冯爱平袭击,见到普通蛇都害怕的冯爱平边尖叫、边跺脚得跑出很远。勘查队员听到喊叫,急忙拿起钻探工具向蛇打去,事后队员们感叹:这好在是一条小眼镜蛇,如果再大一些的话,后果不堪设想。自此后,队员们勘查时,不仅观察着远处的野兽,还要注意着脚下的毒蛇。即使夜里钻到帐篷休息,谁也不敢大意。直到现在谈起那次踩蛇经历,冯爱平还心有余悸。

队员被野物惊吓的危险常有,但更多的是勘查的收获,地矿七队在新疆用时两年,完成了《新疆和静县额尔滨山东段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为开发矿产资源提供了决策依据。

地质队员的脚步一旦迈开,就难以再停下。刚刚结束新疆勘查的山东地矿七队不顾鞍马劳顿,一路挺进登上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面积占中国版图面积的近四分之一,根据地理环境推测,这里储有大量的稀有金属矿藏。

2014年,肖丙建和队员们踏入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那曲一带勘查。最初进入这片高原,地质队员感觉着这里特有的原生态环境,感受着这片神奇的土地:蓝天白云离自己是那样近,似乎伸手就可以扯下;高山松、冷杉、雪莲这些只能在书本、影视中见到的植物,在这里都可以见到……站在脚下这片海拔4600米的高原上,队员还感受到了另一种“神奇”:由于气压超低,每个队员都出现了头痛欲裂,浑身乏力,夜里难以入眠的状况。眼前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还没体会完,剧烈的高原反映就袭扰而来。也许是脚步太快、也许是新来乍到,身体里表现出的不适困扰着地质队员,他们没有了刚来时的那样兴奋,平心静气适应着高原的环境。

在青藏高原勘查,队员们面临着首要的问题是如何在无人区生存、开展工作。适应了气压超低,还要适应昼夜温差,高原上白天温度适宜,可是夕阳西下后气温骤降,到了夜里就冻得打哆嗦。住在牧民废弃透风的石头屋子、羊圈里,半夜常常被冻醒。吃饭也是难题,用自带的煤气灶将饭刚煮熟,一阵旋风刮来,再看锅里、碗里平添了很多不该有的“佐料”:羊粪、枯草叶……好不容易煮熟的饭菜总不能倒掉啊,队员们用筷子将羊粪、枯草叶剔除后,皱着眉头咽下。

野外作业遇到野兽袭击也是屡见不鲜。一天上午,队员们刚把测量仪器摆出来,正准备下钻勘探,负责勘查记录的女队员王燕燕无意中瞥了一眼远处,只见冷杉树后出现异样,接着一头青海棕熊慢慢从树丛走出来。队员早就听说青海棕熊很凶,很容易对人发起袭击。队员们赶紧悄悄退到拐角处,避开棕熊的视线,这才躲过了棕熊的袭扰。事后队员们说,幸亏王燕燕当时的那一瞥,否则会发生一场人与棕熊的大战。在青藏高原,常常遇到一些野生动物,诸如野牦牛、藏羚羊、棕熊、野狼等,在凶猛的动物面前关键是学会提前预防,避免被袭击。

艰苦的环境一样勘查出丰硕的成果。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肖丙建带领的山东地矿七队完成《青海省共和县达纳亥公卡银多金属矿普查》,并提交报告,圈定矿带两条,圈定铅矿体4条,铁矿体11条,共生银矿体6条。

2010年至2013年10月,完成《青海省都兰县哈图-托索河一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和《青海省都兰县哈茨谱山北铜矿普查》。

这些普查报告,摸清了西部稀有矿储量的家底,为今后国家的战略性开发,提供了详实的数据。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