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北黄河故道古金堤遗址上,曾有一座千年古刹佛时寺。上世纪70年代之前的佛时寺规模宏大堪比浚县大伾山东麓的天宁寺和天平兴国寺。
位于浚县善堂镇李村村南的佛时寺因现世一座北齐武平三年(公元572年)的四面造像碑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考古界、文化界的专家学者纷至沓来。加之这里地处上古奇峰白马山东麓的古黄河金堤上,东南开阔地便是汉代古战场白马坡,东汉末年河北名将颜良的墓地就在不远处的白马坡中。人们在探访研究豫北黄河文化和白马文化时,都少不了对佛时寺的前世今生探讨一番。
可是,由于很难找到历史文献对佛时寺的详细记载,加上“破四旧”时期拆除寺院时将寺内大量文物古碑损坏殆尽,关于佛时寺的来历无据可查,导致人们说法不一。由于佛时寺内发现了南北朝北齐时期的四面造像碑,说明这座古寺在1450年前已经存在,至于它的始建年代和后续发展却没人说得清,故而佛时寺的身世至今仍然是个谜。
红哥探访佛时寺,首先对这座千年古刹的名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一般来讲,古往今来我国各地佛教寺院的命名依据多来自历史典故、佛教用语或地理人文等几个方面。我国很多著名的寺院取名时都依照这个规则。
譬如,南京市栖霞山的栖霞寺依山傍水,所以以山水命名。白马寺、少林寺、灵隐寺等多个古刹则是以典故命名。还有以佛教用语命名的般若寺、大悲寺,以及以佛教人物命名的观音寺、文殊院等等,都是有一定的含义在名字里面的。
而佛时寺这个名字却显得与众不同。“佛时”,既不是佛教人物的名字,更与寺院所处位置的地理人文无关。“佛时”也不是严格的佛教用语,佛教术语中用“五时”来称谓佛陀从成道至涅槃传授教义的五个时期,却没有“佛时”之说。
“佛时”最早出现在《诗经·周颂·敬之》中,这首诗是周成王敬天自诫、自我戒勉的诗歌。诗中提到“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在这句话中,“佛时仔肩”的字面含义是所担负的任务或责任。“佛”读为“弼”,义为辅助;“时”读为“持”,义为扶持;“仔”读为“保”,本义为负任;“肩”义为肩任。整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周成王表示要努力学习,承担起国家的重任,希望群臣忠心辅助,共同治理国家。从“佛时”在这句话中的意思来看,浚县善堂镇李村村南的“佛时寺”取名应该与这个典故关系不大。
红哥的文友大哥,浚县史志办朱光临副主任说,几年前他曾在佛时寺见到过一块元代古碑,古碑上的碑文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上面竖写的碑文中确实有“佛时寺”三个字,但其上下文已经看不清楚,他认为碑文原意或许是“……拜佛时,寺内……”,极有可能是由于人们断句错误曲解了碑文的意思,才将能够认得清楚的“佛时寺”三个字当成了寺院的名字。只可惜那通元代古碑现已被贼人盗走,无法通过技术处理还原其碑文内容了。
在李村、酸枣庙、九股路和石佛铺一带民间,不少老人说“佛时寺”应该叫石佛寺,原因是这座寺院是古时将北边2里处石佛铺村的石佛寺迁移而来的。
红哥专门到石佛铺村进行了打听,该村古时确有石佛寺一座,寺里供奉着一尊石佛,这尊石佛在半个世纪前不知所踪,如今村民在石佛寺旧址上建了一间小庙,庙里新塑了一尊雕像。由于找不到石佛铺村的石佛寺搬迁的相关记载,也就无法确定民间传言的虚实了。
朱光临主任还告诉红哥,他查阅过旧版的《浚县志》,看到明清时期人们已经称呼“佛时寺”,其后的专家学者著书立说也都称“佛时寺”,久而久之也便约定俗成了。至于这座寺院最初时是不是叫“石佛寺”,也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