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也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清明节,家乡平度市乔家村的龙湾水库半坡上重建的龙王庙开业后,我欣然前往。那天龙王庙的庙里庙外、一溜台阶上下,游人如织,熙来攘往,香火鼎盛
不经意间想起了儿时家乡的割长沟。这是藏匿着我半个多世纪人生故事的地方,细细想来,那里留下了我的童年欢乐,少年憧憬和青春梦想。我曾在割长沟的乡间小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送过饭
现在已进入了初秋时节,今年的“秋老虎”还在发威,搞得人们热燥燥的,烦躁的思维似乎缺乏灵感,也没生发出多少东西来。进入秋天时间也不短了,该写点什么呢?不妨写写秋天的声音吧。
近日与平度市文化馆馆长、中国作协会员、诗人王忠友和平度市文旅局姜恩松科长聊起抗战时期地雷战的事儿,都说,我们平度大泽山就是抗战时期地雷战的真正发源地,是名副其实的石雷之乡
今天是处暑。一大早,我就见微信朋友圈、歌大群里发上了各种处暑的帖子。有的说了:“处暑,却道天凉好个秋!”有的写诗抒怀:“烈日尊时南向循,一年酷热渐藏身。凝观玉露莹莹闪,瞭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觉我与外滩的情缘已跨越三十九年的时光,那个在我的梦里辗转反复、念兹在兹的地方。1985年夏天,那是我第一次踏上上海的土地,一切都觉新鲜。尤其是外滩的繁华
前些日子回老家时,见平房的外厦处悬挂着三两个铁皮水桶,它们闲置在老房子的不显眼处,显然已多年不用了,早已锈迹斑斑,老态龙钟。水桶上的斑驳雕刻着半个世纪多的沧桑岁月,仿佛与
8月13日,我写的拙文不知怎么在“黄河口文学交流群”转发后,引起了许多师友的关注,有的点赞,有的写留言。我忽然觉得,虽说原文没写好,但留言却写出了真性情,用厚重的笔触描绘平常
我与全国民兵英雄于海亭算是有缘,记得上小学或初中那阵子,就听说过全国民兵英雄于海亭的故事。那时候,家乡平度县出版了一本小册子,专写平度有名的人物和地名,记得一句顺口溜还记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我们这地方习惯叫“七月七”,现在大都叫“七夕”,我认为不太正确,因“七月七”白天也过,要吃“巧饼”。“七夕”只是七月初七晚上的意思。网络微信时代,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