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宋庆法的头像

宋庆法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8/16
分享
《日蚀》连载

第五章 田和

这时,齐国的田恒死后,田盘成为了田氏的首领,担任齐相,辅佐齐平公、齐宣公两任君王。

齐宣公三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杀死了知伯瑶,灭掉了知氏,瓜分了知氏的土地,东周诸侯们一个个被惊得目瞪口呆,都想看看这番闹腾周天子是什么反应。结果,周王朝一切平静如水。

面对田恒留下的遗业,田盘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有大夫向他嘀咕道:“相国,最是无情帝王家,你现在有七十多个兄弟,将来不顾手足之情的恐怕大有人在。”

田盘乜斜了他一眼,问:“你什么意思?”

“是我多嘴了。”

“不是你多嘴,我也正愁这件事如何处理才好呢。”

“想必你也明白,你这七十多个兄弟,有几个与你有血缘关系?”

田盘听他这么说,脸涨得通红,心头一股怒火刚要发出来,还是强压在了肚子里,说:“照你的意思该怎么办?”

“留下一人也是后患无穷。”

“我不能那样做,有违父辈的初衷。”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是儒家愚弄人的花招。”

“我不管什么花招不花招,反正我要保证这些兄弟们平安无恙。”

“看来相国你已经早有良策了。”

“是的,这是天意。”

“天意?”

田盘:“先不说这些,来来来,咱俩先下盘象棋再说。”

两人来到石桌旁坐下,棋盘上横“十”道线,象征《河图》之数;竖“九”道线,象征《洛书》之数,六十四个格子,象征六十四卦方图;“米”字格,象征“九宫图”。

“大夫知道象棋是怎么来的吗?”

“没有研究过,你知道让下官领教一下。”

“其实啊,曾作为军事训练的蹴鞠游戏到后来演变出了象棋,战争中的‘擂鼓助威’和‘鸣金收兵’,鼓发出的声音作为战斗时威慑敌方、振奋己方的作用,时刻伴随着军队里的官兵。闲暇时,兵士们虽不能以锤击鼓,用鼓当做临时娱乐的工具,又因为鼓太大,游戏起来不方便,鼓形演变成象棋的棋子,当成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

“还是相国知道的多。”

“将居九宫,深居简出,近有士象贴身保驾,以防不测;远有大炮隔山威震,相策车冲马踏,可谓气势恢弘,势在必得。象棋之魅力在于,方寸之间包罗万象,鼓角不惊杀机四伏。虽双方兵力等同、排阵一样,结局却大相径庭。”

“我明白了,相国的意思是说……”

“话一挑就明。你看啊,我有七十多个兄弟,齐国也正好有七十多座城邑。”

“明白了,明白了。”

“我要让这七十多个兄弟,到齐国七十多座城邑担任大夫。”

“这是上天注定的安排,别人无话可说。”

田盘将他的七十多个兄弟担任城邑大夫后,齐国的土地,实际上已经全都落入田氏的掌控之中。齐国虽然名义上还是姜姓吕氏之齐国,实际上已经是田氏的齐国了。此后,田盘又同韩、赵、魏三家互通使节,彼此照应,以达成彻底占有齐国的目的。田氏代齐,田盘可谓是完成了最为重要的一步。正是他将自己的兄弟、族人分派到齐国的各个城邑,才使得田氏得以彻底掌控齐国,为日后田氏取代姜姓吕氏扫除了阻碍。

田盘死后,田白接替他成为了齐相,继续辅佐齐宣公。

经过了田氏数十年的耕耘,齐国的实力得到了一定的恢复。晋国愈演愈烈的内乱,更是给了田白以开疆扩土,强壮声威的信心。

宣公四十三年,田白发兵攻打晋国。摧毁了晋国黄县的城墙,并且包围了阳狐县,取得了这场对晋国的战争的胜利。

宣公四十四年,凭借此前战胜晋国的底气,齐国又先后对鲁、葛、安陵发动了攻势;隔年,齐国再次向鲁国出兵,攻取了鲁国的一座城池。

田白在位仅仅六年就去世了,在他死后,田氏分裂成了两个派系。一支以他的弟弟,也就是未来的齐太公田和为首;另一支,则以田孙为首。双方都试图接替田白,成为田氏的首领。这场关于田氏首领的争夺,最终以田布杀死了田孙,田和顺利继位而胜利而告终。田孙的拥趸田会,在得知了田孙的死讯后,在原丘发动了叛乱,投靠了晋国赵氏。

周威烈王二十一年(前405年),田和担任齐相。

同年,齐宣公也去世了,田和立宣公之子贷继位,即姜齐最后一代国君——齐康公。康公继承了祖上的衣钵,讲究宏大场面,“兴乐万,万人不可衣短褐,不可食糠糟。”

他对大臣们说:“食饮不美,面目颜色不足视也;衣服不美,身体从容丑羸,不足观也。是以食必粱肉,衣必文绣,此常不从事乎衣食之财,而常食乎人者也。”

“万”是一种祭祀宗庙山川的团体舞,也就是不断用这种大规模的集体主义活动来彰显公室的威严。并且还按照《礼记》说的:“待坐于长者,履不上于堂。解履不敢当阶,就履,跪而举之,屏于侧。”

意思就是在上朝或者去拜访时,是不能穿着鞋直接进门,你得脱鞋,而且脱也得偷偷地脱,毕竟在古人看来,你撅着屁股或者大剌剌坐在台阶上脱鞋、穿鞋,都是很不雅且对主人很不尊敬的事情。

这天,相国田和请稷下学堂的占卜先生甘德来府上吃饭。

一边吃着饭,田和就感慨起了自己的不如意:“唉,想我田家五世为相,唯相而已啊!”

甘德何等精明,一下就听出了弦外之音:“相国是说这么多年以来田家只做国相,不能做国君啊!”然后只是笑了笑,暗地里不动声色。

田和终于还是沉不住气了,急切地说:“甘德先生,我在九顶莲花山下相中了一块墓地,想要你给看看可否宜量。还请先生点拨。”

甘德又笑了笑:“我说相国呀,问题就出在你家的祖坟上。我们这一行有个规矩,就是看好了坟地到点穴的时候,是不会点在穴眼上的,否则点穴人的眼睛会瞎。”

田和怔怔地看着他。

甘德略一停顿,说:“按说你新选的这块地已经算是很好了。从临淄方向看过去,这块宝地南面背靠龙脉,一条山脉呈环抱状延绵九座山头,含久久不尽之意。北边一条四季不干向外呈弓形的河流,滋养着这条龙脉,如玉带缠身。穴眼与星位相应,就偏离那么一点点,但就是这么一点点那才叫寸呢,如果移动的方向对了,家里辈辈就出君王。请记住是君王,君王啊!”忽而,他严肃地说:“这要是移反了,那可是死绝之地啊!”

田和听到这话,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虽然田家早已掌控齐国实权,但还是惊得田和好一会说不出话来,他太了解朝廷斗争的利害了。田和故作镇定说:“唉呀,看来先生果然不是凡人啊!如果承蒙先生指点一二,我田家将感恩戴德,永世铭记。”

甘德本是鲁国人,自幼家境贫寒,就喜欢观天象、占星术,以至于仅有的几分田地都荒芜了,后来连糊口都成问题。他为人倒也豁达,干脆就周游列国去了。正是那段艰苦的游历生涯,在民间对天象星术的博采精研,使他主张的占星派学说很快就在诸子百家中突显出来。当他来到齐国稷下学堂,相国田和把他待作上宾,资助他完成《天文星占》《岁星经》两部天文学专著。而这两部专著已被天下人奉为经典。

现在,如果真能够靠自己的忽悠将田家扶正,点个穴眼儿自己成了瞎子又有何妨?再说老田家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这样做也算是一种报答。

选一个大吉之日,甘德来到九顶莲花山北麓的火石岭上,将田和本已选好的墓穴穴址往东移了半寸。移完墓穴后,可甘德的眼睛并没有瞎。

这一下田和心里没底了,心想难道是他看得不准,会不会把这风水给移坏了呢。不管怎么样,田和为了拴住甘德,说:“从今往后,先生就做我们齐国负责占星的官儿,好让我们老田家记住你。”

晋国是春秋时期当过霸主时间最长的,是当时中原实至名归的第一强国。到后期晋国的大权旁落到大夫手中。韩、赵、魏三家连起手来把最大的敌人智家给干掉了,随后又把自家的国君赶走。这之后,三家把晋国的土地给瓜分了,形成了韩赵魏三国。

刚开始的三家是不互相敌对的,而是互相同盟关系,毕竟这弱肉强食的战国不好混,大家还都是在一起混过,形成联盟一致对敌是自然的。但刚结完盟,麻烦就来了。被打跑的晋国国君请齐康公当外援帮助他夺回晋国。

康公在田和的撺掇下,满口答应晋国国君的请求,这一来捅了马蜂窝,彻底激怒了韩赵魏。三家一商量,干脆来个先下手为强,看来晋国国君不解决,这位子也做得不安稳,是时候让别人看看,咱三家的实力,免得以后这些诸侯国整天觊觎咱们。

公元前405年,三晋以魏军为主力,魏将翟角为主帅,讨伐齐国。赵国的骑兵,韩国的弓弩手,魏国魏武卒,三家天天合起伙来打人,天下莫能敌。联军在廪丘大败齐军,随后乘胜长驱直入追击,围攻齐国西边的关塞平阴,并攻到了齐长城。

康公这才意识到处境的危险,感觉到自己已大祸临头,但又毫无对策,急忙问:“相国,如今战况危机,当如何?”

田和:“三晋及魏军来势迅猛,边关告急,单靠几个将军怕是抵挡不住。”

“国中还有谁能派去抵挡三晋及魏军?”

“闻鼙鼓而思良将,现在国中已无良将可用了。”

“那咱们也不能眼看着国破家亡啊!”

“事到如今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相国你快说。”

田和顿了顿,欲言又止。

“有什么良策你赶快拿出来啊!”

“唯有一策,可退敌军。”

“嗨嗨嗨,急死我了。”

“那我就说了,君王随军督战。”

“我不懂兵事啊。”

“问题不在于君王懂不懂兵事,在于鼓舞士气。兵士闻君王督战,不惧怕任何敌军。”

“如此说来,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了?”

“是的,只有这一条路了。”

康公心想,就是我在家里,大小国事都是你说了算,趁此机会我去前线,如是战胜敌军,也可提高我在群臣面前的威望。说:“那就请相国在皇城主持国事。”

“王上请你放心吧,有我在,保准内政外交有条不紊。”

于是,康公很不情愿地去往前方督战。

“报,相国大人,敌军已经越过长城,我军难以抵挡,现节节败退,大王急令派军救援。”前方战报急急传来。

齐相田和:“至于那么严重吗?三晋和魏军是一群乌合之众,有大王督战,不至于如此狼狈吧?”

一幕僚道:“相国,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三晋和魏军穷兵黩武,大王也抵挡不住了。”

“大王亲自迎战都抵挡不住,我一个相国又能有什么办法?一切靠他自己的造化吧。”

“相国若不出兵救援,大王恐危在旦夕。”

“哈哈,是死是活只能听天由命了。”

“大王如果遭遇不测,会不会怪罪相国您呢?”

“怪罪我?我还要怪罪他呢,恐怕他没有那个胆量!谁叫他答应帮助晋君的?”

作为一国之相,田和坐拥大军,故意不救援国君。

“报,相国,从前线传来消息,大王已被三晋俘获。”

田和问:“消息可靠吗?”

“相国,我已经过反复确认核实,由于我军无法抵挡敌军的进攻,大王的确已经被俘。”

“哈哈哈,这下有好戏看了。”

把齐国国君康公给活捉,这还不算完,三晋家主带着康公朝见周天子,命令康公向周天子请求封三晋为诸侯。

康公忍受着奇耻大辱,自己的性命掌握在别人手中,没办法只好照做。次年,随着九鼎声响,三晋正式成为了诸侯。开了卿大夫受命为诸侯之先河。

康公被三晋囚禁一段时间后,见已无多少利用价值,便释放他回到临淄。

王宫内,康公像一个软柿子,瘫坐在宝座上,说:“诸位爱卿,我受此大辱,实在有失我大齐国的尊严,让各位也跟着颜面扫地,我对不起列祖列宗,也对不起大家。”

大臣:“王上能回来就好,这段日子多亏了田相国操劳国事,不然的话后果难以想象。”

康公:“本王多谢相国操劳。”

看着康公回来,田和就气不打一处来,刚才又听了他和大臣的对话,说:“作为相国,操劳国事是应该的。而王上对这件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康公:“那是那是,本王理应自责自罚。”

大臣:“王上也不必过度自责,我们都有责任。”

田和:“我们的责任不过是鸿麟一爪,王上的责任大过天地。”

康公:“照相国说,本王应该怎样是好?”

田和愤怒地一甩手道:“你天天荒淫嗜酒,不勤于政事,随军督战不力,以至于当了人家的俘虏,世所罕见,还帮人家晋为诸侯,不谢罪对不起国家。”

大臣:“王上可象征性地表示一下谢罪之心。”

田和:“不!”

“那依相国的意思?”

“我已与各位大臣协商过了,将你迁至海上,食邑一城,以租税作为祭祀太公吕尚以下姜齐先君的费用。”

康公一摊手:“这这这,合适吗?”

田和:“淄河十八漏,有什么不合适的?像你这样的能苟活于世上就不错了。”

众大臣见田和做出了决定,谁都不敢再多言。

康公朝天仰望,大声呼道:“怪只怪我生不辰,我辰安在?”

“今生你就死了这份心思吧。”

这时,有一田姓大臣提议道:“从现在起,相国可代行国君事宜,等待周天子的册命。”

田和:“周天子册命与否算不了什么,我主要是为了齐国的安危,诸位有什么不同意见否?”

大臣:“就是就是,没有周天子的册封,我们称王称帝也不在话下,有周天子的册封最好不过。”

有大臣附和道:“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国中不可一日无君,这样甚好,甚好。”

田和:“似这样革故鼎新的大事,天下人一时还转不过弯来,要一步步让人们接受,还需向魏侯请教,待时机成熟,我要去跟魏侯会上一会,我想他会帮我这个忙的。”

大臣:“这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周安王十五年(前387年),田和千里迢迢与魏文侯在涿泽会面。

涿泽湖北面有荷花潭、莲花潭;南面是芦苇、菖蒲沼泽地,东面汾河两岸是连片、天然的沼泽湿地。

田和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

魏文侯黑金色的深邃眼眸,俊美非凡的脸庞,举手投足在在都流露出浑然天成的帝王霸气。

二人在湖心岛上相谈甚欢。

田和首先恭维道:“魏侯是一个心怀壮志的开国君主。”

文侯深知田和的用心,故意调侃说:“与你这个准齐侯比起来,我还差得远呢。”

一句话,让田和脸面上红一阵白一阵。然而,他反戈一击说:“魏侯能得到周天子册命,要给我们那个俘虏君王记上一笔呢。”

文侯:“哈哈哈,没有他这个俘虏,我还不好意思张口呢。”

田和话题一转:“听闻魏侯拜贤为师,奖励荐贤,放手用贤,向贤者学习,破格重用知识分子,把国家各级政权交给士阶层来掌管。这宽厚端严、礼贤下士的仁君,是前无古人的创举。”

文侯谦谦一笑道:“一个君王,要想实现自己的宏愿富国强兵,必须要借助智囊团的群策群力才行。”

“治国之道,我要多向魏侯学习。”

“哪里哪里,我也是在摸索前行。占有权势和财富的君主,不比占有道德与才智的穷读书人尊贵。”

“这正是所谓‘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道理。”

文侯:“有一次饮酒听乐,我说是伴奏的钟声左右音律不齐,不想遭到你的本家田子方嗤笑,我一时不解其意,问他嗤笑的缘由,他说‘君明则乐官,不明则乐音’,所以啊,凡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田和:“这是作为君王的理应懂得的道理,可以让有志之士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

“比如说我们那个西门豹吧,不断有人向我告状,说他任邺令以来‘廪无积粟,府无储钱,库无甲兵,官无计会’。我亲往邺地视察,所见果如传闻。熟料西门豹深藏不露,登城击鼓,百姓整装待发。使我明白了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田和一抱拳:“和受教了。我一定要在齐国发挥好贵国好的做法。”

文侯:“是啊,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遵师也。”

“当今天子,也就是个摆设而已,还不是听我们的?”

“虽说是个摆设,也要名正言顺才行。”

“我也正想这件事呢。”

“难道你也要押着我去见周天子?”

“魏侯说笑了,岂敢岂敢。我是希望魏侯也能在天子面前替我多美言几句。”

“你的意思我懂,得要找个合适的理由。”

“姜姓康公无后,这不是最合适的理由吗?”

魏侯击节赞曰:“这理由充分。”

“真若如此,齐国可贡献些财帛给王室,以回报天子的册命。”

“这事儿交给我了,相信天子也不会驳我的面子。”

田和:“那就有劳魏侯了。”

文侯:“你得人和,占天时,其道不孤,请你静待佳音吧。”

周天子通过魏文侯的“奏报”,并获得了田和进献的大量财帛后,“勉为其难”地准其所请,于周安王十六年(前386年)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此时还在世的齐康公则被直接遗忘 ),列名于诸侯间。

田和为妫姓田氏,所以从这一刻开始,齐国被称为“田齐”至于为何不叫“妫齐”,也许是为了和田氏的祖宗之国——陈国区分开。

田和成了田齐开国之君——齐太公。

通过内外周旋,田和被周安王封列为诸侯。至此,田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取代了姜姓齐国,姜姓吕氏从此退出统治齐国的历史舞台。

“田代姜齐”是中国春秋历史上发生的一件大事情,它标志着齐国新兴封建势力已经正式掌握了政权。“田代姜齐”和“三家分晋”,这两件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性质的大事件,也标志着中国历史由诸侯称霸的春秋时代,跨入了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

从周惠王五年(前672年),陈完逃离陈国,投奔桓公、被任命为“工正”开始,至周安王十六年(前386年),太公和受天子册命,正式成为诸侯止,田(陈)氏家族历时二百八十六年,经历十代、十二位家主,跨越了无数的风雨和争斗,终于像当年的陈国先祖一样,成为堂堂正正的诸侯和齐国新的统治者。

是谓“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史称田氏代齐。

田氏名不正、言不顺取代姜氏集团后,也不敢贸然改变国号,仍沿袭原来的国号称齐国。通好邻邦,外结诸侯。为安定邻邦,取信于诸侯,争取诸侯的信任。尽归鲁国、卫国的侵地,西与晋国的韩、魏、赵订立盟约,南方和吴、越互通使节。

田氏在诸候中有了很好的声誉。

其后,田和的第一件大事是祭祀。

田和:“祭祀官,你凿龟数策一下,选个黄道吉日,进行祭祀事宜。”

祭祀官:“每年一次祭祀,这是《礼记》上说的,君王您要祭祀,哪天都是黄道吉日。”

“祭祀有什么礼数吗?”

“要说按照礼数,天子祭祀天地、四方、山川、五神、先祖;诸侯只能祭祀一方、山川、五神、先祖;大夫祭祀五神;士人只能祭祀先祖。”

“我要照天子祭祀的礼数进行。”

“不可。”

“这不可,那不可,只要做就可。”

祭祀官:“咱们是诸侯,假若照天子祭祀的礼数进行,其他诸侯也纷纷效仿,是藐视天子。”

田和:“你们这些祭祀官,是死牛蹄子不分丫,悠悠万事唯此为大。现如今天子的威望何在?不是被诸侯们牵着鼻子走?”

“那就按君侯的意旨办。”

祭祀的场面,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旂旗上面绣有一个大大的“塦”字。

田和威风凛凛站在“塦”字下面,看着先祖历代朝拜一众文臣武将,眼下在他面前俯首称臣,看着一呼百应的百姓们,此时环顾四周,纵横国内再无可以与之抗衡匹敌的势力,脸上异常光彩夺目。他感慨颇多,祖宗时代千秋之业终于完成,在祠堂前跪拜先祖也有所交代了。他想到了第一位来齐国的祖先陈完,不禁热泪盈眶、百感交集。

祭祀官看着旂旗上的“塦”字,一副不解的样子问:“君侯,这个‘塦’字是什么意思,本应该是‘敶’字嘛,怎么变了?”

田和昔我祖上本就是‘敶’字,始迁祖虽然改姓田氏,我也不能忘本。”

祭祀官:“那这个‘塦’字,又作何解释呢?”

田和:“你问得也太多了吧?”

“是是,我不该多嘴。”

“我今天就让你知道个明白。我特意修改此字,是为了有别于‘敶’,现在齐国姜氏政权不复存在,已经掌握在我们手中了,国体的改变,‘塦’字即是齐国陈氏的专用字。”

“祭祀是与神灵交流,只有内心虔诚的人才能得到祭祀的祖先的庇护,反之,会给自己招来祸患。”

“吾闻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

“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以下。这是祭祀时天子、诸侯、大夫、士之间使用的音律的差别。”

田和犹豫了片刻,道:“不能逾越规矩,还是用诸侯音律为好。”

祭祀完毕,田和对一众文武说:“齐国有自己的天赋德性,从此后也不再传承火德,怎么办?”

祭祀官:“这好办,可以火德为主,金德为辅,金炼于火,王器恒久。”

田和一听,高兴地说:“快乐需要分享,成功需要认同。好好好,正合我意,就这么办。”

经过八代人的励精图治、积蓄力量,到他这代终于成就霸业,泪水笼罩着眼眶,他反反复复大喊着:“286年,286年啊!”

一个流亡贵族,隐忍谋算在异国发展成显赫家族并最后称王,机关算尽,谋略用尽,阴险狡诈……全都派上了用场。

志得意满的田和,这日出城来到南部山区的虎山打猎。

虎山之所以叫虎山,该因为这山上经常有老虎出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座山海拔并不高,也就在275米左右。

田和带领人马很快山上山下找了个遍,就是不见老虎的踪影,他叹了口气问:“都说着山上有老虎,怎么一个也找不到呢?”

一大臣说:“一山不容二虎,君王来到这儿,那老虎焉敢在此停留?那不是找死吗!”

“呵呵,我可不是什么老虎,我若是老虎早把你吃掉了。” 田和说。

“君王这只老虎是爱民如子啊,怎么忍心将我吃掉呢。”

君臣骑在马上有说有笑往城中回,不多时来到叫安次的地方,马儿也渴了,田和说:“找些水饮饮马吧。”

大臣:“前边有一黑虎泉。”

“今天怎么都与虎有关系?”

说话间来到黑虎泉边。

大臣:“这泉里的水流向干溡河。”

田和:“这名字好怪啊,为什么叫干溡河?”

“干溡河是一条季节河,雨季大雨磅礴,河水咆哮汹涌,雨过天晴,河床干涸,所以人们习惯上叫它干溡。”

听完解释,田和说:“既然黑虎泉通干溡,你看着泉水黑黝黝的,河就应该改改名字,叫乌河多好?!”

“君王说的极是,这样一改,干溡远古时人们也曾叫它乌河,乌河就是一条东方黑龙,龙腾虎跃,齐国大吉大利。”

自立为王最大的烦恼是继承人问题,田和在这方面也是费尽了心思。他的两个儿子,田剡为长,田午次之。论能力田午要优于田剡,碍于立长不立幼的规矩,他还是立田剡为太子,并顺利继承了他的王位。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