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池诚的头像

池诚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9/15
分享
《山还是那座山》连载

第一章

凤凰岭是黄土高原在泾河流域中西部的一座普普通通的山岭。凤凰岭村就是坐落在山岭旁边的小山村。多少年来,山岭与小山村之间相依相靠,一起演绎着自然与人之间的故事。

山川、河流本自然孕育,凤凰岭也一样,只是凤凰岭村的人们更相信它不是一座普通的山。人对于凤凰岭的爱,山岭记着;人对于凤凰岭的付出,山岭也加倍的奉还。在凤凰岭村人的心目中,凤凰岭是有灵性、有情感的。从古到今,村人路过凤凰岭,必怀虔诚之心;还有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常常去凤凰岭的土庙上香膜拜。

凤凰岭位于泾河的北岸,与南岸的北山县城隔河相望相守了几千年。凤凰岭的周围还有六座大大小小的山岭,当地人称七座山岭七星台。它们如同拱卫北山县城的七个巨人,护佑着这里的一方平安。七星台以石头立基,以黄土塑身,草为其衣,木为其发,立于天地间,驻足泾河畔,纳日月光华,沐岁月风雨,经霜雪雷电,四季中变化,岁月中成长。其势雄浑,其状秀美。

生活在七星台周围的人们世代在山坡上或坡原结合部的沟畔上修庄子居住。人们用镢头挖出来的庄子,窑洞是土窑,冬暖夏凉;用镐挖或钢钎凿出来的庄子,窑洞是石窑,石窑内乾坤更大。如果谁家的石窑上有一线细细的泉水此窑脊或窑壁流出,人们就说这院庄子风水好、位置好,这家人不但有财命,后辈也会人丁兴旺。石窑不但冬暖夏凉,还一年四季不潮湿干燥。七星台周围的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千百年来在此繁衍生息传宗接代。

很久很久以前,凤凰岭不叫凤凰岭叫鸡娃岭。它还是七星台的七座山岭中唯一有其名姓的山岭。凤凰岭半山腰的石缝中常年有许多山泉潺潺流出,一汪汪泉水都甘甜清澈。

凤凰岭最高处有一小平台,人称凤凰台。站在凤凰台上南望,泾河在南北群山相拥的川道中波光粼粼状若游龙,由西而东流。南岸群山逶迤连绵,一座座山岭高低远近参差错落,且纵横相连相依,山岭间相望相隔的山涧、沟壑,和一扇扇陡峭不一的坡、梁、峁一起延伸到更南的地方,天际间黛色的群山围拢中的一道道大小不一的黄土台塬,沟与塬犬齿交错。

泾河一路蜿蜒东去,仔细观看,泾河南北地势地貌相似,似乎只有高低阴阳之别而已。

大约一亿年前开始,凤凰岭和周围的几座山岭都以东西走向、疏朗有致的分布在泾河北岸了。有可能是几座山岭的位置分布与天上的北斗七星相似,当地人称这七座山岭集体七星台。这似乎也为这一座座山岭贴上了神秘的标签,多少年多少人的解读,也让七星台越来越神奇。

根据星宿图解,北斗七星从斗柄开始有摇光、开阳、玉衡、天权、天玑、天璇到天枢。但这里的先人们并没有给七星台的每一座山岭所对应的星座之名,而大多山随村名,吃茶坡、林堡子、杏曲、马腰、东坡、北坡,只有七座山岭中最高最大的山岭叫凤凰岭,村名却随山叫了凤凰岭村。七星台和北斗七星,山名和村名,也可能反映了生活在此地的先人们在形而上和形而下之间的一种朴素的思维,人们既不被妄念左右,也不受俗念束缚。只有凤凰岭是个例外,多少年一直延续着一种自然的神秘和神奇。

多少年来,七星台周围居住的人们出门渡泾河去泾河南岸的北山县城里逛街赶集有两条路可选,一是继续向北,绕过一道道深浅不一大小不同的沟壑向东或向西走官道,然后再下山过桥或者坐船渡过泾河。二是从凤凰岭村下塬走凤凰岭西侧的羊肠小道,然后坐木船渡泾河。走官道来去平坦,但往往要走上百里路,鸡叫二遍出门赶路到天黑夜深人静才可能回家;经过凤凰岭西侧下山,虽然山路崎岖难行,但下了山,只要小半天就可到达县城。七星台周围的人带少量的货物进城卖或者到集市上买一些日用的小东小西,都常常选择走凤凰岭的山间小道。

七星台的几座山岭大小高低不一,但山底都有几十米到二三百米高丹霞地貌的悬崖或山坡,再上面是黄土山坡,上面是几十米到四五百米或者更高更厚的黄土层附带繁茂的植被。生活在几座山岭周围小山村的人们,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在一个个山岭半山腰的黄土坡上开挖出一层层的梯田,祖祖辈辈按照彭祖之道演绎着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简单生活,延续着七星台周围的烟火日月。

看着这一座座超然的山岭,可以想象出,造物主在造下这一座座山岭时为了它的生命能延续永久,也和我们起楼盖房子一样,先打下了一座座坚固的石地基。七座山岭都是以红色的砾岩为基,千百万年,一座座山岭的基石被岁月雕刻的有的圆润婉转、有的凹陷凸起。山势陡峭处,几十丈高的悬崖上几乎无多少植物生长,偶尔半空悬着一株虬劲的小树,大概是松柏之类吧,一只乌鸦或者老鹰静静地在树枝上站着,头歪着,庄严的像一个思想者,它似在观望这寂寥的山川,又或在思考眼前纷繁的尘世,更有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傲慢神态。

山坡的山势凹陷处,估计是长年累月风吹日晒雨淋,悬崖上便留下了经年岁月的一道道长长短短深深浅浅的吻痕。以柔克刚,水滴石穿,经年的雨水也在其上留下了一道道更深的跌宕崎岖的水道。

凤凰岭山势缓延处,上面的水道相对比较平坦,牛羊、野兽们就绕着一个个水道来去上下,长年累月就在凤凰岭山坡西面的山涧形成了可以供人和牛羊行走的一条条很写意的羊肠小道。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凤凰岭村青年岭民和周围几个村子几个青年人去泾河南岸的北山县城上学。有一个星期六下午,他和同学爬着山岭间的羊肠小路回家背馍,几个人爬累了就一屁股坐在山坡的大石头上喘气歇息。看着一道道羊肠小道,岭民和同学们就讨论起这山间小路的前世今生来。

不久前,他们在鲁迅《故乡》一文学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岭民就和同学们辩论,凤凰岭上的羊肠小路究竟是先由水流冲刷形成的,还是人走得多了才形成的呢!

这山间的羊肠小道既难走,更让几个年轻的学子心生迷茫!

多少年来,凤凰岭村和周围几个山岭之间的人们要去泾河对面的北山县城,出家门后先由东向西,或者由西向东,过一个个山涧上下一道道坡弯,最后都要汇聚到一处和凤凰岭相连的山坡上,再沿着山坡上崎岖的土路向下走过四五里路,这是村人常年到半山腰山泉取水的路,相对还比较好走,走完这段土坡人一下子就被面前突兀的凤凰山岭挡住。然后,再移步凤凰岭的西侧山涧的羊肠石径,沿着石径上上下下再走三四里路就下到山底了。这段石径可不比走土道,路在石头上,水咋流人咋走,羊咋跳人也咋跳。下山相对还比较好走,上山不是人累的岔气,就是有人挑着的东西突然间滚落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欲哭无泪。

这段山路从上到下的土路加上崎岖的羊肠石头道大概有八九里,当地人称九里坡。有歌谣传唱爬九里坡的辛苦:九里坡啊九里坡,弯弯曲曲太难过。四五里的土疙瘩,三四里的石渣滓。爬上一次鞋穿洞,肩上担子没法停¼¼

每年的雨季之后,凤凰岭下川道里的泾河像跑累的长跑运动员,在宽阔的河道里不急不躁、懒洋洋地哗啦啦的向东流淌。一只不大不小的木船一年四季泊在泾河岸边,河流左岸边有座低矮的草庵子是摆渡人的栖身之所,庵子门前的三角架下面吊着一把被烟火熏染的黑漆漆的长嘴铁皮壶,铁壶下面的火焰懒懒散散、一缕缕青烟在袅袅升起,两个皮肤紫黑打着赤脚挽着裤腿的艄公在庵子旁圪就着喝茶论道,看到有来人渡河,先招呼人们歇息等待或过来喝口茶水,一问一答中,渡河人们按照惯例买票后登船。

距离草庵子一两丈远的河岸边,艄公用手刨出的沙坑里一泓清水在微风中泛着涟漪,这是艄公们日常取水的地方。因为河水泥沙大不能直接饮用,船工要喝水就常在距离河水一两米远的沙滩上,用手刨出一个小沙坑,等看到湿漉漉的沙子后住手。一会儿,这个半尺多深的沙坑里就会有清水盈盈。河道里飞翔的鸟儿,喜鹊、乌鸦、布谷、火燕子、麻雀等等有时三三两两光临,它们似乎没有什么陌生感,来此饮水解渴完还仔仔细细地顾盼打扮一番。

等木船上有十一二个最多二十一二个人,艄公们就放下茶碗开始摆渡。老艄公站在船头吆喝一声,船边年轻点的艄公用长长的木篙一顶河岸,欸乃声紧,渡船便荡悠悠地离岸。站立船头的艄公借着系在两岸间的绳索,以紫铜似的双臂交叉用力,牵引着木船从北往南慢慢划过七八丈宽的泾河。遇上雨季河里水大,河面宽约几十丈,河水深且水流急,借助摆渡的绳索就不够用了就要放野渡。摆渡时,等渡河的人们上了船,一群渡河的小伙们,常常要帮着船工沿着河岸将木船向上游拉出去二三百丈,然后,用几只长长的木篙将渡船前后顶着,让渡船斜着借河流冲击渡过泾河。这个时候一般由老艄公掌舵,另外还要增加几个有行船经验的艄公,他们几个人手里一丈多长的木篙就会深深地探进河水中,大家一起前后左右支撑,靠着艄公们的相互配合,渡船会借着湍急的水流斜着急速穿过宽阔的河面。这样的摆渡又危险又刺激。如果水流太急,渡船还有倾覆的危险。

多少年了,寒来暑往,一年四季,一艘不大不小的木船在艄公的摆渡中穿梭在泾河两岸,为泾河南北间来来往往的人们提供着渡河的方便。

说起了方便,也要算上凤凰岭吧。凤凰岭不但方便了周围人们的出行,它还以神秘神奇的故事传说吸引着人。传说很久以前,居住在几个山岭周围的人们早上起来赶路,去泾河对岸的城镇卖鸡鸭和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由于山路崎岖难行,人们出行运送东西只有肩挑背扛。晨曦中凤凰岭的崎岖山道上,有人扁担一头挑着鸡鸭,另一头挑着水果、蔬菜,人们各个小心翼翼踏着山路艰难负重前行。凤凰岭的山路上,从鸡叫二遍开始就有咯吱咯吱的扁担声响。由于山路崎岖难行,人们走上一段路就要找个比较平坦点的地方换换肩,或者在石头上坐坐歇息,或抽锅旱烟缓缓劲,也有人到凤凰岭半山腰上的山泉喝口清澈甘甜的泉水解渴,或用泉水洗把脸清醒头脑,缓解一下身体的疲乏。

有一天,天刚麻麻亮,凤凰岭山间石头上歇息的人群中,有人听到凤凰山岭上传来小鸡啾、啾、啾的鸣叫声,叫声由远而近,又由近到远,似有似无,若即若离。

第一次听到山岭上有小鸡叫的人觉得神秘,就邀同伴有天早上再听小鸡的叫声。几个人都听到了,听清楚了,凤凰岭上有小鸡鸣叫。有人想去看个究竟,但小鸡的声音随着人近而远,人离开它又向人靠近。就像这群可爱的小鸡能看到人似地,让人心里感觉神秘神奇。

不长时间,凤凰岭上有小鸡叫的传说也在凤凰岭村上悄悄地传开来。由于传说神秘,也越让人好奇。这样,常常有些人大清早去凤凰岭上听小鸡叫。说来奇怪,这些专门去听小鸡叫的人,却不一定能听得到小鸡叫。只有那些挑担负重的人们才有可能听到小鸡叫。这让凤凰岭半山腰有小鸡叫的传说就更加神秘和神奇 。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是第一个听到小鸡叫声的还是没有听到小鸡叫声的人,他们开始在凤凰岭上一处僻静处早晚一炷香,后来,村上的善男信女也跟着四季烧香磕头。再后来,有人捐钱在凤凰岭上修了座土庙,庙建成后的香火更旺了。有十里八乡的人们爬山涉水前来磕头上香。年年岁岁,日日夜夜,凤凰岭上的土庙中檀香袅袅,更增添了凤凰岭的神秘性。

山岭上有小鸡鸣叫的传说传的越来越神秘。传说久了,知道的人多了,山岭上有小鸡叫的故事就从凤凰岭周围的村子传到十里八乡,来南岸县城赶集的人们也在喝茶聊天间说着山岭上小鸡叫的故事。人们一传十,十传百,泾河北岸山岭上有小鸡叫的传说从周围十里八乡传到更远的地方了。山岭上小庙的香火也越来越旺了。

时间长了,人们也忘了这个山岭和它附近小山村的原来的名称。方圆几十里有人说起这个山岭和与之相连的小山村,就指着说泾河北岸那个最高的山岭说,听说那儿山岭上大清早上有一群群小鸡鸣叫。人们就开始议论纷纷。再后来,人们就把有小鸡传说的山岭叫鸡娃岭,把小山村叫鸡娃岭村了。

不知为何,小山村里生活的人们也慢慢忘记了自己村子的名字,也称自己的村叫鸡娃岭村了。

鸡娃岭村地处鸡娃岭与坡原的结合部,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都依山坡沟畔居住。村上的人祖祖辈辈一直这样住着,有人家开枝散叶,家里人丁多了要分家,就在自家临近的山坡再开挖几口窑洞让其分开单过。时间长了,山坡上就形成层层叠叠的窑洞庄子,人称架板庄子。按照距离远近,人们居住的庄子间距离最近的大都是同宗同祖的叔侄兄弟。

时间久了,小山村的原名叫什么,村上很少有人知道了,但鸡娃岭上有小鸡鸣叫的传说却人人皆知。可能由于鸡娃岭上有小鸡叫的传说,鸡娃岭村上家家户户多少年都爱养小鸡,有些人家会养很多很多的小鸡。农人家里饲养鸡鸭、猪和牛羊,本来都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牛能用来耕地,猪和羊用来祭祀和改善人们的生活;鸡小也派不上什么大用场,就只管人们生活中的三餐五味。

新年伊始,春寒料峭,一个春阳温暖的日子,山下泾河的坚冰咯嘣咯嘣地裂开了,冰凌在河面上难舍难分地相互推搡着,泾河开河了。几天时间,山上山下,冬天刺骨的寒风就不见了踪影。凤凰岭村的鸡下的蛋也开始一天天多起来了。春暖花开,家家户户将精心选好的鸡蛋放在一个温暖的鸡窝让老母鸡一天天守着,三七二十一天后,老母鸡膨着羽翼红着脸,像多天没有洗漱的汉子,呱哒呱哒呱哒叫着,振着翅膀跳出鸡窝,一打眼,老母鸡的翅膀下跑出一个个毛茸茸的小鸡娃来。从那一刻开始,鸡娃岭村家家户户的院子里热闹起来了,一个个老母鸡仪态万方的度着步,一群小鸡紧跟其左右觅食。从早到晚,啾啾啾的小鸡叫声让人满心欢喜。

鸡娃岭村人就这样鸡生蛋蛋生鸡,小鸡供应着小山村人家祖祖辈辈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和吃穿用度,也欢乐着、温暖着、滋润着小山村人们的日子光景。

多少年了,鸡娃岭村的人们太钟情于鸡了。家家户户养鸡,不但养鸡数量大、种类多,而且历史还特别长。泾河对岸县城里的几家烧鸡店和十里八乡许多人家吃的鸡、养的鸡,几乎都由鸡娃岭村的人提供。据当地地方志记载,鸡娃岭村人养鸡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对于鸡娃岭村的鸡,当地人也有许多的说是。做烧鸡要用饲养不到三个月的童子鸡,滋补身子用养了一年以上的老母鸡炖汤喝营养才最丰富,孕妇生完孩子下奶要喝乌鸡汤不仅奶汁多还特别香甜,乡里人养蛋鸡要选养过十天半个月后声音清脆明亮、腿脚皮色干净的小鸡娃,亲戚邻里谁家小孩过周岁亲戚朋友要送大花公鸡,还有,村上的老人去世守灵要选纯白色的大公鸡等等,总之,关于鸡娃岭村的鸡有林林总总的说法,反正都是说鸡娃岭村人养的鸡好,它们一个个从小到大、从白到黑都有大用场。就这样,鸡为鸡娃岭村人带来了不小的财富,让鸡娃岭村人们的日子过的滋润快乐。

就是因为鸡,鸡娃岭村也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

鸡娃岭村人家会养鸡,村上鸡多,品种也多,城里人知道,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就连鸡娃岭周围几个山岭上或者更远山上的山峁、山梁、山涧里的狐狸也知道了。狐狸们一年四季昼伏夜出,它们成群结队到鸡娃岭村偷鸡吃。

鸡娃岭村的人不敢直呼狐狸的名讳,他们把狐狸叫做黄妖!

鸡娃岭村人老几辈就相传,狐狸很狡猾,你叫狐狸的名字就有可能被狐狸在什么地方偷听到了。人们还绘声绘色地说狐狸像孙悟空一样会变身。如果有狐狸一旦听到附近有人说它,它立马就会摇身一变,变成为一位拄着拐杖弯腰赶路的老者,或者一个头顶手帕扭扭捏捏年轻漂亮的妇人。就在人们的不经意间,狐狸就从这些骂它诅咒它的人们身边走过,它会根据说话人的气味信息选择什么时候、去他的家里偷鸡,报复骂它诅咒它的人家。

总之,在鸡娃岭村人的心里,狐狸狡猾诡异的样子都胜过了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常常让人防不胜防。

狐狸,哦!应当称黄妖。黄妖们常常会趁鸡娃岭村里的人们在田里干活或者半夜里睡觉休息时间来他们的家里偷鸡吃。

对于狡猾的黄妖,大冬天的晚上是最佳的偷鸡时间。鸡娃岭村的冬天天特别冷也黑的早,几乎每个晚上,鸡娃岭村的人家都要严阵以待和黄妖斗智斗勇。黄妖们常常会在半夜三更人困马乏时成群结队光临鸡娃岭村。有几只黄妖组成的队伍,也有老奸巨猾的老黄妖单独组队,它们会从东家串到西家,也可能从西家串到东家;或者选择同一时间东家西家一起下手偷鸡。

听见院子里鸡窝中有鸡的惨叫声,睡的朦朦胧胧的大人们就急忙起床披衣去驱赶黄妖。等人们奔出窑门,往往都会发现刚刚睡觉前压了石头砖块的鸡窝门早已被黄妖灵动的爪子刨开。行动快的人在黄妖刚打开鸡窝门就挥着棍子出现了,黄妖见势不妙就立马夹尾巴逃开。一些狡猾的黄妖们没有吃到鸡它们并不会走远,它们会躲藏在不远的暗处窥探人们是如何骂骂咧咧地堵上鸡窝门,等人们感觉安全了回屋躺下了好再次动手,哦!是黄妖用它灵巧的爪子刨开鸡窝门上的石头砖块,它们会像人们刚刚一块块堵上一样轻松挪开石头!

鸡娃岭村的人们常常会被黄妖的回马枪所惊吓。所以,一旦有人家发现了黄妖的踪迹,人们就要在院子阴暗处的墙上树上仔细寻找一番,父子或夫妻一起挥着棍棒喊喊叫叫,直到发现黄妖跑远了才敢回屋睡觉。

也有一些行动木囊的人,听到鸡窝传出鸡的惨叫,等人们磨磨唧唧穿好衣服喊喊叫叫地跑出屋门,黄妖们也早已得手了。人们眼前的鸡窝门敞开着,鸡窝里躺着几只血淋淋的已经断气的母鸡公鸡,至少还会有一二只鸡已经被黄妖们叼走了。

多少年,一个个大冬天的晚上,鸡娃岭村的人们睡睡起起的要折腾好几次。听到村中有一家人吆喝着追赶黄妖,邻里或者听到声音的人家也马上起床在院子里警戒;村东头有人喊着赶黄妖,村西边的人听见也急急忙忙起来守着自家的鸡窝。但狡猾的狐狸,哦!应当称狡猾的黄妖,这些黄妖们也讲战略战术,特别是哪些老黄妖,头上长着一小丛白毛的老黄妖更狡猾,或者满身雪白成了精的黄妖,它们一个个也把《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应用的炉火纯青。它们用声东击西,远扰近攻,或者围点打援,杀回马枪等等手段,让鸡娃岭村的人们也是防不胜防吃尽苦头,一家家在晚上起起睡睡的折腾,夫妻或父子都是疲于应战。

等天亮了,鸡娃岭村子里总有人在传说,昨晚谁家的鸡又被黄妖给咬死了几只或者叼走了几个。每一天,黄妖偷鸡的消息在鸡娃岭村都已不是什么新闻,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是人们一起谝话聊天说笑怒骂打发日子的话题。

鸡娃岭村鸡多来的狐狸也多,十里八乡的猎人或者大山里的老猎户也常常会在冬天来鸡娃岭村猎狐狸。猎狐只为取狐狸皮。人们传说狐狸的肉不能吃,人吃了狐狸肉身上会有狐臊味。这让一些天生就有狐臭味的人感到了莫大的压力,明明自己从来没有吃过什么黄妖狐狸肉,也有人心里怀疑埋怨是不是自己的先人吃过了,才让自己如此难堪呢!

鸡娃岭村的人用狐狸的肉炼油点灯,这足以说明鸡娃岭村的人们对狐狸,也就是他们祖祖辈辈都诅咒的黄妖有多么多么的憎恨了。

冬天狐狸的皮毛好,落雪后腊月正月的皮毛更好,一张上好的狐狸皮子经过皮匠的处理后就能卖出好几头牛的钱。猎人把狐狸皮子成捆卖给皮匠,狐狸皮就被皮匠们一张张蒸煮去味、漂白刮磨,经过匠人一道道工序处理之后,狐狸皮就变成了有权有钱和地方豪绅身上的裘皮大衣,或者是这些人追逐爱慕的俏丽女子身上的小坎肩,柔软温暖的狐狸毛帽子、围脖等等。

雪白的狐狸成了仙,也少有,白色狐狸皮子更少更名贵。好不容易,多年遇上一张纯白色的狐狸皮不但宝贝,而且还价值连城,也就不是几头牛所能比拟的。一张就能卖上个天价。如能用纯白色狐狸皮制成一款裘皮大衣,也只有城里的县长太太、或者商会会长的小情人们才有资格穿戴得起的。

多少个岁月,鸡娃岭村人们养鸡,从养鸡到烧鸡吃鸡、用鸡;从鸡到狐狸,从农人到猎人,商人到官宦,还有哪些个太太、美人小姐们,从一只只普普通通的鸡开始,由鸡娃岭村辐射到了泾河南岸的县城和周围方圆十里八乡,更远能到成百上千里远的大小城镇,有许多人、许多行当,因鸡娃岭村的鸡而形成的产业链、人脉链、人情链。

几百年间也或者更长,鸡娃岭村的人们也因养鸡、孵小鸡家家户户日子都算过的滋润,多少年多少个日子里村上没有人出门讨过饭。一些小年景里会有十里八乡的乞丐翻山越岭爬沟渡河来鸡娃岭村讨口活命的饭食。鸡娃岭村上的人们也乐善好施,有乞丐上门讨吃的就给一碗热饭,晚上了还给一间屋子取暖歇息,人要走了还要送几个路上吃的馒头。时间长了,周围十里八乡的人们一说起了鸡娃岭村就竖大拇指,说那地方好啊,村上的人更好。

后来,有人说起鸡娃岭和小鸡的故事,就说哪里是什么小鸡叫吗,分明就是大富大贵能给人们带来好日子的凤凰么!慢慢的,人们就不再叫小山村鸡娃岭村了,人们开始把鸡娃岭叫凤凰岭了,鸡娃岭村也称凤凰岭村了。

当地关于凤凰岭村还有一种传说,传说村上有户人家只有老母和一个二十几岁的儿子相依为命。儿子很孝顺勤快,他隔天都要去泾河对岸的城镇上卖鸡蛋、蔬菜、水果等,母亲年迈了就在家养小鸡给儿子做饭。一天天过去,母亲越来越老,身体还有许多病,终于有一天躺在炕上起不来了,满园的小鸡无人照顾,也无人给儿子做饭。母子俩人的生活还要继续,儿子就每天天不亮起床,先为母亲做好饭菜,然后下地干活,或者挑着要卖的鸡蛋、蔬菜、山果等进城,完了又急急忙忙回家照看老母。儿子一个人种菜、务劳地里庄稼还要照看老母和喂养满院子的小鸡,隔天还要进城卖东西。一个人忙得脚打后脑勺团团转转。

有一天,老妇人的儿子从镇上卖完东西回家,走进院子就闻到从屋子里飘出香喷喷的饭菜味儿,饥肠辘辘的大小伙也顾不上问饭菜是谁做的,就和母亲一起端碗就吃。吃完饭,他舔着嘴巴伸伸腰又去院子里喂小鸡,发现小鸡也似乎一个个都吃饱了的样子。

儿子先觉得是母亲身体好了些,在自己出门后又起床给自己做饭了,也帮着自己喂小鸡了。时间一长,儿子发现母亲的病情并未见好,而且,母亲也根本下不了炕。儿子心里就开始犯嘀咕。

有一天早上,儿子照例像往常去县城做买卖的人一样,鸡叫头一遍开始起床,先收拾好当天要卖的东西,再给母亲做好饭菜,等自己狼吞虎咽地吃完早饭,村子的公鸡已开始叫第二遍了,他急忙挑起担子出门。

鸡叫第二遍出门,这是凤凰岭村上多少年来人们出门做生意形成的习惯。夜色中,山路上依稀能看见一个个人影,扁担的咯吱声也让夜色中的山岭间不再寂静。走完八九里山坡小路,做生意的人们和黎明一起来到了泾河边的渡船旁,等一船人上齐了,艄公解缆摆渡。

老妇人的儿子是早上第一船过河的,他跟着鸡娃岭村的几个叔伯兄哥一起挑着东西进了城。中午时分,他担子中的东西已经卖掉大半,他想早点回家,就把剩余的一点蔬菜、水果托同村的乡党帮自己卖了,说自己早上出门前看母亲病重心里担忧,想着放心不下,想早早赶回家。乡党也知道他们孤儿寡母的生活不易,心里也念这家儿子对其老母的一片孝心就答应他帮忙。

老妇的儿子就急急忙忙赶路回家。上山时,为了赶时间,他选择走平时很少人走的更陡峭的羊肠小道,等他上气不接下气赶到家时刚好是村人每天做晚饭的时间。他悄悄地躲在院子门外,看到自己家的厨窑上有袅袅炊烟冒出,满院子的小鸡也在一起挤挤挨挨地争抢着吃食。一会儿功夫,他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儿。他觉得时机已到,就起身一把推开自家厨房的门。他看到一个美如仙女的女人正在把锅里的饭菜盛出,一碗一碟地仔细摆在他和老娘每天吃饭的小机上。看到有人突然破门而入,仙女急忙起身想从厨窑里的天窗逃走,早已被进门的儿子抓住了她的衣裙并紧紧地抱住了。

仙女看清来人是这家老妇人的儿子,她就红着脸羞答答地答应了留下来继续为他家做饭。仙女留下来了,她每天为他们母子继续做饭喂鸡。过了几天,仙女就和老妇人的儿子私定终身。他们选了良辰吉日,在老母的见证下他们拜堂成亲了。

七七四十九天之后,仙女在她的丈夫,也就是老妇人的儿子出门进城做生意的当天,为他们母子做了最后一顿饭菜,也喂了最后一次满院的小鸡。之后,她就不告而别了。

傍晚,老妇人的儿子回家后不见了自己的仙女媳妇,他心急万分地到处寻找。听村人说有只凤凰从他家院子飞出,飞到鸡娃岭上还停了一会儿,然后又绕着山岭上飞了三圈就飞远了。

老妇人的儿子知道后失魂落魄,痛不欲生,他就天天在鸡娃岭上等自己的仙女媳妇归来。路过的人看到他天天站在山顶上东南西北的张望,有人就问他,你看到凤凰了吗?

后来,人们就把小伙子等仙女媳妇的鸡娃岭叫凤凰岭了。凤凰曾经停留片刻的山顶上一处平台叫凤凰台了。

反正到最后,曾被人们称呼鸡娃岭的山岭又被人们叫凤凰岭,鸡娃岭村也成了凤凰岭村。山岭上传说中的小鸡也被人们演绎成了大富大贵的凤凰鸟。

人们还传说,从哪个时候开始,凤凰岭上就有了许许多多的山泉。人们把泉水向上涌出的山泉叫滥泉,泉水由上往下流的叫沃泉,泉水从侧旁石缝中流出的氿泉,时流时断的山泉被称作瀸泉,源深且喷涌而出的泉水叫瀵泉。泉水潜出停聚的地方叫汧等等。

其实,凤凰岭村的人除过明清时期出过几个秀才,祖辈大多是目不识丁的乡野之人,能给一个个山泉叫上这么文绉绉的名字实在有点匪夷所思。山泉的名号在《尔雅》中能够找到,不知是《尔雅》引用了凤凰岭村人的叫法,还是凤凰岭村人,或者是那些曾经的秀才叫了,就流传下来了,被勤劳朴实的凤凰岭村的人们一直文绉绉地叫着。

大概就从哪个时候开始,凤凰岭村的人们也把小鸡当凤凰来养了。人们也在自己的心里把小鸡当凤凰一样宠着爱着。多少年来,凤凰岭村的人们祖祖辈辈就一直传承着对于凤凰的崇拜和爱,在凤凰岭村也形成了一种有凤凰色彩的民俗文化。

多少年来,凤凰岭村的人们因养育小鸡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平静日子。据《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纹。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胸)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凤凰岭村的人也因崇拜凤凰而崇尚德、义、礼、仁、信。这种民俗文化也成为凤凰岭村人血脉中传承的文化基因。兄弟之间常常以仁字辈、义字辈、礼字辈、德字辈、信字辈来命名。村上的女孩儿叫凤妹、凤小妹,也有叫大凤、二凤、三凤和凤姐的。还有,凤凰岭村子的许多地名也有与凤凰有关,凤凰岭、凤凰台、凤凰窝、栖凤山、凤仪坪。

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个种姓的人,不管是鸡娃岭还是凤凰岭,多少个时光流转,多少次花开花落,凤凰岭村的人们世世代代以立德树人、仁义包容、勤奋朴实的品德做人做事,传承着崇尚“德、义、礼、仁、信”的历史文化基因,也延续着山村生生不息的烟火……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