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池诚的头像

池诚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9/22
分享
《山还是那座山》连载

第四章

1949年初春的惊蛰开始,凤凰岭半山坡干涸了多年的山泉相继又冒出了清澈的泉水。泉水还照样清澈且甘甜,这让喝了几年泾河水、窖水的凤凰岭村人心里痛快欢喜,人们仿佛感觉到好日子马上就要来敲门了。

有了泉水喝就不用每天下山去泾河挑水驮水了,也不用再喝路边水窖中的苦水了。每天天麻麻亮,山道上又有了早早下山挑泉水的队伍,下山时不负重有人就亮着嗓子唱秦腔,挑着水上山的人听到满山间回荡的秦腔声也心生欢喜,感觉肩上的担子也没有那么重了,凤凰岭村又在开始复生,也可能是一次彻底的新生。

东风在泾河川道兜兜转转、徘徘徊徊,春分之后又沿着凤凰岭崎岖的羊道上升。咋暖还寒中,有些温软的东风开始和凤凰岭、七星台的红石头、黄土坡亲密缠绵。可能这番浓情蜜意感动了上苍,天降甘霖。几场春雨之后,凤凰岭、七星台周围的山岚升腾,经过冬天变得萧杀的山岭在东风的招惹下,褪去了一层灰黑的颜色,一天天温润起来,半山腰的树枝变色变软开始在风中轻轻地摇曳,一片片向阳的山坡早早绿了,山涧林子里、村中庭院中飞着滑翔着的鸟儿声音开始脆亮了,一架架山坡的皱褶里的一层层山岚和山间沟畔上空一丛丛袅袅的炊烟,让凤凰岭村人们的心里活泛起来、期盼起来。

谷雨过后,山坡道旁的野花,黄的、紫的、粉的,一团团,一片片在盛情开放着。立夏打开了夏天之门,也打开了凤凰岭村人们对于新年丰收的渴望。坡畔上,家门前的石榴花像绿叶中燃烧的点点星火,火红闪亮。天气越来越暖,凤凰岭村的栖凤岭、凤凰岭等几座山坡上的梯田里油菜花金灿灿的,原上一垄垄麦田里小麦掀着滚滚波浪正吐出嫩绿的麦穗,凤凰岭村上所有在磨难中苟活下来的生命都在等待盼望着新年的第一次收成。

五月初,一天一夜的枪炮声打跑了北山县城里盘踞的国民党的虾兵蟹将,北山县解放了。随之成立的北山县人民政府属于真真正正的人民自己的政府,新政府让人民当家作主,也为人民谋幸福生活。很快,一支人民政府派出的工作组入住凤凰岭村。凤凰岭村的共产党党员董德民的秘密身份公开了,他也成为凤凰岭村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兼凤凰岭村委会主任。开天辟地,凤凰岭村第一次有了群众自己的组织。在工作组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凤凰岭村也迎来有史以来的最大的一次变革。

土地改革,让家家户户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和牛羊,之后成立的互助组又将全村的男女劳力从一家一户的田间地头汇聚在了一起,劳动成了人们分享欢乐的时刻,田间地头也成了人们劳动比赛的场所。人们的快乐与激情,加上老天的风调雨顺使凤凰岭村的山坡地、原上大田开始一年比一年产出更多的粮食。村上家家户户有了吃食,有了安定祥和的生活,小鸡又开始在家家户户的院子里觅食欢叫。凤凰岭村人的心情开始舒缓惬意起来了,笑容在男女老少的脸上像花朵一样绽放了。

从互助组到人民公社,凤凰岭村上的土地被集中在一起,从前一家一户各干各的活,各种各的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开始发生了变化。每天人们开始一起下地干活,一起回家吃饭睡觉,全村人吃的粮食都一样由生产队按劳分配,一家一户吃食的优劣决定权基本上决定于每一家主妇的茶饭手艺。就是你自己吃得好、吃的坏是由自己的老婆所决定,村上也很少有人为此心里不平衡、不满意。偶尔有人嫌弃老婆茶饭粗糙的,心里一时不高兴了,在吃饭时打骂几下自己不争气的老婆,喊喊叫叫后饭也吃完了。当然,村里家家户户都有鸡毛蒜皮,碗碰了盆、瓢碰了锅的小事儿,也有邻里之间因鸡狗的行为不端发生一些吵吵闹闹的大情小事,总之,磕磕碰碰、喊喊叫叫成了凤凰岭村里人们过日子的常态。

十几年间,花开花落,四季交替,除过村东、村西人家偶尔的嬉笑怒骂,凤凰岭村子人们的日子过得规规矩矩的如同雨季之后川道里的泾河,循规蹈矩,从早到晚一路向东,该转弯时转弯,该呜咽时呜咽,该喧哗时喧哗。虽说也受政治风浪的波及,但终因亲情的牵绊,或因家家户户几乎无贫富的差别,一个个热辣辣的政治波浪汹涌之后,凤凰岭村的日子仍然风平浪静,安详和顺。

凤凰岭村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是天天土里刨食吃的祖辈农人,日子谁家比谁家也好不了多少,村上没有地主,也没有富农,只有几个以前养鸡多置地比一般人家多住着石窑的三五户人家,在定成分时还为有个上中农、下中农成分争的脸红脖子粗,定了下中农认为上中农的日子不见得比自己好;定了上中农的几家认为自家比下中农的日子就是强,村上人有目共睹。就是这几乎上中农和下中农也和村上的大部分贫农有着血亲的关系。所以,就连席卷全国的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在凤凰岭村也只是所有群众一起敲锣打鼓满村子东南西北中的游行折腾了几天,大家听见队长敲打村头歪脖子老杏树上的破犁铧,人们还是照常下地干活;吃饭睡觉还是听老婆高喉咙大嗓门的喊叫,孩子们的哭闹嬉笑样样不变。

事实上,这个时间的凤凰岭村如同一个小小的避风港,再猛烈的政治风暴都会在这个小山村里衰减成微风,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波。虽然说家家户户靠天吃饭,但只要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凤凰岭村一天天的狗吠鸡鸣,老牛一声声哞哞的叫唤和大人粗声野气的吆喝、小孩撕破嗓门的哭闹,照样能从村东传到村西,从半山坡传到坡畔,有时闹哄哄,有时静悄悄,这就是小山村年年月月天天的日子经常。十多年间,凤凰岭村里,除过几户有人在外当工人,手里比其他人家宽裕些,大部分人家的日子都过得不贫不富、不紧不慢。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凤凰岭村在老支书董德民的带领下,凤凰岭村家家出力,人人流汗,经历了几个寒暑的风霜雪雨,人们在山坡上砌石为田,硬是把世世代代耕种的山坡薄田,水土流失严重的山洼洼梯田修整成保墒保肥的丰产田。从此,凤凰岭村被北山县树立为农业学大寨的先进红旗,随之也成为全省农业学大寨的一面旗帜。

老支书董德民是个老革命,十几岁入党,小时候利用放羊为北山游击队传送情报,解放战争中为部队运送过粮食物质,互助组时他亲自带着村上最困难的几户贫农,硬是在一片片山坡地上比别人每料多收个三五斗粮食。人民公社成立后,作为凤凰岭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天天想法设法改变村上的落后面貌,想让家家户户不再缺衣少吃,人人都能过上比较体面幸福的日子。

1968年秋末,董德民书记跟北山县组织的一批干部去山西大寨参观学习,大寨的成功经验让他激动的几个晚上睡不着觉。回村的当天晚上,他就召集凤凰岭村的干部介绍大寨的经验。

董德民说,我跟着大家在大寨到处走走看看,我看到大寨的山比咱村上的山大山多,条件比咱凤凰岭村还差,但大寨人经过几年时间的艰苦奋斗,把山沟的坡坡地能整成高产田,年年都丰收,家家有余粮,还能给国家多交粮;咱凤凰岭村情况比大寨好,我想只要大家努力干,像大寨人一样好好干几年,咱也一定能把祖辈耕种的山坡地弄成丰收田。我就不信,人家大寨人几年奋斗能弄成个全国闻名,咱凤凰岭村咋就争不成个北山县闻名!

董书记越说越激动,他的吐沫星子乱飞,村干部们也一个个听得激动,仿佛人人都能看到凤凰岭村成了北山县的先进村的样子。

村主任杨仁安二十郎当,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他激动的样子不亚于董德民。听了董德民的生动演讲,他当即表态,我就是脱上几层皮也要和董书记一起带领全村群众把咱凤凰岭村弄成大寨的样子。

村委们也一个个激动万分、摩拳擦掌,大家都说好一起好好干,为了凤凰岭村人过上好日子就得舍得流血流汗。

董德民书记也被大伙的热情所鼓舞,他站起来激动地对大家说,只要咱全村人肯出力流汗好好干上几年,今天的大寨就是咱凤凰岭村的明天。

当晚,凤凰岭村委会决定:争取三年时间,把凤凰岭村变成北山县的一个新大寨。

说干就干,第二天大清早,大队门前电线杆上的大喇叭发出通知:喂喂喂!董德民仍然有些激动。我通知一下,早上八点全体村民在大队院子召开农业学大寨动员大会!早上八点全体村民在大队院子召开农业学大寨动员大会!早上八点全体村民在大队院子召开农业学大寨动员大会!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从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就在凤凰岭村展开了。

凤凰岭村仿照大寨人修虎头山的样子,首先从凤凰岭村的凤凰岭坡地开战,全村六七百硬劳力全部动员上了水利,人们打石头的打石头,运石块的运石块,挑土拉土的人流在山坡上连成了线。白天,山坡上红旗招展,晚上,工地上灯火通明,凤凰岭村掀起轰轰烈烈农业学大寨运动一下子成了全北山县的头条新闻。整个北山县被凤凰岭村所鼓舞,从当年深秋开始,全县村村掀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的高潮。一个冬天,全县共平整土地上千亩。年底召开的全县“三干会”上,凤凰岭村被北山县树立为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红旗。北山县革委会主任王陕北亲自为凤凰岭村颁奖。

受此鼓舞,凤凰岭村全村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幼也纷纷参战。一时间,青年突击队、铁姑娘战斗队、小老虎战斗队的旗帜在凤凰岭村的山坡工地上飘扬,村上的老爷爷老婆婆服务队也不甘人后,他们烧茶送饭到热火朝天的工地。凤凰岭村人学大寨战天斗地的精神成为北山县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传颂的榜样。

为了把凤凰岭村建成北山县的新大寨,除过一年的收种时间,全村的青壮劳力都投入到村上的农田水利建设中。经过一个个三伏天风吹日晒,一个个三九寒天的寒天雪地,凤凰岭村的所有青壮年人人身上脱了几层皮,个个手上的老茧像铁一样硬。人们数九寒天手上咧着大口子打石搬石运土,几乎砌在田埂上的每一块石头上都留下了凤凰岭村群众手上的血印。

岭民上过县高中,虽然因为文革运动没有毕业,但他也是凤凰岭村的第一个高中生,村支书董德民对他很看重。让他负责村上水利工地的宣传报道工作。岭民就把村民们传唱的歌谣加以整理变成鼓舞人们战天斗地斗志的打油诗、快板、三句半等,让一些爱说爱唱的村民在凤凰岭村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学习小靳庄的经验交流会舞台上演唱。这一活动引起很大反响。

“高粱堆儿圆又圆,堆上社员接着天,撕片白云擦擦汗,凑上太阳吸袋烟。”

“天上没有玉皇,我就是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山挡路,挖!”

“地不平,铲!”

“人不勤,穷!”

“地要壮,上(肥)!”

“好日子,干!”

……

小学生和老头、老太太在工地上绘声绘色地表演,引得休息的群众开心欢笑,也让董德民书记心里高兴欢喜,他天天在心里惦记着岭民这凤凰岭村的好苗苗,为他能找到一个更大的舞台,让他施展才华……

为了能过上和大寨人一样的幸福生活,董德民和杨仁贵率领村委一帮人,身先士卒,带头吃住在工地上,凤凰岭村的每一个工地现场都有凤凰岭村干部干活的身影。在董德民的带领下,凤凰岭村的人们起早贪黑,彼星戴月,挑灯夜战,人们吃住在工地用玉米秆搭建的草棚里,早晚每人一老碗玉米糁子饭,一块黑乎乎的高粱馍馍,可能人们都被董德民支书描绘的大寨人的生活美景鼓舞着,没有人叫苦怕累,许多人脚、手被冻伤、磨破了,他们依然不声不吭地继续坚持干活。但时间长了,也总有几个出工不出力、干活耍奸溜滑的人。就像人们常说的:“十个手指头伸出来都不一样齐么!”

有一个人有点小聪明劳动时常常爱耍奸溜滑,社员们嬉笑说这人“干活不出力,吃饭撑肚皮!”他干活期间一天能上十几次厕所。当时,由于村集体经济困难,凤凰岭村的群众每天都吃的高粱馍馍、玉米糁子稀饭。这人吃的多又不好好干活,高粱馍馍吃多了很容易在肠胃中结块形成便秘。这人几天拉屎拉不出来,一连几天把人憋的脸都成了紫色。他听人说队上有位老人懂些医道,有治便秘的土方子,他就急急忙忙去求老人帮忙。老人知道这人是个懒汉,就说你这人啊我说了你也不一定能做到,我的方子怕也治不了你的病么。

懒汉已经几天没有出恭了,肚子都胀成了鼓,人憋的已经实在受不了。他就痛哭流涕、磕头作揖地央求老者说,爷爷呀!只要你能治我的病,你说什么都能行,我都会保证做到。老人知道这人已是万不得已了,不然也不会死乞白赖地找他治病了。老人就笑笑说,我先准备准备,你晚上放工后就到工地上等我吧!

晚上,工地上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都回草棚子里休息了。老人带着懒汉来到半山腰一处僻静的工地,他先让懒汉喝了几口自己随身葫芦里的汤汁,然后,他要求懒汉再挖运五方土。懒汉本来想着吃什么泻药就能解决问题,没想到还要运五方土。想想自己已答应过老人,他只能懒懒地起身,照老人说的去挖土运土了。

为了能治好病,懒汉咬着自己的后槽牙一个人连挖土带运,到半夜丑时五方土才全部运完。他是懒汉啊,从来没有下力气干过这样的活,这下让他累的上气不接下气瘫倒在地上。肚子依然难受,他用手背擦着满头大汗抬头双眼乞求地望向一旁蹲着默默抽旱烟的老人。

老人走到懒汉身边也不吭声,只见他蹲下身子,用手抓住懒汉的两只胳膊,在懒汉的尺骨与桡骨的空隙处轮番按压,口中默默有词,听到懒汉连声喊酸痛,老人才松开手走开。

突然,累瘫在地上彻底放松下来的懒汉一连放出几个连珠炮似的响屁,砰砰砰的屁声把懒汉惊了一大跳。他还没有明白过来,坐在地上迟疑,老人边往家走边大声说,你还不跑远点快点去拉屎,小心一会儿拉裤裆了……

经此番折腾,听凤凰岭村的人说,这个懒汉干活从此再也不敢耍奸溜滑了。他明白劳动虽然累,但也能防病治病,强身健体。

在北山县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凤凰岭村人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干劲和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投入全村的人力,从远处搬石头砌田畔、担土垫田,硬是把凤凰岭村的一架架山坡坡上几辈辈人种了许多年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坡洼地,也就是人们说的“三跑田”(跑水、跑肥、跑墒)变成“三保田”(保水、保肥、保墒)。北山县革委会在凤凰岭村召开全县农业学大寨现场会,宣布了省委的决定,凤凰岭村成为全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北山县革委会主任王陕北代表县委讲话,要求全县各行各业都要向凤凰岭村学习,北山县也要积极支持凤凰岭村农业学大寨运动,使凤凰岭大队这面农业学大寨的旗帜高高表扬。

山坡地成了“三保田”,但要长出好庄稼,凤凰岭村人知道还必须给地里上足粪。群众常说“庄稼一枝花,全看粪当家!”

为了新修的梯田能获得丰收,全队男女老少又齐动员,开展一次次搜肥积肥沤肥运动,人们把全村的老窑洞老墙头都刮了几遍,家家的烟筒、炕都砸了换过又换,社员们抓紧时间利用秋后的农闲沤肥,把地里的玉米秆、高粱秆用铡刀铡成两公分长,堆成小山丘样的大堆,周围用黄土覆盖住,从上面浇水灌尿(这段时间队上派几个年龄大的人担着粪桶每天早上各家各户收集尿液),让堆起来的秸秆在秋日的暖阳下发酵成肥。

积肥运动几乎全村老少参与,小学生放学后要满山遍野捡拾生产队羊群在山坡吃草拉的羊粪蛋。虽然,生产队的羊群很大,有成百上千只羊,但村上捡拾羊粪蛋蛋的小学生队伍也不少,大小上百人的队伍。孩子们为了多捡拾羊粪,常常要跟随着满山遍野吃草的羊群后面,就这样,一条条山坡的羊道上,羊儿在低头吃草,一群群孩子跟着羊群的屁股后边,眼睛死死地盯着羊们的屁股,看见一个羊扬尾巴拉屎,几只小手就马上挤着去接,羊群被吓得到处跑,这让放羊的社员很生气,也让羊们很尴尬……

地里什么时候上什么肥,村上的老人也有很多说道,什么牛粪凉,马粪热,羊粪啥时候上都不错!

有年青人故意笑着问,大爷那猪粪咋用么?

老人也嘿嘿一笑说,猪粪人粪两混合,上啥地里都谄活(效果好)!

老人说唱似的回答惹得男女社员们一阵阵欢笑声。

全村人掀起的积肥运动效果显著,一个冬天下来,凤凰岭村新修的山坡梯田上面都上了一层三四公分厚的肥料。开春后,一场及时春雨之后,社员在山坡梯田种上高粱、玉米和谷子。秋天送爽,一道道红彤彤的高粱和黄橙橙的谷子把凤凰岭村的一架架山坡涂上一抹美丽的颜色,社员们看到几年辛苦流血流汗获得的第一个大丰收,一个个高兴的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第二年开春,梯田的土壤在人们的尽心照顾中肥力不断增加,越来越暖的春阳下,社员们又仔仔细细地把满山坡的梯田耕了一遍整理了一遍,掬一把黑油油的泥土看着闻着,人们似乎都看见了满山坡上摇曳着丰收的谷子、高粱,似乎也闻到了高粱、谷子醇香的味道。

春播开始,社员们在公社农业技术员的指导下,在山坡梯田里种上耐旱的矮化新品种高粱、谷子,又在高粱的行距间隙套种上毛豆。一场春雨过后,看着满山坡破土而出的绿油油的禾苗,乡亲们人人心里如沐春风。禾苗刚刚离地,社员们又排着横队在梯田里除草施肥,人们把对丰收的憧憬深深地植入到一道道梯田中,一阵阵幸福的欢笑声飘到凤凰岭下,也逗乐了山脚下一路向东的泾河水,河水哗啦啦、哗啦啦地迎合着山坡上劳作人们的欢笑声,山涧的清泉、野草和树木也在分享着凤凰岭村人劳动的幸福……

这一年,又是风调雨顺,凤凰岭村原上大田里的麦子和山坡梯田的高粱、谷子比赛着成长。社员们根据季节变化,一趟趟在平原的麦地和山坡梯田的秋天除草施肥拥苗,农业学大寨的红旗跟随者青年突击手、铁姑娘战斗队飘扬在凤凰岭村的田间地头,看得见的丰收,让人们一个个眉开眼笑,大伙儿从早干到晚一个个都有使不完的劲。

夏日炎炎,社员们头顶草帽欢欢喜喜地开镰收麦。经过一队队老牛拉着碌碡在打谷场上的麦秸秆上碾压,一颗颗麦粒掉出麦壳儿,太阳落到了西山顶上,麦粒也堆成了小山,打谷场传来了阵阵欢笑声,麦子丰收了,麦子产量创历史新高过了长江;到了秋收,人们仔细算算梯田里的玉米、高粱产量,再加上毛豆,秋粮亩产也过了黄河!这是凤凰岭村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也是北山县没有过的。

凤凰岭村农业大丰收的喜讯传遍了整个北山县城的公社农村,临近的几个县组织几十人的干部队伍来凤凰岭村参观学习,人们看着从山坡梯田里生长出的颗粒饱满的玉米、高粱爱不释手,看着金灿灿的谷子也兴高采烈,当他们了解到凤凰岭村一连几个冬天为所有梯田施了几公分厚的肥料时,人们惊愕了,学习参观的人们也明白了凤凰岭村的丰收确实不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凤凰岭村农业学大寨的经验开始在北山全县推广,附近的省和县也来凤凰岭村参观取经。农业学大寨,修梯田,广积肥、间作套种夺丰收,这是凤凰岭村人取得丰收的经验,也是全村人在董德民书记的带领下,都在憋着一口气,流血流汗,也要把凤凰岭村建设成大寨的样子,丰收后的凤凰岭村人不但让自己能吃饱了肚子,他们也多交粮食,支援国家建设。

也许是凤凰岭村群众的奋斗精神感动了老天,山坡上梯田建成后,三四年时间里年年风调雨顺。特别到了秋天,凤凰岭村一架架山坡上成熟的高粱、谷子的风景美的让人陶醉。黄橙橙的谷子、红灯笼似的高粱满山坡的在燥烘烘的秋风中摇曳,被秋风皴染上一层层红的或黄色的山坡梯田成为凤凰岭村一道道美丽蜿蜒的风景线。当人们沿着山脚下滚滚流淌着的泾河畔走过,远远地就看着一架架山坡上高粱的红、谷子的金黄,仿佛凤凰岭真真成为一只人们心目中振翅欲飞的美丽凤凰……

有年秋天,支书董德民从北山县城参加全县农业学大寨表彰大会回家,他老远就看到凤凰岭山坡梯田里已经成熟的高粱灿如朝霞,像火一样的满山坡的燃烧着,凤凰岭村再次被省上表彰,他走了十几里路激动的心情还难以平复。过了泾河,他一个人痴痴的站在河湾里欣赏着全村人用五六年时间取得的丰收成果,心里也百感交加。满山坡成熟的高粱染红了凤凰岭,也让董德民心情激动热泪滚滚。他顾不上一天奔波的劳累,他爬上山坡,抡起放羊老汉手里的小䦆头,一个人一个多小时就放倒了梯田里三四亩地上成熟的高粱秆。后来,凤凰岭村的人送支书董德民一个外号——气死牛!

其实,不管凤凰岭村人如何拼命,但凤凰岭村也只能看天吃饭。雨水丰沛好的年景粮食能打的满仓满囤,年丰时稔,可要是遇上干旱全村人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山坡梯田里的禾苗枯萎旱死。人们奋斗了几年,山坡上的耕地是比以前好了,保墒保肥,收成也比往年多了许多,但遇上干旱依然还是广种薄收,大家伙一年辛辛苦苦打下的粮食缴了国家的公粮也只够糊嘴了。

连续取得了几年粮食丰收的好光景,接下来的几年天公就不作美了,连续几年大旱小旱,凤凰岭山涧的几处泉水都变成了一丝丝细线线,人们站队接水,山坡上担水的人流一天到晚上不停歇,全村人的吃水都成了问题。春旱很严重,有一个多月没有下雨,太阳每天明晃晃地挂在天上,梯田里的禾苗和凤凰岭村的人一样都蔫不拉几没精打采,村上几位老太太又偷偷地带着村上几个小姑娘,人人头戴柳条帽,赤着双脚去凤凰岭山脚下的龙王沟求雨了。

凤凰岭村的庄稼缺雨水,不光是老太太,人们一个个都在心里祈祷,盼望着老天能下一场透雨,一场能解地里庄稼旱情、也能保命的春雨。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