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兆丰的头像

孙兆丰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106/30
分享
《九十年前之今天》连载

第九章 英勇无畏的寇思礼

1948年深冬,寇思礼家属接到黄陵县民政科贾光建同志送来的《烈士证书》。上呈:寇思礼同志在我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一纵358旅714团2营5连任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战斗勇敢。不幸于乌泥村战斗中为民尽忠,光荣牺牲。本部已安葬于陕西澄城乌泥村。并开会追悼以资纪念,誓为死者复仇,为人民解放事业彻底胜利而继续奋斗,以慰英灵。尚祈节哀,继承遗志,特致慰唁。希向贵县政府领取恤金,享属应得之优待。特此奉告。西北野战军兼政委彭德怀 政治部主任甘泗淇 副主任张德生。中华民国1937年10月30日。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它领导的军队对先烈对人民解放事业而奉献的彻底革命精神作出的历史肯定,给予崇高的荣誉。寇思礼同志牺牲虽然40多年了,但他对道路和信仰的选择,值得我们每个活着的人去借鉴。他为国为民,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操,永远值得学习、继承。寇思礼,1919年出生在陕西省中部的侯庄寇家河村。1938年1月24日(农历1937年腊月23日),18岁的寇思礼被国民党抓壮丁拉走,送至眉县齐家寨,编入国民党第26军8团3连,起初还给家人通个信,后来,家里一直再也没有接到他的信,也无法知道他的去向,人们都以为他早已不在人世,就慢慢把他淡忘了。寇思礼自幼读私塾,善恶良暴,时刻都在熏陶和雕塑着他那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心。1945年在绥远、热河一带脱离了国民党军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358旅714团2营5连,走上了为人民解放事业效力的革命道路。 1948年初,寇思礼家收到了由战火纷飞的前线捎回来的《报功书》和由358旅714团编印的《瓦子街战斗的英雄们》的小册子。《报功书》呈:贵村寇思礼同志,为民族和人民解放事业,光荣参加我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358旅714团2营5连,因在瓦子街战役中勇敢杀敌,荣获大功,实为贵府之光,我军之荣。特此驰报鸿喜。并致贺礼。背面“立功事迹”栏中简略记载:指挥沉着,掌握全排很好。战斗非常勇敢,不怕牺牲,打垮了敌人的反冲锋。敌人上来扔到他排跟前两颗美造手榴弹,本来他们要受损失,可是他两次拿起敌人扔来的即将爆炸的手榴弹,又扔过去,使敌人伤亡好几个,自己丝毫没有伤亡,完成了突击任务。寇思礼在黄陵解放前一天早晨,即1948年3月8日(农历正月28),参加宜川瓦子街战役后,随军南下路经他家寇家河村,他和副连长各拉一匹战马回家看望分别十多年的亲人。他能活着回来,且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晋级立功,这本来是件喜事,但家里亲人和乡邻看到他们从头到脚,浑身上下被子弹打的尽是窟窿,在已好的伤疤上又添了几处流血化脓的新伤,耳朵也被大炮震得什么也听不见了。一句疼爱儿女的慈母心声---你再不能走了!他面对骨肉情,妻儿泪,寇思礼没讲什么大道理,只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句话:敌人消灭不完我不回家。他不顾家里人劝阻,毅然决然地提前归队。走时,只给弟弟寇思聪留下一条黄色短裤作为纪念。秋季,西野一纵队离开黄陵,在洛川史家河、胡基山同敌人接二连三地打了几仗。最激烈的一次是澄城乌泥村战役,寇思礼同志就是在这次战斗中光荣牺牲的,年仅29岁。 抚摸厚重的文字,九十年前之今日,中部的红枪会组织和罢农事件,从酝酿发起到消亡,虽然只经历了四五个年头,但这种由忍受而走向反抗的进步行为,不仅是对几千年来宗法传统和依赖神力的迷信思想的有力挑战,也是对地方恶势力和反动政权的沉重一击,更是群众运动的胜利和被压迫民众团结战斗力量的彰显。重温燃烧的岁月,九十年前的今日,一个个青春年少敢想敢干的热血青年,经过革命斗争的烽火洗礼,成为无比坚强不怕牺牲的理想主义者,他们的不怕艰险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值得后人永远铭记。虽然,今天依然无法准确述说将近半个世纪发生在黄陵这片热土上的神圣故事,但在沟壑纵横莽川荒原间奔走战斗的每一个英武的身影,都与陕北工农红军的初创、发展、壮大有关,都与中央工农红军在陕北根据地的修养、生息、巩固有关,都与人民求解放得安乐的祈求有关。虽然有黄陵县档案馆文字档案和党史办整理的口述资料,以及牛晓梅回忆父亲牛书申的回忆录等佐证,但依然无法厘清全貌,难以还原更加准确生动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场面。但能肯定一点,就是所有参与土地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先辈们,除英勇牺牲外,现今已大多都已作古多年。他们多数从来都没有享受过当今人们正在享受的福分,我想他们肯定会是含着笑意无怨无悔的,因为他们一定自豪于自己亲自书写并主导了中华民族解放和走向复兴历程中最重要的一段历史,他们一定知道历史给予的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后人,也必将会感念我党建党之初的半个世纪奋斗征程中---延安中部县土地上所发生的光辉而神奇的故事,这一短短的神迹好像就发生在距我们永远心存感恩的很近的昨天。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