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时代,冬天较闲,当然就有喝酒的理由,尤其在下雪的晚上,听着屋外咆哮肆虐的风雪,就着不再被大锅小锅遮挡的嫣红炉火下酒,最有感觉
日光逐日温柔,吴侬软语般,让人忍不住放轻了沉沉的心思,卸下如山重负。晚霞更有看头了,色彩艳丽而不张扬,雄阔恢弘却消减了锋锐。
香树塘下面的那一大块地荒了,枯焦的青蒿硬硬的直立着,老高。其时惊蛰已过,往年,田里的麦苗或油菜早就“青吼吼”的了。这是母亲的语言,带着泥土的味道,却让人能够从中感受到青青
桐花儿开,是我认知中夏天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在台湾等地,桐花又被称作“五月雪”,在燠热难当的长夏似有清凉之意萦绕。
七十年代的家乡,还沿袭着传统的农耕文明,父老乡亲尚以耕种为本,最崇尚的是耕读传家。春天如一幅水墨,着淡淡的青绿。山水田园以渐变的墨色消融着寒意,温暖着天地生灵的身体和心田
石板路有些微的修葺痕迹,但大多保留了原始的风貌。龙潭河不宽,河水静静流泻,不慌不忙,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每一栋都展示着古朴的面貌,木壁苍苍,门窗古旧,柱子斑驳,似一
与巴溪相遇得很偶然。许是冥冥中的安排,让我在中年时节遇上了水墨淋漓的它。岁月沉淀到中年,如一杯甘香适宜的茶,温和、内敛、醇厚、清淡、雅致、鲜嫩,诸多滋味,可任你在一把老式
天道垂青,女娲大神抟土时的些许泥点恰在这河流转弯处散落,自兹而始,巴溪河孤寂的波纹即揉进了缕缕升腾的烟火,两者相生相济,俨然一体。以“巴”为名的河流较为罕见,是偶然的巧合
雾浓浓的,厚厚的,似乎扔一片芭蕉叶就可以扬帆起航。风起,漾然如波;风止,凝然如絮。 山与月相伴,月与人相亲,在清明透彻的色泽间阐释着山居的乐趣。 炎炎夏日,悄然聚集的乌云也
远的近的景物全沐浴在雨中雾中,蓦然感觉到竹笠下就成了一个独立的小千世界而我,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这个世界随我的移动而移动,和莹洁的雨既融为一体又独立于外,想象着竹笠外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