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泠谷的头像

泠谷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6/24
分享
《破茧》连载

第十章 明月难懂铁道兵的深情

1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郑书杰暗下决心,既然当了铁道通信兵,就要努力争当最出色的那个,要将通信技术熟稔于心,操作起来得心应手,这样才不会枉费了自己参军改变命运的初衷。

为尽快掌握铁路长途通信电缆敷设、接续和测试技术,郑书杰每天除完成正常的训练、值勤、学习、帮厨、打扫卫生、整理内务、学习雷锋做好人好事外,还会像挤海绵里的水一样挤出工作日早晚和周日的自由活动时间,一个人躲在小包房里刻苦自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及通信基础理论知识。他在中学时代打下的扎实的物理学和电工学基础知识以及他不懂就虚心向老兵求教的诚恳态度帮了他很大的忙。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天爷大概也被他的不怕苦、肯钻研的好学精神感动了,让他在历次连队考试和比赛中都名列前茅,得到了连队首长和战友的一致肯定。

年底时,入伍不到一年的郑书杰被任命为长途干线对称通信电缆接续小组组长,开始独立带队执行任务,成了连队的技术骨干,算小志初成。

1979年9月初,铁道兵通号三营顺利完成了京通线赤峰至通辽段的通号施工,这也是郑书杰入伍后参建的第一条铁路线。凭着一股“干什么事就拼尽全力把它干好”的狠劲,他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为后来的技术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之后,他跟随部队转战到了京通线西段怀柔北至河北滦平段。营部和一连、三连、四连进驻河北滦平县;郑书杰所在的二连驻地则从余粮堡搬到了北京市密云县不老屯公社兵马营大队。刚到达,战士们就开始在火车站旁的空地上搭建帐篷,当晚就住了进去。

安顿下来不久,整个连队很快就投入到了紧张的施工中。战士们每天早上6点出发,直到晚上10点才能回到驻地,往返奔波在300多千米的铁道线上,身体的疲劳简直到了极限,往往一倒到大通铺上,鼾声就响起来了。那种苦和累,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无法想像也是无法体会的。

长辈们在教导晚辈时经常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挂在嘴边,郑书杰曾经耳朵都听出了茧子。现在当他把自己的现状和这句老话联系起来时,深恨自己当初不该“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长辈们那些曾经让他烦不胜烦、不以为然的教导因为每天超常的工作量和疲累突然都在他心里复活了,每天的劳累让他终于对长辈们的苦口婆心有了体会。

他在心里自问自答,我放着轻松的小学老师不当,非要远离亲人、远离家乡来当这个兵,不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出人头地、衣锦荣归吗?如果轻易就被苦击退,被累击趴,我又何必走这个弯路,一辈子窝在家里当个老师甚至当个农民不是更省心?现在,我已经掌握了铁路通信线缆接续技术,连队首长把我当成通信技术骨干,让我挑大梁,自带一个技术小组,在铁路线上施展本领,这是抬举我。我要是打退堂鼓,不仅对不起首长们的信任,前面的辛苦努力也都白费了。反正苦的累的也不是我一个人,连首长们都在拼命工作,其他战友也是铆着劲地不甘人后,我可不能当被人耻笑的逃兵,否则,以后在部队都要抬不起头了。再说,以前铁道兵英雄们流血丢命都不怕,我现在流的这点汗、受的这点累跟他们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要让他们笑掉大牙了。咬咬牙,坚持就是胜利,年纪轻轻的,睡一觉体力就恢复了,就当实战练习技术,顺带打磨自己的意志力了。嗯,说不定,完成这条线的施工任务后,我的技术还会再上一个台阶,还会被派上大用场呢!要是出息了,家里人该多高兴啊。郑书杰,加油!他握紧双拳给自己鼓劲。

郑书杰骨子里还是个很传统的中国男人,这些人往往将家人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他们出外打拼的目的,多半是为了光宗耀祖,让家人过得富裕安稳。只要家人在他们的照顾下平安富贵了,他们就觉得自己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郑书杰心里,家人同样占据了相当重的分量,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他们家有一天能重回高祖时候的辉煌,父母能过上安逸舒心的晚年生活。还有未婚妻许兰香,他说过要接她出来享福的,他不能失信于她,让她失望。人来到世上本就是要吃苦受累的,身体上的累算得了什么呢?他才21岁,有的是使不完的劲,出力干活正当年!

积极向上的想法大大激发了郑书杰的斗志。他抖擞精神,乐观地对待每天繁重的施工任务,300多千米的铁路线不再显得那么漫长。电缆的敷设、接续和测试在他手里就像变戏法,他干起活来不但速度快而且质量高。

2

苦乐交替中日子过得飞快,自从当兵,郑书杰就没有回过家,算算已经快两年了。铁路施工任务重,战士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被批准回家探亲。和其他战友一样,郑书杰和家里的联系主要靠书信往来,从寄出一封信到收到回信往往需要半个月左右。郑书杰每隔一段时间会写信给家里,告诉家人自己在部队的情况,好让他们放心。

中国人向来有思乡情怀,类似的古诗句数不胜数,什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等等都是老少咸知的名句。一个人无论走多远,心总是会被家牵着。

郑书杰虽然天生是个乐天派,想积极的事情多于消极的事情,但每天单调的工作和生活偶尔也会让他心生伤感。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他却不想做这种铁石心肠的男人。在他看来,好男儿就得有真性情,该哭的时候不要憋着,该笑的时候就畅快地笑。营地的帐篷内,战士们睡的仍然是大通铺,偷偷地流泪可以,但是不能哭出声。他觉得偷偷地抹眼泪,跟个女人似的,而且不过瘾,要哭就哭个痛快。

郑书杰在想家想得心碎时就选择在晚上站岗放哨时释放情感。当此时,四周一片寂静,他一个人背着枪站在岗位上,仰望头顶的星空和明月,总有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苍凉感。在环境的烘托下,他很容易就化身为了怀古思乡的文人骚客,起了伤春悲秋之意,鼻子一酸,眼泪跟着就滚落到了脸上。没人看见,他也懒得擦,就让它们顺着脸颊肆无忌惮地往下流。人往往只有痛痛快快地发泄过了,心里才会重新舒坦。夜深人静时,郑书杰向天地星月倾诉了想家的情怀,第二天又恢复了精气神,照旧浑身带劲地跑线路。

青年男子,又整天在人烟稀少的荒郊野外,重复地干着单调的技术活,寂寞难耐是免不了的。战友们之间经常会互相开一些登不了大雅之堂的玩笑,以此消除荷尔蒙冲动带来的烦恼。谁来了信,尤其是夹着女朋友照片的信,大家就会起哄,要求收信人大声念出来,并将照片让给大家传看。总之,谁要是有了好事不能独享,除非做到了见者有份,才能逃过惩罚。郑书杰订过婚,这是大家早就知道的,未婚妻的照片也是现了面的。战友们开玩笑地说,书杰,你小子艳福不浅啊,未婚妻这么漂亮,什么时候带到部队来,让我们见见真人吧,听得他心里美滋滋的。站岗放哨时,他也会甜甜地回忆自己的恋爱经历,就着月光欣赏未婚妻的黑白靓照。可是,什么时候他才能再见到心爱的兰儿呢?

3

没日没夜地跑线路,偶尔利用站岗时偷偷地释放释放情感,郑书杰居然在部队里过得没心没肺的,从未想过家里会有人来部队看他。

越没想到的事越是会在不经意间发生。一天下班后回到营地,排长冲他喊到:“郑书杰,快到连部去,你妈妈来看你了!”

郑书杰愣了半晌没反应过来,以为排长逗他玩。

排长跑到他跟前狠狠地拍了下他的肩膀,大声重复了一遍“你小子,没骗你,真是你妈妈来看你了,快去吧!”

郑书杰这才相信事情是真的。他迅速放下工具箱,两脚如飞地朝连部奔去。真是太意外了,娘居然从老家到部队来看我了!我不是在做梦吧?!他一边回想着母亲的面容,一边欣喜若狂地反复念叨着:娘来看我了,娘来看我了!老远看到母亲站在连部外翘首观望,他心里一热,眼泪立马浸满了眼眶。

最疼娇儿是慈母。郑书杰在家中排行第四,是父母最小的儿子,当兵前从未离开过他们。在家时,母亲赵美书最疼他了,有了好吃的,会偷偷地给他多留一点儿。当兵离家后,赵美书对他更是牵肠挂肚,最高兴的事,就是听老大或老五念他的来信,知道他在部队上学了技术,还被首长们当技术骨干使用,她就高兴得直抹眼泪,心想看来这个兵是当对了,老四出息了。但光有信看不到人,她心里终究不踏实,必竟快两年了。儿行千里母担忧,她要亲眼看看小儿子才能放下一颗始终悬着的心。

赵美书把自己想去部队探亲的想法跟丈夫和大儿子说了,迎面就碰到了他们泼的一盆冷水。他们说你一个妇道人家,一辈子没出过远门,汽车没坐过几回,火车长啥样不知道,还想去部队看老四,亏你想得出来,要去也是我们老爷们去!

赵美书说我已经找好了伴,和她一起去。老范家的儿子沙小不是和老四一起当的兵吗,他们在一个连队。我问过老范家的了,她也想去部队看儿子。再说,出门在外,不认识路还不会问?嘴巴就是路。你们放一百二十个心,我丢不了。再说,还有老范家的呢。我俩互相照应着,怎么着也能到了部队。

说服了丈夫和大儿子,赵美书和老范家的约好了出发时间。想到小儿子在大山里修铁路,条件肯定艰苦,她恨不得把家里留存的好吃的、好喝的都搬到部队去。最后考虑到倒车麻烦,她力气有限,只好极不情愿地丢下了好多已经装好、准备带到部队去的土特产,只选了大枣、炒花生、核桃、鸡蛋四样东西,满满当当地将前三样装了一大袋子。她怕在路上不小心被人碰破了鸡蛋,就直接将鸡蛋装在一个小竹篮里,找块花布盖上,用手提着。

一路坐汽车、倒火车、再换汽车,两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农村妇女提着、背着大包小包,终于到了儿子们的部队。想到马上就要见到日思夜想的小儿子了,赵美书忘记了风尘劳累。老远看到郑书杰朝她飞跑过来,嘴里喊着“娘,娘!”她流出了幸福的眼泪。

“娘,你怎么来了?什么时候到的部队?累坏了吧?家里都还好吧?”郑书杰抓住母亲的手,激动得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

“老四,快,让娘好好看看,快两年没见了,可把娘想死了。”

“嗯,黑了不少,长高了,也长壮实了,看上去比当老师那会儿有精气神!”赵美书一边细细地打量着小儿子,一边满意地评价着,语气中透着欣慰。

郑书杰按首长的吩咐把母亲安顿进了连队的公务接待房中。

“老四,看娘给你带的,全是你爱吃的,部队上辛苦,给你补补身子。”

“娘,你看你,大老远的,还带这么多东西,累坏了怎么办?”郑书杰实在想象不出已经五十好几的母亲是怎么一路颠簸着,把这么多东西完好无损地背到部队的。都说女人柔弱,可是为了儿女,她们往往又会爆发出超出常人的力量。

望着母亲慈祥而略带旅途疲惫的笑脸,郑书杰百感交集。他想起了当兵离家时,母亲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嘱咐他到部队后要好好听首长们的话、争取进步的情景。那时的母亲虽然年近54岁,看上去却比实际年龄小了不少。时隔两年,母亲头上居然有了不少白头发。他希望母亲的憔悴是旅途劳累导致的,休息过来后母亲又能容光焕发。赵美书因为见到郑书杰也是疲劳尽消,精神大涨。

相聚时间宝贵,母子俩都不愿浪费哪怕一分一秒。两人亲密无间,拉了一晚上的家常,仿佛回到了两年前的桂北峪村。

郑书杰跟母亲详细述说了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很多部队里发生的趣事;母亲也告诉了他家里的情况和村子里发生的一些事。

知子莫若母,赵美书当然知道什么是儿子最关心的。因此,她格外提到了准儿媳许兰香,说兰儿可是想你,又细心又懂事,经常到咱家来帮忙干农活、家务活,陪我唠嗑。你就放宽心吧,兰儿她好好地,一心一意地等着你回去办婚事呢。郑书杰心里美滋滋的。

因施工任务紧,郑书杰白天得去工地,不能时时守着母亲,只能晚上下班回来后再跑到连部去陪她。赵美书心疼儿子两头跑辛苦,又见他每天忙得昏天黑地,怕自己在部队待长了时间影响他休息和工作。3天后,她准备回家去。

郑书杰虽然舍不得母亲这么快就离开自己,也没办法挽留,自古忠孝难两全。因施工任务紧,他连假都只请到了半天。他和范沙小利用这半天时间,一起将两位母亲送到了北京火车站。离开车还有两个小时,郑书杰看到车站旁边有个照相馆,就提议四个人进去照个相,留个纪念。郑书杰让赵美书坐着,自己站在她身后,照了张母子合影照。范沙小也和自己的母亲照了张合影。然后两对母子又一起照了张四人集体照。两个老太太自打出生就没照过相,这会子被摆弄来摆弄去地,只觉得有趣,四个人说说笑笑地,都很开心。照完相,郑书杰和范沙小将两位母亲送上了开往省城的列车,帮她们找好座位,放好行李后,就下了车,脚不点地又赶回了连队。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目不识丁的赵美书,迈着一双缠足不成功、略显畸形的脚,不辞辛劳,车一程、步一程,跨越近四百千米,赶到一个又陌生又封闭的山沟沟,只是为了亲眼看一眼日思夜想的小儿子,看他是瘦了还是胖了,长高了没有,在部队过得好不好。刻在骨子里的母爱给了赵美书这份勇气和胆识,令她变得强大和无畏。

母亲的无私和对自己的体谅让郑书杰深感惭愧和歉疚。他知道母亲一直想去天安门广场瞻仰毛主席的遗容,自己别说陪她去实现这个愿望了,就连好好陪她老人家在部队转转、悠闲地散散步、说说话都没能做到。想到母亲头上的白发,还有她依依不舍的神情和关切的目光,郑书杰在心里对母亲说:“娘,您放心,我一定会早日带您老人家去天安门广场看个够的!”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