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城以东的一百里国道旁边,有两个乡镇临祖河而立,太平店便是其中的一个,距离县城大约三十公里,大山顶耸立境内,绵延出一排排起伏的山峦,祖河西去,涤荡出一道道曲折的山谷。在这太平盛世里,太平店跟她的名字一样,太平得没有惊起一点波浪,在312国道上来往奔波时,如果不是她主动闯入视野,我几乎就要把她遗忘或者忽略而过了。
太平店东有青江驿古关旧驿站,西有西宁城和翟家所古城,也许是夹在关口的雄险和城阙的层叠中间,这所谓的店就显得非常渺小和局促了,难怪引不起人们更多关注的兴趣。如果太平店一直是这样清静,不被外界和外来人所扰,倒是生活在这方水土上的人们难得的福祉。然而,历史上的太平店并不太平。我曾不止一次听当地人讲过,太平店从前叫闹店子。这里的闹不仅仅是热闹的闹了,而是闹腾的闹,闹鬼的闹,不清净,不安宁,大有闹腾得鸡犬不宁,折腾得人神共愤的那种无可奈何的意思,所以这里的闹,没有一点繁华的意味,只有烦恼的叹息。
从闹店子到太平店,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神话般的故事:传说大明时期有一位皇帝来会宁查灾情赈饥民,天黑时已过了青家驿,却一时又到不了翟家所,便只好投宿到这里的一家民营小店里,谁料被一伙贼人盯上,半夜时分前来打劫,虽然被随行的大内高手驱赶而去,但厮杀声也惊扰了皇帝的春秋大梦,他便不无感慨地说道,这真是一个闹店子啊!皇帝金口玉牙地这么无心一说,却让这个名字从此在民间流传开来了。此后,人们把这里便叫闹店子,直到清朝的乾隆皇帝得知闹店子的来历时,心中颇为不满,为了彰显乾康盛世物阜民康的富庶祥和景象,他下旨赐匾,将闹店子改名为太平店。
我们用指头也可以想明白,这个传说是民间演绎出来的一种奇妙幻想,充满了天真的童话色彩,只不过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增添一些生动的情趣罢了。但是,我们从太平店所处的位置,倒可以推想出这样一种情况:明朝时期,建于宋代的西宁城已经显得破败不堪,不得不迁往保宁驿,也就是现在的县城所在地。但为了保证这条驿路的畅通,又在青家驿与保宁驿之间设立了一站驿所,于是就出现了翟家所城,西距西宁古城大约十里地的样子。
青家驿与翟家所都是官家店舍,接待的往来客人,不是行走的官吏,就是移防的军旅,基本上都是与官府有关的人马车队,而那些私人性质的零星行商或团伙人马,西出东进时,遇到风雨阻道或月高天黑,官舍无法容留,便不得不在路边附近的人家问店投宿。后来有人就把自家多余的屋舍腾出来供行人居住,顺便烧水买饭,收取一些碎银子补贴家用。渐渐地尝到了甜头,就又谋划着扩院增房,建成了专门的旅店,打起灯笼,挂起酒旆,正儿八经地招揽客人做起生意来了。这些私人旅舍不像官家的驿所那样总是板着一副威严的面孔,而是多了一份亲切和随意,所以就显得异常地热闹,闹店子也就叫开了。但是,正是私人性质的店铺,不像官家那样有兵丁用武力来维护,于是小偷小摸的蟊贼隔三差五来光顾,也有啸聚山林的土匪会在月黑风高的夜晚来打家劫舍,搅扰得行人不得安生,闹腾得店小二头疼不已,更加坐实了闹店子的称呼。
闹店子真闹心,至于改为太平店,实则是店名虽然不闹了,但太平却绝没有得到,尤其是清朝后期,国力衰弱,外强窥视,内讧弥甚,匪患四起,整个天下都被搅得鸡飞狗跳的不得安宁,一所小小的私人旅店更是风雨飘摇,主人恓惶,客人忐忑,安得太平可言。太平二字只是人们心中对生活的一种愿望和对命运的一种期盼,就是当地方言所说的,这是人们的一种望肠心,望着生活安宁,命运安定,人间安泰,天下太平。人们希望着,期望着,盼望着,但是世道多难,命运多舛,一切望想似乎都成了一种奢望,肠子都望断了,太平总是迟迟不肯来临。
新中国成立后,太平店总算翻过了那混乱不堪的一页。我多次行走在太平街道上,两边店铺林立,货物琳琅满目,游人来去悠然自得;展望村落,只见青堂瓦舍的民居摩肩接踵,学校教学楼高矗期间,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道路宽敞,商贾云集,车流不息,行人不绝,嫣然是一种安居乐业的清明盛世景象,顿觉自己不是武陵人,却胜似来到了桃花源。有几次朋友拿出酒饭来款待我,直至酩酊大醉,告辞离开时,有村里的人对我说:我们这个地方还得对外多宣传啊。
人有店,神有庙。经过祖河之畔的这一百里路上,没有出现过天水麦积山和敦煌莫高窟那样著名和有规模的石窟佛像群雕,那是这里的黄土崖上实在不易凿窟造像。但我相信,从这里走过的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对这片土地都会生出敬仰之情来,把每一座山都会虔诚膜拜,因为人们眼中看到的每一座山,都像神佛一样,慈祥里有庄严肃穆,敦厚中是伟严神圣。尽管这样,在当地还是出现了许多寺庙,散落在民间的山梁沟岔里。
太平店镇境内究竟有多少座庙宇,我不得而知,但我在二十多年前去过一个叫盘龙山的地方,当时我还写了一篇《高山之高》游记,发表在《飞天》杂志上。盘龙山就在太平店以南的一个叫油坊的自然村落内,与镇政府隔着一道河,与华家岭连为一体,当地人称叫石娘娘寺的庙宇群落雄踞山巅。据说庙内供奉的主神石娘娘,是一块天然陨石雕刻成的,非常灵验,多少年来一直护佑着村民安康平顺。
店是热闹的,甚至是闹腾的,庙应该是庄严的,清净的,可是盘龙山石娘娘庙不是这么一回事儿。记得我那次去的时候,寺庙内的供台上空空如也,同游的村民告诉我,石娘娘雕像被青江驿人偷去了,供奉在那里也叫石娘娘寺的一个庙内。不同的两个寺庙,供奉的是同一尊石像,于是经常明里争暗里抢,一会儿被太平店人偷来,过上一阵子又被青江驿人偷去,显得有点与众不同的热闹,于是就有了两庙供一神,一神护两地的热闹现象。
我听过不少偷人的事儿,偷神的事儿还是第一回耳闻,因此总觉得有点儿奇怪。但又一想,闹店子演的这一出不是闹剧,而是喜剧,就像窃书不算偷一样,偷神也就不算盗窃,这种偷似乎有一种虔诚的因素在其中,令人感慨之余又有一点感动。陨石雕刻成的神像会被人偷来偷去地搬动,但建在山上的庙宇不会挪动一丝半毫,风里雨里,看似她以神圣的姿态傲然苍穹,实际上是在人们的心中撑起了一方洁净的天宇,尤其是一块陨石雕刻成的神像,她象征着在人的精神世界建立起了一座浩瀚的星空。
据当地文物志记载,盘龙山庙宇始建于清代,后又多次维修,现在寺院面积有八百平方米。我不懂古建筑,只觉得气象非凡,不描述一番有负那些民间无名的工匠,我这里就把文物志里的描述摘录几行,以供我们共同来欣赏玩味。寺庙依山势而建,从下到上有山门、三界楼、正殿。山门为清式牌楼风格,两边楼厅,八栓承楼,九朵斗拱,亭式结构,菱形收顶;三界楼为阁楼带廊式,七十二柱,斗拱承架,东西两侧楼阁廊亭,砖砌墙垛,下有通道;正殿为单檐庑殿歇山顶式,青脊兽瓦,五开四进三十二柱,门前两柱上塑有盘龙,似乎把盘龙山的山名形象地写在了上面。新建成的结构繁复、结体宏阔的戏楼,为盘龙山又增添了一处壮丽的景观。在庙宇群落间行走,欣赏檐柱上精描细画的兰草香花,以及墙面上描龙画凤的彩色图案,那种精妙传神的色彩线条,无不令人咋舌称奇,心中不住地连连感叹:高手真的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