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池诚的头像

池诚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10/15
分享
《山还是那座山》连载

第一十五章

三四年时间过去,凤凰新村经济文化发展成绩显著,新村在北山县和全省都出了名。村上也喜事多多,老杨家也喜事连连。杨义纬担任凤凰新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三个秋天,儿媳妇为老杨家生了一个漂漂亮亮的小雏凤儿。杨义纬被评为全国青年新长征突击手。凤凰新村建设了比城市软、硬件都好的雏凤幼儿园,让本村幼儿免费入托;为村上大孩子去县城上小学、中学购置了几辆校车,由村上运输合作社专人驾驶,负责接送孩子们上下学,本村学生一律免费乘坐;村上还在风景秀丽的凤凰岭下建了养老中心——凤凰苑。村上高薪为幼儿园聘请老师,为养老中心聘请营养专家和医疗专家坐诊,新村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只要本人愿意,都可以来凤凰苑乐享晚年。中心为入住老人提供免费的食宿。新村文化站,开设图书馆、体育休闲娱乐场所,方便群众学习、锻炼、娱乐,小凤融媒体公司负责每周上演一场秦腔戏、一场电影。

凤凰新村一架架山坡的青苹果、泾河酥梨、大晋枣、水蜜桃也进入盛果期,花椒产量也逐年增加品质也越来越好。观赏采摘旅游休闲民宿等服务业蒸蒸日上。在专业人才的培训指导下,凤凰新村各种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更加科学完善,新村一代懂技术懂经营的年轻人开始在各个方面担当大任。这些年,还吸引了一批外地的特色落户凤凰新村,丰富和带动了新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新村养殖业合作社鸡、关中黑猪的养殖规模已经形成了全产业链条,系列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鸡粪、猪粪经过加工生产的有机肥除为村上果树、耕地提供料肥,每年还为村集体创造五六百万元的经济收益,新村人均收入超过一万多元,老百姓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凤凰岭村人自古以“仁、义、礼、德、信”为村规民约,凤凰新村人也将以“仁、义、礼、德、信”的理念融入到乡村发展振兴之中,良好的社会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凤凰新村观光旅游,也有一批批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来凤凰新村追梦圆梦……

四年后,杨义纬卸任凤凰新村党支部书记。新任党支部书记是前几年回村创业的大学生常华来,花草园艺公司由其妻负责打理。常华来做事认真,脑子活、见识广。大学期间,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乡创业第二年就被作为培养对象选进入村委会,先后任新村副主任,凤凰新村旅游发展合作社主任,凤凰新村副书记、书记。他积极谋划新村旅游发展,在他的主导下,在大数据和智慧科技的加持下,凤凰新村的旅游业这些年取得非常可观的经济收益。村上干部对于常华来的评价很高,是老百姓口中的好娃娃。大家认为他是凤凰新村第二个杨义纬,不但做事思路清晰,还眼界开阔,在产业谋划上点子多、方法活,是凤凰新村一个难得的青年才俊。

三年前,常华来回村创业,他就被杨义纬盯上了。杨义纬为他提供各种成长的平台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常华来也没有辜负杨义纬的期望,每一次都能取得好的效果和结果。

常华来年纪轻,又是凤凰新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在当地也有很广的人脉。他上任凤凰新村旅游发展合作社主任后,根据当地实际,从附近村镇招引一批当地有名的小吃和土特产作坊,利用数字技术打造的凤凰新村网上游、云上游,吸引了许多城市乡村的人们前来旅游打卡。他还充分利用村上的历史资源,把原来村上群众在山坡住宅的土窑洞、石窑洞开发利用,建成了城里人非常喜欢的休闲民宿。就这一项,不但变废为宝,是原来一些比较宽敞的土窑洞四合院和半坡的石窑获得重生,也是一些游客体验到了七星台周围人居环境的历史变迁。

杨义纬的欢送会上,已经担任北山县副县长的于振兴笑着对杨义纬说,你不但为凤凰新村留下了几千万上亿元的财富,更为凤凰新村留下成千上亿的无形资产,让凤凰新村五六千人能够团结在一起致富拼搏,特别是以常华来、小凤为代表的凤凰新村年青一代的成长,为凤凰新村的乡村振兴和持续发展培育了人才队伍¼¼

杨义纬卸任凤凰新村党支部书记,只兼任总公司凤凰新村投融资公司总裁。杨义纬在杭州的时间多了,以前由于忙村上的事太多太忙,人变瘦变黑了,回到杭州后人又开始变得白净了,脸上也变得红润了。杨老汉和老伴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杨老汉这几年多半待在杭州。每一次回家,看到凤凰新村的发展变化,他不但心里高兴,也是如释重负。他明白,凤凰新村不需要自己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操心了。自从家里有了小雏凤,老伴在杭州帮着儿媳妇带孩子,杨老汉也天天想着自己家里的小小凤,常年杭州、凤凰新村两头跑。老伴揶揄杨老汉整整一个闲忙人,颠来跑去的把自己当成十几二十岁的小伙子了。

其实,在杨老汉的心里放不下小孙女凤儿,也放心不下老家的儿子杨义纬。他不在家不知道儿子一个人吃饭咋弄,看到一天天忙前忙后的儿子,杨老汉既高兴又心疼。他帮不上什么忙,每天就变着法给儿子做好吃的。

儿子卸任村书记回到杭州了,杨老汉就在杭州待的时间多了。有天晚上,杨老汉和老伴说起儿子的变化,老伴说杭州就是个养人的地方。杨老汉嘿嘿嘿笑着盯着老伴说:“能养人你也没有变成个十七八的大姑娘!”

老伴笑着骂道:“越老越不正经,净想好事儿!”

杨老汉笑着说:“杭州地方好,人更要好好干么,不然对不起这好地方么!”

老伴接话道:“咱儿子没你有出息!自己在凤凰岭村干了一辈子,也没有见你干出啥名堂来!义纬才干了几天,就让那么多人过上了好日子。”

“你说的对着里!咱娃给老家人办了件大事实事么。但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如今国家政策好,国强才能民富么!”杨老汉说。

杨老汉对老伴说,他每次回老家,看到村上变得越来越好了,山清水秀的,村上也很少有人再出门打工了。听说村上几个合作社的人都一个个比赛着干事儿。听王老憨说,村上的旅游业发展很快,这几年村上人气儿望的很哩!

杨老汉想起自己这些年每一次回老家,村道上见人都一个个笑呵呵的,村人都把他当客人看了,对他亲热的劲儿让他都有些不舒服了。

老伴说,出来都几年了,小凤儿明年能上幼儿园了,她也想回老家看看住上一段时间,看看村子的变化。杨老汉说,前几年,义纬夫妻两都忙,咱两帮着照顾两个孩子。如今小小凤都能上幼儿园了。今年一家人回老家过新年去。

杨义纬卸任回杭州后,杨老汉一年大半时间就在杭州和孙女小凤儿玩。天气热了,杨老汉每每就想起老家窑洞的好处——冬暖夏凉,夏天不用空调,冬天不用暖气。夏天坐在自家门前的大槐树下,凉风就像一双双小酥手,不经意间就带走了浑身的燥热。他一边听收音机中的秦腔戏,一边看着小院的花花草草,心里滋润,幸福和惬意满满地写在了脸上。

如今,土窑洞被村上修整成了民宿,许多城里人来体验凤凰新村人过去的生活,人家还美其名曰休闲,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杨老汉想起来就一声声心发感叹,把他家的!这就跟自己住在人人向往的城市杭州,一天山珍海味的吃着,但心里就老惦记着凤凰岭、七星台,记着坐在自家小院大树下的闲适和清凉,还有老婆子每天做的一碗臊子面、凉面。这些年,他回凤凰新村,空气中还多了许多味道,春天的花香,夏天小麦的醇香,秋天漫山遍野花椒的鲜麻清香,瓜果的甜香,这也是他在杭州常常在梦里都惦记着的味道,这也是他越来越忘记不了的味道!

癸卯年,杨义纬答应父母,全家人一起回老家凤凰新村过新年。

腊月二十八,一家人坐高铁回到老家。下午两点多一家人到达北山县东站,六口人分乘两辆出租车回家。天气还算暖和,但寒冬腊月的凤凰新村依然风头很硬,刚下车,杨大婶先是被冷风冻着,接连打了几个喷嚏。

杨老汉笑着说:“几年不回村了,你看多少人念叨你哩!”

杨大婶说:“你就不胡叨叨了,快点回家开门,别把孩子给冻着!”

杨义纬在一旁正忙着取车上的大包小包,杨老汉笑着不答,上前轻轻一推自家大门,大门嗞啦一声开了,正碰上邻居王老憨从屋里掀门帘出来。

王老憨看着杨老汉一家人正进门,就笑着说:“老哥嫂子回来啦!屋子暖和着哩!快让娃们进屋别冻着了。”

王老憨名叫王仁重,是杨老汉的邻居,小杨老汉十多岁。前些年,全村人能打工的人都出门打工挣钱了,为了侍奉着八十多岁的老娘,王老憨常年在家务劳山坡上和原上的十几亩承包地。天天一个人撅着尻子不声不哈,把太阳从东山背到西山。由于人性子憨,年龄也老大不小,村人叫他王老憨、憨叔。

十几年里,王老憨侍候着常年卧病在床的老母,供养一双儿女上学。天明下地干活、卖豆腐,晚上和老伴喂牛、做豆腐。家里还养鸡、养猪、养牛,一年到头人忙的脚打后脑勺。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南方城市落户成家,儿子高中毕业就跟着村上人出门打工。儿子和王老憨一样心眼实,一心想着多挣钱为父亲减轻些生活的负担压力。晃晃悠悠,小十年时光过去,眼看着儿子也到成家立业的年纪,老憨就盘算着为儿子买房娶媳妇。十几年来,他老娘看病花销也不少,一年到头靠自己一个人辛辛苦苦攒下的三瓜两枣,想为儿子在城里买房取妻相差太大了。

王老憨心里有事,常常就找杨老汉商量。平时手头紧了,王老憨就到杨老汉家里倒几个钱用。可为儿子买房娶媳妇这可不是一个两个钱的事。他也不好意思向杨老汉张口,退一步说,就是杨老汉有钱借给他,他也不敢要,拿什么还人家呢!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王老憨心里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几年前,杨义纬回凤凰岭村任支部书记,带领着大伙养鸡、种果树、花椒,一起勤劳致富,王老憨流转了家里的承包地,人也参加了果·椒合作社,除过一个月有三千多元的工资,年底还有几万元的分红。看着在外打工的人一个个跟着回村上班,王老憨也把在城里盖楼打工的儿子人称小憨的勤娃叫回了家。其实,勤娃人很灵醒,在城里工地上开过翻斗车、拉土车,回村后经过培训,在村上运输公司开冷链车。工资一月比王老憨还多几千。去年,王老憨返修收拾好家里的房子,年底给儿子勤娃娶了媳妇。看着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变好,王老憨的心病也没了,成天见人都笑眯眯乐呵呵的。

王老憨六十五岁了。按照村上的规定,六十五岁以上就不用上班了,每月还可以像工人干部一样领养老金。九十多岁的老母和老憨都领着养老金和村上的生活补贴。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滋滋润润的,这让王老憨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厚德必有芳邻!王老憨和杨老汉相处多年邻里,杨老汉不在家,他就主动替杨老汉照看家里的花花草草。昨天,杨老汉打电话告诉王老憨自己和家人要回老家过年,让他早起帮忙把家里的暖气打开,孙子孙女几个回家就不冷了。

王老憨早上过来打扫了杨老汉家的庭院,心里算着时间把几个房子的暖气打开,心想着等杨老汉一家人进门,大人孩子进屋就会暖暖活活的。

听着门前有车子响动,估摸着杨老汉一家人到了,王老憨开门,笑着迎接杨老汉一家人进家门。王老憨的老伴听到动静,也笑呵呵地进了院子,和杨老汉一家人打过招呼,抱起小小凤亲了几口,和杨老汉家人热情寒暄之后,就招呼王老憨快回家帮忙,她准备烧水下手擀面了。

老憨的老伴王婶知道义纬从小就爱吃手擀面,早上她就和面醒面,盘算着时间把醒好面擀薄切细后一把把抖松散盘在竹篦子上,然后又准备豆腐、木耳、黄花菜和香菜等等,又把一小盘鸡蛋打了搅拌成汁,摊成薄如纸的鸡蛋饼,切成一个个菱形的小片。主料配料准备停当,就等着杨大哥一家人进门后烧水下面、做汤。

杨大哥家是他们的邻居,也是她家的恩人,多少年了,自家的大事小情都和杨大哥商量,杨大哥也帮了她家不少忙。这几年,杨大哥老家杭州两地跑,王老憨帮着照看杨大哥家门,他老两口一天就两个院子来回跑,王老憨早上打扫了自家院子就过来打扫杨大哥家的院子。她也是,抹扫完自家的屋子就走到隔壁,抹扫杨大哥家的屋子。老两口心里想着不管杨大哥哪一天回家,进门都能感觉屋子亮亮堂堂暖暖和和的。

杨老汉为了感谢王老憨和老伴的帮忙,每一次从杭州回家,都带一些杭州的茶叶、小吃食什么的。有一次,他为王老憨的老婆王婶从杭州带了一条丝巾,把王婶感激的热泪盈眶。杨老汉看见王老憨夫妻两高兴,笑着对一旁的王老憨说,这是你大嫂让义纬媳妇给你老婆买的,我只是捎回来,你可不要胡思乱想!

杨老汉的话,说的王老憨夫妻两人笑个不停。

这次回家过年,杨义纬为王老憨一家也准备了很多礼品,看到王婶自己笑盈盈走进来了,他和媳妇一起向王婶都表示了感谢,然后,跟着王大婶把准备好的礼品送到王大婶家里。看着义纬夫妻送过来的一大堆礼物,王老憨和老伴高兴的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了。

第二天早饭后,杨老汉带着一家子人又去看望王老憨九十多岁的老母。杨老汉边走边告诉儿子义纬,看村上老人一定要早上去,不能下午去!这是村上人的讲究,也是对老辈人的尊敬。

王老憨母亲已经九十多岁了,老人瘫痪在床多年了,王老憨多年床前床后的侍候。除过不能下床走路,老人耳不聋,眼睛不花,看到杨老汉带着一家人进门,她忙不迭地喊在隔壁屋子忙活的儿子王老憨。看着好久不见的杨老汉一大家子,老人嘴里嚅嗫着,起身从炕上下来亲自招待。

老人家这一动作把杨老汉夫妻两个惊的目瞪口呆。杨老汉看着颤颤巍巍下炕的王母,心里吃惊不少。他紧忙上前扶住老人,满脸狐疑地看着笑嘻嘻着看自己的老人。

王老憨听到母亲的唤声就急急忙忙和媳妇一起进屋子,他急忙过来扶住母亲说,您就坐在炕上和大哥大嫂说话,都是自家人,这地下冷么。

王老憨看杨大哥大嫂心里疑惑,就笑着说,老母从今年夏天就能下炕走路了。

王老憨说,今年夏天,有天天气很热,吃过午饭,安顿好老母,他和媳妇都去上班,当时他还不满不上班的年龄。下午,突然就黑云滚滚,一会儿电闪雷鸣下起了暴雨。雨太大了,他也没能赶回家。一会儿,有人看见自己家方向有棵树被雷击中,他心里惦记老母,就冒雨跑回了家。进门看见自家院子里树都好好的,他才放下心。他急忙跑进母亲的屋子,他被眼前的一幕惊掉了下巴。说实话,比他听到自家院子有树被雷击还吃惊哩,眼前的老母亲一人正在屋子脚底里来回走动。

听母亲说,有一声炸雷和闪电把她吓着了,随着雷声,她看见一个火球在自家院子滚动,她担心家里屋子着火,就急急忙忙起身下炕,看到院子里大雨如注,满院子积满水,她急得站立门口不知如何是好。

一声惊雷闪电,让他们母子虚惊一场,但从那天下午开始,卧炕多年的老母从此就能自己下炕走路了。

你说,怪不怪!

九十多岁的母亲听儿子说自己,她笑着说是自己遇上了好年景,他们家人遇上好年景了。

杨老汉坐在炕边上,拉着老憨母亲的手笑着说,才几天不见了,婶子您这身子骨是越老越硬朗了啊!您真是有福的很么!前几年,大狗他大突然一天能走路干活了,您这又下炕走路了,这都是咱凤凰新村人的福分么¼¼

老太太像小孩子一样笑着说,这都是托你儿子义纬的福么¼¼

说起自己的身体,老太太说,都九十多岁了,从前天天吃药,把人折腾麻烦咋了。让憨娃两口子受了多少作难,如今我心里知足了,就是明天死了也心甘了!

杨老汉说,婶子您的身子骨硬朗着哩!老话说:柏木桶熬不过破瓦罐!不看你成天吃药,一定还能活到一百岁哩,明年再添个重孙,您就好好享福吧¼¼

除夕晚上,义纬媳妇帮着母亲准备了很多饭菜。这一次回家过年,杨义纬还专门从江西景德镇为家里订制了一套青花瓷餐具。一桌好吃的饭菜加上靓丽养眼的青花瓷器,让杨老汉一家人高兴的脸上都红扑扑的。

杨老汉说如今真是过上好日子了,吃的看的都让人心里舒服妥帖的很。

杨义纬笑着说,这也叫秀色可餐么!

杨老汉说过年过节用漂亮的碗碟子在很多年前在村上几乎家家都这样。有的人家讲究,家里的瓷器都是很漂亮的细瓷或者青花瓷,过年过节或者接待重要的客人都要用。后来,人们的日子过得艰难了,吃饱饭都成了问题,过年过节也没有人再讲究什么细瓷粗瓷了。平时饭食也粗糙,大人随便吃一大老碗玉米糁子或金裹银(玉米面加高粱面)的节子面就下地干活了。原来家家户户的细瓷碗碟慢慢地都不知道到丢求哪里去了。

杨老汉看着餐桌上漂亮的青花瓷碗碟对义纬说,给你憨叔家买的一套送过去了,杨义纬说,年前让快递早就送到了。

一个月前,杨义纬知道父母想回老家过年,吃饭时看到父母对自家的青花瓷餐具非常喜欢,就在网上订了几套景德镇青花瓷餐具和一套粉彩餐具。以前他也听父母说过,很久以前,爷爷奶奶在世时,家里就有一套青花瓷的餐具。后来,父亲和两个叔父分家,每家都分到几个青花细瓷碗和碟子,由于每家的碗碟不再配套,加上后面家家的日子过得艰难,过年过节也就不用青花瓷了。这一次,他也为叔父两家各送了一套青花瓷餐具,为隔壁的憨叔家里送了一套粉彩瓷器。

大年初一开始,杨义纬去给村上的长辈们拜年,他被一个个叔叔婶婶、爷爷奶奶们拉着手嘘寒问暖,看着洋溢在人们脸上的幸福,他心里幸福而陶醉。

回杭州前,杨义纬登上凤凰台,正月的寒风中已经能感觉到一丝丝东风的味道,眼前的凤凰岭、七星台上,一架架山坡的“梧桐树”——果树、花椒树已经成林,山坡上的民宿、牧场游人熙熙攘攘,杨义纬在心里深深地为凤凰新村祝福……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