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党河源》的头像

《党河源》

内刊会员

报告文学
202005/08
分享
《我的战友我的团》连载

第五章 与战士们在一起

我不记得我们去过多少次边防线了,我只记得我们每次下马鬃山为牧民演出都要去边防慰问演出,也有多次专去边防慰问的活动。有几次还是代表地区去慰问的呢。记得最清楚的是,地区副专员刘兴带我们去的那一次。因为那一次我收拾了一个不听话的队员,受到了专员的严厉斥责,所以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我就从这里说起吧。

离马鬃山区公所最近的是雷达连,大约不到十公里。刘专员带领我们的慰问首先从这里开始。

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院子,没有看见雷达设备,只见到了驻军。我们就在这个院子里为战士们演出。战士们那种遵守纪律的严紧态度,确实使我们感动、使我们深受教育。战士们每人一个小凳子,两手放在膝盖上,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就是被前面的战士遮住了视线,也不会偏离自己的坐位,连头都不偏一下,始终保持直立的姿势。多么严明的纪律;仅有如此守纪律的好战士。

演出以后,在一个大厅里款待我们。吃过饭后,雷达连领导拿出酒来再次表示谢意。大家共同干杯,互相祝福。喝完了互相祝福的酒,我们的队员们为了表示感谢雷达连对我们款待和对官兵的崇敬的心情,队员们自发的端起了酒杯,发挥了他们的特长,唱起动听的祝酒的歌,向雷达连的领导敬酒。我们的队员人多,而陪同我们吃饭的只有三四位领导,队员们每人敬一杯,就是二十多杯。可能是雷达连领导意识到体力不支,也采取了措施,暗中叫来了战士。在我们的队员还没走过一半时,一下子来了很多战士,个个手里都端着酒杯,四五个人围住了我们的一个队员,不喝自然是无法关的。我喝高了;我们的部分队员也喝高了。这种热情的款待,实在是无法承受了,我首先带头溜之大吉。队员们也一个个挣脱了出来,总算“逃出”了这热烈的场面。

就在我们上车后准备离开时,一个队员可能喝多了,发起“酒疯”来,在车上闹得不可开交。这时我也是醉意朦胧,乘着酒劲大发了一通脾气,非要把这个队员赶下车不行。刘专员劝说几次我都不听。专员生气了,呵斥说:“我撤你的职”。这一呵斥我酒醒了一半儿,我感到了问题的严重,只得悄悄地坐在了座位上。

雷达连演出完了,我们就去了边防营。那里的战士早为我们准备好了住处。

这里虽然是戈壁,但兵营却使我们感到温馨。环境是那样的非常整洁、干净,比到家还觉得舒心。白色的被褥,一个个像新的一样。被子折叠得有棱有角,一个个都像方方正正的白色的箱子。叫人看了,心里有一钟说不出是甚么滋味的舒服的感觉。窗台还摆放着几盆战士们挖来种植在罐头盒里的野花,使人感到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

营部待了一天一夜,我们就下了连队了。连队有好几个地方,相距也很远,汽车要走很长的时间,才能从一个连队到另一个连队。

连队的房子大都修在山南面低洼的地方。为了预防风沙,营房都设计成了我们所说得“洞洞房”的形势——中间是走廊,面对面是宿舍。

兵营里有图书室,还有乒乓球室。营房外面有篮球场。战士们休息的时候都去打篮球、打乒乓球、看书。战士们还养的有猪,种得有蔬菜。在这里战士们的生活还是比较愉快舒适的,哨所就不同了。

离连队更远的地方有哨所。哨所也都在南山坡下,只有几间房子,战士也不多。我们在这里每次演出都是演员多,观众少,但演员们演出都还是演得非常认真的。因为我们是来慰问的,我们深受战士们那种誓死保卫祖国边疆的精神的感动。大家都觉得那怕是只有一个战士观看,也要认真的演好,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这些长年累月守护在边防最前沿的边防战士。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们那种单调、孤独的生活的无奈。我们深深感受到他们那种生活环境是常人难以忍受得了的。

每个哨所,都有一个观察哨所。观察哨所都设在山南面接近山顶的位置,山下有战士们食宿的地方。整个哨所都是非常隐蔽的。我们没到过山背面去看过,但我想象出,从北面看,根本看不到哨所,只是一座山。因为,从这面看,只是一间接近山顶的房子,而且,房子是嵌进山体里面的,向房顶望去,房顶上还可以看到山尖的形状,肯定从那面看只是整个一座山而已。

得到战士们的允许,我们也观察了一番。通过望远镜向北望去,仍然是望不到边的戈壁。除了那些灌木、草滩,还有那干涸的河床,再什么都看不见。

每次前去慰问,虽然去的点各不相同,但战士们渴望亲人到来得心情是一样的;他们表现出对亲人的热情是一样的。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终身难忘的!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