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用原始方式致女儿一封书信,交流家庭生活现状,关注女儿在外地的工作、学习、生活、个人问题等方面的情况,嘱咐她注重身体,持好心态,面对现实,为人处事,取得进步。
叔侄皆为诗书爱好者,多年来,亲情深厚。又因文学和书法艺术,亦师亦友,双方在国内一系列诗书展赛活动中建立起一种来之不易的特殊情谊,为此,叔侄俩相互鼓励,取长补短,切磋技艺,
1995年自立书斋,取名“墨汉瓦屋”,简雅独厚,二十多年里,遮风避雨,事从书教,临池研墨,修身养性,理想场所,感受多多,然因转让,于心不忍,便吟诗释怀。
祖父是位私塾先生,虽饱修四书五经,终因怀才不遇,解放后回村务农。然,淡泊明志,治学严谨,墨守陈规,会书法,对后生教诲孜孜不倦,平时,少言寡语,性情孤避,遇事既生奇又风趣,
谈作品创作过程,谈感受和心得,也谈作品营造,不谈作品优劣,因为,好歹别人评议比自己说好。遗憾没有原件,凭印象纪实,以期客观、完整。书法的艺术,
一年前,阔别三十年的旧友因寻问笔者一幅字的来源,经确认后与其皆期望相见,但因抗疫期间,后又因笔者大恙,欲见未成,一年半载之后,终于面晤,使各自念想成为现实。
十几年中,一小院,一花莆,环境优雅,得天独厚,亲历养花草及菜果多种,兼修盆景,有得有失,喜忧参半,点滴感受,以文记之。
学书数年,以书会友,你来我往,藏字多幅。同时,己作入市,创造价值,无可非议。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尽友之求,赠字为善,增进友谊,是为快哉!
业余爱好,二十岁始学新诗,岁月如流,天命之年又学古诗,历经几十年的磨砺,终于取得一定的成绩。或多或少些许体会与心得,以记录之美好,为了前行。
新中国的第六年我出生在江南小城 ——黄石。五岁以前的事,我全然不知。七、八岁时的事隐隐约记得些许,十岁以后的事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