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涂万作的头像

涂万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28
分享
《踏遍青山情未了 ——记构造地质学家肖序常院士》连载

第二章 求学路上

如果说小学是肖序常的启蒙阶段,那么中学便是他人生春天的序曲。时间来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叶,肖序常如愿考进安顺黔江中学。这所“中英庚款”创办的重点学校,以其先进的建学理念,一流的师资力量,吸引着省内外八方学子。

那时的肖序常,正值午匀之年,含苞吐萼。他像一只蜜蜂在醉人的书香中飞舞,吮吸着知识的甘露。他读书习惯的养成,来自母亲的言传身教。在母亲那里,他懂得了读书是一种文化修养,是一种道德品性。

早年的黔江中学,堪称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的摇篮,师生政治思想活跃,进步思潮与进步文化并行。在这里,肖序常有一种如鱼得水的畅快。他不但文化课扎实,还喜欢读文学、历史或是地理方面的书籍。到了中学阶段后期,随着与外地进步师生的联系日益频繁,他开始接触英语,有时到了入迷的程度他还阅读了大量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的文学作品,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高尔基的《母亲》、屠格涅夫的《前夜》、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暴风雨中诞生》等等。同时,也热衷浏览《二万五千里长征记》、《新民主主义论》、《群众》,以及《新华日报》等进步书刊。老师说,肖序常天生是一个读书的料,速度快,记性好,感悟力强。那些书带给肖序常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甚至向往能像哥哥肖序刚那样做个有志青年,参加中共地下党,投身革命队伍。也许是家庭原因,也许是年龄尚小,肖序常未能步哥哥后尘,却在哥哥的带引下,考入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

提及肖序常的求学之路,就不能不谈谈他的哥哥肖序刚。如果说肖序常延续的是母亲的文化血脉,那么,肖序刚一定是继承了父亲的军人特质。肖序刚从青年学生成长为一名中共党员,经历过血与火的严峻考验。解放前夕,肖序刚就在北京地区从事地下工作,在复杂局势面前,多次乔装农民护送革命同志前往延安。由于他机智果敢,处变不惊,才屡屡化险为夷。北平和平解放之际,他又受命和其他地下工作者一道,出色完成暗中保护故宫的任务。

肖序刚早年就读于湄潭浙江大学数学系。那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军战火弥浸中华半壁河山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在爱国教育家竺可桢校长率领下,怀着“教育救国,科学兴邦”之志西迁贵州湄潭。肖序刚正是在那个特殊时期投笔从戎,走上革命道路的。当祖国解放,肖序刚又弃武竞文,考入地质系继续深造,毕业后校任教正是他的坚持,才让贵州大学二年级在读的弟弟肖序常报考北大,为肖序常后来成为地质学家创造了条件可惜肖序的这位集革命者与学者于一身的一代英杰,没有倒在戎马倥偬的战乱岁月,却于和平时期英年早逝。

其实,中学时期的肖序常就向往北京大学地质专业。随着贵州解放的脚步渐行渐近,肖序常由黔江中学转读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简称贵州中学(今贵阳市第一中学)。他读的是甲班,却认识了乙班的乐黛云和黄竹琴两位女生,也许都是优等生的缘故吧。他们常在一起谈未来,谈理想,谈自己憧憬的学校。比如黄竹琴青睐南京大学,而肖序常乐黛云则更向往北大。转眼间就到了毕业季,三个青春洋溢的中学生,相约远赴重庆报考各自钟情的大学。那时候,贵阳未设外大学考点,离贵阳最近的也远在重庆大学

那是1948年7月的一个午后,肖序常、乐黛云、黄竹琴挤在一辆前往重庆的邮车上,一路上走走停停,到达时已是傍晚。一下子由凉爽的贵阳来到火炉般的重庆,感觉很难适应。由于赴考学子太多,重庆大学招待所人满为患,好一番周折到一个房间肖序常主动让给两位,自己睡在招待所的地板上。毕竟是地板,尽管天气炎热,肖序常还是因为夜间受凉,加上蚊虫叮咬而染上了急性疟疾。第二天刚走进考场便流起鼻血来,紧接着是寒战和高烧,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肖序常的考试难以继续。为了不影响考场秩序,他捂着鼻子悄悄离开,在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艰难地返回贵阳。

第一次高考就以这样的意外宣告结束。不久,从报纸上得知,黄竹琴如愿考入南京大学,乐黛云也被北大中文系录取肖序常真诚地两位同学高兴,他知道,乐黛云这个十七岁的苗族女孩,是何等的冰雪聪明,她能考上北大是意料中的事。事实证明肖序常的判断没错,乐黛云的确出类拔萃,毕业留校当了老师,一路走来,成就卓著直到现在,每每提及乐黛云,肖序常会赞不绝口,称她是贵州的骄傲。其实,肖序常又何尝不是贵州的骄傲呢!

得知乐黛云、黄竹琴被录取的消息,肖序常报考大学的决心再度被激活。他带着大病初愈的虚弱,在母亲的鼓励和两位姐姐的陪同下,又一次走进考场。功夫不负苦心人,他被贵州大学录取,专业正是他想期望的地质系。

1948年的贵大尚称“国立贵州大学”,1949年冬贵州解放,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肖序常就读贵大的两年,正值动荡不安的特殊时期,旧的统治行将就木,新的秩序尚未建立。国民党腐朽政权带来的物价飞涨、钱币贬值,导致腐败横行、民不聊生。肖序常和许多同学一样,经历着因吃不饱而抢饭的窘境。更可怕的是政治上的白色恐怖,肖序常还目睹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同班同学残忍场面

反动统治最后的疯狂,毕竟成强弩之末。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角声由远及近,贵州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曙光。在这个时候,肖序常那位离开多年的哥哥肖序刚,也随部队回到了贵州,回到了安顺短暂的团聚给家带来了久违的喜悦肖序刚此行,除了探望母亲、姐姐和弟弟妹妹,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督促弟弟报考北京大学。这是肖序刚的长远考虑,他要为弟弟搭建一个更大的平台 

哥哥态度坚决,母亲和姐姐们积极支持没有任何牵绊的肖序常,就这样跟着哥哥开始了新的人生。十余天的“闷罐车”,让肖序常体会到旅途的艰辛,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憧憬。他一路上思考着,畅想着,将自己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以肖序常扎实的文化课功底,考入北京大学顺理成章。襁褓中的新中国,最需要的是工业化建设,而工业离不开矿产资源,所以,矿产开发人才的需求是当务之急。学校认为,既然肖序常在贵大的是地质课程,何不扬其所长,让他继续攻读地质专业。鉴于肖序常优异的考试成绩,学校决定破格让他从二年级读起。这对肖序常来说,是极大的鼓和鞭策。

说起肖序常的考试还有这样一个插曲,在专业考试时,肖序常用英文完成全部试卷,且答案准确。那套试卷出自北大留美博士马杏垣教授之手马杏垣是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地震地质学家。他看了肖序常的答卷,十分惊讶说,没想到来自贵州山区的学生,居然有如此扎实的英语功底。其实早在中学阶段,肖序常能用流利的英语和姐夫饶海贤对话 

肖序常如愿以偿。从此,北大图书馆又有了一位废寝忘食的学子未名湖畔又多了一个勤奋青年的身影。在那里,他见到了他的贵州老乡,那位品学兼优的女同学乐黛云,喜悦之情无以言表,他们又是同一届的学生了。虽然专业不同,但并不影响相互的激励和交流,其同乡之谊一直延续了下来。至今在肖序常的书架上,还摆着有一本乐黛云的散文集《四院 沙滩 未名湖》。

在校期间,肖序常勤奋努力。和他同寝室的赵鹏大、翟裕生、游振东几位同学,个个品学兼优,出类拔萃。后来,四个同学当中,除游振东担任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外,其他三都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成就了北大“一室三院士”之美谈。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首都,就如同早晨的太阳,新鲜明丽,朝气蓬勃。整洁的街道,清新的空气,良好的学习氛围,一切的一切,让肖序常备感喜悦,也加珍惜。不知不觉,两年的学习时光一晃而过。1952肖序常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他的求学之路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他将由书本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实践课堂,继续着他的地质梦想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