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阳红哥的头像

黎阳红哥

网站用户

其他
202408/30
分享
《白马坡逸闻趣事之一:初秋采风白马坡》连载

第七章 五男二女王梵志,佛时寺开启传奇人生

在我国唐代文学界独树一帜,开创了白话诗先河的王梵志,是位饱经风霜的苦行僧。他的故事在家乡浚县善堂镇沙西一带的民间广为流传。

红哥和光临兄、战旗弟初秋时节到白马坡采风,在佛时寺旁的李村结识了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李贞金以及悬壶济世的神奇妙手李贞同医生,听他们讲了王梵志出家佛时寺的故事。

王梵志育有五男二女,本来是人人羡慕的好命。五男二女就是生了五个儿子两个闺女,古时人们用来表示子孙繁衍人丁兴旺有福气,后来成为一个吉祥的成语。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召南·何彼襛矣序》孔颖达疏引晋皇甫谧云:“武王五男二女。”五男二女的典故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周代,灭商兴周的周武王姬发育有五男二女,人们便以“五男二女”代表着家庭繁荣和富贵。自此之后,五男二女常作为吉祥的象征出现在古代钱币上。在宋代,人们常绘印五男二女图于纸笺或礼品上以示祝福。故而,五男二女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子孙繁衍和家庭幸福。

然而,这个吉祥的成语到了王梵志身上却成了不幸。他虽然也有五男二女,但七个子女没有一个孝顺的,以至于他为孩子们操劳半生,自己晚年却落得个衣食无着生活凄苦的悲惨境地。衣不蔽体、食不饱腹的王梵志被迫到村子附近的佛时寺出家做了和尚。那一年,王梵志50多岁。

王梵志先在佛时寺出家,后来又到了大伾山东麓的天宁寺。之后他做了一名四处奔走化缘的苦行僧,长期过着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活。王梵志一生历尽沧桑,饱经忧患,这为他的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生活基础。悲惨的经历和丰富的阅历让他身有所感心有所思,便用文字来抒发心中块垒。因此,自佛时寺出家之后成为王梵志诗歌创作的高峰期。

王梵志的诗歌语言浅白易懂,内容多以说理议论为主。皈依佛门的他往往用佛理教义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他的诗风诙谐幽默,对世态人情多有讽刺,常常于嬉笑怒骂中讲述生活哲理,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白话诗。王梵志因此被后世誉为唐代白话诗的开创者。

王梵志一生创作了多少诗,至今没人能说清楚。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有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110首诗手抄本传世,还有《宋史·艺文志》著录王梵志诗一卷。可惜的是,明清之后王梵志的诗渐渐失传。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竟然没有录王梵志的诗。

直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人们在“敦煌遗书”中又发现了梵志诗。民国十四年(1925年),刘复《敦煌拾琐》录王梵志诗一册。其后,郑振铎校录《王梵志诗》一卷及佚诗16首。国际敦煌学界有不少人研究梵志诗,但未辑录成集。

1983年10月,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了张锡厚校辑的《王梵志诗校辑》。该集依据“敦煌遗书”28种不同写本及散见于唐宋诗话、笔记小说里的王梵志遗诗,经过点校、考释,整理汇编而成,收梵志诗336首(不含附诗12首),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对一代白话诗僧王梵志的思想和创作风格有所了解。

王梵志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悲苦和辛酸,他以通俗的民间语言倾诉百姓疾苦,揭示社会矛盾,“撰修劝善,戒罪非违,…直言时事,不浪虚谈”(《王梵志诗·原序》),成为一位非常接地气的现实主义诗人。这也是王梵志的白话诗深受世人喜爱的主要原因。

王梵志说:“家有梵志诗,生死免入狱”,“白纸书屏风,客来即与读”。唐宋时期,王梵志的白话诗风糜于世,近至寻常百姓家,远及西北边陲并传到日本。其时,他的诗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即便是王维、白居易、元稹、罗隐这些著名诗人也受其影响,从而创作了不少通俗易懂的白话诗。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