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孝付的头像

王孝付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2/23
分享
《白衣卿相——柳永》连载

第三章 神童柳七

就在柳七入学后的第三年,即公元九九三年二月,北宋国内出现一件大事,王小波以“均贫富”号召起义,占青城、彭山,引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

单说就在王小波领导起义那一年年底的一天早上,柳家人打开大门时,发现在大院内放着一个篮子,走近一看,见篮子里面装着一个两周岁的女婴,用厚厚的棉布包裹着睡着了。柳家人觉得喜从天降,柳父拈须笑道:“柳家七个男儿,今喜得千金,我等岂可不皆视如掌上明珠!”

柳母见篮中有血书一封,取出视之,见上面写明女婴身世:母产死,父从征,随军镇压农民起义,生死未卜。收养者可将姜芜菁改姓,作童养媳也可。

柳家人便将女童留下,并不改姓,仍唤姜芜菁,准备给柳三变将来做妻子。

“童养媳”的名称在宋代才开始出现,但它的起源当早于宋代。有人指出,后来宋仁宗的周贵妃四岁跟姑母入宫,长大后被仁宗纳为贵妃,近似童养媳。其实,它是先秦媵制的遗产。童养媳大多出于下层社会的贫困家庭。其家长或因家贫难以度日,或因债务所逼,只得将幼女送给有子嗣的人家做童养媳,到了适龄期与主人的儿子结婚。这种婚姻形式自然具有浓重的强迫性与剥削性,她们不仅是男家的廉价劳动力,而且生活待遇菲薄。有些地区的小女婿婚,也属于这种婚俗。收童养媳,一是为了增加劳动帮手;二是可以减轻一笔娶媳妇的财礼。女子在童养期间,与夫家只是定婚关系;成年结婚后才算正式的家属关系。童养媳结婚称“圆房”,或称“开怀”。童养媳婚多是大妇小夫的配偶,象芜菁与柳七这样则无疑算很幸运的了。且柳家原积德行善之家,待芜菁有如亲生女儿一般,故芜菁有童养之名,无童养之实。柳母只是教其女红刺绣、诗书琴画,并无苦力与她做,而衣食待遇皆同主人无二。

柳三变自幼聪敏过人,悟性极高,但凡书文,过目不忘,因而深为先生杨仁光所爱,常向柳父称赞他,道:“令郎天赋过人,他日必能科场得意,光宗耀祖。”

柳父笑道:“果如先生所言,则家门振兴有望矣。但犬子非常厌学,顽劣成性,还望先生严加管束!”

柳三变很爱庄子《南华经》、屈原“楚辞”,尤其《离骚》,倒背如流,《诗经·国风》首首成诵,先生异之。他写的词很受先生及同学激赏,渐渐流传开来,广为乡人传诵,特别是市井之人更是喜爱。三变因此赢得了“鹅仔峰下一枝笔”的称号,与比他小三岁的晏殊一样被人称为神童。与他年龄相仿的张先、张(曰升)(曰上升下)也在各自家乡赢得词名。晏殊生于九九一年,(卒于一零零五年),字同叔,抚州临川即今江西抚州市人。晏殊七岁能文章。十四岁时,本路长官将晏殊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次年即景德二年(1005),真宗召晏殊与进士千余人一道参加殿试,晏殊神气不慑,下笔甚快,为真宗所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历仕真宗、仁宗两朝,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最高军事长官)。此外,还先后在宋(今河南商丘一带)、亳(今属安徽)、陈(今河南淮阳一带)、颍(今安徽阜阳一带)、许(今河南许昌一带)等州,京兆(今陕西西安一带)、河南(今河南洛阳一带)等府担任过知州、知府。病卒于东京。谥元献。晏殊诗文皆赡丽闲雅,诗属“西昆体”,词名尤高,与欧阳修并称。晏殊经历、官职与南唐冯延巳略同,故喜爱冯词,词风也与冯相近,闲雅而富于情思,以温润秀洁见长。词集名《珠玉词》,有明毛晋汲古阁刊本。

张先生卒年是九九零至一零七八年,字子野,湖州乌程即今浙江省吴兴县(一说湖州)人;张(曰升)(曰上升下)生卒年是九九二至一零七八年,字杲卿,韩城即今陕西省韩城县人,谥号康节。张(曰升)(曰上升下)与范仲淹后来同中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即一零一五年进士,是同辈人,这是后话,此处不必细提。

柳七十岁那年,即九九七年三月,宋朝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宋太宗卒,太子恒即位,是为真宗,九九八至一零二二年在位。这一年,契丹封李继迁为西平王,进一步对大宋构成威胁。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