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官亚兵的头像

官亚兵

鲁迅文学院学员

小说
202410/08
分享
《运河书商》连载

第一章 书山有路

谨以此网络小说献给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2014—2024)

谨以此网络小说献给为雕版印刷业做出重要贡献的明清时期江西金溪书商们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皇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值暖春时节,鸟语花香,芳草青青,春意盎然,一条“福河”自南向北缓缓地流淌着。

这条“福河”流经杭市金川县许镇李家村,村前是一个大码头。

福河继续往前流,在拱宸桥融入京杭大运诃。

这天早上六点,天刚蒙蒙亮,两个穿着朴素的男子,正坐在李家村前面破旧的码头上看书。

因为,不到一个月,他们就要去北京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了。

而村民此时还在睡梦中,他们的梦想就是每天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至于读书当官那些高大上的理想,从来没有进入过他们的脑海。

“堂兄,你这次应该是志在必得了,毕竟你这三年太用功了,我呢,不是没努力,就是智商跟不上你,所以,我这次依然是陪考了。”说话的是一位叫李惟庆的举人,他手上拿着一本《论语》。

这本《论语》,已经如一件缝缝补补的棉袄,起了褶皱,里面每一页都是密密麻麻的注解。

可见,李惟庆是花了功夫研读这本书的。

李惟庆最欣赏老师对《论语》的最高评价:儒家讲究入世,事知其难而为之。

“惟庆,你要知道,村里出了我们两位举人,也算是祖坟冒青烟,你看,我们就因为是农民的儿子,没有背景,又没有银子送礼,到现在也没有弄到一官半职,要是能当官,我哪里还想去参加会试和殿试,读书太苦了。”这是李惟庆的堂兄李惟藩回应道,一个41岁的老举人。

说完,李惟藩眼眶湿润,放下正在研读的《策问》,用衣袖揩了一下泪水模糊的眼睛。

“惟藩兄,我有一种预感,你这次一定能考中,我们村庄的荣耀就靠你去争取了,我这次还将落榜无疑。”李惟庆似乎对未来很有预测。

李惟藩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了多年,才中举。

因为没有送礼,没有背景,李惟藩始终没有资格补缺当官,在家种地,准备先考贡士,才能考进士。

只有成了进士,李惟藩才有可能做官,真正出人头地,不再让村民取笑。

更可笑的是,李惟藩的老婆邹秀芝,每次羞辱他:“你要是考上进士,我便打赤脚趟过福河回娘家,再也不在你家,给你留出位置娶过老婆。”

邹秀芝也不知是气话还是她的真实心迹,但是,李惟藩进京考了两次,还是名落孙山。

李惟庆呢,考上举人时,倒是年轻,才19岁。

父亲李瑚,此时已经在金川县许镇开书坊十年了。

书坊最早是李瑚的先祖李前在明崇祯年间开设的,只是到了李瑚手上,生意越来越不好了。

作为一个秀才,李瑚是爱读书的,但是,家里太穷了,吃了上餐没有下餐,他只有弃学做起了刻书生意。

李瑚虽然靠刻书、卖书挣了一些钱,但他还是坚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希望儿子以后中进士做高官,这样家里才有社会地位。

李瑚把读书做官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四个儿子身上,他们是:李惟庆、李惟用,李惟信、李惟雄。

李瑚把自己刻印出来的四书五经等考试书籍全部配齐,让四个儿子好好温习功课。

李瑚还花重金聘请了一个有学问的太学生赵恩来到私塾讲课。

赵恩来可是一番热血,想把这几个弟子培养出来,一者,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二者,对得起李瑚出的重金。

可是,李惟用,李惟信、李惟雄三人根本没有那份智商,不是上课打瞌睡,就是时常在课堂上捉弄赵恩来老师。

“你们这是要气死我了,你父亲花再多的钱,我也干不了,我明天就辞职走人。”有一次,赵恩来被李惟信用开水倒入他的衣袍,摘下他的帽子,终于忍无可忍。

“你这老东西,我们就是要轰你走,每天要我们背几篇课文,还要练字,还要写议论文,头都大了,谁愿意读这些八股文啊。”李惟信对赵恩来直言道。

赵恩来其实是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个进士,家里藏书几千册。

赵恩来从小便嗜书如命,他发奋要走父亲那条“学而优则仕”的光辉道路。

可是,就在赵恩来15岁的时候,家里发生了变故,他跟着倒霉。

赵恩来的父亲因为耿直清高,得罪了上司,在一次政治斗争中,被暗杀了。

从此,赵恩来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生存,赵恩来只能靠当个私塾老师来养家糊口。

如今,赵恩来在李瑚家教得卖力,他真想把自己的学问全部倒出传授给自己的弟子,让他们个个成才。

可是,面对这些纨绔子弟,赵恩来也是一忍再忍,最终无法忍受他们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只有李惟庆与堂兄李惟藩每堂课认真听讲,他们觉得要出人头地,必须刻苦读书,考取功名,将来光宗耀祖。

李瑚很是伤心,他任凭怎么挽留赵恩来老师,也无济于事。

赵恩来临走前,把自己对科举考试的一些笔记,留给了李惟庆与李惟藩两人,看来他没有看错人,觉得这两个弟子能成才。

果真,李惟庆与李惟藩依靠自己的努力,也凭借家里有那些科举考试书籍的优势,费了一番周折,考上了举人。

通过读书,考上了举人,已经是很多农村人的羡慕对象。

然而,在考进士的道路上,李惟庆与李惟藩却成了老油条,考了几次不中。

当然,在那个年代,有些人一辈子也考不上进士,毕竟,录取的人数太少了。

李惟庆与李惟藩看到对面的福河中央,已经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这些船只,大多数是做买卖的,运送的货物有粮食、盐、木材、纸张等。

“要是我们这次考上了,我们也要老夫卿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坐船环游福河再到京杭大运河,这些年太累了,该放纵一番。”李惟藩开始畅想未来了。

“放纵,你个穷书生,家里没有米了,你拿什么放纵,这么大把年纪,还要老娘来作田打粮食养活你,读书有个屁用啊,快跟我回家耕田去,否则今年下半年一家人非饿死不可。”说话的正是李惟藩的老婆邹秀芝。

“娘子,你怎么来了,我,我,我这是跟堂弟李惟庆开个玩笑而已,你不要当真,今年我最后一次进京考试,要是再没有考上,我,我,我就跟你一起种地好了。”李惟藩非常怕自己的老婆,暗地里叫她‘母老虎’。

“老娘还是那句话,要是你考上了进士,我打赤脚走回娘家去,就你这样笨的脑袋,还想考上,除非咱们国家没人才了。”说完,邹秀芝朝李惟藩伸出了小拇指,一声‘哼’,扭头走了。

李惟藩不想跟这样的老婆争辩什么,毕竟两人不在一个频道,哎,还是考上进士再说吧,到那时,看看她还有什么话说。

李惟庆也是安慰一番堂兄,然后,回家吃早饭去了。

两位举人会如愿吗?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