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吕丰昌的头像

吕丰昌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406/03
分享
《我的村庄我的家》连载

第一十一章

从7月4 日参加《长治市“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文艺创作示范活动实施方案》座谈会; 7月21日参加沁县“百名骨干下基层 助力脱贫大宣传”活动起动仪式后;我就开始了下乡驻村体验采访活动。

在来册村镇南余交村采访之前,我已经到过其他几个村子走访过几位第一书记。在和他们的交谈中,第一次了解了第一书记在贫困村和组织软弱涣散村肩负的重任。他们用实际行动承担起了“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落实基础制度、办好惠民实事”四项基本职责,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尖刀兵”作用。但总感觉和自己拟定的创作题目有些不合适。偶然和组织部的一位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时,她向我推荐了地税局的魏叶斌同志,说他在册村镇南余交村担任第一书记搞得很有特色,下乡两年就让南余交整村脱贫。于是,我抱着试试的心态决定去南余交采访。

8月4日清晨7点,我从县城骑电动车赶往南余交村。由于是第一次去南余交,对路况不太熟悉,只好一路走一路问。等到了南余交已经是八点多了。在村委会门口,我给第一书记魏叶斌打电话,他说正在县城办事,迟点才能回来。我只好把电动车放在村委会的院子里,自己到村子里转转。因为是有目的而来,我对采访对象也就有点极端,看着院落破旧的人家才进去。采访中,我并没有说明自己的身份。村民们也没有刻意问我,可能是把我当成了新来的扶贫工作队队员。对我的提问,他们也不避讳,有啥说啥,只是不习惯我用手机录音。在老党员邱凤岐家,一听说我是来采访第一书记的,他情绪特别激动,忘记了自己扁桃体发炎不能多说话,和我聊了半个多小时。他说,“我以前也当过村支书,最清楚村里的事情,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可解决不好就招人闲话。这小魏书记看着文质彬彬的像个书生,办起事来可有主见了。就连村里出了名难打道的人都对他说不出个啥来。这是为啥,就因为魏书记办事公道没私心。”走进贫困户张德云家,他指着自家新翻修的四间房子说,“这房子原来是两间,房梁裂了个大绽,晚上一家人睡觉都是提心吊胆的。是魏书记的危房改造,让俺家住上了又安全又明亮的大房子。”我都走出了张德云家院门,他还追着我说,“魏书记可是个细心人。看到俺们收秋回来顾不上歇歇就急着烧火做饭,紧紧张张的。他就联系帮扶单位给每家买了一台电磁炉,让大伙做饭省了不少功夫。”走进五保户马树孩家,老人正在屋里看电视。我们聊天的话题也就从电视机说起,“前些日子我家那台黑白电视机被雷电击坏了,还把电视柜也烧了。魏书记觉得我一个人在家里闷的慌,就回城里给我弄来台彩色的,还有这么好的电视柜……听魏书记说过段时间就让我搬进新修的老年公寓。搁以前,我个光棍汉可不敢想这事。”刚失去老伴不久的王富英老人说,“为了能让俺老汉看病享受国家的医疗补助金,魏书记开车拉着俺进城跑了好几趟民政部门。虽然俺老汉的病没能治好他走了。可魏书记的关心却让俺永远忘记不了。”我正在张志明家采访的时候,邻居张宝华把我当成了新来的“干部”,借着一股酒劲发起了牢骚,“村干部们太不负责任了。你去看看我那新房子,人还没住进去,后墙地基就阴湿了。”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告第一书记的状,只好跟着张志明来到他家的新房子查看。原来是房子后面新修的村路垫高了,排水渠离房子太近,很容易渗水阴湿后墙。我问他,“你没找村干部反映?”“村支书和魏书记我都找了。他们答应给处理。”“那不就没事了。”“反正我是不满意。我要他们重新给我弄个大点的院子,不然我就不往里搬。看他们能把我怎么。”“你放心,我一定把你的要求转达给他们。”面对一个喝多了酒的人,我这个不了解情况的外人只能搪塞过去。后来我向魏叶斌询问此事,他说这都是建房时考虑不周,给村民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好在已经让施工队重新给房子的后墙做防水处理过了。

第一次从村民口中简单了解了他们心中的第一书记。我很庆幸自己“冒昧”的采访。

“老吕,咱第一次见面就让你久等了,不好意思。”10点多,魏叶斌才从城里返回南余交,他一个劲的向我道歉。此时,我才真正见到了魏叶斌本人。中等的个头,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显得一脸的书生气。很难和我心目中想像的第一书记联系起来。交谈中,感觉魏叶斌是个不太爱说话的人。我也就直奔主题问他,“这三年多的第一书记有何感受?”

“在南余交这三年多的时间里,能让贫困户提前脱贫过上富裕的日子,我心里当然高兴,也算这个第一书记没白当。不过说心里话,这三年也让我和家里人失去了很多。觉得最对不起的是我爹,他患有脑梗和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经常小便失禁。在最需要子女照顾的时候我却不在他身边,心里一直愧疚。”

透过厚厚的镜片,我看到魏叶斌的眼眶湿润了。我能理解他此时的心情,想换个话题。不料,魏叶斌摘下眼镜擦拭了一下对我说,“咱不提这些家事了。既然选择了第一书记的工作,就不要去计较那些个人得失。欠家人的,等以后慢慢还吧。”

“村民们对你可是赞口不绝,说明他们是肯定了你这个第一书记。”我把自己在村里采访的事告诉了魏叶斌。

“我只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南余交村能提前脱贫,是帮扶单位和村领导班子共同努力的结果。以前,县委卢书记在这里包过村,给村里和乡亲们解决了不少多困难,办过很多实事。一提起卢书记,乡亲们都念着他的好。那68亩河滩改造就是卢书记亲自过问,有关部门给予财力和机械上的支持,才让贫困户受益。南余交能有今天的发展变化,老支书张磨拴的成绩是功不可没。别看他年纪大了耳朵有点不好,可工作起来却很认真。我从他身上学到不少东西。没有他的信任和支持,我也不可能做的这么好。”很显然,魏叶斌在成绩面前不想多谈自己。我只好让他领着再到村里看看。从贫困户家里到村民们的辣椒种植基地、食用菌大棚、光伏发电站,再到幼儿园、移民新村。我们一边走一边交谈着……

从南余交回来后,我整理了采访录音和笔记。虽然故事不少,但都是些“琐碎小事”,缺少我想要的“大故事大内容。”我多少有些失望。只好静下心来重新听采访录音翻阅采访笔记。再次听着采访对象马树孩、邱凤锁、张德云、马四文、张宏波、王富英、任留香等人的讲述,我心里忽然“开了巧”。这些“琐碎小事”正如一颗颗散落的珠子,无需专门去刻意“雕琢”,只要把它串起来就是一条完美的项链。于是,我的创作计划也被打乱了。说实话,对于这次创作,我的初心是想写成小说,这样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作空间。可是从采访收集的材料来看,和对第一书记魏叶斌的多次交谈,觉得写成小说有点可惜。如果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来写,又不足以能让大家完全了解第一书记在扶贫工作中遇到的方方面面事情。最后,我决定用纪实的手法来创作《我的村庄我的家》。

经过近两个多月的采访整理,根据南余交村第一书记魏叶斌下乡扶贫的事迹创作的纪实文学《我的村庄我的家》终于完成了初稿。8月24日我决定再次去趟南余交,就给魏叶斌打电话。不巧,魏叶斌告诉我他正在省城太原。应省广播电台的邀请在录制一档访谈节目——《第一书记扶贫日记》。“能到省广播电台录制节目,是对你这个第一书记的肯定,你应该感到骄傲自豪。”我在电话里恭喜他。魏叶斌却对我说,“老吕,第一次到省广播电台做这样的直播访谈节目有点紧张,不知道该怎么说。”我鼓励他,“你不用紧张,就把自己心里想得和平时所做的事情如实说出来就行了。”

8月25日晚8点30分,很少听广播的我准时收听了山西省广播电台对全省优秀第一书记制作的访谈节目——《第一书记扶贫日记》。也许短短20分钟的访谈节目只能作个简单的概述,并不能让人们完全了解魏叶斌带领南余交的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经历,但他在访谈中说的那句话,却让很多人记住了:“扶贫路上事无大小。只要和老百姓有关的,都是大事情。”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