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上到上海》一书于2019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为该书的后记。
闽南人的“海洋性格”有双重含义:一是具有抗争意识,与命运抗争,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二是在抗争中又追求充分的个性自由和心灵自由,达到率真奔放。
气候无常、海浪滔天,以及明清两代严酷的海禁政策使得洞头与大陆长久地处于一种分离状态。主流文化总是忽视海洋文明的存在。那位在乐清雁荡山盘桓许久的伟大探险家徐霞客就不敢贸然东
闽浙沿海人民都有崇拜妈祖的传统,这是沿海人民靠海吃海、生生不息精神的写照。
“世间万物,唯有鱼最好。”千百年来,结缘于大海、受惠于海洋生物的海边人家,都会这样说。我们捕鱼、杀鱼、煮鱼、吃鱼,吃尽了一江一海的鱼,吃遍了所有家族的鱼,鱼的眼睛却总是深
在率先全面奔向富裕的温州地区,每一位食客都应当在餐饮店里得到美食的眷顾和关爱。不仅仅要健康安全,拒绝转基因食用油、拒绝某天化工酱油、拒绝加碘食盐。善于变化、疯狂追逐着世界
据《洞头县志》记载,1664年(清康熙三年),洞头岛上第一条海塘——小长坑塘开始建造。建造海塘,从远古时代起一直就是沿海人民移山填海、改天换地的民生工程和良心工程,为此有必要
远方正展开蔚蓝色的遐想:2018年10月23日上午,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通车了!这一历史性事件,引发了我关于海上权益无尽的联想。我决定将这些思想连缀起来,以表达我长久以来的向
400年来,外来物种番薯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南方的人民。历史学家浓墨重彩地记载了“枪炮改写历史”“帆船改写历史”“病菌改写历史”,以及稻米、棉花、甘蔗、烟草、土豆、玉米、西
英国海洋生物学家卡罗姆•罗伯茨著有《假如海洋空荡荡—一部自我毁灭的人类文明史》一书,于2016年6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反映了海洋生物历经千万年的孕育、繁盛,却在近百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