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多了路好走。
可以说,魏力子真是李惟庆的贵人。
在困难时,魏力子总是像天使一般,走到李惟庆身旁,为他排忧解难。
魏力子是扬州盐商公子,秀才出身,但是他并不是纨绔子弟,没有那些富翁家族孩子的恶劣行径。
相反,魏力子不喜爱当官和经商,可能是他从小就看透了官场与商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性格直爽,心怀悲悯的性格,魏力子显然不愿意把自己的大好青春耗费在官场与商场。
因为,家里有钱,靠着祖辈与父辈的影响力,魏力子随便弄个捐官还是很容易的。
做生意呢,不用他劳累,坐在扬州码头就能轻松获取丰厚财富。
出生在一个亦官亦商家族,这个魏力子真是含着金钥匙长大。
好在魏氏家族的家规家训家风很好,有权有钱的家庭,他们的父辈更希望自己的后代能读书识字,将来做一个明事理、有作为的人。
同时,他们也清楚,只有读书,才是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最坚实的基础。
魏力子从小就爱读书,不过,越长大,他越讨厌读那些四书五经,认为那些书本知识太教条了,于个人成长修养无益。
魏力子倒是喜欢上唐诗,不仅读诗,还学习写诗。
诗歌,并不是科举考试的重点内容。
好在父亲魏天助还算开明,他心想:儿子喜欢诗歌,也是一种很高雅的兴趣,总比那些纨绔子弟喜欢吃喝嫖赌强。
于是,通过多年的努力,魏力子在诗歌诗歌上越来越有成就。
魏力子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记忆力强,为人仗义,善于帮人。
五年前一个晚上,扬州码头一家染布铺突然起火。
到了第二天,染布铺被烧得只剩下一片瓦砾与砖块。
连同一块烧毁的,是那些宝贵的账本。
染布铺的掌柜郝会金最担心的是,那些客户会狮子大开口,故意夸大染布的数量,以此敲诈。
那样的话,郝会金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最后等着倾家荡产。
“老天爷啊,你这是要我的命啊,我这辈子,下辈子也不会翻身的。”老板郝会金一把鼻涕一把泪说完,就要往附近的京杭大运河跳下去。
“老爷子,你死了,倒是痛快,我们一家人怎么过啊,你想让我们娘崽一起泡在苦水里吗?”老婆的一句话,让郝会金的脚步从阎王爷那里收回来。
郝会金呆呆地蹲在地上,不知怎么应对这突然的变故。
以前他可是数一数二的富商,这一下火灾,真是要他全家的命。
突然,一个叫韩笑一的伙计说道:“昨天下午魏力子来过,他本来也想染布的,还特地有兴趣翻看了一下账本的。”
“哦,他记忆力惊人,赶紧去请他来重新写账本吧。”老婆劝说道。
魏力子听完郝会金的述说,二话没说,来到他的店铺,把自己看到的账簿内容原原本本回忆写下来。
郝会金仔细一看,与老婆共同回忆,没有丝毫差错,真是奇怪,他真的没想到天下这有记忆力如此惊人的人。
郝会金立即拿出五两银子要感谢魏力子,被婉拒了。
后来,那些顾客了解实情后,再也不敢来店铺敲诈郝会金。
而郝会金也讲信用,把顾客的染布生意做完,自己又开始新的创业。
如今,魏力子有了一本诗集,很希望找一家有实力的书坊出版。
经过上次在许镇考察,魏力子初步选中了李惟庆的“陇西堂”书坊。
“老兄,我们现在来谈点正事,我这次希望我们能把我诗集出版的事情敲定下来,你看看合适吗?”魏力子开门见山。
李惟庆很是高兴,说:“魏先生你是我的贵人,感谢你把诗集交给我们陇西堂书坊来刻印,质量我们可以保证,另外,为了表示谢意和敬意,我可以给你八折优惠。”
“那我也谢谢你了,这样吧,我先给你30两银子作为定金,希望你们书坊在半年内把诗集刻印出来。”魏力子很是豪爽。
“这,这,不需要这么大笔金额的定金吧,你给我们5两银子作为定金就行,我也信得过你。”李惟庆对魏力子的做法很是不好意思。
“这个就不要争了,我了解你的为人,而且,我知道你们书坊现在刚起步,资金上一定遇到了困难,我这是定金,又不是送给你的,你收好就行,我的唯一要求就是按时保质刻印出我的诗集。”魏力子看样子是铁了心要帮助李惟庆的。
李惟庆眼泪在眼眶打转,这样的知己哪里去找啊,他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魏力子的诗集按时保质刻印出来,这是一个文人对一个商人的高度信任。
接着,魏力子又找来几个盐商出身的诗人,一一介绍给李惟庆。
这几个诗人,同样把诗集交给李惟庆去刻印,他们刻印的份数要少很多。
这是送上门的业务,李惟庆不管大鱼还是小鱼,都抓进鱼篓好了。
“说实话,这位李掌柜,你真是幸运啊,我们的魏力子社长,以前从不为我们推荐书坊刻印诗集,你是第一个,既然是魏社长推荐的,我们肯定信任。”这个叫曾文子的诗人,对李惟庆说了实话。
魏力子又对李惟庆说:“你那些还没有卖完的书,我呢,再帮你到一些扬州的书院去推荐一下,估计能卖完。”
李惟庆很是感激,没想到魏力子帮忙真是帮自己帮到家了。
来到一家“追光书院”,魏力子对书院张福之院长说:“张院长,这是我的朋友李惟庆,他们书坊刚刻印了一本《荣辱录》,我觉得这本书对这些未来的举人、进士有益处,让他们提前警醒,不会走入仕途后迷失自己。”
听魏力子这么一说,张福之院长认真翻阅起《荣辱录》。
李惟庆站在一旁补充介绍,并翻到一些精彩的内容给张福之看看。
“真是不错,魏社长,我们是老熟人了,你推荐的,肯定不会错,这样吧,我购买1000本,剩下的你们到别的书院看看是否需要。”张福之院长也是爽快地答应购买书。
李惟庆跟着魏力子跑了其他几家书院,《荣辱录》卖得很好,只剩下两百本。
第二天一大早,李惟庆带着丰厚的收益,与魏力子告别,他要回去大干一番,不辜负魏力子这位朋友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