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路程的头像

路程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4/09
分享

沉默的孤独连载

序一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他们是社会、家庭的一份子,我没有忘记他们还是孩子,也没有忘记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大人们总是用过来人的口气对孩子说话,殊不知,过来人的口气总是带着点口气,孩子自己对周围环境的认识,才是最终的认识。

有时谨言慎行是一个人面对社会环境、处理社会问题的法宝。多数人总觉得自己说的话就是对的,但是在别人看来,未必是对的。我们总是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认识,但有时话多了就会暴露自己的问题,就会被别人抓住漏洞,同时也会存在被别人误解的可能。

“孤独”的人能够独立面对大人的世界、周围的环境,内心是何等的强大。能够独善其身,保持自己思想,又是多少“孤独”的人所能面对的呢?看似外表强大的人,内心总是会有软弱的地方,这个软弱的地方也许就是自己的内心。

这本书整整写了三年,从开始构思到最后完稿,中途屡屡想终止。由于金鑫女士不断的鼓励,不断的督促,才使我有足够的毅力完成。金鑫女士说我是一块璞玉,需要精心的打磨。我也是按照她打磨的样子,才静静坐下来写作。

我们每个人都是强大的个体,都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能力,但我只想做一个善良、正直、孤独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会面临社会的孤独。当我再次打开这个书稿的时候,我发现我不再沉默。我从前用沉默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用沉默来克服自己对社会的变化。现在,我学会了适应,学会了从那个孤独的世界如何走出自己。

读者说,这本书写的有人文感情、有生活气息。我并不是想说明什么,只想用自己的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我在一个必须要独立,必须要沉默的环境中长大。我没有奢求什么?也没有追求什么?我只想要那些没有来的及看书的时光。我浪费了太过的时间,我错过了太多的书籍,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更加珍惜读书的时光。

我读书少,思想也很少,但我从不认输。有的人做事和做人,一认输那就真的输了。易卜生的《人民公敌》主角斯多克芒(Stockmann)说:“世界上最孤立的人是最强大的!”

书名为《沉默的孤独》是因为我想写自己的生活。木心说:做生活的导演,不成。次之,做演员。再次之,做观众。以我现在的思想认识,我可能不会成为导演,但我可以是自己文字的观众。现在,看似优秀的人,更需要有独立的思想。我成长了,也就更加的认识社会,有了人生观、世界观。但我们始终是沧海一粟,总是宇宙中那个小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不点了。

随便把作品奉献给别人,总是好的。我不求你懂,但我懂就好。就一本生活的经历,也许你也会有,随便怎么读吧。

路程

写于2019年12月4日

序二

孤独地生长

这是一本质朴的带着生活的泥土气息的生长着的小说,就像文中母亲种的茄子、黄瓜、豆角一样,在不同的读者心理扎根、拔高、长叶、混合着各自的成长记忆,不断地成长,无比鲜活、亲切。文中以薛岩的口吻叙述了从小到大的求学之路,他看到了母亲挣学费的辛劳、姐姐苦读改变命运的不易、胡一峰读不下书去的困境……他看到了乡村的老树、小鸟、河流,美如画卷的斜阳,熙熙攘攘的集市和夜晚吓人的黑暗,校园里的课间欢闹……他看到了杨华倔强好面子的心、胥木子想把握自己命运的心、母亲盼着孩子脱离黄土地的心……

薛岩看到的其实是整个80后关于成长的记忆:那时候的玩具、娱乐何其简单,在乡村,一个树洞、几颗石子就够玩一个童年的。薛岩和老树的对话恰恰写出了他的孤独,孤独把他和那个乡村,那个年代拉开了一些距离,也就正好能把它们摄入心魂,在多年后看得更加真切。他爱这养育一代又一代孩子的乡村,爱它经年不息的风、年年冒芽的绿、照着夜归人的月光……乡村是美的,也是苦的。劳作是苦的,贫瘠是苦的,物质的苦使得精神也有了苦的味道——简陋的居舍和玩具、几点一线的忙碌的生活,以此衍生出关于不尽的黑暗的思考以及在孤独中找寻自我的执着。苦中也有乐,农田、菜园带来丰收的乐、一家人相互体谅的乐、小伙伴之间玩耍的乐、在武侠梦中得以短暂满足的乐……最暖的乐,在于薛岩与姐姐、母亲之间的相互关心,怕黑的姐弟俩人会想着接卖黄瓜的母亲,受了伤的母亲怕影响薛岩发挥隐瞒病情,薛岩因为母亲生发出弃学的念头。最甜的乐,在于薛岩和小伙伴们打赌,赌资是汽水,赌题是最晚到校的请喝汽水,杨华为了赢天没亮就潜伏进了学校,胡一峰似乎只是想请伙伴们喝汽水,每次都输,薛岩从不浪费钱,这一些小心思,作者自然地写了出来,仿佛就发生在我们的童年一样。最快意的乐在于薛岩和周坤从交流武侠到比赛读书,再到比拼学习,高手过招的“快意恩仇”,关于成为侠士的幻想,奠定了少年正义、坦荡的底色。薛岩在发现周坤的成长秘籍——博览群书、刻苦钻研、多做习题之后,没有藏着掖着,而是分享给了杨华等人,而周坤也没有虚伪地否认成绩是苦读出来的。这是君子之间的比赛,结果是各自赢得精彩。

苦中作乐是一种境界,孩子天生就有这个本事,比如薛岩掏鸟蛋、爬树……童年的一切不论怎么发生,都因稚嫩、纯真而美好。变苦为乐是一种修行,少年的薛岩清楚地知道母亲要做什么活计,她手上的茧子在哪里,甚至她推车时躬下的腰背;他也知道父亲把工作看得山一样重,从不请假。薛岩有了更多的责任感,要对得起学费,要考出好的分数,要有一张录取通知书。他比他的朋友们更具体地感知了生活的苦,更深刻地体会了父母的辛劳,所以他更能承受压力,直面未知的长路,一步一步走下去。最后,通过高考,薛家姐弟脱离了黄土地的煎熬,走向大学,走向城市,走向属于他们的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所写的这一段成长历程是值得被纪念的。我们总说70后享受了国家百年来难遇的各种机遇——那时房价不高,有的单位分房,有的单位允许子女接班,那时炒股经商还是赚的多……90后赶上了国家更加富裕,不断减免农业税、学费等。80后,从生存到高考,从找工作到买房子,都日渐艰难。这是一个大环境,在80后小的时候,还有一个没有普遍改观的大环境在于很多人认为教育没有用,上高中不如上技校。在农村,很多女生不是不爱学习,不是学得差,而是早早被订婚,没有机会继续读书。文中的柳欣是支持教育、砸锅卖铁也让儿女上大学的少见的母亲中的一个。在农村,她不仅承受更多劳作的苦,也会遭遇白眼、嘲讽、不解,客观讲,她的收获之日要比别人晚很多年。而且,终有一日,就像小说中写的那样,孩子们都会离开乡村,她还要继续承受孤独。丰收后的孤独,到底是沉甸甸的满足感还是无底的荒凉?胥木子有好的家庭条件,姐姐嫁得再好也无法理解妹妹对知识的渴望,对独立成长、自由地把握自己命运的渴望,这就是那一代人的小九九啊,担惊受怕也好,莫名无助也罢,看似日常的读书写字,其实连着的是整个命运。胡一峰当时没有看透,一身躁动,一心叛逆,那几年一蹉跎也就一辈子定型了。说到这,我就不得不说这本小说在一个生长的年代里不仅记录了薛岩为首的乡村孩子的成长历程,还探究了教育这个话题。

教育何为?小说比较凸显的答案在于改变命运。怎样的教育最有力量,可以达成这一目标?小说中写到了母亲的沉默、姐姐的眼泪、老师的沉默,这些都是沉默的教育,因情而发,给了孩子面子和空间。小说中也写到了母亲的打人以及言语教育,母亲的言语教育我们都熟悉,每一个母亲都会说为我们好的,引导我们的话,读来莞尔。关于打人,母亲不常做,大概是触及底线才会来一下子。这倒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智慧。书中还写到了环境对教育的作用,比如母亲讲故事、伙伴讲故事,同学间借书看,一些书,一些爱书的人给薛岩的成长提供了养分十足的环境。小说中隐含着一种最难能可贵的教育,那就是自我教育,薛岩在孤独中的思考,在沉默中的反省,促使他不断朝着好的方向一步一步前进。人是容易泄气的,要争气、超越自己的原生家庭,谈何容易?!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自我对话,是薛岩成长中的一条埋在心底的暗线,如源头活水,给予他冲破一切困境的力量。如果有人问,这样的自我教育从何而来呢?我个人觉得爱是核心力量,对家人的爱,对父母辛劳的珍惜,为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力量,指引他前进。清楚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引导自己,这是一种修行,薛岩还在路上,带着80后成长的不易,带着乡村或贫瘠或温馨的记忆,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读这本小说,你会不自觉地回望来路:乡间泥泞的小路、揣在怀里的金曲磁带、冲出心底的豪侠梦、对高考的迷茫……你也会不自觉地给自己竖起大拇指:谢谢你的坚持,走到了今天,从孩子长成自食其力的大人,还想要为家庭、为社会付出更多的浑身是力量的偶尔有迷茫的大人。人生,如果一定要穿越长长的隧道,在黑暗里行走,我想我会带上这本书,沉默并且孤独,像是土壤里的种子那样向着光明生长……

作为一名普通语文老师,由我来写这篇序,我倍感荣幸,也诚惶诚恐,我习惯了在文字面前保持谦卑。读了这本小说,我感到了在命运面前,我们更应该保持谦卑,就像一颗种子吧,孤独地成长,终将为生命的姹紫嫣红贡献自己的色彩。相信宝旺会以他自己的姿态长成一棵大树,向着阳光,向着永远新鲜的生活。

张永雅

写于2020年8月4日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