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霸山
位于兴隆镇东北边缘,刘升镇境内的霸山,巍峨壮观,一峰独秀,是枣阳东部的一道天然屏障。
清代的《枣阳县志》在讲述枣阳山川地理形态时,是将其与汉江、唐河、白水等著名河流相提并论的:“霸山壁立于东,汉江环绕于西,南有白水之前萦,北有唐河之后阻,其中土地广衍,四山巩固,为襄外屏”。
据标注,这几句介绍枣阳地理形态的记录,是从《舆地要览》一书而来的。《舆地要览》是宋代李和箎编撰的一部地理书,对后代的地理书编著影响较大。元代《大元混一舆地要览》,承脉《舆地要览》,内容也相似,都是讲述各地山川形胜的地理书。
从目前可查寻的文字记录一面来说,霸山最早的记录,源出于《隋书.地理志》:“枣阳旧曰广昌,并置广昌郡。开皇初郡废,仁寿元年县改名焉。大业初置舂陵郡。又西魏置东荆州,寻废。有霸山。有溲水。”。
霸山的简介,现在较早记载的,是乾隆时期的《枣阳县志》,其中“山川”一节里是这样记载的:“武王山,一名霸山,县东五十里。世传楚武王尝猎于此。远望白石,皑皑如雪。”
较为详细一点的霸山记录,是民国时期的《枣阳县志》:“霸山,在县东五十里。由岳渎山、小霸山东北来,顿起高峰,在南十余里外望之,尖圆可爱。《隋书.地理志》:枣阳有霸山,又一名武王山。《舆地要览》载:世传武王曾猎此,山下水入华阳河,山上黑石,磊落纵横。《旧志》云‘远望白石,皑皑如雪’,殊不类。山南出衍为平岗,附大阜山南支西南行,临滚河止。”
如此的引经据典,目的只有一点,就是说明霸山的名称由来已久,并非今人的想象杜撰。
从实地的考察角度讲,霸山算不得枣阳境内的大山,高山。但它是一座名山。就刘升和兴隆两镇境内的群山来说,霸山是一座王山。它在两镇群山中海拔最高,有点儿“鹤立鸡群”的味道。它作为枣阳东部边缘的一座突显高峰,有枣东屏障的寓意。更为主要的是,它与历史上的两个著名人物——春秋时的楚武王和秦末时的楚霸王有着瓜葛,如此便有了很多的说场了。
霸山,不名就没有理由了。
理经溯源,这里趣而演之。
从各种记载中可知,霸山又名武王山,乃因楚武王在此狩过猎的原因。
楚武王何许人也?历史书的记载大致是这样介绍的:春秋时期的楚国国君,曾于公元前740年-690年执政。原为丹阳(今湖北宜昌)人,芈姓,熊氏,名通,楚若敖之孙,楚霄敖次子,楚厉王(楚蚡冒)之弟,在位50年,春秋三小霸之一。
我们知道,楚武王在长达五十年的执政中,奉行铁腕政策,敢作敢为,给楚国留下了清朗安定的江汉平原和一套初具规模的国家机器,楚国并由此强盛起来。用现在的话说,楚武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历史名家,他不但能打仗,开疆拓土,还能把一个国家治理得兴旺发达、威镇四方。
楚武王,春秋时期一位了得的楚国国君了。
由楚武王的了得可想而知,在楚武王执政的岁月里,他挥戈长驱,所向披靡,四周的邻国在他的大纛下心悦臣服当是常事儿。当年还为随国、唐国的随州、枣阳一带,自然也少不了楚武王的亲临足踏。
仅就唐国的枣阳来说,或许是唐国国君的不安分,楚武王一怒之下便带兵打仗,一打就打到了唐国境内的枣阳;或许是唐王觉得自己要仰仗于楚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晴朗日子里,相邀着楚武王一同前来唐国做客,期间到霸山一带进行了一回狩猎活动。
反正,当时的霸山还不叫霸山,它应当有一个相关的名字。因为霸山的形状远处看了是圆形的,如同一个元宝,突显,高耸,所以我们在这里姑且为它取一个吉祥的名字,就称之为“元宝山”吧。当时的楚武王与唐王(或许没有唐王)一起,来到了元宝山一带。当年的这个地方,丛林茂密,人口稀少,野兽出没,是个打猎的好地方。
楚武王带着他的随从,在众多士兵的护卫下,开始了元宝山一带的狩猎活动。他站在高高的元宝山山顶上,举目四望,南边的大洪山,北边的桐柏山,山势层叠,云雾缭绕。眼前的山脚下,西边的华阳河如玉带般蜿蜒向南,远处隐没在丛林之间而不知去向。
当年的这一带,山林茂密,水草丰美,人迹罕至,野兽出没。
于是乎,立于高山之巅的楚武王,临风沐阳,心畅情高,一时兴致大发。他挥动着手中的旗帜,进行着围猎的行动。时间不大,众多的野兽被圈在了由士兵排列的广大圈子里。
好武的楚武王,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大好的狩猎机会。他拿着强硬的大弓,穿着猎服,走进被圈围着众多野兽的茂密丛林里,开始了他的强弓射野兽的狩猎活动。一群羚羊出现了,一群野猪出现了,一只老虎出现了......
野兽们频频出现,楚武王频频闪射,猎物频频收获。
围猎的队伍发出了狂欢的吼叫。
山林呼啸,山河颤动。
白云悠悠,天上的鸟儿从头顶阵阵飞过。
那是一个欢闹的晴日。打下了众多猎物的武王团队,开始就地野炊,狂欢。酒酣之际,夕阳已经落下了西山。楚武王随即命令,队伍在元宝山四周安营扎寨。他把自己的帐蓬设在了山南半腰,一个平坦的舒缓地方。如此,这里便有了一处被后人称之为“武王坡”的所在。武王坡,是后人为纪念楚武王在这里休息过的,对山之南半腰处一片舒缓斜坡地带的称谓。
篝火在山间明明灭灭,直到深夜才渐渐安静。
楚武王与爱妃躺在帐蓬里,想到白天的激情狩猎,一时难以入眠。他望着蓬外的朗月星空,感受着一时的明静安祥。迅即,他想到了自己治理下的楚国,他感到楚国应当比现在更广大、更强盛才行。想着想着就想到了眼前的元宝山,感觉元宝山这一带还真是一方宝地,山高林密,物产丰富,它应当是楚国的疆土才对啊。然而当今的时代,唐国只是自己的一个属国,旁边还穿插着一个随国,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自己暂时还不能将其纳入到楚国的疆域之内。然而如此的一个丰饶秀美之地,自己如何能忍爱舍割呢?
带着这个问题,楚武王第二天一早便向国师讲明了自己的心迹。国师是个聪明人,经过一番的思前想后,然后对楚武王建议道:“大王,可把元宝山改名为武王山吧,这样即使唐王有想法,也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得罪于您。元宝山有了武王山这个名字,目前虽还不是楚国的疆土,但它已经有了楚国的痕迹,预示着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楚国的真正疆土。”
至此后,元宝山便有了一个新名字,那就是武王山。
两百多年后,公元前505年,楚武王早已成了楚国的先人,这时已是楚昭王时代。唐国因不满楚国的霸道,联合吴国、蔡国,一起进攻并打败了楚国。然而唐国也因此与楚国结下不解之仇。第二年楚国复仇,唐国是主要的攻击目标,由此被灭,武王山成了楚国的疆土范围,真正实现了楚武王在世时的美丽梦想。
然而,让楚武王想象不到的是,以他的名号命名的武王山,在秦灭楚之后的岁月里,一名楚国的公族后代楚霸王项羽,在与汉王刘邦的多年征战中,也到了武王山这个地方。项羽在这一带进行了屯兵、练兵与演示武功的诸多活动,并进行过多次的战斗。虽然后来的西楚霸王项羽被汉王刘邦打败了,但他那勇武盖世的力拔山的英雄气慨,为后世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人为纪念霸王项羽在这一带的活动,就把雄踞枣阳东边的一座天然屏障似的武王山,变幻成了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霸山。
霸山,与历史上两个名人牵连,注定成为了雄踞枣阳东方的一座不朽的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