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峰的头像

李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02
分享
《南巢风物》连载

第一十九章 巢州明塔

它有巍峨耸立的气势,有临风对月的潇洒,有乱云飞渡的从容,有处变不惊的态度,这是明塔。这一座砖塔,相传是明朝的遗迹(明崇祯四年

脚下是苍翠浓绿的树木和湖水环绕中,在浑朴苍凉山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茕茕孑立,与对岸的中庙寺形影相彰,这就是“明塔”,巢州“姥山文峰塔”。姥山四面皆水,如同一叶飘于水中,为八百里巢湖唯一的“湖上绿洲”,是巢湖第一胜境。

山形地貌自古历来是自然之功,而明塔的耸立却是人类的创造,两种同样雄浑风格的结合,体现了一种自然与人的天作之合。在这天地之间的鬼斧神工和人文造化里,是巢州姥山独有的魅力,它营构了万波环迎,水天一色,惊涛拥雪,远山岚影缥缈,鸥鹜帆樯齐飞,令人逸兴遄飞,心旷神怡。壮观的独特风景,令人叹为观止。

如今,气势恢宏的巢州明塔偏居一隅,距离城市40公里左右,寂寞而又孤傲的凸立在巢湖湖面上,一任风吹雨打,一任烟雾缭绕……塔内藏有两广总督李瀚章题写的“举头近日”,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题写的“中流一柱”等二十五幅匾额和砖雕佛像八百零二尊,十分壮观。而今,墙角的风铃远了,塔内的钟声绝了…….再也显示不出它当年的华彩风姿,一座巍峨的古塔就这样在自然的轮回中,渐渐地沦为平庸凡俗,只是在一抹苍烟落照中显示些昔日的壮怀激烈,沧桑荣耀。

算起来,这座塔己历经了历史沧桑的风雨,尽管它满面尘灰,一脸沧桑,但它却像一位睿智的老人,顽强坚韧,宠辱不惊,目睹着巢州城的日升月沉,血火星光,目睹着巢州城盛世中的繁华,沉寂中的崛起。在静默中期待着有人走近它,哪怕是一个人,听它向你叙说它经历的一切,屈辱与辛酸,悲怆与豪放。

在这座古塔下了。友人曾告诉我,这塔,还可以从入口处沿石梯攀登而上。抚摸着这千年前的青灰色长方形的条石砖,抚摸着这上百斤重一块层层叠压在一起的古塔,抚摸着这凸立在湖滨山顶上的51米7层八角的高大身躯,我在想,那些建造者是怎样将这些材料运上湖上的岛上再运到山上,山坡并叠起它们,尽管这种想法使我本己疲惫的心灵更加疲惫,但我还在想,我想它的结构,它的建筑方式,它的防渗技术,艺术风格,工艺水平,审美情趣…….这一切,无不是建造者的智慧,也是建造者的血泪。面对这人工智慧结晶的纪念碑,仔细审视,我仿佛听见了垒砖抹灰的声音穿过历史的时空,经久不息的回响在巢州上空,滚动在我的心头。然而我更认为它是一条古人的胳臂,从51米的高处垂直而下,一往情深的将巢州城挟抱在怀中。四围的万浪拍打着湖岸,人们从它身边匆忙而过,没有人理会它的一往情深,没有……

回首,历史也好,明塔也罢,都是人类文明的象征,都是人类杰出的文化遗产。在文化人的眼里,明塔是怀旧的载体,抒发的是朝代更迭的史实和沉甸甸的叹息,但作为旅游资源,是不应让它荒芜的,不应让它荒芜在时空中,不能让它的大气厚重与野草藤蔓一起厮守…….

至今,是否有人想过,正是因这明塔的护佑,巢州人才可以处变不惊,沉着应世,安享生活,经营生意…….

世间没有任何东西比拥有一座高大的文化象征而更让人安居乐业,不论从它身边匆匆走过,还是瞻仰着它,人们应感受到智慧和文明带来的心灵依傍。

是塔坡台地凄迷的蒿草遮住了历史的苍茫?是湖浪拍涛的喧嚣搅乱了人们的心绪?还是……

登临古塔,远望银盘内卧龟,凝眸湖上塔如桅。风高浪急帆尤劲,折桂不成誓不回。

但巢州明塔,仍然超然物外,保持着自己的一份古朴和风骨。这是巢州人没有想过的,也是明塔没有想到的。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