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蒋宇航的头像

蒋宇航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10/07
分享
《《春秋争霸战》 第十七章 烈士》连载

第四章 壮士也

楚国大军,由楚庄王亲自率领,他的弟弟公子侧为司马。

大军进兵,一路顺利,深入至宋境,连拔下几座城邑。楚庄王下令驻扎下来。一方面,大军经过长途跋涉,需要休整;另一方面,数场激战之后,物资损耗也需要补充;而且,楚庄王也想观察一下晋国的态度。

楚国起大军入侵宋国的消息,立即传遍中原各国。首先受到惊吓的却是鲁国。因为鲁国与宋国相邻。在鲁国的印象中,楚国还是一个蛮荒之地。而野蛮人的战斗力一般也是很强的,而且蛮不讲理,鲁宣公担心楚灭宋后会把战火烧到鲁国。

孟献子对鲁宣公说:“臣闻小国之免于大国,聘而献物。若受责而荐贿,恐怕来不及也。”

孟献子名蔑,鲁国著名上卿庆父之后,亚圣孟子先祖。鲁宣公采纳了孟献子的建议,派大夫公孙归父为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到设在宋国的庄王军营中。公孙归父是鲁庄公之孙,东门襄仲之子。

在中军营帐,公孙归父拜见了楚庄王,并奉献上礼物。

公孙归父说:“此乃寡君对楚王之敬意也。”

庄王很高兴鲁国送来礼物,表明这个典范的中原国家已经开始接受楚国了。楚庄王与公孙归父盟约,承诺不入侵鲁国。在签约后,楚庄王又与公孙归父聊了一下鲁国的礼乐。他对鲁国的文化,一向也是感兴趣,而且还相当了解的。公孙归父倒是没有想到,楚庄王完全不像是一个野蛮人的样子。

在楚国屯兵后,宋文公派公族大夫乐婴齐到晋国告急。

除非晋国出兵救援,否则,商丘肯定守不住。但是,晋国在邲之战吃了亏,又面临秦国和狄之压力,不知是否还能与楚再战。乐婴齐是宋戴公后人。他向宋文公承诺,将尽一切努力说晋国出兵。但到了晋景公,出乎意料之外,晋景公爽快地就答应了出兵请求。

晋景公说:“宋乃晋之盟,吾岂会不救。晋师早有准备,随时可以投入再战。”

荀林父说:“楚屯兵于宋,却未有全力进攻,是惧我出兵也。”

要恢复晋国霸权,晋楚再度交手是无可避免的。关键在什么时候。今天宋国面临危机,若弃宋不救,晋国又会要失去一个盟友。荀林父始终谨记要吸取邲之战的教训,必须坚定战斗意志,出动大军,逼楚军撤退。救援宋国,就是时候。这个不可犹豫了。

但上大夫伯宗进谏言反对。

伯宗说:“不可。古人言:‘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

伯宗祖籍原在宋国。他的祖父公子遨,是宋襄公的弟弟,当日宋襄公派公子遨到晋国为质,就留在了晋国,生子而改姓伯。所以,伯宗与乐婴齐实在也是有亲戚关系的。但伯宗现在已经是晋国人了。

古代人迷信。当伯宗分析当下的时运时,是很有说服力的。这样也可以解释清楚,为什么在邲之战中,虽晋强而不能取胜的道理。天意不可违也。

但晋景公一心要恢复晋国的地位,

晋景公说:“难道上天抛弃晋国了吗?寡人不信也。晋不可弃宋,否则,寡人颜面何在?”

伯宗说:“国君含垢,天之道也。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汙。’且狄有内乱,不可不防。君其待之。”

伯宗进谏提醒了荀林父。晋军南下救宋,若楚军不退,晋楚再战,北方空虚,恐有不测。

荀林父说:“伯宗之言,不可弃也。秦狄虎视,晋亦不可松懈。”

狄之内乱是现实威胁。

潞国是狄族之国。与晋国亦是姻亲之国。潞国国君潞子婴儿的夫人是晋国景公的姐姐。最近有传言,说潞国发生了内乱,他们夫妇二人已死于内乱中。当然,消息需要一步证实、或证伪,晋国亦已派人前往潞国实地了解情况。因此,出兵救宋之议,暂时放下,待情况落实以后再作决定。

荀林父担心宋国那边等不了。因为,若宋国得知晋国没有派出援军,可能就会立即投降。这对晋国不利,需要派人前往宋国,通知宋国那边坚持住。让乐婴齐回去是不合适的,乐婴齐就留在晋国等待潞国方面的消息好了。

出使战区,使命危险。他需要一名勇士,这是普通大臣应付不过来的事情,只有勇士才能担当这个信使,才有足够的胆识去完成这份使命。遍寻之下,荀林父终在霍邑求得一名勇士,名解扬,字子虎。

荀林父领解扬上朝见晋景公。

第一次上朝,国君宫殿之宏伟与气派,完全超乎解扬的想象,在那只是一刹那之间,他被震撼了,被慑服了。但他并没有过度地显出好奇、或惊讶的样子,而是两眼直视前方,他随着荀林父的脚步往殿内去,仿佛完全不为周边环境所打动一样。

晋景公远远就打量着他们两人。走进殿内,解扬拜见晋景公。晋景公亦尊他为上宾。

晋景公说:“《诗》曰:‘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中行伯举荐汝有勇气,吾观汝举止,果然从容有常。至宋,使无降楚也。”

解扬说:“诺。”

荀林父补充道:“请与宋君言,晋师悉起,将至矣。”

从晋国到宋国,需要经过郑国。以往,郑国是不会拦阻晋国使臣的,乐婴齐来的时候路上也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因此,他们着重研究了与宋文公会面后,怎样才能让宋文公相信晋军马上就要起行。因为在理论上说,晋国不需要另外再派使臣,由乐婴齐带着晋军过来就是了。不过,大军汇合还是需要一些时间,这也可以作为一个解释。

解扬告别了父母。他还没结婚。不需要担心妻儿,父母就是最大的牵挂。不过,又走在路上,他就把父母抛到脑后了,心里只是考虑着,怎样与宋文公谈,怎样与华元谈。因为他们一定关心晋军什么时候能到的。解扬在脑海里设想了许多,却是没有设想到会在路在路上被郑兵拿下。

郑国巡逻兵把解扬押上囚车。

解扬说:“你们竟敢扣押晋国使臣?”

郑兵说:“我们执行上头命令也。”

郑国兵把解扬押送到军大营中。

当楚军已休整完毕后,粮草也就地补充足了,却仍未收到有晋军准备出动的风声。楚庄王就估计,晋国是不是又在犹豫中。

楚庄王命令公子侧继续进兵,把宋国都城商丘包围起来。同时要求郑国严密监视晋国方面的动向。战争之初,郑国也不敢得罪晋国。现在见到楚国已把商丘围困起来,知道楚国攻宋的决心,自然不敢怠慢。就派兵加强巡逻,切断宋国与晋国的联系。

捉到晋国使者,楚庄王如获至宝,亲自提审。

楚庄王问:“你到宋国有什么任务?”

解扬说:“告知华元,晋师已起,将至也。”

庄王说:“我不欺汝,汝亦莫骗我。若晋师已起,还需要派你到宋国去吗?荀林父根本就无意动兵,所以才需要派你到宋国来。”

解扬说:“此言差矣。晋必救宋也。只是大军汇合略需要些时间罢了。不过,晋楚交兵,双方不利。楚已有所得,退兵为上。”

楚庄王说:“晋军悉数尽起又若何?若寡人惧之,不会围宋矣。不过,若你能如实告诉华元,晋兵不至也,让其降楚,寡人自有千金予你。”

解扬说:“吾一村夫耳,虽非君子,亦知君命在身,岂可违也。”

楚庄王说:“寡人还会赠汝楚之美女也。人生若何?有妖娆美色相伴,岂不更精彩?”

解扬说:“何苦诱我哉。”

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金钱和美色双重出攻之下,能有不倒下的勇士吗?楚庄王自身,虽然没有什么绯闻,但对美女的诱惑力,他当然是知道的。他只是没料到解扬未婚,对此没有太多感受,对异性更多的只是在心里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

楚庄王第三次许诺解扬:“汝若反言以告,使宋降楚,免百姓之苦,岂非善哉?寡人封汝千户食邑也。”

这样猛烈的攻势之下,金钱、美女、还有封邑,还有攻不下的人性吗?没有人可以抵挡得住的。

解扬答应了。

楚庄王大喜。

楚庄王下令帐前将帅立即出发到城门前。并率先登上战车。公子侧为解扬驾车,跟随在楚庄王的战车后。

公子侧对解扬说:“请告之宋君,降城者,楚王不杀也!”

楚人先把楼车推到城头前,解扬离开公子侧的战车,登上楼车。

解扬对着商丘城头高喊:“华元在否?”

华元不在。

但守城宋兵听到他的叫喊,立即去把华元找来了。华元走上城头,向城下张望,他不认识解扬。

华元说:“我华元也。汝是何人?

解扬说:“我乃晋国使者解扬也。今被楚王擒获,现奉命传晋侯之言于汝。”

华元说:“请言之。”

解扬说:“晋侯命吾,告之汝也。晋师数尽起,大军将至矣无降楚也。

楚庄王闻言大惊。

不仅是他,在场一众楚军将帅,没有人料到解扬会这样说话。公子侧反应也快,命令身边两名壮实的楚兵把解扬扯下来。两名楚兵分两边迅速爬上车楼,也不容解扬再多说,抓住他的衣服,一把就扯了下来。当解扬连滚带爬摔下车楼时,不仅衣服被撕裂,额角被撞伤,还流出了血,样子是十分狼狈的。

两名楚兵把解扬押到庄王面前跪下。

楚庄王不满地说:尔既不穀劝宋降城,何故不守信用?

解扬在两名楚兵押解下,歪扭着身体,感觉虽然不舒服,仍尽量地表现出平和的态度。

解扬说:臣闻之,君能发布命令义,臣能接受命令,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之赂臣,不知命也,非臣之过也。

楚庄王说:非我无信,是汝弃之,接受汝之刑罚吧。

一国之君,怎可受此侮辱。

解扬说:“金钱美色,吾固爱之。然受命以出,有死无霣,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

解扬亦坦然受命。

霣是齐国方言,表示雷电,通陨而有落下的意思;通殒,而有死亡的意思。解扬这话的意思,是向庄王解释他所以承诺劝降宋军,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

铡刀已经架起,两名楚兵把解扬押在铡刀下。

楚庄王说:“汝真不惧死?”

解扬说:“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

禄就是福分的意思。对解扬而言,死不过就是经受一场考验而已。尽管在此时,他脑袋里其实是一片空白。他既没有想到家中的父母,也没有想到自己未来的可能的媳妇儿。他只是仍表现出了自己作为晋国人的自豪感而已。

但这样的思想觉悟,这样的英雄气概,楚庄王虽怒,亦不由得敬佩不已。

行刑的楚兵在等着他下命令。

生存,还是死亡?

这个问题,提得多好呀。一铡刀下去,把解扬宰了。快意恩仇,够解气的。只是文明人讲的是人性,而不是狼性。正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懂得珍惜,值得珍惜的东西,这才叫文明。解扬有信有义,这就是普世价值。只有文明人才懂得普世价值,野蛮人是不懂的。文明人不会因一件好东西,不属于自己就要毁灭。所以,就在大家都以为楚庄王要下令“杀之”之时,却听到了另外一则命令。

楚庄王说:“舍之。”

两个押着解扬的楚兵没有反应过来。呆住了。大家都有些意外。

公子侧还是了解楚庄王心中的想法的。他说:“王令舍之。”

两名楚兵才把解扬从铡刀下拖了出来。

解扬在地上坐了一会。他的腿有点发软,后来才有气力站起来。不管怎样,不管是生还是死,他都是完成了使命的。回到晋国复命,晋景公亦爵之为上卿。家中父母当然为他能冒险完成使命的壮举而庆幸。他能活着回来,确实是幸运的。

楚庄王与公子侧回到中军营帐。

军中粮食不足,得知晋军已发兵救援,宋军守城意志更为坚决。要攻下商丘,恐怕不仅还需时日,损失会惨重,而且楚军已有疲惫之态。

公子侧说:“不若退也。”

公子侧也不是个蛮干之人,他想,虽然没有攻下商丘,但楚军不是没有所得,没必要非攻克商丘不可。楚庄王也是这样的想法,性价比的事情,还是需要考虑的。而且宋国人坚壁清野,粮食已有不足。于是,楚庄王下令全军解围撤退。

申犀稽首于王马前

申犀“无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

庄王一时语塞。

申叔时为御车,对楚庄王说:“缺粮不会只是楚军的事,若筑室耕者,宋必听命。

楚庄王纳谏,下令停止撤退。并发公告,让宋国难民回原住地,帮助他们修建被毁坏的房屋,并让他们回地里耕田。

几个月过去,晋国援军仍未到。商丘城内形势日益险峻,为解商丘之围,宋军统帅华元决定兵行险着。

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楚军围城多日,久攻不下,必然粮草不足。华元便乘着午,孤身潜入楚营。楚兵因吃不饱,虽设有岗哨,亦已现疲态,也想不到宋军竟然会有人敢潜入营中。

华元公子侧之床,把匕首已架在他脖子上,然后叫醒他。公子侧吃了一惊,心虽惧之,亦冷静下来。

公子侧说:“子之国何如?”

华元说:“惫矣。”

公子侧说:“何如?”

华元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而炊。”

公子侧说:“吾闻被围困者,柑马而秣,使肥者应客,不示实情。”

华元说:“吾之言,实情也。”

公子侧说:“子为何以实情相告?”

华元说:“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危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危则幸之。”

公子侧说:“何如?”

华元说:“汝乃君子,是以实情相告。”

公子侧说:“吾军亦只有七日之粮矣。”

两人互相透露的,可是双方最核心的军事机密。但这又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因为,双方统帅都是行家,对方的情况,一经交手,也就略知一二。不是可以瞒得住的。华元所以主动向公子侧证实城中情况,乃哀兵之计,以求解商丘之围。

华元说:城下之盟,即使国毙,不能从也。

公子侧说:“若宋与楚平,即去而归尔。”

华元说:“后撤三十里,唯命是听。

于是,公子侧就私自与华元订立了盟约。约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若不守约,死之。

第二天,公子侧把情况向庄王汇报。

申犀当即表示反对。他说“子反与敌私立盟约,该当何罪?”

子反是公子侧的表字。

公子侧反驳说:“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何以楚无信义之士乎?

庄王下令,全军后退三十里。

申犀没有再表示反对。他已经看到,楚庄王信守诺言讨伐宋国,虽然最后的结果,至今没能如他所期望的那样踩平商丘;他也明白,那是因为宋军坚决抵抗的原因。楚庄王的政治判断,实际上比他们更英明的。主动与楚媾和,这符合楚国的政治需要。他没有再表示反对的理由,不可能以一个人的利益劫持了楚国全体的利益。

楚军解围后,宋文公就派华元来到楚军营中。华元与公子侧正式签下和约。随后,华元亦入楚质。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