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峰的头像

李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02
分享
《南巢风物》连载

第二十章 飞向云端的记忆

沿着堤道一直往西走去,耳朵里塞着耳机听着音乐,想着音乐的歌词的美妙,再看看身边的风景,给人一种很是轻松的一种感觉。

初春江边的寒冷并没有让我因此而退缩,虽然穿着戴帽子的卫衣和一件薄背心羽绒服在身,却还是能够感觉到江风荡在空气里的那种寒凉,很幸运的是下午二三点的太阳也是热能最大的时候,那一缕缕的斜阳花暖和照在头上、脸上、身上让人感觉很是舒适。连堤道边的城市公路,平时烦躁鸣笛的车来车往也在今天少了很多,一路都是随心随性的在走,走到江边则是踩着那些因这个冬季而干枯的杂草,杂乱的走着,时而游走在青石小道上,时而走在沥青路上,那些被江风吹冻着的泥土小道则是在暖阳的照射之下变得有些泥泞,遇到泥泞的土道时,我还是躲着开它吧,走在旁边铺着青石的小道上,虽然鞋底没有踩着这些烂泥,不禁地让我想起曾经幼时乡村的场景,幼儿时期的我生活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湖边的小村落里,一到下雨天,村里的土道则是变成了泥巴,让脚下那双漂亮的白球鞋在这里充分的发挥出它的坚忍不拔,当然那双小小的臭脚也没少是被奶奶和姑姑逼着去大门前不远的池塘大青石上去洗一洗,沾满泥巴的白球鞋也给奶奶或姑姑用刷子和肥皂刷得干干净净。

今天与泥泞的泥巴的偶遇也是一件让人心情上是感觉不错的事情,至少是有不少年似曾忘却但为忘却的记忆在今天被它再次的激活了起来,因此而去温故过去的往事也不失是为一件好事情。

当下的人们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泥巴路是越来越少,如果不是今天偶然的相遇,如果今天一直是走在沥青路上或石砖路上,或许关于泥巴路的记忆在今天必然是与我擦身而过,一场躲开泥泞的泥土就是这么巧合的引发重温了那个贫穷年代在小县城外的郊区、乡村最为常见的一景。

林丛之下荒草杂生,在这个季节里或许干枯,不由得想起这些也都是牛儿尽情享受的美味佳肴,一边则是悠闲的甩着牛尾巴快乐的吃着草,一边也享受着午时暖阳的温馨,而懒惰的放牛娃也会乐得清闲不去打搅牛儿,任凭牛儿间随意的在草地上吃草打闹。

也有人放着带来的帐篷在里面休息,也有人在两棵树见拉起了布条躺在上面看着手机,也有人则是在草地上铺着防水的布直接躺在上面享受着阳光的温馨,透过枝叶洒落下来的斜阳花找到那些帐篷上、布上、人上、树干上煞是好看。

也有公狗追着母狗跑,前蹄前翘趴在母狗的屁股上完成自然交配的美好,然最美的时刻应该是属于它们的爱情,它们是不屑于你在一旁的观瞧,自然世界里的动物的本能或许让高级动物的人类接受文明的渲染会觉得害羞不能表达自己的正确观点,但我想这种境界也许是本能的最高追求,至少他是没有任何邪恶的揣摩,让本是属于在既然的一切再次的荣归于自然,让自己简单。

惊蛰前的鸟鸣似乎少了些,偌大的林中,那些在树梢上跳跃的那些鸟儿身体不比那家鸡小,嗓门动静也不小,尽管它的嗓音不太好,却也依然咕咕的叫唤。走着走着,便看到不远处一只死鸟静静的躺在地上,然在这个季节里其躯体则是被自身那厚厚的羽毛所覆盖也被这低温的寒气冷冻着,虽然是没有夏季虫蝇的围绕恶心,但是在这个冬季里就这样与曾经飞翔一生的世界就此告别也是一件仪容。恻隐之心下,则是折了根长树枝把鸟挑到一个小坑里,随后随便的拔了些干草和落叶覆盖在它的瘦小躯体上,也算是它与这个世界彻底的告别,让这可爱的小精灵的灵魂重新再次的回到原本属于它的维度世界里去,这个世界说大也大,说小叶小,从哪里来最后归哪里去或许这一切都是命运轮回的最好选择。

脑海里却是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孩童时期的那个大湖和赶集,那时的笔者顽皮,经常与小伙伴们偷偷的把大盆(地方方言:指小船)推入湖里,划着桨儿向远处的轮船(捕鱼船)划去,将大盆栓子船尾发动机后端的钢铁处,随后几人便登上了轮船上船仓里,几个人拿出自己带的零食和扑克在船仓里一边斗地主一边吃着零食,虽然无聊却也打发了那个冬天的某一天。记忆里小时候对赶集对于小孩子们的感觉则是不亚于现在小孩子对旅游的向往。“赶集”曾是劳动人民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她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民间风俗,到集市上去做买卖或玩耍,这种生活习俗自古就有。而在城市里赶集则是由乡土乡亲发起的“农夫市集”,是对赶集文化传统的传承和针对新时期需求的变化。城市化的推进,注定要把一些传统而古老的东西推向了边缘。

赶集,就是这样的一个传统而古老的文化。也是在城市化的今天被渐渐边缘化的文化。赶集,一个即将消失的集市文化。一个即将成为回忆的文化。曾经的集市上货品琳琅满目,格外多了几分繁华、几分乡情、几分热闹。赶集这种地域性文化,她淳朴,原真,厚道,弥漫着乡土气息和浓浓的乡情。

而今原生态的赶集在城市里是越来越少了,赶集的文化也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在过程中也在进行自我的演绎改变。

曾经的赶集虽然方式有些落后,但时代赋予了她更深更广的含义。这种文化不但是人们广为接受的,也是不可失去的。因为传统商业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高的品质化、个性化需求。政府政策对农村消费的大力支持。打造有温度的公益集市,更好的消费方式、生活体验,加快产品推广,为城市当地街道、社区带来更加丰富的经济消费市场,满足城市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