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青时学会的做秧田、栽秧子和薅秧子,我把它们称着秧歌三曲。40多年了,仍然清晰地铭记于心。
一辈子没当过兵。但初三那年“五. 四”青年节,在解放军农场过了一把当兵的瘾,至今记忆犹新。
五月,是红色的,红得好像那燃烧的火,映红着天,映红着地,映红着川南小城肾病医院的会议室。陶花在这里一干5年,融进了陶花的生命,让她绽放得更加火红绚丽。
三月是女人的,女人是三月的花,是四季常开不败的花,装扮着沧海桑田的壮丽画卷,演绎着千娇百媚的人间精彩。
庚子年春节,妈妈的琴声迎回来了在外地医院工作的晚辈们。没想到一个紧急回院的通知,这些医者没来得及吃团年饭,就迅速返岗了。妈妈的琴声送走了他们,宅家的日子,妈妈的琴声送走了
六一儿童节,7岁的孙儿戴上了红领巾。我为他祝福,同时想起自己没能戴上红领巾的童年,感到遗憾,真心为孙儿生活在阳光灿烂的新时代喝彩。
一个又一个的端午节,一个又一个的端午粽子,一遍又一遍的《离骚》吟诵,激励着我和我的家人,勤奋学习,乐观生活,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就像端午的粽子:甜甜蜜蜜、香溢心扉。
40多年前,我有一件粉红色的确良衬衣,在那个特殊年代,给我带来美丽和骄傲,至今难忘那件最美丽的衬衣。
感谢愈过鲐背的幺爷爷,感谢满目沧桑的祖屋,还有那棵瘢痕累累的孝感银杏树,感谢你们的坚守,让我寻到了自己的来路。行走在有根的路上,心有所属,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
“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童年的端午节,的确是忘不了,当知青在乡下的端午节,也是难忘。还有那 陈艾菖蒲的味道,更是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