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鑫珊的头像

吴鑫珊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3/23
分享
《悲喜交加》连载

第九章 回京探望父母

第九章 回京探望父母

第二十节

李乔曼是个孝女,见婆婆已经78岁,身体不算很好了,就于1998年7月12日,把婆婆接来身边疗养,7月底,婆婆的身体便康健了起来。但李乔曼始终有个遗憾一直放在心里,那就是自从离开了北京,为了自己的真爱不顾父母的全力反对,一如反顾地与自己心爱的丈夫结了婚后,就没能回北京。时间过去了18年,心里也不平静18年。

9年前,哥哥李青云来去匆忙地到襄樊走了一趟,说给父母做工作,现在也已经开了口子,但父母年时已高,毕竟父母抚育了她的成长。这正是李乔曼最放心不下的,总是纠结自己的不仁、不孝。

1998年8月间,李乔曼与哥哥李青云起得联系,打听父母情况。

李青云电话告诉李乔曼说:“父母均已离休,在家休养。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母亲依护父亲,但母亲始终与我站在一起做父亲的工作。父亲说人老了,心里何事也都放下了,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多见自己的子女几面。”

李乔曼没见过嫂嫂、侄儿,便与哥哥商量,决定两家6口一起回北京看望父母。

李青云在电话里继续说:“妹妹,我们后天下午起程,我们一家可能要先到。你们这两天抓紧时间安排,争取先后能到,在北京团聚。”

李乔曼开始订购车票,过了一天,车票定好后,上午上班,向人大领导请了探亲假,下午回家,来到前工作过的襄樊市财政局向原来同事高阳、赵勤夫妇请求,说自己一家今天晚上乘列车回北京探望父母,在她回北京期间,请他们关心自己的婆婆。高阳、赵勤义不容辞地答应表示关照,让李主任愉快地出门,在北京多休息几天。

第二十一节

从襄樊到北京的列车在铁路上飞驰,列车进入夜间运行,所有车窗均已拉上了窗帘。一家三口坐在卧铺车厢靠一头的一个档,正好是上中下一边的三个铺位。车上的每个档都挤满了人,就连过道座位上都是人满为患。李乔曼的儿子已经上到了最上铺位,自己休息去了,只有何桂林、李乔曼还在下铺位坐着。

李乔曼想起了她与何桂林在列车上相识的情景,于是不顾对面下铺位坐着的顾客,向自己右侧倾斜,依偎在何桂林的怀里。何桂林靠在背后的被子和枕头上,左手抱着李乔曼,右手在小桌台上取过一块饼干,喂到李乔曼的嘴里,李乔曼吃了一半,手里还拿着一半。从她那双神情飞扬的眼里可以看出,她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李乔曼向上睁大了眼睛对何桂林说:“18年前,我们在绽放梅枝下,清风驿使来里相识,18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这个环境,夫君有何感受。”

何桂林想了想接话说:“那就送给妻子一首《阮郎归》词吧。云烟往事挂胸怀,柔情似水裁。宛如绵曲暖无猜,吻心不见衰。春妩媚,燕飞来,朱颜挤满腮。心中厚爱在亭台,鲜花四季开。愿我们一家北京拜佛求得真经,还原妻子美丽的心灵。”

李乔曼怀着桑朗的心情说:“有了一个优秀的儿子,我们的日子从上车起程的那一刻起,将会走向美好的未来。”

何桂林抚摸了一下李乔曼的脸说:“时间不早了,也不要影响其他顾客,请上中铺休息吧。”李乔曼含情地接受了安排,一同进入了甜蜜的梦境。

第二天早上,列车广播开播传来了播音员的声音:“各位旅客,早上好。今天是1998年8月15日,农历6月24日星期六,现在北京时间是7:30分,本次列车是由宜昌东始发开往北京西的T50次封闭式空调列车。列车运行在河南安阳境内,有在安阳下车的旅客,请您拿好自己的行旅,准备下车。下一到站邯郸站,请在邯郸下车的旅客做好准备。请需要就餐的旅客到餐车就餐,餐车在列车的中部7号车厢。……”

广播开播,旅客纷纷起床,有下车的,有上厕所的,有洗漱的,有打开水吃方便面的,也有去餐车就餐的,只有何桂林一家不慌不忙还在熟睡。

大约过了1个小时,播音员的声音又传了过来:“各位旅客,邯郸站就要到啦,有在邯郸站下车的旅客,请拿好自己的行旅准备下车。”

何桂林坐起来穿好衣服,发现对面上中下三个铺位都已下车,就挑开窗帘,眼望着窗外的一片熟悉的景色,发出了自己深深的感叹:“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尽20年了,今天我从你这里路过,你还好吗?”

李乔曼、何晨晖听见了,都从中铺、上铺下来,也一起扒在车窗边向外观看。

只见清幽的高山、拔地而起的高楼、参天的树木、宽阔的大道以及各种车辆,从眼前一晃而过,也给一家三人带来了想象的美誉。

何晨晖扒在车窗玻璃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不解地说:“这里就是爸爸当年工作过的地方?嗯,不错,环境建设非常美好。”

李乔曼也凑到车窗玻璃前说:“你爸爸在这里的体工队里工作了8年,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与妈妈结婚后,就调往你们四中学校了,对这里是有感情的。你如今也是在襄樊长大,等你以后工作了,回想你在襄樊的经历,你同样对襄樊也是有记忆的。”

何晨晖从车窗转身到铺位坐下说:“是啊。那我就用一首《喜迁莺》词来表述父母此时的心情。双挽手,走天涯,形影不离瑕。暖风吹梦浴新花,文武倚芳华。妃配来,忠义染,动感倍翻甜满。烛光含泪话窗前,情畅枕幽眠。”

何桂林一副奇怪的眼神望着儿子说:“你也会诗词?啥时候开始总结起你的父母来了?”

何晨晖笑着说:“爸爸、妈妈在自己的日记本上透露出来的心声,我闲着的时候早就偷偷地看过了,见父母亲都喜欢写诗词,儿子也不可能落后。传统文学是国粹,你们是怕影响我的正常学习,没有深入来教我,实际上在爸爸教妈妈学习的同时,我就已经学会了。总结我的父母是今天列车播音员的第一次广播,我拿着舅舅送给我的派克笔就开始了,我还把小时候的同学,送的地球仪也带在身边。”

李乔曼开怀地拉着何晨晖的双手说:“儿子能重情、能理解父母这是好事,证明儿子真的长大成人了。来——来——来,各拿各的生活用品,一起洗漱完后吃点食物,离下午2点多到站还有4个小时呢。”

白天卧铺的人不多,早晨等待洗漱的,现在也没人等了,一家三口从容地洗漱完毕,回到卧铺位置,打开方便面、熟鸡蛋、香肠等冲泡好后,吃了起来。

何晨晖吃了一碗又请妈妈泡上一碗再次吃完后说:“没想到旅行在路上的食物也这么好吃,我终于吃饱了,谢谢爸爸、妈妈照顾。”

何桂林聊侃说:“你现在是大学生,要远走高飞了。若父母再不照顾你,以后身边就没人照顾你了,你还得自己照顾好自己了。”

何晨晖从口袋里掏出自带的卫生纸擦了擦嘴说:“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洗衣、做饭我都会,照顾自己没有问题。”

李乔曼一边收拾桌子上的杂物一边说:“我知道儿子的能力,什么都会,难不倒你。但你没学过的,你说会那叫吹牛。人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才能大有作为。”……

突然,李乔曼的手机铃声响起,李乔曼拿出电话:“喂,哪一位?”

对面传来声音:“我是哥哥,准备去北京西站接你们,你们现在到了什么地方?”

李乔曼兴奋地说:“谢谢哥哥,列车已过高碑店。……”

李青云继续传来声音说:“那我在出站口等你们。”……

说着、说着列车上传来了播音员的声音:“各位旅客,终点站北京西站就要到了,请拿好自己的行旅准备下车。……”

当一家三口走到北京西站出口,前来迎接的李青云首先就发现了他们,高喊着李乔曼的名字并向他们挥手。

10年的光阴过去,一家三口再次在北京西站出口与李青云见面。李青云分别拥抱何桂林、李乔曼、何晨晖后,在何晨晖肩上拍了拍说:“没想到10年的光景,就与我一般高了,这进步速度也太快了。”

何晨晖谦虚地说:“多谢舅舅抬爱,我的进步同样离不开舅舅的关怀。”

李青云弯腰去拿行李说:“来重物件给我,到前面坐车回家,司机在那边等候。”

走到小轿车旁边,何晨晖问:“舅舅,这应该是北京的特殊车辆吧,车号都跟其他车不一样,还是红色的。”

李青云一边将行李放入车后,一边说:“这是部队的车,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以后你上学了,这样的车号,你见的就多了。”

第二十二节

轿车一路直奔总后勤部大院,在老首长家门前停下。李青云卸下行李与小轿车司机招呼完后,领着何桂林一家,走进了父母亲的楼房。出来开门的是李青云的儿子李光明。

李光明,男,22岁,身高1.80米,肤色白里透红,四方脸型,乌黑短头发,浓眉双眼皮下,目光炯炯有神,正鼻梁下殷红的嘴唇,使人有亲和之感,穿一身夏季军服,脚上穿着一双部队里的黑色布鞋。

李光明伸出双手边握手边说:“姑父好、姑妈好、表弟好。”

李光明正在招呼大家坐下喝茶时,李乔曼的父母在嫂嫂的陪同下,从楼上走了下来。

刚走到客厅沙发的侧位边,就见李乔曼“扑通”一下跪在了地上,声音埂咽着喊了一声:“爸——爸!妈——妈!”

何桂林、何晨晖见这一情景,像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也赶忙一起跪在李乔曼的左右边。

哥哥、嫂嫂、李光明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所触动,连忙一起上前,扶他们三人快点起来。

李青云在请他们起来时说:“今天是我们全家团聚的日子,我建议大家啊,只有高兴,不能有悲伤。”

妈妈张敏说话了:“女媳、女儿、外孙呀,是我们对不起你们。今天既然全家在一起,就听你哥哥的,不提往事,只道将来。”

爸爸李霄汉看到了这一切,内心也感动了,挪动了两步,坐在沙发上慢慢地说:“我呀,身体不是很好,现已离休几年了,最主要的是年龄大了,老伤复发,所以要休养。我谢谢你们姊妹俩呀,带着全家一同回来看望我们,后面啦,希望你们常回来。”

张敏扶着李霄汉也坐了下来说:“女媳呀,你们的情况,青云哥哥都给我们讲了,这是外孙吧。”

何晨晖点头说:“我就是。外公、外婆、舅妈好。”

张敏起身走到何晨晖面前,拉着手说:“好——好——好!大家都好,回来了更好。听舅舅说,你就要上国防科大啦?”

何晨晖点着头说:“是的,外婆。本来我是要上清华的,高三开学就已被清华提前录取。这是舅舅的主意,我遵循舅舅的选择。在北京我们只能停留三天,国防科大录取通知书上的要求是,8月20日晚20点之前必须赶往学校报到,也请舅舅帮我们订好19日北京西至长沙的车票,我们一家从这里直接去长沙。”

张敏的心情有点难舍地说:“可以,可以,舅舅也听见了,既然你们时间是这样安排,那就这么办。”

张敏看着李光明说:“好孩子,这是你表哥,比你大四岁,也是你那个学校合肥校区电子工程毕业的。与你现在上校军衔的舅舅在一个部队服役,刚下基层当中尉副连长带兵。”

何晨晖欣慰地说:“表哥好,希望表哥以后多带一带我这个新兵。”

李光明略有所思地说:“晨晖兄弟你客气了,我只不过是先行了一步。”

老将军李霄汉精神爽朗地接话说:“国防科大是我们从朝鲜战场撤回,1953年在哈尔滨创建的,前称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陈赓大将(我的老上级)任院长兼政治委员。为了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1970年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1978年改建为国防科大,现任校长是温熙森少将,政委是赵吉祥少将。希望外孙去了好好学习,改变我国军事落后的面貌。”

何晨晖兴致勃勃地说:“我一定记住外公的话,好好学习。”

李乔曼眼神含情地看了自己的嫂子,顺便拉起她的手说:“嫂子,让他们男人说话,走我们到厨房去做饭去。”

嫂子刘思菲若有所思地说:“爸爸说,今晚在院子里的部队招待所吃饭,不用做饭。”

刘思菲,女,44岁,身高1.71米,五官秀美,肤色白净,圆脸型,短褐色微卷头发,柳叶眉下眼神略带近视,戴一副黑色边框眼镜,清秀的蒜头鼻下,桃红的嘴唇,让人感觉有青春向上的朝气,穿一件蓝白花色连衣裙,脚穿黑色半跟皮凉鞋。

妈妈张敏听到儿媳的话后便说:“已经5:20了,儿子、女媳你们俩一起扶着爸爸,走我们一起去招待所。”

第二十三节

来到部队招待所的荷花亭,最耀眼的便是两侧墙上的墨笔荷花与粉彩荷花,给人的感觉就是廉洁与出污泥而不染的刚毅之气。

李霄汉、张敏坐在门对面的正上位,儿子、女媳夫妇坐两边,光明、晨晖坐下位。

炊事班长进门走过来对李霄汉说:“老首长,菜、酒、饮料都上齐了,请一起慢用,门外有勤务员,有需要请首长传话。”

李青云接过话说:“好的,谢谢班长,你去忙吧。”

见班长出门将门关好,李青云接着说:“妹夫喝酒吗?”何桂林摇摇头说:“不会。”

李青云放下酒瓶,拿起饮料瓶说:“没有喝酒的,那就都喝饮料吧,每人一杯。”

李光明见饮料到好了,双手端起杯子说:“来,我们俩兄弟站起来一起端杯,祝福爷爷、奶奶健康长寿,祝福爸爸、妈妈、姑父、姑妈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李青云接过话说:“来我们共同敬爸爸、妈妈健康长寿,干杯!”全家同声:“干杯!”

张敏高兴地说:“18年的今天全家第一次团聚,爷爷、奶奶高兴,来、来、来,吃菜——吃菜——多吃菜!”……

一直没有说话的李霄汉,见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开始说话了:“今天我们全家在这里吃饭,是想请你们注意一件事。那就是现在的社会,已经开始变化啦,请客送礼已经渗透到了我们部队的高层。我老啦,弹琴就连弦也调不准啦,已经跟不上这时代的节奏,所以退下来了。但我希望你们就应该像这荷花一样,风吹不弯腰,雨来而挺立,出污泥而不染尘。做好正义的事,不要索取讲条件,要为国家多做贡献。你们都听进去了吗?”

全家一个声音:“听进去了!”李霄汉肯定地说:“听进去了就好哇,那我也就放心了。”

这是时隔18年第一次听到北京高层长辈亲切和睦的谆谆教导。

李霄汉接下来问何晨晖:“外孙,你第一次来北京,最想去什么地方走走哇?”

何晨晖目光正视着对面的长辈说:“外公、外婆,多谢你们的厚爱。我最想去的地方是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博物院、军事博物馆、圆明园、八达岭万里长城。另外,舅舅向爸爸要的襄樊名家杨明光先生的《清风秋月九州明》八尺整纸山水画作,我们也带来了,请舅舅装裱一下,可挂客厅正墙上,让外公、外婆、舅舅、舅妈、表哥们在家时,可以天天欣赏。”

张敏插话说:“好!好!画作我们回家再欣赏,我问你的是,为什么要去纪念堂呀?”

何晨晖感慨地说:“因为一代伟人缔造了新中国,建设了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的制度下,没有吃、喝、嫖、赌、抽、贪等社会乱象,所以,我想进一步了解伟人的伟大。”

李霄汉伸出手臂竖起了一个拇指说:“外孙说得好哇。老百姓有一个朴实的认知,那就是在毛泽东时代,农副产品不管在哪里,都没有人去偷,工厂、住家户从来不关门也没人去抢。在极其艰苦的环境条件下,新修了农业的命脉——水利,还有可能高峡出平湖呀,有了两弹一星,帝国主义也不敢为所欲为了,这就是伟人的伟大呀。”

李青云接过话说:“那明天我带你们先去纪念堂、故宫,再去军博、圆明园,最后去长城看看怎么样?”

张敏最后肯定地说:“就这么安排。那你们两家就在招待所休息,我、老爷子和勤务员就这几步路,一起慢慢走着回家。”

何晨晖与大家话别后,感慨万千,与表哥一起来到招待所房间,拉开窗帘,眼望着窗外北京的夜景,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