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鑫珊的头像

吴鑫珊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3/23
分享
《悲喜交加》连载

第一十四章 创造辉煌业绩

第十四章 创造辉煌业绩

第三十八节

何晨晖回到住所,第一时间就是给自己的爸爸何桂林、妈妈李乔曼报告:通过五年的努力,已经完成了两项重要科研任务。还在领导的关怀下,有了一个可爱的军人女朋友,而且就是在自己今天生日见的面,那种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父母知道后,也为儿子的辛勤工作而有满意的结果感到高兴,表示家里一切都好,奶奶也还好,父母现在也都已退休。

接下来在何晨晖的课表里,还有一项工作,就是北上观测导弹发射系统。何晨晖向杨思远电话,表示自己计划在2012年4月22日晚上11:46分出发北上,杨思远明白何晨晖的用意,决定这天星期天的上午,再到研究所来为他送行。

何晨晖在自己的研究室里一阵欣喜,笑容满面地继续做好出发前的计划任务书。

杨思远准时地来到了研究所,何晨晖也在大门口等候,接过杨思远手中提过来的大包蔬菜、食物,一起来到已经熟悉了的住所。

何晨晖请杨思远先进门,自己在后面关门,并将食物放进厨房后,来到客厅到茶水。茶水到好,刚放下暖瓶,还没等何晨晖坐下,杨思远就一步抢上前,惦着脚抱住了何晨晖的脖子,何晨晖也就顺手搂住了杨思远的腰背,一阵亲吻过后,杨思远松开了脖子说:“今天,我来做饭,你休息。”何晨晖俏皮地说:“神州行,我看行。”

做好了饭菜,两人在餐桌前并排而坐,杨思远拿起筷子夹着一口菜说:“请科学家先尝尝,看是不是强过科学家做的饭菜。”何晨晖吃在嘴里甜在心里,连忙说:“好吃,好吃,比你身边的男人做出来的饭菜,强一百个,望继续发扬。”杨思远用含情脉脉的眼神侧面看着说:“小妹我不仅要继续发扬,还要关心大哥哥的身体健康,因身体健康才是本钱,没有身体,大哥哥什么科研也谈不上。”

吃完饭一起收拾完卫生,杨思远温柔地对何晨晖说:“我知道你没有睡午觉的习惯,但我有。为了你的健康,你中午就不要做其他事了,陪我一起午休好吗?”何晨晖有些脸红地说:“那好吧,为了心爱的妹妹,我也改变一下生活方式,但枕头只有一个怎么办?”

杨思远不加思索地说:“部队下发的装备有什么,大科学家能瞒得了我吗?”何晨晖笑着打开了衣柜,拿出枕头放在了床的里头。

看见杨思远脱去了外衣,只留下了内衣,何晨晖也照样学习,让杨思远睡里面,自己睡外侧,盖好军被,左胳膊搂着杨思远的脖子,右手搂着臀部,面对面地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第一次在自己心爱的男人怀里睡觉,杨思远睡得特别踏实,醒来后就一个翻身扒在何晨晖的身上,亲吻着何晨晖的脖子。何晨晖双手抱着杨思远的臀部抚摸着,让杨思远亲了个够。这时杨思远定时的手机铃声响起,已是傍晚18点,于是,杨思远赶忙穿衣下床,给何晨晖做晚餐,让何晨晖多睡一会,晚上好赶路。

香喷喷的饭菜又展现在餐桌上,杨思远返回卧室,轻轻地刮了一下何晨晖的鼻子说:“请哥哥起床吃饭。”何晨晖伸出双手让杨思远一拽而起,穿好衣服洗漱吃饭。

饭后二人依偎在一起看着电视节目,这时只听何晨晖的电话信息铃声响了一下,何晨晖翻出一看是研究所司机发的短信,内容为:何研究员,你好。22点准时在楼下接您,请准备好行旅出发。何晨晖回信息:好。

何晨晖起身从衣柜里拿出行旅箱,装好衣物、生活用品、文件资料,以及杨思远带来在路上吃的食物,准备出发。

杨思远依依不舍地说:“哥哥走吧,这里就交给我了,有人送,我就不下楼送了。”

在门口,何晨晖放下行旅,搂着杨思远的腰部说:“我这里有一首《长相思》词,我朗诵请妹妹细听。望小休,意难休。休怕青山雪满逑,春光不见秋。数连流,恨漂流。倦鸟高飞何处留?倚身明月楼。”听着听着,杨思远的眼泪就流了出来,何晨晖看见后,两手托住杨思远的腮帮,唱了起来:“轻轻地捧上你的脸,请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属于你不再孤单……”唱完之后,再甜甜地吻了一下杨思远的嘴唇,下楼招手而去。

第三十九节

2012年的劳动节,何晨晖顾不上休息,来到北方某部火箭地下发射库,询问官兵火箭的性能、战备发射时间,飞行轨迹、飞行距离、落点精度等问题后,一个重要问题浮现在眼前,我们的一枚导弹只有一个弹头,而且导弹的飞行轨迹是固定的,落点是可以算出来的。若有拦截弹来,就很难发挥作用,这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如何让敌方不至于拦截,那就必须让矛走在敌方盾的前面。

2003年3月的伊拉克战争,是美国为了美元的霸权而发动的战争。这是一场高科技的战争,警醒了部队,也警醒了国人,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就很难维护国家的安全。因此,高科技武器的发展,就摆在了科技一线人员的面前。

何晨晖围绕导弹的弹头、速度、轨迹这三个问题,与现场的官兵进行了充分细致的讨论。有官兵提出,这三个问题只有这样设计才能解决盾的问题:

1、多弹头设计。设计5-10个弹头;

2、超音速设计。音速为340m/s,能超过7-10倍以上方可突破;

3、轨迹不定。如同在水上扔瓷片打漂漂。

做到了这些,那么长箭矛应是无盾可挡。

根据官兵们讨论的关键,何晨晖回到研究所后,就立即对导弹改进的可行性、方案、初样、式样、定型、生产进行设计立项,很快就获得了上级领导的立项批复。

在何晨晖的主导下,研究所组成了一个专项攻关小组,夜以继日的不停地工作,建立相关材料数据与模拟实验数据及分析依据。通过无数次的实验操作、论证、改进,按照立项赋予的6年时间,先解决多弹头,再解决速度,最后解决轨迹的计划,一个一个地在实验室模拟、重复性论证而获得一个一个的完整结果。

为了支持何晨晖的工作,杨思远在与何晨晖交往的大半年时间里,对何晨晖的科研工作热情极为敬佩,商量决定2013年元旦日与何晨晖完婚。

这个结婚的日子与事务,也是由研究所领导安排的。由于何晨晖反对铺张浪费,反对请客送礼,因此,研究所的全体员工,就在元旦放假的头天下午,每人发了两包糖果,包装上写着:祝福何晨晖先生、杨思远女士新婚快乐。元旦中午,前来贺喜的男方家属有李青云、李乔曼,女方父亲忙于战备值班,家属只有母亲文红梅,其他亲人因工作或家务而未能到场。研究所领导有所长、政委、陈明喜、办公室主任。这些人均为仪式现场见证人。

文红梅,女,54岁,北京市某政府工作人员,身高1.65米,体态适中,肤色白里透红,黑色披肩头发,面部五官清秀、饱满,目光税利,穿一套深蓝色女式西服,外套一件黑呢大衣,脚穿黑色皮鞋。

仪式在研究所食堂雅座里举行,雅座有餐桌一张,室内有暖气,大家进门便脱下了外套衣物,围桌而坐。餐桌正上方留着两个空位,空位左右两边男方、女方母亲先坐,所长、政委分坐两边,陈明喜院士、李青云少将、办公室主任背门而坐。

陈明喜院士主持仪式:“有请一对新人入席。”

何晨晖、杨思远穿着军服,各戴新郎、新娘胸花,手拉手从门外走了进来,在正墙上贴有大红双喜的字下停立,面向大家给予了一个深深的鞠躬。

陈明喜院士分别请所长、政委、二位母亲讲话,……之后陈明喜院士双目放在了一对新人身上接着说:“请二位新人相对而立,听口令——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入席就餐。”

全桌人员端起了酒杯,一齐向一对新人祝福:“祝福一对新人,白头偕老,生活美满。”随后,大家热热闹闹相互认识并各自敬酒。李乔曼最后端着酒杯,站起来说:“银妆夜半来,满树瑞花开。又覆甘甜露,春风顾彩台。来,我们一家感谢研究所领导的关怀,敬大家,请干杯。”大家举杯,祝贺致辞在室内回荡,然后一饮而尽。

文红梅也起身,为在座的各位全部到上了饮料后说:“今天丈夫值班,没能前来祝贺一对新人,也没能与研究所的领导照面,实为遗憾。我感谢研究所的领导,也感谢何晨晖的父母,给我培养了一位求上进的好女媳。来,我再请大家干一杯。谢谢大家。”

送走了所里的领导、二位母亲、舅舅,何晨晖在住所的客厅内,双目含情地看着杨思远。杨思远蹦蹦跳跳地来到何晨晖面前,搂着何晨晖的脖子,何晨晖抱着杨思远的腰部和臀部,将杨思远轻轻地放在了母亲布置的新婚床上,脱下了各自的衣服与内衣,何晨晖充分展示出自己强劲有力的身材,杨思远也完全显示出自己魅力的肌肤,二人紧紧地依偎在一起,享受着新婚的甜蜜,享受着人生自己建立家庭的新起点。

第四十节

新婚后的第二天,何晨晖就带领着科研小组,又投入了紧张的科研实验工作。

何晨晖把创新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成了三个小组,分别建立起数学模型,在模型中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推进技术、一体化设计、材料工艺等,在多环境中的试验项目,如高温、低温、温度冲击、湿热、低气压、温度高度、温度湿度高度、辐射、加速度、震动、冲击等,通过多层次试验的重复性研究,方能满足武器全天候作战能力的需求。

时间一天一天地推移,难题也一个一个地在科研小组里攻克,并进入技术试验阶段。在实验的技术参数与指标里,速度可达8-10马赫,射程可达2000-2500公里,弹道为曲线,动力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制导采用自动导引头,战斗部采用多个导向的常规弹头,发射为陆地、机载全方位进行,体积也由原来的庞然大物,变成了小巧玲珑的飞天蜈蚣。

当在实验室里试验出来的结果无误后,进入到了初样、式样、定型、生产阶段,再到现场试验阶段。现场试验一次,回来总结改进一次,一共进行了6次现场试验,终于获得了全所未有的满意的成功。

国内有关专家指出:这种导弹的研制成功,可向千公里以外的航母战斗群及其他目标造成巨大威慑,由于多弹头分导,加之速度极快且弹道轨迹漂浮不定,具有超强机动性和隐蔽性,目前应是没有什么盾器可以摧毁它。

在科技小组6年的辛苦努力下,该导弹技术不但获得了改进实战成果,而且该成果被评为全军科技进步特等奖,也被国家科技领导小组评为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2019年9月中央军委表彰会上,何晨晖为此再次被评为全军优秀党员,授予特等功,技术晋升为8级研究员,提名为中科院院士,享受军队特殊津贴。由于涉及科技机密,没能发表相关论文。何晨晖领导的技术小组,同样也荣立集体一等功,这一年,何晨晖38岁。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时,所展示的尖端国防科技中,DF-17、DF-21D、DF-41、运-9、迁-20、电子对抗及探测设备等,无不包含着何晨晖他们这一代科研人员的影子,这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正确领导和科研人员无畏艰辛的结果。

何晨晖认为,他的功劳来自于部队一线,来自于研究所的正确引导和全体科研人员的同步努力,也来自于家人的鼎力支持。他要感谢的是:国家几十年来的培养,身边的所有老师、领导和同事以及自己的亲人们的鼎力关怀。

至此,何晨晖有《汉宫春》词一首发表于《解放军报》:顾望群山,问人生苦雨,多见悲欢。听凭浪潮远去,随卷无还。秋风落叶,有谁懂、百岁艰难。常只愿、心情阔野,相离琐运摧残。回首往昔如梦,似障拦跨越,数过雄关。惊奇路无捷径,应势登攀。风流倜傥,邀同行、豪气开颜。红日照、常年美景,依然骄傲当前。

科技工作是没有止境的,是一项高度思想集中的脑力劳动的工作。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科研人,去勤奋努力地发掘。等待何晨晖的还有更加艰巨的科研任务,何晨晖正在以百倍的努力,朝前继续奋进!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