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犇身上自带鲜明的标签,而1982年改编自张贤亮小说《灵与肉》的电影《牧马人》,无疑是其80载艺术人生中分量最重的一部。
邵毓挺说:“‘捡拾’就是弯腰。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我一路去‘捡拾’。我现在还在不断‘捡拾’的过程中,已经有很多有意思的内容呈现了出来。通过我的‘捡拾’,把这些东西汇聚到一起
陈跃来教授长期从事中医针灸学理论的传承和创新研究,尤其擅长泌尿生殖疾病临床及基础研究, 围绕泌尿系统常见病、疑难病建立系列针灸适宜技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他在学术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出身于农村,一出生就接触到鸡、鹅、鸭、狗、猪、牛、兔子等动物,周五帮对它们的情态非常熟稔。对画动物,他自然得心应手。家乡的一草一木,青绿山水,像烙
历经一个甲子,身兼电影表演艺术家、作家、歌唱家、朗读者等多重身份的梁波罗虽已是耄耋之年,却依旧神采飞扬,活跃于各种文化舞台。他本人更愿意称自己是一个喜用文字表述心迹的写作
作为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非遗“海派膏方文化”传承人,她从医50年,在中医学术探索之路上不断跋涉,主持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主编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陈古魁创作的山水画,他称之为“近焦山水画”。“把画里所有的画面都拉到你的面前,使你能近距离地看到全部。要创作出自己的风格,一定要与众不同。”
七十余载长长的艺术人生,对杜丽娘一角魂牵梦萦,爱得一往情深。
“技法在草书创作中固然重要,性情的体现更是草书作品成败的关键。一幅优秀的草书作品,应该以‘情’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