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涂万作的头像

涂万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28
分享
《踏遍青山情未了 ——记构造地质学家肖序常院士》连载

第四章 铬铁之光

在中国词典里带“钢”字的成语不少,如“百炼成钢”、“恨铁不成钢”等等。肖序常曾风趣地借题发挥,说要想铁成钢,靠“恨”是不成的,只靠“百炼”也不行。因为从铁到钢,需要一种特殊的物质,才能实现它的蜕变升华。而这一特殊物质的名字就叫做“铬”,符号为Cr。

铬,堪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厚重的馈赠,从十八世纪末叶法国化学家沃克兰发现时算起,到现在不过两百多年,可它的身影已相伴人类数千载。当它带着青铜时代的风尘一路走来,你会看到,从青铜宝剑的冷艳,到铁刃匕首的凌厉;从耳环项链的晶莹,到红绿宝石的璀璨;从表带镜架的明快,到餐具刀叉的亮,其瑰丽的光泽一直闪耀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铬是一种灰色的金属元素,说到它就不能不提及另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铁”。铬与铁组合而成的铁合金,是冶炼优质钢的重要合金添加剂,它良好的光泽度和抗腐蚀性,为钢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保障。

就像打鱼先要有鱼塘一样,冶炼铬铁先要有铬铁矿。这是因为只有铬铁矿,才具有工业价值,尽管自然界含铬的矿物多达数十种。在百废待兴的建国之初,铬铁矿的意义不言而喻。它属于短缺矿种,存在于超基性岩中,储量少,产量低。要找到它、开发它、利用它,并非易事。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大地的构造,然后摸清矿脉走向,最后才能有的放矢。肖序常正是循着这一通衢之径,跨入探寻地质奥秘的行列,继而一步一步成长为地质构造学家的。

时间来到1957对于年轻的肖序常来说,是个极不寻常的年份。地矿部成立矿物原料研究所,让肖序常没有想到,主持工作的竟是驰名中外的学者黄汲清院士。黄汲清是一位集构造地质学家、地层古生物学家和石油地质学家于一身的地学先驱,一生治学严谨,工作勤奋,堪称标杆。那个时候,他正需要一位具有金属矿床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助手。而更让肖序常没有想到,助手的人选竟是他——肖序常。可以这么说,自从肖序常进入研究所,跟随黄汲清那一天起,就意味着一只脚已踏进大地构造研究的门槛。

那是一段黄金岁月,也是肖序常科研能力迅速提升的重要阶段。在肖序常印象中,黄汲清老先生学问大,脾气也大,对年轻科研人员要求甚严,不允许有丝毫的懈怠和差错但他待人诚恳,工作严谨,从制作科研文献卡片到野外采集标本,再到分析资料、数据,有一套科学、缜密的思路和方法。黄汲清的身教言传,让肖序常受益匪浅,他因此而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完成了从青涩到成熟的知识积累。他最难忘的是黄汲清先生说过的一段话:一个人一生要想做出点成绩,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怨天尤人,认准目标,一往直前。肖序常的影响很大,每当谈及黄汲清肖序常就感触良多。他说:“我取得的成果,与黄老的谆谆教诲是分不开的。

事实正是如此,黄汲清带领和指导下,肖序常与他人协完成了1︰300万的《中国大地构造图》和《中国大地构造基本特征》一书的编这张图和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系统而详细地划分了构造单元论述了各构造单元的特征及其演化过程,总结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多旋回性以及印支运动与燕山运动在中国大地构造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果,不仅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还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大会奖。

掌握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规律,铬铁矿的寻找与开采就有了方向。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肖序常参加了国家铬铁矿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他多次深入实地考察,搜集第一手材料。完成了《含铬基性、超基性岩地质构造特征》一书的编著。该书通过大地构造分析,对世界主要含铬基性、超基性岩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初步总结,对不同地质时期、不同大地构造阶段含铬基性、超基性岩产出特征、铬铁矿成因规律、赋存状态及找矿标志展开详细论述,为铬铁矿战略部署具体实施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其间,有一件事让肖序常终身难忘,那是他撰写《含铬基性、超基性岩地质构造特征》过程中,急需参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刊“MIT”科学杂志。黄汲清得知后,主动为他写了封求助信,让他去地质部找李四光部长。第二天,肖序常兴致勃勃来到地质部,结果扑了个空。但他早有思想准备,心想部长身兼多职,日理万机,不在办公室也属正常,便留下书信匆匆离开。没想到数日后李四光部长亲自将参考资料送到肖序常所在的研究所还鼓励肖序常说,希望你抓紧时间尽快完成有关国家急缺矿产的论述。许多年过去,一想起此事,肖序常就会为黄汲清、李四光这些老一辈地质学家们的高尚品格而深深感动。

肖序常出色的工作状态,很快赢得了组织上的认可。一九六四年,他被任命为地质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为黄汲清院士的副手,担负更加繁重的科研工作这对于肖序常来说,既是平台,也是挑战,他必须全神贯注,全力以赴。他知道要想出成果,还是离不开“两条腿走路”,即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深入野外调研别无选择他又抗起了他的“三大件”,和同事一道爬山涉水。于是,燕山、秦岭、祁连山、内蒙古、新疆、西藏……  留下了他一串又一串跋涉的足印

找矿是地质工作者的天职,最让肖序常难忘的,是一九六四至一九六五年新疆铬矿会战”期间“地窝子”的情景。所谓地窝子,就是在地面挖一个两米左右的深坑,将四面凿成墙壁,再从墙壁的一面,向上开一个出口,然后用高粱杆编织成门。坑的上面用高粱竿加黄泥巴做成顶,顶的中间嵌一块玻璃当做采光的天窗。肖序常说,别看这小小的“地窝子”,却能遮风挡雨,保暖避寒。是呀,在“会战”的日子里,找矿队员们早出晚归,晨昏交替,“地窝子”就是他们临时的家。几十年过去,那星星点点的“地窝子”仍依稀可见,它们像一枚枚烙在大地上的印章,见证着地质工作者们艰苦奋斗的找矿岁月。

“会战”结束不久,学术界进入“文革”十年的沉寂时期。虽然无固定科研任务,但肖序常一刻也没放松学习这根弦。他一方面坚持浏览国际上有关地质文献,钻研微构造方面的测定分析理论;另一方面学习掌握探测仪器的功能,包括费氏台的使用。费氏台是研究造岩矿物和构造岩石学的一种先进仪器掌握不好就难以发挥它的作用

在肖序常看来,虽然无法左右他人的狂热能独守一颗宁静的心。书便成了他日常生活中的最爱,等车时在看,吃饭时在看,甚至买菜排队也手不释卷。有一次肖序常在公交车上阅读外文业务书就引起过一位解放军干部的注意他问肖序常读的什么书?在哪个部门工作?当肖序常告诉他自己是搞地质的,那位军人便表现出十分钦佩的神情,还称赞地质工作者是了不起的人!除了自己读书外,每逢周末还带孩子逛书店,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在家里,让肖序常爱不释手的除了书籍,还有那台小小的、有些破旧的收音机。收音机是用来学习外语的,尽管外语频道声音沙哑,但并不影响他的按时收听。晚上睡前听,早上醒来后听,就连上洗手间也要带着收音机。从早到晚,整个家回荡着噪音一样的沙沙声,可他却沉醉其中,仿佛那是最美的听觉享受。别看是台不起眼的收音机,对肖序常超强英语能力的培养起了大作用,许多学术上生僻的单词就是在那时储存到他的脑海中的。看外文书报,是肖序常每天的必修课,不仅学英语,还学俄语和德语。 一天肖序常的大姐肖序容来到他家发现家里尽是书、报忍不住问他为什么总看外国的东西?肖序常半开玩笑地“姐呀,不看就跟不上先进,谁叫你弟弟是搞地质的

相对于一个惜时如金的人,光阴总是稍纵即逝。十年一瞬间,当科研工作步入正轨,肖序常又恢复了他夜以继日工作模式。那时的第一要务就是浏览国际上兴起的板块构造学地质构造的新理论、新方法通过对信息分析、消化,结合国内实际深入偏远的僻岭深山,开展野外实地考察而他这一阶段的考察重点正是地质界最关注的蛇绿岩。

蛇绿岩,外行看来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对于地质人,就像垂钓者眼里的水泊,放牧者眼里的草原,是再熟悉不过的。它是一组由蛇纹石化超镁铁岩、基性侵入杂岩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构成的岩套,又称蛇绿岩套。通俗地讲,就是蛇绿岩中含有铬铁矿,抑或铬铁矿存在于蛇绿岩中。

铬铁矿一直是我国的短缺矿种,供需矛盾突出铬铁用途之广,大到国防航天、水陆交通;小到医疗器械、家用电器,国计民生,戚戚相关。所以,寻找蛇绿岩,就成了肖序常倾毕生挚爱如斯的动力。于是多年来,他殚精竭虑,一头扎进板块构造、蛇绿岩以及高压变质带研究可以说,他的研究是扎实的,深入的。因为在这一时期,他独立或合作发表了多篇论文,如《祁连山古板块构造特征》、《藏南日喀则蛇绿岩及有关的大地构造问题》、《祁连山蛇绿岩带的地质意义》、《新疆西南天山蓝片岩的变质作用PTDt轨迹及构造演化》、《中国蛇绿岩概论》等,对祁连山蓝片岩高压变质带的特征作了系统地阐述,较早建立了中国完整的蛇绿岩剖面。并通过不同的视角,论述了我国主要蛇绿岩带分布特征及其大地构造学意义,对祁连造山带等板块构造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先导作用。他和同事撰写的论文《中国特提斯蛇绿岩及其构造意义》,还被推荐到第二十六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发言交流。

当然,他知道,他的前面,不仅有一个个尚未涉足的学术盲区,还有一座座等待他征服的地质高峰,他必须奋力攀登,因为他相信,绝顶风光必定更加迷人。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