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傅建国的头像

傅建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24
分享
《行走瓯越》连载

第八章 半帘湖水,一窗绿色



金蟾河,在瓯海的地理版图上只有一粒芝麻那么大,不留意的话,往往会忽略它的存在。金蟾河属于会昌湖众多支流中的其中一截(段),呈南北走向,南起源自吹台山北向山脚下,向北延伸至会昌湖,全长约3公里。因中间一段河流处有一天然大河湾,形同蟾的肚子而得名。

其实,金蟾河更像一枚“弯弯的月亮”,静静地躺在会昌湖的怀抱里。以金蟾河为轴,东边为金虹东街,西边为金虹西街,南边有贯穿东西的六虹桥路,北边是金蟾大道。金蟾桥就像“金蟾的眼睛”,年年岁岁,向会昌湖表达深深的眷恋之情。

新桥,贵在一个“新”字,她不及瞿溪和梧田两座百年古镇,有着历史的沉淀与传统文化气息,因此,常常被文人墨客所忽略。据了解,新桥1987年撤乡建镇,1992年由鹿城区划给瓯海区,渐渐成为瓯海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带。改革开放的春风为新桥注入朝气与活力,曾连续六年被评为温州市综合实力三十年强镇和浙江省百强乡镇。1998年初,荣获浙江省“绿色小城镇”和温州市“卫生城镇”、“文明镇”等称号。

也许是机缘巧合吧,2003年12月31日,新桥撤镇建立街道时,笔者身份证上的家庭住址,已由安徽省青阳县南阳乡变更为温州市瓯海区新桥街道了。

因此,作为一名新温州人,瓯海新桥便成为鄙人在第二故乡——温州,名副其实的家乡了。

在温州,人们自豪地将温瑞塘河称之为“母亲河”,与之相媲美的便是会昌湖。会昌湖是温州城区第二大水系,属于温瑞塘河肢体的一部分,二者相互作用,兼容并包。吾家居住在金蟾河与会昌湖交叉处,周围环境优美,视线开阔。寒来暑往春夏秋冬,朝东的书房透过窗户便能享受到会昌湖之半帘湖水;朝北的餐厅,推开窗户便是满满的一窗景山之秀色。

依稀记得第一次走进新桥的情景,要追溯至1995年。那会儿,身为农民工的我,在温州市区河通桥鞋料市场打工。有一次,我所在的皮革公司财务人员温女士到新桥一家皮鞋厂收账。那时候做生意都是现金交易,三十多万元的货款,温女士心里自然不踏实,公司老总便安排我陪同当“保镖”。记忆里从市区抵达新桥的西山东路正在拓宽翻修,到处都是泥浆碎石,一路堵车。如今居家所在的11组团地块,当时正在施工建设,局部地段还是一片废墟,杂草丛生,使人有种来到郊外乡下的错觉。但景山与会昌湖相映成趣的美丽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故,若干年之后计划在温州购房时,我便毫不犹豫地决定在新桥寻找房源。那会儿,新桥周边还处在城市郊区的边缘,一眼望去,娄桥至高翔还是大片的农田和蔬菜基地……时光荏苒,如今瓯海新区府迁址于此,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一片繁荣生机。

新桥区域面积8.6平方公里,距离温州市中心约3.3公里,属于瓯海与市区之间的重要门户。高深幽静的景山森林公园与宽阔丰饶的会昌湖水上公园,一山一水,相依相偎,造就了新桥天然独特的美丽家园;金蟾大道及六虹桥路的拓宽工程改造,为居民便利出行,提供了硬件设施保障;金虹东街美食一条街经历了20年的传承,被广大市民誉为“风味人间,不夜新桥”,“吃夜宵,去新桥”成为人们的口头禅。2015年,随着“梦多多小镇”落户新桥,吃、喝、玩、乐为主题的休闲文化成为新桥新的亮点,为居民的夜生活带来丰富的内涵,也为本区域餐饮经济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到中年,每天晨起,下楼至金蟾河与会昌湖岸边行走,看看风景,拍拍图片,发发朋友圈,不失为一大乐事也。人在书房,透过半帘雕风镂月,清晨可见湖水清清波光粼粼,楼群倒映绿树成荫;夜晚观赏灯火月光曲径通幽,彩桥如虹天上人间。尤其是每年农历五月端午节前后,清晨或傍晚,会昌湖上常常传来阵阵锣鼓声,和节奏明快的“加油、加油”的呐喊声,那是民间水手们在刻苦训练,为端阳龙舟大赛而备战之。

家中餐厅那一窗绿色,应季节变更而变幻着:春天绿得青翠、生机勃勃;夏天绿得茂盛、汁如油滴,秋天绿得厚重、令人神往,冬天绿得苍劲,孕育生机……有了这一窗绿色,我感到生活特别的自足与温馨。从小在皖南山区出生成长的我,每天开门见山,而如今,身在第二故乡的家中,只要轻轻推开窗户,照样可以看到满目青翠的山峦,心里特别踏实和安逸。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