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君羊的头像

君羊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4/27
分享
《电大生》连载

第一十二章 写作课引出的神秘传说

1

田班长依旧坐在前门靠边的位置,从书包里抽出早已准备好的作文本,递给学习委员吴尚。吴尚接过本子,旋即打开一看,瞬间两眼放光,脱口赞道:光一扎标题,就爱死人哒。听得学习委员咯么一吆喝,耳尖速度快的同学立马奔过来,围住吴尚,想亲眼看看到底是么子样的标题,莫不是生死之恋?吴尚故意不说,手掌甩得断骨似的,口里喊莫挤,莫挤呀。男人们都喜欢人来疯,尤其是长沙满哥,白天望牛打架,晚上望火烧天,哪里稀奇热闹,就往哪里钻。人越挤越多,吴尚担心挤出状况,清了清嗓子,大声喊道:听好,听好,田班长的作文题目——难忘家乡的落水洞。

远处火车站巨型火炬上的挂钟开始报时,不用数数,肯定是晚上七点的钟声,早就侯在走廊里的写作课刘老师,一个跨步跨进教室,眼睛看向学习委员吴尚,吴尚明白是催交作文本,可是作文本只收到一半,还有一半同学未交。吴尚弓身走上讲台,放下作文本,特意将田班长的作文本放在最上面。

刘老师戴上老花镜,在灯光下迅速抽查了几扎作文本,又仔细翻阅田班长的作文,被作文标题所吸引,便一字一句认真地看起来。刘老师右手轻拍讲台,精精瘦瘦的脸上,立马绽放出最天真烂漫的笑容,嘴上不停地称赞写得好,写得妙,开篇就神奇,神奇啊。一些还在小声嚷嚷的同学,不嚷嚷哒,教室里开始安静。刘老师晓得同学正在等着靴子落地,么子靴子咧,当然是范文讲解,看看是哪位同学中哒奖。刘老师抿嘴一笑,开始讲课,不提范文的事。

刘老师,禾实不讲解作文嘞?性急的同学忍不住,起叫。你的作文交哒冇?刘老师问。我就是不会写啵,想看看别人禾实写的。想看哪位同学的?学习委员吴尚。嘿嘿。

吴尚在心里骂娘,晓得咯扎同学是在报复自己。就在刚才,上课铃声响起之前,一些同学借口想看田班长的作文,故意吵棚,故意拥挤,其中就有咯扎同学,被吴尚制止,想不到他竟然立马就来报复。

刘老师的目光看向吴尚,吴尚心虚,低头不语。作文的腹稿都还冇得,咯几天崽伢子吐奶又拉稀,折腾了几个晚上,白天上班都磕睡,哪有心思写么子作文啰。

还有哪些同学冇交作文,举个手看看。刘老师发话,同学们不敢不听,结果讲台之下,出现一片光秃秃的森林,每张桌上几乎都有一只手臂。刘老师虽然有预知,但当亲眼看到这么多的手臂时,悲凉之情油然而生,不晓得应该批评,还是应该鼓励。刘老师有只老式的军用水壶,每次来上课都装满满一壶茶水,口渴时喝水解渴,心烦时喝水压惊,不知所措时喝水磨时间。

刘老师一边喝水,一边整理作文本,先是一本本地对齐,再又一本本地抽看,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反复多次之后,拿起一个作文本,一边看,一边抄写在黑板上。

一朵巨型的钟乳石兰花,盛开在一纵大山脉的半山腰上,一圈圈花瓣浸透在汩汩流淌着的泉水之中,泉水复又从花蕊中心处落下,一幕圆形瀑布便顷刻而成。瀑布落进脚底下的岩洞里,流入一条阴河,绕过两座大山,重见天日, 顺着山势流向古镇王村。
王村三面环水,背靠一纵大山脉,经兰花洞盘旋而来的山泉汇成一条小溪,七弯八拐盘到王村再无去处,便是纵身一跃,嗒嗒嗒越过七级悬崖,几个翻滚之后落入山脚下的酉水河中,形成巨型瀑布,悬挂在半空中,王村也被誉为“挂在瀑布上的人家”。

一位穿红汗衫的男同学很激动,高高举起了右手,得到刘老师的允许,从座位上起立,说自己是下放知青,就下放在王村附近的乡下,有几年的时间,王村的山山水水,自己非常熟悉,王村瀑布真的气势磅礴,临河的那一截怕有十几层楼高,站在上面往底脚看去,云里雾里不见底,一扎扎白云在脚下飘,感觉人就在天上飞,据说那瀑布上面还死哒一个人。红汗衫同学一激动,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肚子里有关王村的知识,都一古脑地倒出来,没想到竟然说起死人。俗话说死者为大,生者要留口德,红汗衫同学大概是意识到自己讲错话,赶紧闭嘴,坐下。

刘老师见红汗衫同学低头不再言语,以为他有了情绪上的难言之痛,作为过来人,都清楚知青生活的不容易,其中的酸甜苦辣,都很清楚。为了缓和气氛,刘老师表扬了红汗衫同学,说他补充得非常好,王村的确是湘西的一颗明珠。

刘老师从随身携带的帆布包包里,拿出一本书,用手抹平书面的几个角,翻看目录,迅速翻到一个地方,用一支粉笔压住,开始讲课:一篇作文,从写作方法上来讲,就是起承转合的综合运用。起即起点,是在一片空白上开启新篇章,是无中生有的开端。开端一定要有吸引力,或优美,或奇崛,总之,要让读者为之一振,引起读者强烈的学习兴趣。下面我们以田班长的作文为例,看文章的开头应该禾实写。刘老师是长沙人,讲普通话别扭,得到潇湘夜校的允许,就用长沙话讲课,其他几位老师不管是哪里人,一律讲普通话。

刘老师说,先看看田班长咯篇作文的开头:一朵巨型的钟乳石兰花,盛开在一纵大山脉的半山腰。一圈圈花瓣浸透在汩汩流淌着的泉水之中,泉水复又从花蕊中心处落下,一幕圆形瀑布便顷刻而成。文笔好不好,文字美不美,我们先不讲,就讲那如瀑的泉水,从何而来?请同学们注意,是半山腰上的一股清泉,落到山脚的阴河里,然后七弯八拐流向王村,昼夜不息。半山腰上的泉水从何而来嘞?同学们是不是很想知道嘞?咯就是悬念,开篇设一个悬念,埋一个伏笔,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再一步步揭开悬念,回应伏笔。

刘老师说,早在三十年代,文学大师沈从文从北京回湘西老家,特地租了一条小木船,游览湘西山水,写有散文集《湘行散记》一书,今天的写作课,要重点学习从文先生的文章,没想到田班长的作文刚好也写哒湘西,写哒王村,偏有咯么巧。刘老师看向田班长,田班长嘿然一笑。刘老师说沈从文先生也写过王村,就收录在《湘行散记》里,然后将这一段文字,写在黑板上:白河中山水木石最美丽清奇的码头,应数王村,属永顺县管辖,且为永顺县货物出口地方。夹河高山,壁立拔峰,竹木青翠,岩石黛黑。水深而清,鱼大如人。

刘老师说,这便是从文先生笔下的王村,文中所指的白河,即王村山下的酉水河,因为水深且清,远看如银蛇盘绕,近看一眼见底,所以得白河的美称。

刘老师也去过王村?红汗衫同学问道。刘老师放下手中的《湘行散记》,摘下老花镜,走下讲台,走到红汗衫同学的桌前,翻看他的笔记本,又翻到笔记本第一页,右下角有一枚印章,有黄阿忠三个字。

请阿忠同学讲一讲王村的见闻,好吗?刘老师发出邀请,黄阿忠冇得心里准备,不知如何是好,但也不能抗旨呀,便歪歪扭扭地站起来,为了躲避刘老师的目光,故意看向讲台的两边,正好与田班长侧过身来的目光相遇。田班长点头示意,送来鼓励的眼神。阿忠把目光看向刘老师,见刘老师目光炯炯地注视着自己,明显是在鼓励自己,便寻思着一定不能砸了刘老师的场子,应该给课堂增色添彩才对。

阿忠说,王村以前叫酉阳,两汉时期叫酉阳雄镇,据说是汉高祖刘邦钦赐的。王村河码头从前有个城门洞,酉阳雄镇的牌匾就挂在城门洞上。解放后城门洞拆哒,但是瀑布下面的石壁上,还刻着酉阳雄镇四个大字。石壁上还有另一副石刻,是明大才子唐伯虎为王村瀑布题的诗。

刘老师为之一振,说唐伯虎的题诗,是你亲眼所见?阿忠说千真万确,王村河码头的石壁上有唐伯虎的题诗,但是否真迹,不晓得。刘老师直呼惭愧呀惭愧,自己以为读尽古典诗词,却不知唐伯虎竟然还有王村的题诗。刘老师虽然年过花甲,精神上却不显老,反而有稚子之气,又走到阿忠桌前,问阿忠是否还记得那首诗。阿忠说记得。刘老师就请阿忠朗诵。阿忠说自己只会讲长沙话,不会讲普通话,但是可以默写出来。阿忠走上讲台,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唐伯虎的题诗。

《崖草甘泉》

——明·唐寅

天外浮云总渺茫,

山间流水玉辉光。

千寻碧练悬崖落,

一道银河到海长。

和月掬来还有影,

带花汲取岂无香。

随流好入华阳洞,

莫向天台问阮郎。

好诗呀!好诗!千寻碧练悬崖落,一道银河到海长,气势多么地宏伟呀,不输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刘老师手舞足蹈,乐呵得像扎细伢子。吴尚,你不是演员吗?上台来朗诵一下吧,刘老师点兵点将。吴尚说周小彤是话剧演员,诗歌朗诵是他的拿手戏。周小彤因为缺交作文,有意躲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被吴尚咯么一吆喝,同学们的目光像一盏盏探照灯,从四面八方扫射过来,他便现了原形似的,好不尴尬。

刘老师发话,请周小彤同学上台朗诵,周小彤不敢推托,缓缓走上讲台,就咯么几步路的工夫,在心里默记黑板上的诗句,然后转过身来,面对同学们,声情并茂地大声背诵,借机秀一把过目不忘的童子功。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夹带着嘘嘘的口哨声,课堂上的气氛开始沸腾,刘老师赶紧制止,因为还未下课,喧哗声会影响隔壁班的教学。周小彤初战告捷,昂首阔步走下讲台,坐回自己的位置。

经课堂上咯么一激发,周小彤忽又记起读艺校时,读得一本沈从文的书,不仅写了“白河”的趣事,也写了落花洞的女子,田班长作文里的“落水洞”,兴许就是“落花洞”啵?盛开在半山腰的那朵兰花,即是那眼睛光亮、性情纯和、聪明而美丽的落花洞女子。周小彤有些按捺不住,又举手发言,讲哒自己的看法,这倒让刘老师倍觉稀奇,重新把周小彤请上讲台。

刚才初战告捷,周小彤信心大增,仿佛教室就是那个阔别已久的舞台,自己是主演,是大学生,便大声背诵道:

凡属落洞的女子,必眼睛光亮,性情纯和,聪明而美丽。必未婚,必爱好,善修饰。平时贞静自处,情感热烈不外露,转多幻想。间或出门,即自以为某一时无意中从某处洞穴旁经过,为洞神一瞥见到,欢喜了她。

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周小彤猛然惊醒,看见站在讲台下面的刘老师,意识到咯是课堂,不是舞台,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不能颠倒,于是快步走下讲台,坐回自己的座位。

刘老师沉默许久,一直等在周小彤的座位边,问道:本地人讲的落花洞女子,后来禾实哒?

跳天坑死哒。

跳天坑死哒?

跳天坑死哒。

刘老师长叹一口气,幽幽回到讲台上,喝一口水,弄一下老花眼镜,又将作文本来来回回摆弄了一番,然后说道:基础写作这门课,需要积累大量的素材,诗词歌赋,天文地理,英雄神话,民间传说,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素材不可或缺,手上有料,肚里有货,下笔如有神助,才能写出好文章。写作课归根结底,是要写出好文章,请还没有交作文的同学,回去抽时间写,挤时间写,第一次写不好不要紧,多练几次就会有进步。好文章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作家也不是天生的,俗话说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同学们要有信心,向田班长学习。

下课铃声响起。

周小彤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他记得从前曾经问过父母亲,湘西有没有落花洞女?天坑里有没有神?父亲说,那个时候忙着抓工分,还要养活崽崽你,哪有空闲去打听什么落花洞女,压根就冇听讲过。再说那个年代,破四旧立四新,唱革命历史歌曲,演革命样版戏,谁敢搞迷信活动嘞?周小彤的妈妈也证实,的确不晓得有落花洞女。

但是周小彤自己记得,小时候确实听讲过落花洞女,不仅听大人讲过,也听同学们讲过,一个同桌的大姐,就是落花洞女,美得像下凡的仙女,后来死在天坑里哒,那个天坑就是落花洞。

周小彤的咯一说法又招来父亲的否定,说那个“大姐”是翻山越岭搞民兵训练,踩虚哒脚,掉到天坑里,天坑怎么可能是落花洞嘞?就一天坑而已。

周小彤将信将疑,毕竟那个时候自己还小,分不清同样是小孩子的同桌的话是假是真。偏巧田班长的作文写到了湘西的落水洞,洞口有钟乳石兰花,那兰花莫不是曾经的落花洞女子?那个天仙般的美丽女子?一直匍匐在记忆里的陈年旧事,忽又萦绕在心头,周小彤感觉脑子里有些恍惚,趁着课间十分钟,伏在课桌上闲目养神,上好下一堂课。

2

复又上课的铃声响起,在走道里抽烟的同学,赶紧灭了烟头跑回座位,伏在桌上休息的同学,则被同桌或后桌同学踢醒,熙熙攘攘的教室迅速安静下来,刘老师继续上课:

上节课我们以田班长的作文为例,进行了讲解分析,一篇好的散文作品,在开头段就能平地起风雷,抓住读者的眼睛。这节课,我们以沈从文先生的《湘行散记》里的文章为例,继续讲解叙事散文叙事技巧,如何写好开头段,如何处理好“起承转合”的关系。先看范文。

全中国的读书人,大概从唐朝以来,命运中注定了应读一篇《桃花源记》,因此把桃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人人皆知道那地方是武陵渔人发现的,有桃花夹岸,芳草鲜美。远客来到,乡下人就杀鸡温酒,表示欢迎。乡下人都是避秦隐居的遗民,不知有汉朝,更无论魏晋了。千余年来读书人对于桃源的印象,既不怎么改变,所以每当国体衰弱发生变乱时,想做遗民的必多,这文章也就增加了许多人的幻想,增加了许多人的酒量。

刘老师说,这是《桃源与沅州》里的开头段,这篇文章排在《湘行散记》里第二篇。文章首句即点题,这里的桃源,即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里的桃花源,而不是桃树源,或者桃果源之类的别处,一下子就把读者的心眼牢牢地抓住。作者特别强调“全中国的读书人,大概从唐朝以来,命运中注定了应读一篇《桃花源记》,因此把桃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便是说,《桃花源记》乃千百年来的名篇大作,只要是个读书人,都应该拜读过,大唐以降皆如此。这顶高帽子一戴,你敢不继续往下看么?并且告诉你,每每遇到国体衰弱发生战乱之时,你可来此地避难做遗民。所以桃花源不仅是一篇美文,一处美景,还是可以保全性命的洞天福地。

同学们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发出整齐的赞叹声,继而又屏住呼吸,默默地与正在观察同学们表情的老师的目光相遇,师生便取得一致的默契,刘老师习惯性地嘿然一笑,继续讲解道:

咯样的起笔不可谓不精采,不可谓不雄奇。写名地,先述名地之要害,之来历,能让读者的眼睛为之一亮,心为之一振,就像部队打仗,总是以战斗力最强悍的先遣军领前开路,与敌人短兵相接,给敌人来个下马威,以震住对方,打乱对方的阵脚。以这样的方式开启诗文的篇章,我们可以称之为先声夺人法。

刘老师停顿下来,摘下老花眼镜,拿起那只旧军用水壶,喝一口茶水,眼睛瞄向讲台之下,本以为同学们会有议论声,或是某位同学举手发言,但是教室里鸦雀无声,就连平时最爱逗霸的几位彪形大汉,也坐得端端正正,眼睛始终看向讲台,没有左盼右顾,没有交头接耳,没有一丝一毫想趁机乱坨的迹象。咯让刘老师非常感动,成人的学习能有如此聚精会神的场面,既在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外。同学们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求,对老师的尊重,都在那一双双听课入迷的眼神里,那微微张开的嘴巴和竖起的耳根里。此时无声却胜过万语千言。

刘老师忽然想起自己的经历,与台下的同学们何其相似,也失过学,也意难平,那失学的痛苦至今压在心底,几十年挥之不去。刘老师有些说不出话来,害怕自己的哽咽声影响到同学们的情绪,于是背过脸去,在黑板上写下“桃花源记”几个大字,再慢慢转过身来,稍稍默神一两分钟,然后一字不差地背诵千古名篇《桃花源记》。

讲台下依然鸦雀无声,几十双眼睛痴痴呆呆地看着刘老师,刘老师晓得,这些电大学生都是因了各种原因,失学已久,基础知识很差,像学习委员吴尚这样的小学生,以及小学生毕业水平的同学,半数有多,即使有高中毕业证的,因为时代的原因,积累的知识也在小学阶段,同学们非常需要补充相关的文学知识,也非常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养分。

刘老师背诵完《桃花源记》,又呷一口水,见同学们似乎还在等待下文,心里一阵难过,因为《桃花源记》已经没有了下文,但是同学们却不知晓,这么脍炙人口的名篇大作,同学们竟然不熟悉,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刘老师只好又一笑,同学们反应过来,响起热烈的掌声,瞬间又在刘老师眼神的制止下,乖乖地收回双手,垂放在身体的两侧。

刘老师继续讲解课文:起笔过后就要承接,要承得起,接得住。若是起笔就浓墨重彩,有雷霆万钧之势,那么就有两种方法去承接:一种方法是继续浓墨重彩,让开篇的文气一以贯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另一种方法是起落有致,动静相间,如庐山瀑布,绚丽过后归于涓涓细流,然后伺机而动。刘老师以沈从文先生的《桃源与沅州》为例,讲解起笔过后如何承接。

       桃源洞离桃源县二十五里。从桃源县坐小船沿沅水上行,船到白马渡时,上南岸走去,忘路之远近乱走一阵,桃花源就在眼前了。那地方桃花虽不如何动人,竹林却很有意思。如椽如柱的大竹子,随处皆可发现前人用小刀刻划留下的诗歌……

       桃源县城则与长江中部各小县城差不多,一入城门最触目的是推行印花税与某种公债的布告。城中有棺材铺官药铺,有茶馆酒馆,有米行脚行,有和尚道士,有经纪媒婆。庙宇祠堂多数为军队驻防,门外必有个武装同志站岗。土栈烟馆既照章纳税,就受当地军警保护。代表本地的出产,边街上有十家玉器作坊,用珉石染红着绿,琢成酒杯笔架等物,货物品质平平常常,价钱却不轻贱……

刘老师朗读得很慢,一字一句竭力让同学们听得清楚,反应得过来,就连每个标点符号的停顿,都恰到好处。因为讲台之下是一群特殊的学子,他/她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拖儿带女的爸爸妈妈,上有老下有小,要养家糊口为生计奔波,还要为改变所处的劣势环境,抑或是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而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走进电大的课堂里,所以同学们非常的不容易。

朗读完毕,刘老师继续讲解:

作者在首段引出桃花源典故之后,第二段开始承接,先讲桃源洞,即《桃花源记》里的桃花源,因为要从一个洞口才能进得去,所以用桃源洞指代桃花源更为确切。那是一片旧地,桃树依稀,竹林丰茂,诗词歌赋跃然竹上,虽无桃花夹岸,却有翠竹清风,颇有几分雅趣。随后再写与长江中部各小县城差不多的桃源县城,从方方面面介绍桃源县城。一古一今,一雅一俗,寥寥数语便将桃花源的前世今生交待得清清楚楚,文气一以贯之,没有刻意地去摆弄一些抑扬顿挫,或是一惊一乍的东西,这便是沈老的行文特点,不故意制造雄奇,却处处雄奇,文笔清新俊雅,乡土气息第一,山野之风犹盛,写人写事无不精道入微,字字传神 。

稍停一会儿,刘老师问道,有没有哪位同学读过《湘行散记》,同学们将目光移至教室后排,后排的角落里,坐着周小彤,因为没有交作文,上节课坐在角落里,咯节课依然坐在角落里。刘老师的目光看向周小彤,周小彤晓得自己在劫难逃,缓缓站起身。

给你几分钟时间,可以吗?刘老师问道,周小彤当然不敢说不可以,只好默默点头。刘老师将散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写在黑板上,然后退至教室后面的空地,找一张空凳坐下。这个班是个二合一班,六十多位同学,一个教室的正常座位不够,加了一些凳子,有时会空出一二。

同学们伏案抄写刘老师的板书,除了“沙沙沙”笔与纸的摩擦声,教室里依然鸦雀无声。看着眼前这帮特殊的学生,是如此地勤奋努力,刘老师很是欣慰,忽又生出几许怜悯,几许惺惺相惜之情,自己的那些陈年往事也从心底泛起,那是永远的骄傲,也是永远抹不去的心痛。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回到青春飞扬的三十年代,刘老师也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从小就被誉为小神童的他,干了一件特别引以为豪的大事。

早在1938年9月间,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之际,民国政府为了广泛且公平地选拔人才,由西南联大牵头,举行了全国性的统一招生考试,类似于古代的科举,亦被称为“民国科举”,设有长沙、武昌、广州、重庆等十二个考区。年仅十六岁的刘老师一举夺得长沙考区的状元,尤其是那篇命题作文,堪称才子之书,被大公报副刊全文登载,刘老师也被湖南大学录取。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是年11月,长沙遭遇“文夕大火”,烧毁了一座古城,也烧毁了学子们的求学梦想,刘老师跟随家人四处逃亡,以保性命,大学梦从此了断,神童再无神话可言。

往事不堪回首,两行热泪滚落,刘老师站起身,走向讲台,有意在一张吊扇下面停留了几秒钟,让自己头脑清醒,让往事回归心底。

刘老师回头看看周小彤,周小彤正在努力地回忆着即将要背诵的文段,嘴唇在移动,身体微微有些起伏,双眼目中无人地看着前方。那是几年前背过的文章,突然间要拾起来,要当着几十位同学和老师的面背诵出来,是个极大的考验,等于舞台上突然出现事故,要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上去救场,那可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事。

刘老师看见周小彤十分认真的样子,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是啊,那坚毅的眼神,那挺拔的姿态,那青春年少的气息,莫不就是当年的自己?当年的自己莫不就是眼前的模样?兴许是吧。啊啊,千万不要怯场啊,不要失败啊。你是我的影子,是我的替身,是几十年前的我啊。你是神童啊。是状元啊。刘老师一阵幻觉之后,又迅速清醒过来,退至讲台之上,同学们都已抄写完毕。

周小彤同学准备好吗?

周小彤点头示意,不敢大声回答,刘老师鼓励道:不用怕,错哒也无妨,就当你自己在写咯篇文章,接下来该禾实写嘞?这一鼓励倒把周小彤给鼓励懵哒,本来教室里就很闷热,额头上的汗珠子活跃得很,咯下更是活跃哒,直往眼眸子里灌。周小彤喊道:老师,我不会写,但是……但是我会背。刘老师要的就是咯句话,马上请周小彤上台,自己走下讲台。

周小彤站直了身子,用袖口抺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子,款款深情地背诵道:

       在这条河里在这种小船上作乘客,最先见于记载的一人,应当是那疯疯癫癫的楚逐臣屈原。在他自己的文章里,他就说道: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若果他那文章还值得称引,我们尚可以就“沅有芷兮澧有兰”与“乘舲上沅”这些话,估想他当年或许就坐了这种小船,溯流而上,到过出产香草香花的沅州。沅州上游不远有个白燕溪,小溪谷里生长芷草,到如今还随处可见……若没有这种地方,屈原便再疯一点,据我想来他文章未必就能写得那么美丽。

叮铃铃。叮铃铃。刘老师自带的闹钟响起了下课的铃声,周小彤停止了背诵,眼睛看向刘老师,等待着刘老师的进一步指示。刘老师微微头点,没有发出继续背诵的号令,周小彤走下讲台,刘老师走上讲台,两人在过道中间相遇,周小彤提前退让在一旁,给老师让路,老师当面表扬道:好好,非常好,一字不错,有过目不忘之功,还年轻,前途无量。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并且肆无忌惮地响亮。

此时此刻左邻右舍的班级都已经放学,闻掌声过来围观,刘老师习惯性地咳哒两声,示意同学们不要再鼓掌,然后总结说:

这节课我们以《湘行散记》里的文章作为范文,详细讲解散文写作中的关键问题,即如何处理好“起承转合”四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起笔,如何承接,如何转折,即如何另启一个层面,或者拔高一个层次,让读者再次为之一振,有兴趣读完全篇。比如《桃源与沅州》这篇文章,从文大师绘声绘色地讲述完桃花源种种情致之后,笔锋一转,船到沅州,搬出伟大诗人屈原,告诉读者,屈原之所以能写出那么美丽的诗篇,是因为沅州之地有兰芷,有兰芷盈岸的白燕溪。

教室内外,又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刘老师,我到过白燕溪。周小彤大声喊道,喊声盖过了同学们的掌声。

好,下节课请周小彤同学讲讲白燕溪,讲讲屈原的故事,好吗?

周小彤使劲点头。

今晚的课非常好,同学们都很认真刻苦,课堂上也很活跃,特别表杨周小彤同学。刘老师的眼睛看向周小彤,点头微笑,然后话语一转,又道:还冇交作文本的同学注意,下周一定要交上来,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写,字数可多可少,叙事文,记童年趣事,可摸仿名家名作,但不能抄袭。今晚的课就到咯里,下课。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