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一定是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
而两情相悦,同频共振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在结束了一周或繁忙或无聊的工作后,人们洗去满身的疲惫,开启了悠闲惬意的周末时光。
娱乐至死的年代,精神空虚的男女老少,挥霍着大把的金钱,鱼游穿梭在饭店、酒吧、茶馆、KTV……寻求着慰籍,而书店、球场里的人则寥寥无几。
冉儿不是清教徒,她跟大多数人一样,过着随波逐流的日子。
第一次去KTV,才知道人们把包厢里的服务员称为“公主”,而把陪客人的女性叫做“小姐”。
公主这个称谓在中国古代是何其的尊贵,唯有皇室的女儿才能如此称呼,琴棋书画,六艺精通。而小姐再不济也是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却由得国人这样给糟蹋了。
这似乎有几分男权主义意淫的意味。她听过一个笑话:某高校教授夸夸其谈,说国内著名歌唱艺术家***下厨给他揪面片吃……听起来何等荒唐,却异曲同工。
回家时,几个衣着时髦、满身香氛的女子从电梯里下来,踩着高跟鞋咯噔咯噔的走了出去。
对门的老爷爷家,一股股饭香味扑鼻而来,从虚掩的门缝里看到,那是四世同堂的温馨场面。
刚搬到这儿时,冉儿很不习惯。过了些时日,跟左邻右舍打过照面后,也就慢慢熟络了起来。
她对门住着一位年事已高的老爷爷,腿脚不是很方便,经常依靠一辆轮椅出行。一个60岁左右的阿姨悉心照看着他的衣食住行。
右手边住着一家三口,貌似是中产阶级。男主人经常夹着皮包出出进进,女主人脸很冷,据说是一所幼儿园的老师,他们的儿子大约七八岁的样子,憨实可爱。
左手边住着一位30岁出头的男子,冉儿搬来后不久的一天,听到有人敲门,她从猫眼看到一个戴着眼镜的男子,扑身在门上,说是隔壁的邻居,想问她借个凳子,闲聊中得知他在省上一所高校任教。
每到周末,楼上楼下都格外的热闹起来。老爷爷家里的欢声笑语,中产阶级家里悠扬的钢琴声,高校教师举行朋友聚会的喧哗声,还有楼上小两口的打闹声。
冉儿早早躺在了床上,设想着第二天同风儿见面的场景,不禁越想越兴奋,直到凌晨十二点才在恍惚中睡去。
城市渐渐从喧嚣中安静了下来,路灯发出昏黄的光。
远处时而传来烟花绽放的声音,冉儿翻了个身,眉心紧皱。
没过多久,一声狂野的猫叫声再次打破了夜空的安静。
那叫声幽咽中透着凄厉,一声紧着一声,即便隔着28层楼高,仍令她心生恐惧,再难入眠。
紧接着,猫叫声由一种变成了若干种,相互夹杂,此起彼伏,还有相互撕扯打斗的声音。
最初她以为是因为天冷,流浪猫无处藏身所以叫的那么凄惨,后来才知道那是猫在发情期发出的求偶信号。
她突然有点不喜欢猫了,平日里“喵呜喵呜”温顺乖巧的猫,在兽性发作时居然可以发出那样狂躁野性的声音。
小时候,家里也养猫,算算应该有过无数只吧,她还搂着小猫睡过觉,猫在熟睡的时候总打呼噜。大多数情况下猫是温顺的,但若太过娇惯,它便恃宠而骄,用瓜子的尖刺在主人身上留下点痕迹,有点蹬鼻子上脸的劣根性。
在一个有趣的心理测试题中,让答题者在喜欢猫和狗中间做出选择,给出的答案中,猫代表了爱慕虚荣、嫌贫爱富、娇纵懒惰的特质,狗则代表了忠厚老实、吃苦耐劳、忠贞不二的品性,而题目映射的是人们不同的择偶观。
她清楚的记得自己选了猫。
多么有趣的测试!
“刺啦刺啦……”马路上的扫地声有节奏地响起,黑暗依然包裹着大地,清洁工却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节假日期间的他们总是需要付出加倍的劳动,来平复人们疯狂放纵后留下的痕迹。
迷迷糊糊中她又睡着了,仿佛中还听到了车辆的轰鸣声。
再一觉醒来,已是正午时分了。
还好,跟风儿约定的时间是下午两点,她心想。
简单吃了午饭,她灌下了满满一碗汤药。都说正月里不能吃药,但时常的胃痛折磨的她面黄肌瘦,神经衰弱,所以也顾不了那么多忌讳了。
家人和朋友曾给她推荐了很多偏方,吃狗肉、猪肚、干大饼、干大豆,她都一一试过。
还有藏药,据说药性生猛,她没敢尝试。
后来她寻遍了金城的名中医,有说她气虚的,有说经络堵塞的,有说脾虚的,汤药吃了无数,依然时好时坏。
真是怀念以前活蹦乱跳的日子啊,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她坐在镜子前,边梳头边沮丧的想。
她利落的扎了一个马尾,然后在灰色高领毛衣上套了灰色的小棉袄,蹬上了卡其色的小短靴,还有腿上的米色棉裤,看上去百搭极了。
只是脸色不尽人意!
她叹了口气,便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