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渔场村,住在大坝塄子坡下面的二十几户人家,他们分成几条街散居着。因为是八十年代后期了,所以,生产队长汪学友和尚杰、冯四等买下了集体的一排红砖红瓦房子,这栋房子在大坝塄子毗连的小坝塄子的边儿上矗立着,是村子里比较气派的建筑。隔道住着老户陈德、陈贵、柏大成几户人家;而在屯子当间儿,住着小顺子的三姑和冯瑞风及张东几户人家:最后一条街的东头住着小顺子一家三口人、小静家和张勺子家;西头住着窦军和王山东两家。这里虽然僻静,但是,不乏是鱼米之乡。村民除了种水稻之外,还有旱地可以种玉米、大豆、谷子等农作物,当然也可以种土豆、豆角、黄瓜等蔬菜作物。另外,农闲时,还可以搞副业。尤其是小顺子家和另外两户人家都开豆腐房,也有出去打工的。当然,要说吃鱼方便也是有道理的,距离大河近,水源充足,也有人家引进河水到人工湖,养起了鱼。再说,人们在稻子田里,就可以抓到鱼的。但是,小顺子和小静可不闻不问大人的事情,他们俩分开还没多久,这不,小顺子完成了作业就来找小静“重温友谊”了。你别看小静个头小(只有1.10米),可她比小顺子年长一年哩,所以心劲儿就十足。再说了,她的爸爸、妈妈也没有因为她聪明就让她早上学,人家所以无忧无虑。这会儿,小顺子来了。小静问:“小顺子,上学好吗?”小顺子说:“好是好,就是老师不让随便玩儿,我们只是下课玩儿十分钟。”
“那都玩儿啥呀?”小静问。
“秋千,单、双杠子和跷跷板呗。”小顺子回答说。
“那都谁跟你玩儿呢?咋玩儿啊?”小静问。
“一大帮人儿抢一个秋千,有一回我抢到了(其实是别人让着他),我一共荡了十多下。”小顺子回答说。
“那上学有意思吗?”小静又问。
“有意思。”小顺子回答说。
“那从现在开始,把你学会的拼音教教我吧!”小静提议说。其实,小静会的东西不比小顺子少。但现在她倒谦虚地当起了“小学生”,小顺子当起了“小先生”。小静拿出了自己的小黑板和白粉笔,让小顺子写他学习过的拼音字母。嘿!你别看小顺子做事丢三落四的,他拿起粉笔时,还倒像是一个小先生。他歪歪扭扭地在小黑板写下了a.o.e.i.u.ü,然后,他就领着小静,一字一字地念了起来。
这当儿,许靖华来找小顺子了。她坐定后,说:“你怎么没有想到送小静上学呢?正好两个孩子有伴儿。”小顺子的妈妈问。
“我考虑孩子还小,正常上学免得我操心接送,她的爸爸几乎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面打工;我自己要管理她上学就更费劲。”丁香说。
“其实,小静比小顺子聪明、会来事儿;要是他们俩能一起上学就更好了。”小顺子的妈妈说。
“嗯,不满你说,她是在我不该要她的时候怀的孕、所以长得小。那时侯,我跟她爸刚刚确认了恋爱关系,她爸在部队当炊事班长,也因为她爸是孤儿,部队领导很器重他,要留他当志愿兵的,只是因为我的一次探亲,发生了恋爱中的亲密的两性关系,不甚怀上了小静,当时不敢公开作掉,就想用笨方--跳绳来让她流掉算了,咳,这孩子命大,既然占住了。人家都说不经意中的怀孕,孩子聪明,的确不假。但是,导致了我们反乡务农了。”丁香不无后悔地说。
“咳,孩子大人都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小静剂子小,随你。个子娇小玲珑的,都是让心眼儿给赘住了。哈哈……”小顺子的妈妈说。
“再说说你们小顺子上学的事情吧,怎么样?”丁香问。
“利弊共存啊,这孩子眼下看自己倒愿意去,只是早晨起得早,中午又没有睡眠的时间;恐怕会影响他的发育!再说,他这个丢东西劲儿,让我生气。”小顺子妈妈说。
“你也别埋怨孩子啦,能不耽误课程地上、下学就不错了。”丁香说。
“也是,等学前班上完了,才知道能不能加入小学一年级呢。”小顺子的妈妈说。
“小顺子不是已经被公社文委组批准入学了吗?”丁香问。
“是的,如果要是他跟着学习进度不吃力,或者是能够坚持住上学不旷课的话,我们才有把握说让他顶个儿入学的。”小顺子的妈妈说。
“说的有道理”。丁香一边说一边频频点头,表示同意小顺子妈妈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