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听来的一个故事。
魏生和清英出生在七十年代初,当然,是二十世纪。
他们同村,一个住在村东头,一个住在村西头。
他们从小就在一起读小学、读初中,算是青梅竹马。后来,清英上了高中,魏生则因为学习不好,辍学去工地搬砖了,是真正的工地、真正的红砖。
虽然挣得不多,但魏生总算是有一定的收入了,他隔三差五就去清英的学校看她,给她送零食之类的小礼物。
清英有一个闺蜜叫肖燕,也是同村的,她们在学校寄宿,同吃同住,自然也跟清英一起分享魏生送的零食,很是惬意。
平时每次都是魏生去学校找清英,有一天,清英突发奇想,她要去魏生工作的地方看看他,给他一个惊喜,就瞒着他悄悄地去了。
当清英看到工地上的魏生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在炎炎烈日下,满脸灰尘地鼓捣水泥沙子时,心里顿时灰了一大半,魏生那让她倾慕不已的身高,此时此刻,在她眼里反倒显得更加笨拙。平时魏生每次去找她,不说光鲜亮丽,倒也捯饬得干净整洁,再加上人长得比较帅,而且文化程度上暂时也没有太大的差异,所以看上去跟清英十分般配。
那一刻清英眼里的魏生,却俨然一个受苦受难的贫下中农,她不禁陷入了沉思——将来自己是要读大学,去城里工作、安家落户,成为城里人的,如果一直和魏生在一起,即使大学毕业,也还是要回农村,或许这辈子就要永远留在农村了,那自己辛辛苦苦读这个高中又是为了什么呢?
看到魏生向她走来,她没敢再往下想。
魏生见到她很高兴,赶紧跟工头请了假,换了干净的衣服,带她出去玩、吃好吃的。
一切像是做了一场梦,魏生在她眼里又变回了那个干净清爽的白马王子的模样,她也暂时忘记了刚才一闪念的想法,重新沉浸在甜蜜的恋爱里。他们在一起四五年了,所以虽然有那一刻的思想漂移,她还是从心底里认定他的,毕竟,他对她也很好。
她和肖燕依然心安理得地吃着魏生送的零食,她也渐渐忘记了自己当初一闪念的“灵魂出轨”。
转眼间高考来临,她如愿考进了一个不错的师范学院。
高考完,她决定要先嫁给魏生,然后再去读大学,。家里人坚决反对,觉得她太草率了,哪有书还没读完就嫁人的?
她不顾家里的反对,执意出嫁,于是,在没有家长同意、没有婚礼、没有领证的情况下,坚决搬去魏生家里住,就算是结婚了。
魏生决定供她读大学。
上大学后,两个人分隔两地,聚少离多,再加上外面花花世界的诱惑,两个人思想层次上出现断崖式割裂,他们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亲密。确切说,是她看不上他了。
终于,她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大学同班的一个男生,他们很聊得来,当然,从思想层次上,也跟她更般配。他们一同上课、下课、自习,形影不离,很快就把魏生丢在了脑后。
他们在一起了,她于是向魏生提出了离婚(事实上是分手,因为他们没有领证也没有举办婚礼)。魏生坚决不同意,她的家人也不同意,虽然当初高考完他们反对她嫁给魏生,但也只是觉得时机不对,并不是不认可魏生这个人。而现在,他们已经结婚,魏生还供她读了大学,两家人同村,知根知底,一切都很合适,无论如何他们都不允许她跟魏生离婚,不然,这不是成了当代的“陈世美”了吗?让家里人脸面往哪放?
这件事儿不成,就不是清英的性格,在全世界的反对下,清英毕业后毅然决然地跟着那个男生走了,嫁到了穷山沟里。
之后,魏生和清英的爸爸一起,去那个山沟里找过清英,清英却一点都没有回心转意的意思,无奈,魏生和清英的爸爸只好放弃,无功而返。
通过公务员考试,清英和那个男生终于又考到了城市里,定居成为了城里人,实现了她当初的梦想。
失去了清英的魏生,对人生感到绝望,对爱情更不抱任何希望。
可是日子总是要过下去,媳妇也总是要娶的,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传宗接代毕竟也是他无法推辞的责任和义务。
肖燕的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她想起自己的一个远房亲戚家里,有一个待嫁的女儿,跟魏生正好般配,就介绍给魏生相亲。
不过,大多数人理解的“般配”,和魏生理解的“般配”,差别太大。在旁人眼里,魏生初中文凭,在工地打工,家境一般,那个女孩不识字,但是家境富裕,所以两人势均力敌。但是在魏生眼里,前女友是一个大学生,非常漂亮,而这个女孩大字不识一个,还又黑又丑,实在没法相比。
他也没有反对,不是因为相中了这个女孩,而是没有力气反对什么了,他准备接受命运的一切安排,按照世俗的规矩走下去。
从那以后,他开始专心地搞事业,从工地小兵干到了包工头,没过几年,就成了村里数一数二的有钱人,而且还有了一双儿女。两个孩子都没有遗传妈妈的长相,而是随了他,长得很可爱。
他的父母逢人就夸自家的儿媳妇好,旺夫,说自从娶了她,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说话间,眼角眉梢里满满的都是笑意,那不是炫耀得意的笑,而是真正幸福的笑,饱含着对富贵生活的满足感,让人很是羡慕。
自从大学毕业后,清英再没回过村,许是和魏生这段感情的缘故。
每次肖燕家里有什么事需要魏生帮忙,魏生总是有求必应,许是和清英这段感情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