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青海因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在饮食方面形成了一方个性。无论饮食习惯,还是文化习俗,都打上了浓浓的高原烙印。本文就是对身边一些饮食文化现象的梳理与总结。
要不是在远离日常的金场,我之视水为水,稀松平常,没有什么切肤的感受。可是,在真空一样的金场生活中,我发现了水之于生命和信仰的价值不是每个人都能感知。感谢金场,它让我的感受
是江河,终归大海。 是文明,终将携手。 在上阴田清真寺的砖雕中,有这样两幅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东一西,飞在云岭上的两匹马背上分别是两条鱼构成的太极图。伏羲王天下,龙马
哦,自留地。生生世世的自留地。你与中国文化深处陶渊明流连着的方宅和菊花是否属于一脉?与大集体那动辄几百几千亩的土地相比,你是畏畏缩缩的一束光,还是那个时代地平线上的一块疤
东关是指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东关清真大寺所在的一隅街巷。因其与时尚和前沿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也因而保持着独属于自己的古风和别具一格的文化气息。这是作者游走中的发现,熟读中的感
浪,青海人心目中的旅游。在青海文化语境中,浪就是出游、打开、接近。正因为喜欢“浪”,所以,就是“春风不度玉门关”,青海虽在各种潮流之外,但并不落后。我想,这原因还在他们“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个存在了三四百年的煤矿曾深深地影响了一隅乡土。在其关停之日,一地何适,怎么看它?五味杂陈,乡思万缕,我把我知道的一切写下来,作为精神博物馆,存放在文
人心与天象,尽在四季风里。风关农事,农民离不开风。风在塑造着西北,也连接着自然。读懂了风,就读懂了大西北。
花在青海,不同的海拔有不同的展示,借花抒情,追花消夏,这应是青海文化一个性。本文追述了青海有代表性花事,借此想给读者展示一下青海文化一斑。
我曾经是一位中学教师,也是农民,耕读互补,赶车乃常课。此文算是对于这一节人生大课的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