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烟雨江南的头像

烟雨江南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5/13
分享
《战国七雄》连载

第五章 齐威王一鸣惊人(下)

【场景15:公元前348年,齐国临淄齐王后宫】

背景: 公元前351年(周显王十八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漳河边结盟,撤出赵国首都邯郸。大约在此时齐国将庞涓释放,使其回魏国再度为将。

同年,鲁国攻打齐国,进入阳关。同年,韩、赵、魏三国再次攻打齐国,直到博陵。

齐威王七年(公元前350年),卫国攻打齐国,占领齐国的薛陵。

齐威王八年(公元前349年),楚国侵齐。

齐威王九年(公元前348年),赵国攻打齐国,占领齐国的甄城。

此时的齐威王,内心是恼火的。

当年,自己围魏救赵,树立的威望已经如同火盆里的灰烬,灰飞烟灭。

如今,各国又将他当作一个软弱可欺的雏鸡。

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就连赵国也恩将仇报。他心情郁闷,于是就借酒消愁,更加沉沦酒色,寄情于琴瑟鼓乐,不理朝政。因为他感觉自己无脸在面对朝臣。也对不起先王的厚望。

心理落差巨大的齐威王,在那几年里十分荒唐,一直还沉浸在以往的胜利光环之中,特别听不得别人泼冷水,却喜欢经常给他戴高帽的人。当时的齐国奸臣周破胡就是这样一位会溜须拍马之人,同时他为人专横跋扈、嫉贤妒能,常在齐威王跟前赞扬奉承齐威王的阿大夫、诋毁贤能的墨大夫。

公元前348年的一天,齐威王又遇到一件让他极其恼火的事情。

有次歌舞正欢,他宠幸的周破胡对他说:“大王,有一件事,事关大王声誉,齐国国体,臣冒死进言。”

“爱卿请讲。”

齐威王很奇怪,因为他知道这个周破胡一直以来只会挑他喜欢听的说,这次怎么突然要“冒死进言”。本以为周会像那些个道德君子的大臣一样来引经据典的数落他一番,以显得自己多么的忠君爱国,但是他完全猜错了。按照周的套路,接下来上演的是狗血爱情剧,而不是历史忠臣戏。

“臣发现大王爱妾虞夫人与北郭先生有染,而且她也知道她们的奸情被我发现,恐我向大王告发,一定会先栽赃陷害微臣。望大王明察。”

“放肆!你可知非议王室是要五马分尸的?!”齐威王大怒,掀了桌子。一想到称霸诸侯的梦想已经灰飞烟灭,作为男人的最后尊严,自己最宠爱的女人居然也背叛自己!这恐怕是他此时此刻最不愿听到的了。

“臣万万不敢造谣!如无证据臣也不敢进言。”周破胡见到齐威王脸色铁青,两眼里露出了他从来没见过的杀气,吓得他立马匍匐在地,不敢再抬头看他第二眼。

“有何证据?”齐威王的心里极其不愿意相信这件事是真的。

“臣之前仰慕北郭先生贤达多才,与其交往甚密。有次偶然见他拿出一张擦汗的丝巾十分眼熟,后来才想起来和虞夫人手上拿的那张一模一样。大王经常让臣陪酒,臣有幸见过虞夫人手里拿的那种丝巾。”

于是,齐威王立即派甲兵随周破胡到北郭先生府内抄家。当卫军将领将丝巾呈到他面前的那一刻,齐威王的心彻底凉了,立即命人将虞姬囚于后宫九云台,让有司(翻译过来就是,有关部门)严加审问。

齐威王记得北郭先生是下面举荐的贤才,自己在后宫接见过他一次,当时虞姬也在场。后来,有次自己虞姬共享云雨之欢后,虞姬还确实向自己举荐郭北郭先生,并不止一次说周破胡是个小人,让自己流放他。

周破胡贿赂有司,做了一份虞姬的罪状呈给齐威王。齐威王再也不想见到这个让自己伤心失望的虞姬,于是一直将其软禁在九云台内。

【场景16:公元前348年,齐国临淄王宫】

背景:经过虞姬事件的打击,齐威王更加颓废,特别讨厌引经据典对他指手画脚说他多么失败的那些大臣。当时齐国,存亡危在旦夕,齐王左右的人也都不敢直言进谏。就连齐威王极其信任的大臣也开始无奈的用隐喻来委婉进谏。其中就包括邹忌和淳于髡。

邹忌前面已经说过,和齐威王有共同爱好,擅长琴瑟,所以以弹琴来委婉劝谏,最终委以重任,甚至位列国相,可见齐威王对他的宠信。

而淳于髡是何许人也呢?

淳于髡出身卑贱,其貌不扬。《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髡”是先秦时的一种刑法,指剃掉头顶周围的头发,是对人的侮辱性的惩罚。淳于髡以此为名,可见他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赘婿”则源自于春秋时齐国的风俗。当时齐国风俗认为,家中的长女不能出嫁,要在家里主持祭祀,否则不利于家运。这些在家主持祭祀的长女,被称作“巫儿”,巫儿要结婚,只好招婿入门,于是就有了“赘婿”。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上门女婿。这种风俗在齐地由来已久,一直到汉代还很流行。如果不是经济贫困,无力娶妻,一般人是不会入赘的。

尽管淳于髡出身卑微,又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却得到了齐国几代君主的尊宠和器重。淳于髡凭借自己的智慧与才能,在齐威王老爹齐桓公田午创办稷下学宫时,就已是稷下先生,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教授。在齐威王时期,已经成为了稷下先生中的代表人物。邹忌拜相时,他率稷下先生七十余人向其问难,使得邹忌重视礼法、厉行改革;他与孟子也进行过数次精彩的论辩;荀子(约前313-前238)到稷下游学时,淳于髡这位出身低微的稷下先生,已经是稷下学宫中元老级的人物,相当于北大校长,国务院高参。就连荀子也经常向他请教,其“隆礼重法”的主张就是受到了淳于髡思想的影响。淳于髡还做过齐太子的老师,《吕氏春秋·壅塞》记载“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由此可见齐国国君对这位稷下元老的信任和倚重。淳于髡得享高寿,他死时,弟子送葬者有三千人(《太平寰宇记》卷十九),足见其门徒众多、德高望重。

齐威王八年(前349年),楚国发兵大举进攻齐国。威王派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带上赠送的礼品黄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笑得系帽子的带子都断了。

齐威王说:“先生是嫌所带的礼品少吗?”

淳于髡说:“怎么敢呢?”

齐威王说:“那是为什么呢?”

淳于髡说:“刚才臣子从东方来,看见大路旁有人在祭祀神灵祈福消灾,拿着一只猪蹄,一盂酒,祷告说:‘易旱的高地粮食装满笼,易涝的低洼田粮食装满车,五谷茂盛丰收,多得装满了家。’我见他所拿的祭品微薄,而想要得到的却很多,所以在笑他呢。”

于是齐威王把赠送赵国的礼品改为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淳于髡到达赵国,贿赂赵王亲信的重臣,向赵王陈明利害关系,并请赵王念及当年围魏救赵之情,出兵援齐。赵国当即派“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援齐,楚国闻之,连夜撤兵。

这一天,百官难得再一次见到久不上朝理事的齐威王。因为这一天他要接见出使赵国回来的淳于髡。

大殿上,淳于髡用隐语对齐威王说:“齐国有只大鸟,停驻在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鸣,大王知道这鸟是为什么吗?”

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淳于髡心中大喜,知道自己效忠的齐王还没完全磨灭称霸的雄心。

当晚,齐威王在后宫摆宴,款待淳于髡。

酒宴中,齐威王问:“先生能喝多少才醉?”

淳于髡回答:“臣喝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

齐威王说:“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还能喝一石呢?”

淳于髡说:“在大王面前赏酒,执法官在旁边,御史在后边,我心怀恐惧,不过一斗已经醉了。如果家里来了贵客,我小心地在旁边陪酒,不时起身举杯祝他们长寿,那么喝不到二斗也就醉了。如果有朋自远方来,把盏叙旧,我大概可以喝五六斗。如果是乡里间的盛会,男女杂坐,无拘无束,席间还有六博棋、投壶等娱乐项目,我心中高兴,大概喝到八斗才有两三分醉意。天色已晚,酒席将散,酒杯碰在一起,人们靠在一起,男女同席,鞋子相叠,杯盘散乱,厅堂上的烛光熄灭了,主人留髡而送客,女子薄罗衫轻解,微微地闻到一阵香气,这个时刻,我心里最欢快,能喝一石。”

最后,淳于髡点明了说这番话的用意: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滑稽列传》

意思是说,享乐的追求是无穷尽的,一味地追求享乐,就会走到邪路上去。以此来讽谏威王,希望他能明白“极之而衰”的道理。齐威王听从淳于髡的劝告,自此停止了通宵达旦的喝酒,将更多的精力用到处理朝政上。淳于髡也被委任为“诸侯主客”,类似现在的外交部长,专司礼仪,接待来宾。

【场景17:公元前348年,齐国临淄王宫】

邹忌看到齐威王开始从新振作,心理也大为高兴。

一日大殿之上, 邹忌说:“大王, 臣自认为身高相貌都不错,就问我的妻子,我与城北的徐公谁更美?妻子说:'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我知道城北徐公乃齐国公认的美男子,我不太相信妻子的话,就又问我的妾,妾也说徐公不若我美。我又问我的宾客,宾客也说我更美。后来有一天我把徐公请到家中,我对着镜子仔细打量对比了一番,还是感觉自己不如徐公美。 ”

齐王及众人听后哈哈大笑。

邹忌见齐王高兴,便乘机向齐威王上奏说:“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翻译过来就是:“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满朝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赏;上书劝诫寡人的,得中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让我听到的,也可以得到鼓励奖。”

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月以后,变成了偶尔有人进言;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场景17:公元前348年,齐国临淄后宫九云台】

由于齐威王广开言路,他从众人口中得知了一件事情,让他重新重视起“虞姬事件”。内心深处,他一直不愿意相信自己心爱的女人虞姬会背叛他,和一个下人有染。

这天他来到软禁虞姬的九云台。推开门,他看见那个之前为他翩翩起舞,歌声如百灵鸟一般悦耳动听的虞姬,如今蓬头散发,目光呆滞,上下穿的是素衣麻布,周身也无半点金玉。

虞姬被软禁近一年之久,本欲寻死,但是心理却一直咽不下这口气。如果就这么死了,自己只会蒙受不白之冤,世代被人唾骂为淫娃荡妇。于是她在这里,终日期盼,能再见齐威王一面,陈述衷情,再一死明志。

这一天她终于见到了齐威王,她一下子精神了起来,她慌忙整理着身上的穿戴,努力控制着自己的表情,她不希望自己让齐威王看起来像一个已经发了神经的疯婆子一样,声嘶力竭的控诉与抱怨。

虞姬见到齐威王,首先起身行了大礼。然后长跪不起,声音细弱但坚定的说:

“我幸得父母生养,虽不是什么大门大户,却也是陪王伴驾了十几年,我日日睡的是简陋之床、破旧褥子,还要为您打理后宫,侍奉您的饮食。我的心难道您真不明白?大王今天能来,那我就把我的心里话一五一十跟您说清楚。大王说我有罪,将我幽禁于深宫之中,妾常终夜难眠,日思夜想,终于醒悟自己确实罪有应得!妾虽女子,未尝读书,也知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我不避嫌疑向您推荐贤臣,这是我的第一项罪过。我被人陷害,而有司受了贿赂诬陷我,使我不能明辩。我听说杞梁妻因为冤枉而把城墙哭塌,所以百姓都为她喊冤叫屈,可是妾的冤情却不能昭雪,即便是在高台之内哭告,也没人能听见,这是我的第二项罪名!既然有了这样的污名,再加上前边的两条大罪,本不应苟且偷生。之所以我还活着,是因为我要在您面前辩白自己的冤屈。晋国太子申生当年宁可死也不愿离开晋国,就是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妾死不要紧,忠良谦顺之人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但是我还是要把最后的肺腑之言告诉您。现在齐国的大臣奸佞极多,而最坏之人莫过于周破胡。如果大王再不对齐国的内政下一剂猛药,齐国可就真的危险了。如今我要说的话已经说完,死而无憾,只可惜以后再也不能服侍大王了。”

虞姬说完,已经哽咽,泪流满面。话音刚落,虞姬突然起身,向高台围栏边奔去,看样子就要翻身跳下。

齐威王大惊,急忙上前,一把将虞姬抱住。

“虞姬,你受苦了!”齐威王将她紧紧的搂入怀中。作为一国之君,堂堂七尺男儿,他的眼里也已经充满了热泪。

原来他从进谏的人口中已经知道虞姬是奸人诬陷。那个丝巾也是周破胡买通内侍从虞姬那偷出来然后悄悄放到北郭先生府里的。

北郭先生也是十分冤枉,苦读诗书,一身才学还未能施展,更没能建功立业,却莫名其妙的成了“虞姬事件”的政治牺牲品,想来应该怪起名不好,叫什么不行,叫“背锅先生”。不知道和传说中的南郭先生是不是兄弟。

【场景18:公元前348年,齐国临淄王宫大殿】

背景:齐威王将虞姬请出九云台,从新宠爱这位深明大义的红颜知己。同时深刻认识到,自己当年是何等荒唐,偏听偏信,意气用事,不仅冤杀贤才,还差点让自己最爱的女人一同陪葬。

是时候收拾这些这些奸佞小人了!

当天,百官上朝,大殿之上,突然架起了一个大鼎,甲兵将士手持利剑,立于左右。

大鼎下面的熊熊烈火,比当年灵前的火盆更加旺盛,如同齐国的国运,再次燃烧了起来。大鼎之中的水已经开了,冒着热气不停的翻腾着,就好比这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世道人间。

齐国召来即墨(今山东平度)大夫而对他说:“自从您作即墨大夫以来,每天都有人来说您的坏话。但是我暗中派人去巡视即墨,田地都已开垦,百姓衣食丰足,官府中没有堆积滞留的公务,东方因而得以安定。这是因为您不会讨好我左右身边的人以博求名誉的缘故啊。今天我要封您一万户的食邑。以感谢先生您为齐国的呕心沥血。”

齐威王又召来阿城大夫而对他说:“自从您治理阿城以来,赞誉您的话每天都能听到。然而我派人去视察阿城,田野没被垦治,百姓生活贫苦。往日赵国进攻甄城,您不去救援。卫国攻取薛城,您不闻不问。这都是因为您用钱重贿我左右身边的人以索取名誉的缘故!今天,我要送你一个大鼎,以感谢你提醒寡人要虚心纳谏!来呀,左右,将阿大夫放入大鼎之中煮了!”

当天,齐威王身边曾经赞誉过阿城大夫的周破胡等人都一并被烹杀。

于是齐国上下大为震惊,人人尽忠职守,都不敢再文过饰非。

齐威王整顿吏治,选贤任能,在不长的时间里,使府库充实,国力强盛,齐国大治,最终开创了“大国崛起”的基础。

不久,齐威王发兵向西攻打赵国、卫国,在浊泽打败魏军并包围魏惠王。魏惠王请求献上观城以求和解,赵国也归还齐国长城之地。齐国得到大治,诸侯闻讯,二十多年没有人敢于出兵侵犯齐国。

齐威王听从淳于髡等人的建议,学习春秋时齐桓公 “尊王攘夷”, 号召各诸侯国去朝见周天子。当时的周王室既贫且弱,诸侯们都没去朝见,最终只有齐国朝见周王。这次政治作秀,虽然因为各诸侯国不愿配合而尴尬收场,但是却收获了天下人心,天下淳朴的老百姓都开始认为齐威王是贤君。

“齐威王来朝。是时周室微弱,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天下以此益贤威王。——《资治通鉴》

这里有个历史未解之谜, 周烈王前376年到前369年在位,而齐威王前356年到前320年在位。齐威王是如何穿越到过去,去朝拜周烈王的呢?

原来此事最早出自《战国策》,是一个叫鲁仲连游说时说的。

鲁仲连曰:“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

《战国策》其实也并非信史,充其量和笔者这篇《战国七雄》一样,是一部较为严谨的历史小说罢了。何况记载的场景是一个说客说的话,可信度可想而知。那为什么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没有意识到这个错误而改正呢?

其实司马光即使意识到了这一错误也无不一定改正,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自己说的很清楚,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不是要写一部信史。或者他老人家认为,以威王时代的强齐而朝见弱周,才更有宣传的噱头吧。

【场景19,公元前344年,秦国新都咸阳】

背景:公元前344年,齐威王应秦孝公邀请,对秦进行国事访问。

秦孝公带太子赢驷、大良造卫鞅等亲自到函谷关迎接。秦孝公在新都咸阳为齐威王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让齐威王一睹了“虎狼之师”的风采。当卫鞅给齐威王介绍了所有士兵都可以“以人头换爵位”的军功赏罚制度和“什伍连坐”制度后,齐威王和随行的将领们才终于深刻明白了秦军在战场上为什么个个都跟饿狼猛虎一样不要命的杀敌了。

秦孝公在咸阳国宾馆设宴款待齐威王。双方就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双方关切的问题深度交换了意见,并在遏制彼此共同的邻国赵魏楚的发展上达成了广泛共识,特别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当时横行无忌嚣张跋扈的魏国的共同防御计划。

齐威王对秦国的新政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效大加赞扬,并对卫鞅“城南立木”取信于民的做法也表示了高度肯定。齐威王再次强调了“包括函谷关在内的河西地区历来都是属于秦国的”立场,并支持秦国从魏国手中收复失地,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做法。秦孝公也承认了田氏取代吕氏成为齐国合法的统治者,并宣称支持恢复田氏齐国“周朝常任诸侯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最后,秦孝公和齐威王重申了齐秦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的合作宗旨,将继续推进两国在外交,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广泛合作。

【场景20:公元前341年,齐王宫正殿】

背景:商鞅见魏公愈加骄横跋扈,就写书一封,大肆吹嘘他的功绩,推荐他称王,说他若称王,秦国第一个支持他。于是飘飘然的魏公就在宋国都城外逢泽摆出天子仪仗,效法齐桓公九合诸侯,祭天称王。列国皆赴来赴会,偏偏韩国、齐国不给面子。

齐威王十六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们商议。

“众爱卿,魏国发兵攻韩,韩国派使者前来求救,救还是不救,大家说一说自己的看法。”齐威王说。

“还记得几年前韩国还伙同魏国意欲发兵攻打我临淄。这次他们倒是先打起来了。我们坐山观虎斗,他们斗个两败俱伤对齐国最有利。”邹忌说道。

“但是韩国不敌魏国,如果我们坐视不管的话,韩国恐怕支持不了多久就会向魏国投降,到时候魏国益强,对我不利。”田忌将军说。

“嗯,两位爱卿所说皆有道理。容寡人想想。”齐威王端坐沉思,突然想到军师孙膑,于是问:“不知孙先生有何高见?”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如若发兵,不可久战。”孙膑说。

“先生所言极是!”齐威王赞扬道。

“可答应韩国,齐国会派兵救援,以坚定其死命抗敌之决心,让韩军牵制魏国主力。我军如上次救赵一样,直取大梁!”上次生擒庞涓而又让让齐威王放了,孙膑心有不甘。

“先生可有胜算?”齐威王对上次侥幸取胜还心有余悸。

“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魏国横行霸道,各国敢怒不敢言,此次出战,顺应天下人心,此为一胜;魏国连年征战,军耗巨大,民不聊生,齐国经过大王这几年的励精图治,内外修明,兵强马壮,府库充盈,此为二胜;齐王虚心纳谏,且有一飞冲天称霸中原的雄心壮志,齐国上下也都尽心竭力,此为三胜;此次魏韩相持已久,齐国答应出兵,韩国必将死战,魏无盟友,韩有齐军,齐韩合力,此为四胜;大王用人不疑,上次一战,大王将齐国军马完全交由田忌将军和微臣调遣,齐军经过上次一战士气大振,此为五胜。有此五胜,出师必捷!”孙膑说。

“好,寡人就命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先生为军师,率军直取魏都大梁。来人,取虎符来!”

【场景21:公元前341年,田忌将军府】

“先生,君令已下,大军何时出发?”田忌将军问

“韩国的使者又来了吗?”孙膑问。

“今日韩国又派使者携大礼前来求救,说与魏国交兵已连败五场,求齐王火速发兵救援。”田忌问。

“好,大军可以出发了。”

【场景21:公元前341年,魏国大梁城】

“岂有此理,齐国处处与寡人作对!”魏惠王十分恼怒。

“父王息怒!儿愿带军迎击齐军,此次我定要让齐军有来无回!”太子申初生牛犊不怕虎,年少轻狂的说道。

“臣愿辅佐少主,与齐军决一死战!”庞涓一直还对上次桂陵被生擒耿耿于怀,誓要一雪前耻。

魏惠王于是将国内十万精锐全都委托于庞涓,命魏太子申为主帅,庞涓为将军,迎击齐军。并命攻韩的魏军撤回,企图两面夹击,围歼齐军。

【场景21:公元前341年,魏国马陵道】

“报,前方遇小股齐军,和前几次一样,不堪一击,已被我军击溃,四下逃窜。我军已经占领对方大营。”探子来报。

“好!齐军肯定是听说魏国派十万精锐魏武卒前来决战,吓怕了。”魏国太子申高兴的说。

“孙膑此次出兵深入我魏国腹地,和上次一样,想诱我放弃攻韩。但是孙膑万没料到,我军实际真正要吃掉的就是齐军。小小韩国,何足挂齿!齐军若破,再取韩国就易如反掌!我军前后两路夹击,齐军必乱!以我猜测,现在齐军已经跑的七七八八了!”庞涓补充道。

“哦?何以见得?”

“我们一路追击,齐军只是逃命,无心恋战。大军在外,宿营必要启灶,每次占领齐军大营后,我都细数了齐军大营内坑灶的数量。发现这段时间来,齐军灶坑的数量一再减少。如若不是逃兵太多,就是军粮不济!”庞涓得意的说。

“庞将军明察秋毫!小生佩服。”太子申由衷的赞叹道。

“臣请带一路轻兵,连夜紧追齐军,牵制齐军之后,太子大军随后赶来围歼齐军,定可让齐军全军覆没!”

“好主意!”

是夜,庞涓带领一路精兵,全部战车快马,向齐军逃亡的方向追去。不多时,已经到了马陵。

“报!启禀庞将军,前方树上发现有字!”先锋探子慌忙跑来报,庞涓见来的探子帽子都歪了,气喘吁吁坐在马上,拉着缰绳的手还在微微发抖。庞涓不知道到底树上写的什么字让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兵如此惊恐。

“慌什么?树上写的什么字?”庞涓问。

“是~将军您还是自己去看看吧,手下不敢说。”

于是庞涓快马加鞭,在探子的带领下赶到马陵道旁边一棵大树下。只见树皮已被剥开,在树白上刻着一行字。天色昏暗,庞涓让手下点起火把,火光一亮,庞涓赫然见到树上几个朱红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下!”

庞涓大惊,心知中计。果然,四面的飞箭与喊杀之声骤起。魏军的惨叫声在耳边萦绕不绝。

一切都晚了!

庞涓知道再也逃不出去了,他也不想再逃了。即使逃出去,自己也再无脸去见魏王。庞涓只恨当初没有果断杀了孙膑。庞涓再也不想见到孙膑,也不想再被生擒凌辱。

庞涓拔出宝剑,寒光闪过,热血飞溅。一刹那,了断了他与同门师兄孙膑之间的恩怨。

倒下去的他,回想起在求学时,老师鬼谷子对孙膑的偏爱。正是这种偏爱让他产生了嫉妒。正是这份嫉妒,让他发誓一定要干出一番丰功伟绩超过孙膑;正是这种嫉妒让他将孙膑诱骗道魏国陷害囚禁起来。最终,也正是这种嫉妒让他身死马陵道。

庞涓死后,孙膑命人换下魏武卒的衣服,去向魏国太子申报信,说庞将军已经发现齐军主力,交战正酣,请求火速支援。魏国太子申大喜,率大军跟随“探子”进入了齐军的包围圈。

马陵一战,魏军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齐军生擒太子申。从此齐国真正意义上取代了魏国的中原霸主之位。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孙子兵法》

【场景22:公元前334年,平陆】

齐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赵肃侯在平陆会晤。

齐威王不慌不忙的走着,赵肃侯早已经到了。见到齐威王过来,赶忙走下台到辕门迎接。

一晃二十三年过去了,又来到平陆,再一次和赵王会盟,齐威王感慨万千。犹记得当年,先王刚刚过世,自己登基未稳,韩赵魏就大军压境,试图将他田家苦心经营的齐国肢解。当年,就在此地,自己被赵国君臣讥讽嘲笑。

二十年后的今天,天下再也没有人敢挑战他的权威了!

赵王此次主要转达了魏国魏惠王想与齐威王在徐州一见的请求,并说魏惠王知错了,打算带领魏国臣属向齐王谢罪。

【场景23:公元前334年,徐州】

魏惠王率领韩国和一些小国到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

齐威王心理很高兴,但是转念一想,如果自己独自称王,难免树大招风。于是也承认了魏的王号。

魏惠王终其一生,就是希望能够王霸中原,当年命庞涓东征西讨,耀武扬威,也是想让那些不服气的各国俯首称臣。

但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这个王号最终是向齐威王俯首称臣讨来的。好像是别人的一个施舍一样。

然而,此时,齐威王在中原的霸主地位已经实至名归,既然齐国也同样承认了他魏国的王号,那么其他各国也自然没有敢不承认的了。

徐州这次齐魏两国会盟,互相客气,相互称王,史称”徐州相王"。

【场景24,公元前333年,齐魏边界郊外】

徐州相王后的第二年,齐魏两国为了向其他诸侯国展示彼此的友好的联盟关系和军事实力,在齐魏两国边境,进行了一次大型的古代联合军事演习——狩猎。

看着奔腾的战马,驱赶在猎物在原野上奔驰,矫健的将士们各个身手敏捷,满弓射箭,在急速的奔驰中还能命中猎物,齐威王甚为欢喜。

没料身边的魏王问道:“大王也有宝物吗?”

威王说:“没有。”

魏王说:“像我这样小的国家,也还有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直径一寸的十颗夜明珠,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能没有宝物呢?”

威王说:“我当作宝物的与大王不同。我有个大臣叫檀子的,派他镇南城,楚国就不敢侵犯我东方一寸,泗水之滨的十二诸侯都来朝拜。我有个大臣叫盼子的,派他镇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到东边的黄河里捕鱼。我有个官吏叫黔夫的,派他镇守徐州,燕国人就到北门祭祀,赵国人就到西门来祭祀,以求神灵保佑不受攻伐,搬家去追随他的有七千多家。我有个大臣叫种首的,派他戒备盗贼,结果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这些都将光照千里,岂只是十二辆车呢!”

魏惠王心中惭愧,败兴离去。

【场景25:公元前323年,桑丘之战】

齐威王三十四年,公元前323年,秦国入侵齐国,双方对战桑丘。

”大王,桑丘主将匡章手握重兵在外,秦军多次挑衅也不出战。日费军粮甚众。这样下去,倘若失利,恐有谋反之心呀!“

"匡章要真的谋反,也是被你们这帮胆小如鼠的文官陷害的。将士在外浴血杀敌,汝等却在这里诬陷。是惶恐不敌秦国,到时候保不住你们锦衣玉食的生活了吧?倒是都希望寡人割地求和,一群废物!"

“臣不敢!”

“匡章是个孝顺父亲的人,连死去的父亲都不敢忤逆,会背叛活着的君主吗?孙先生向我举荐匡章,我相信匡章就如同相信孙先生一样。汝等无需多言,再诋毁匡章者立即处死!”

齐军最终在匡章的带领下击败秦军,获得桑丘之战的胜利。

秦国历来对六国作战少有败绩,秦国将士在战场上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所以被六国称为虎狼之师。如果齐国战胜魏国奠定了在中原的霸主地位的话,桑丘之战,才真正让齐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中雄霸一方的霸主。

【场景26:公元前320年,齐国王宫】

公元前320年,齐威王去世,享年59岁。齐威王在位的三十六年是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 三十六年。他的一生经历过从意气风发,到一蹶不振,从一蹶不振,再到一鸣惊人。

齐威王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在他人生低谷的时候,遇到了淳于髡、邹忌这样敢于进谏的忠臣,有田忌、孙膑、匡章这样可力挽狂澜的良将,又有善解人意又深明大义的红颜知己虞姬。

然而,最最重要的是,齐威王知道,想成就霸业,光靠自己,光靠一两个人是不够的,必需广开言路,招贤纳士,以人为宝,才最终能成就了一鸣惊人的霸业!

人的一生难免遇到各种挫折。齐威王和孙膑,都给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就用这句话来作为本集的结尾吧——“浪子回头金不换,一鸣惊人齐威王!”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