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吕小览的头像

吕小览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8/07
分享
《神话重生》连载

第四章 青藏线

出发第5日,兰青铁路线上。

“吴教授,听说这是您第二次进藏考古了吧?”王延喜看着正在写笔记的吴国政问道。

吴国政停下笔,有些兴奋的看着王彦喜说:“上次是科学院组织的青藏高原综合学科考察队,由地质研究所牵头的,那会儿趁着西藏和平解放,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去。以前西藏考古都是外国人把持着,那次算是完全由我们国家自己的科研队伍主导工作了。”

“那会儿你们可吃了不少苦吧?”

“是啊,高寒、缺氧、断粮,有时车走不了就要在马背上一颠就是一整天。不过啊,虽然艰苦,但都斗志昂扬,好多人回来了还争着要再回去呢!但是当时后勤确实是个大问题。”

“这我知道,主要是‘进军西藏,不吃地方’,当时所有进藏的同志,都不能吃当地的,都是从内地运过去。”

“那是51年刚解放时候,我们后来去的时候要稍好些了,当时川藏线和青藏线通了车,稍有改善,但是沿途气候太恶劣,经常出事故,我们去的补给还是要靠解放军。那会儿还有零星的叛乱出现,解放军战士又要剿匪,还要帮助当地生产建设,还要匀一些粮食给我们,可比我们苦多了,他们给的干粮都舍不得吃啊!”

“咱这次去,不还是得靠咱解放军嘛!”

“我们正好赶上部队轮换,可以搭个顺风车节省点儿经费。这次主要还是西藏新成立了文物管理小组,需要我们当年去过的一些同志给予支持,之前我们主要是围绕拉萨周边和西藏东部地区进行了考察,现在计划是向中部和西北区域做个前期的考察。要不是之前一起去的几位老教授工作走不开,我也不会有这第二次机会。”

“这次您带队可不一样了,听说还有其他学校的也去,队伍挺多的,可这一路上怎么一个没遇到啊?”王延喜伸着脖子前后车厢看了看。

“川大的早已经上川藏公路了,等我们到了西宁看,我们可能赶朝前了,还不是为了能赶上进藏部队的车嘛。”吴国政笑着说。

“到了西宁才是艰苦的开始啊,你们队伍这些年轻人,能扛得住吗?”王延喜看着一旁的郝国强还张着大嘴睡得正沉。

“我们可是能经得住组织严格考验的!为了这次去西藏,我跟国强两人天天跑步。”吴国政身旁的陈立民正看着从北京带来的报纸,一听王延喜的话立马正襟危坐,看了郝国强一眼,伸腿踢了一脚。

“嗯嗯?到西宁了吗?”郝国强一激灵,站起身正准备搬行李。

“没多远了,你可真行,睡了一路了都。”陈立民皱着眉头,嫌弃的说道。

“我这不是,为接下来的青藏公路之行养精蓄锐嘛!”郝国强睡眼惺忪的朝陈立民撇了撇嘴。

“话说回来,王主任,您才是要长期扎根在西藏了。”吴国政看了看身边这俩斗嘴学生,又看向王延喜敬重地说。

“中央任命我成为西藏民委干部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我定不负厚望。若考古队后期有什么需要支持的地方,请吴教授尽管提啊。”

“谢谢王主任了,多给我们备几匹马就行,能有牦牛最好不过了。”吴国政试探性的问。

“你们这几号人,我看给你们多些马匹可能会更容易些吧。”二人大笑。

随着一阵长长的汽笛声,车厢内的人们都振作了精神朝着窗外望去。清晨的西宁火车站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早已有大批的工人在站台上忙碌的将一箱箱物资从火车上卸下,不远处十多辆卡车整齐的排列着,从远处还能看到一辆辆卡车闪着灯陆续的驶入队列中。

火车缓缓驶入站台,车头喷吐出的白色蒸汽瞬间与周围的雾气相融一体,吴国政一行人的列车还没停稳,就已听到后面货车箱开门的声音了,伴着站内广播员高昂的播报声,工人们穿着褪色的蓝布服,肩上担着一块大毛巾,又开始忙碌起来。阳光透过稀薄的空气照耀在铁轨上泛着冷冽的光,车站内外,一派繁忙景象。

“教授快看房顶。”郝国强兴奋的指着车站顶楼屋檐。

“那是‘插金’,现在是藏历新年,我们来的是好时候啊!”吴国政注视着楼顶粘满金色纸条的一根树枝。

“吴教授,你们带上东西随我来。”王延喜招呼了一声。随后考古队一行人便进到了站楼内一间办公室中,一名身着军官常服的军人正坐在办公室里埋头写着东西,桌上堆满了文件,一排文件柜也塞得满满的,从几件简单的生活用品看,这办公室可能也就他一个人忙里忙外。

军官名叫宋为民,西宁站的政委,面容精瘦,不知熬了几个昼夜了,眼睛布满血丝。几人拿出证件,吴国政附上介绍信一并交到了王延喜手中。

“你们是刚才的那列火车吗?”宋政委接过一沓证件,翻看着清点了下人数。

“对,刚下车。”王延喜答道。

“今天我们有一队车正好要发,下一趟估计要到五天后也说不定,唐古拉山口到沱沱河一段下雨塌方,正在抢修,你们看是要等吗?”宋政委递回证件。

“要不……就今天走吧。”吴国政回头看了看身后几人。

“就今天吧,教授。”“我们没问题。”众人齐声符合道。

“那各位随我来吧。”政委侧身穿过人群,带着队伍朝站台不远处的那排卡车队走去。

“他们都是川藏兵站部的,你们就坐他们的车去,这路不好走,一路上要听从班长的指挥,如果停车休息可千万别跑远了。”宋政委边走边说。

“教授同志您随我来。”政委带着吴国政走到一名汽车兵面前。

“这是车队的排长杨洪武,这位是吴国政,吴教授。他们是从北京过来到拉萨考古的,就由你们排负责送达拉萨了。”

杨洪武朝吴国政敬了个礼:“政委放心,教授同志放心,这路虽然不好走,但是我们排的驾驶员可都稳着呐!”杨洪武操着一口浑厚的陕北腔,皮肤黝黑,粗糙的双手包着块发黄的纱布。

“他们连上过朝鲜,上车能驾驶,下车能战斗,吴教授,你们放心跟着他们就行。”政委说完和吴国政握手道别,王延喜还要先赶往格尔木也和考古队一行人告辞。

杨排长派人给考古队腾了辆车,物资装完还需要些时间,便抽空擦了擦车头,车头上印着“为革命開車”几个字,吴国政走到车头前,和杨洪武聊了起来。

“我们连的车那是‘万国牌’,我这辆东德的‘大依发’,还有那边老大哥给的吉斯,还有美国佬的道奇都有,一团上个月配了‘解放’,咱自己产的,也不知啥时候轮到我们团……到了格尔木就正式上青藏线啦,正常走也要十天半个月的,不冻泉、二道沟、五道梁、沱沱河、唐古拉山……,每个地段都是个坎儿,好在100多里地就有一个兵站,我们沿途可以在兵站休整……”没想到这杨排长特别能聊,吴国政全程也只能听着排长点点头支吾几声。

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线于1954年12月通车,从西宁经 “兵城”格尔木到达拉萨,全长近2000公里,这条天路由砂石铺就,沿途地形错综复杂,山高巍峨峭壁耸立。公路上的轮廓是由车轮一次次碾过而走出来的,途径的桥梁,都是两根圆木简单搭建而成,吊索桥上走的不是行人,而是数吨重的卡车,这里的天气变幻莫测,一日之内仿佛穿越四季,十里之遥便是另一番天地。像杨排长这样的汽车团战士们几乎一大半的时间都在车轮上度过,一侧悬崖一侧江水,不仅是对驾驶技术的极致考验,更是对勇气和毅力的严峻挑战。

考古队就这样一路跋山涉水,历尽险阻,终于到达了拉萨。但因舟车劳顿,同行的张国山只能在部队医院躺着了,吴国政和陈立民、郝国强三人身体还算硬朗,在医院休息了一晚后便先行到西藏文物管理小组报道了。

“吴教授,川大前几天来的电报,大雪封山,他们困在半路上了,不过还好是在兵站。要晚几天到了,他们还委托我跟你们商量下……要不您先看看吧。”西藏文物管理小组赵海华主任把一封电报交到吴国政等人手上。

“李教授他们听说阿里地区发现有不同年代的寺庙,有些可能是在吐蕃之前,看我们的队伍情况可以先去。”吴国政看着电报向俩学生说。

“对,有些是莲花生大师的寺庙,但风格又和桑耶寺不同,那几个寺庙年代似乎更古老,这也是需要你们之前到过这里的科研人员来帮忙的原因之一。”赵主任又拿出几张照片。是莲花生大师的石坐像,头戴莲花宝冠,顶现金刚杵,杵前有日月饰。照片中的石像和人身高接近,其他几张是莲师八变石像和一些壁画。

“莲花生大师在公元八世纪受吐蕃王迎请进藏弘扬佛法,是藏传佛教的创始人,传说莲师生于古印度的乌仗那国,是当时的国王恩扎菩提在一朵莲花中发现,国王膝下无子,便把他收为养子,这就是莲花生大师的降生传说。”吴国政向学生介绍。

“老师,那我们就去这里吗?”陈立民问。

“如果这寺庙年代更古老,可能是在莲师到达拉萨之前在途中弘法后由弟子所建,我们只有到了那边具体了解看。但是眼下还是要让队员们再休息几天。”吴国政翻看着照片。

当翻到后几张照片时吴国政突然停住了,他盯着那几张照片有些激动的问:“这是……辛饶弥沃佛祖吗?”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