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眼中人的头像

眼中人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7/05
分享
《断肠声里忆平生》连载

第一十三章 审讯笔录

 没错,所有的事情,都是一篇审讯笔录引起的。

 我读初三的一个夏天的周六的下午,无所事事的我,百无聊赖地翻着西屋里的一个红色皮箱,试图在里面找到点稀奇玩意儿。

 翻着翻着,几张旧纸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上面的行文格式,让我很快看出那是一个审讯笔录,原告就是我爸。

 我立刻来了精神头,很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又怕被别人注意到,就拿了纸爬上了东屋的屋顶,趴在屋顶上,地面上的人就不会轻易发现我。

那是一桩我爸状告一伙人绑架他的事件。

我一岁那年春节过后,大年初三的上午,我爸骑着三轮车,载着我和我妈去姥姥家拜年,走到半路,遇到一伙人强行截住去路,把我爸架到了他们的车上就走了,剩下我妈艰难地用三轮车拖着我去姥姥家搬救兵。

 经过查找,他们很快锁定了那帮人的踪迹,找到了我爸,并且状告了他们的绑架行为。

 笔录里,我爸说他们把他带到了他们的村子,关到一栋破房子里面,还扬言要炸了我家,说已经买好了银粉。我爸说:“有什么事情冲我来,不要害我的家人。”

 里面清清楚楚地写着被告的姓名、所在的村庄这些信息,而且在他们的供词里,我了解到对方家里当时也有一个一岁的孩子,也就是跟我一般大。

 正好,我知道邻班有一个同学也是那个村庄的,正直叛逆期的我,一场复仇计划在心里酝酿。

 周一课间,我迫不及待地找到邻班那位同学,跟她确认了笔录里那两个人正是和她同村,又确认了当年那个一岁小孩的存在,居然就在我们学校,因为学习不太好,虽然和我同岁,但比我低一级,当时正上初二,而且就在我们学校。

 邻班这位同学,正是我的一位远房亲戚,我找了她几回,估计她回到家也跟家里说了,她邀请我周末去她家玩,我欣然答应了。

 周五晚上,我跟着她去了她们村子,到了已经天黑了,我只能等着第二天的到来。

 第二天早晨吃过饭,我让她带着我去看看我打听的那两个人的住址,那个年龄的孩子,正是敏感又八卦的时候,她满以为我是对那个和我同岁的男孩感兴趣,就带我去了,为了防止事情败露,我不置可否。

 在那个没有手机拍照记录的年代,我依然清楚地记住了他们家的位置,愤恨可以激发人极大的潜力,何况是害父之愁。

 细心的我,忌惮她和我家的远房亲戚关系,生怕事情传到我爸妈耳朵里,临走前故意装作自然地“透露”我喜欢那个男生,而且让她不要告诉家里,那是一个敏感八卦的年纪,更是一个讲义气的年纪,对于这种事情,我相信她一定会讲义气,但是对于“杀人放火”的事情就不一定了。

 回家后,凭着记忆,我立刻画出了去仇家的路线图。怎么报复呢?我第一时间想到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笔录里面写的他们计划用炸药炸了我们家,那我就去炸了他们家好了。但是里面写的“银粉”,却让我犯了难,我一个小孩子,上哪里能买到银粉呢?或许在今天,这个问题上网一查就全明白了,但在那个年代,农村孩子上网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事情就这样僵住了。

 接下来就是紧张的中考备考,我只能暂时将仇恨放下,一心学习。

 再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之所以提起这件没什么结局的事情,是因为前不久,我才知道事情真正的真相。

 爷爷去世后,我们亲友坐在一块聊天,互相慰藉失去亲人的心。当我们聊起村里一个人前不久的盗窃案件时,我说了一句:“也就是我爸正直,如果我爷爷知道我爸干这事,非把他打死不可!”我姑姑,也就是我爸的亲妹妹,立即回了一句:“你以为你爸是什么好人啊?”我呆住了,忙看向奶奶,奶奶笑而不语,我就知道了姑姑所言非虚。

 很快,我联想到审讯笔录的事情,跟姑姑求证那年她被人绑架的事情。

 原来,我一岁那年,我们家在县里跟别人合伙开了一家超市,有次要通过一个中间商进一批饼干,中间商就是绑架我爸的那两个人(是父子俩),他们先从厂商那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拿到了那批饼干,然后派了一个运货的运到了我爸的超市。结果我爸跟合伙人联手,把送货的给关了起来,威胁他在收不到货款的情况下,写下收据,不然就把他的手脚都剁掉。送货的挺识时务,麻溜就写了收据,然后拿了一笔好处费走了。

 中间商倒霉了,他们已经把货款付给了厂商,这头又收不到钱,一怒之下,就要找我爸和那个合伙人报复。

 我爸还是太年轻了,那个合伙人年龄大我爸二十多岁,奸诈得很,他一看事情不对,就躲起来了,我爸还傻傻地在超市营业,结果有一天被中间商堵在了门外破口大骂,我爸赶紧关了店门,跑到二楼,带着我和我妈从二楼窗户遛绳子下去了。

 从那以后,中间商找不到我爸的那个合伙人,就盯着我爸开始各种报复,经常在我家附近徘徊,踩点,从笔录里看,还买了银粉准备炸掉我家,只不过没有得逞。最后在我们去姥姥家的路上绑架了我爸。

 得知真相后,我好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做出过分的举动,如果当时继续“研究”下去,即使不可能弄到炸药,也难保不会被对方家里人察觉,后果不堪设想。于自己的良心,也是极大的亏欠。

 一直笃信是“好人”的,未必是好人;通过只言片语就认定是“坏人”的,也未必真的是极坏的人。关系的亲疏,通常影响了人对是非的判断。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