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陆相华的头像

陆相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13
分享
《丝路千年萦梦回》连载

第一章 古代丝绸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和纺织丝绸的国家。中国蚕丝丝绸文化历史最早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即距今约七八千年前。《广博物志》卷五十引《皇图要览》:“伏羲化蚕,西陵氏(嫘祖)始蚕。”伏羲和西陵氏都是远古传说中的人物,神话传说中西陵氏之女黄帝之妻嫘祖是养蚕治丝方法的创造者。“先蚕娘娘嫘祖”,是一个被人们广泛传播的故事。黄帝战胜蚩尤以后,带领大家种五谷,驯养动物,同时,把做衣服的事交给了他的正妃嫘祖。嫘祖由于做衣服劳累过度而病倒。几个在她身边守护的女子决定上山摘些鲜果给嫘祖吃。他们在桑树林里发现树上结着许多白色的小果。但奇怪的是,这小果怎么也咬不烂,倒进锅里用水煮也煮不烂。有人用木棒搅拌锅里的小果,结果木棒上缠绕了不少晶莹夺目的细白丝线。他们把这件稀奇事告诉嫘祖。嫘祖看到木棒上的白丝线,高兴地笑了,病也好了。嫘祖到桑树林里察看,终于发现,这白色的小果是一种虫子口吐细丝绕织而成的。于是,在嫘祖的领导下,开始了栽桑养蚕的历史。

《说文解字》曰:“日初出东方汤谷,所登榑桑,叒木也。”《说文解字注》说:“桑:蚕所食叶木。从叒、木。”从远古起就流传着许多神话故事,直接反映了养蚕和丝绸的生产。“蚕神献丝”是著名的神话故事之一。据说,中华民族的祖先皇帝轩辕氏在举行庆功的时候,有一美女自天而降,手捧一束光泽悦目的银色蚕丝,献给了皇帝。后来蚕丝被织成了美丽的丝绸。这位美女便被人们称为“蚕神”。这些古代的传说和记载证明,中国生产丝绸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遗址,出土了许多与纺织有关的黑陶,上刻纺轮、纺砖和织机零件。在出土的牙雕小盅外壁雕刻有编织纹和蚕纹图案。蚕纹形态逼真,它比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黑陶上绘的蚕纹,描绘得更形象、更生动。可见当地先民在这样早的年代,对蚕丝已经有了认识。在浙江吴兴县钱山漾新时期时代遗址,发掘到碳化了的丝绒、丝带和绢片,经示踪碳测定,其年代距今约4750多年。这是我国出土最早、最完整的丝织品,证明长江流域至迟在夏代已经生产丝绸。

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代,人们已经会织造华美的暗光绸和多彩的刺绣。后来又发明了罗纱和织锦以及绫、纨、绉、绮、绸等丝织品。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不仅发现“蚕”、“桑”,而且还有“丝”、“帛”等象形字。“韩非子•喻老”描写商代最后一个暴君殷纣王“锦衣九重”。其宫中“以锦绮为席,绫纨为荐。”可见商代已能织出华丽的锦绮和多彩的绫纨了。

1982年,湖北江陵县马山砖瓦厂取土制砖时发现一座2300多年前的战国楚墓——马山砖瓦厂一号墓。马山砖瓦厂一号墓出土的丝织品,种类繁多,有绢、纱、罗、彩锦以及刺绣织物。其中有素绢棉衣、素纱禅衣、绣罗禅衣、朱绣绢绔、素绢裙、锦帽、锦鞋以及锦衾、绣衾等20余件,服式一律作交领,右衽,用棉、绣缘边,目前是人们所见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锦绣服装实物。楚墓被誉为“世界丝绸宝库”。该墓出土的彩锦,有两类品种:一为窄筘腰机织成的“阑干锦”,用杂彩纬丝起花,在极小的面积中组成不同形状规矩的图案,甚至能织出车马人物逐猎猛兽的惊险场景;组织严谨,织造精工,为以往所未见,似为专供衣领边缘使用而制。一为阔幅大机织锦,有的织成通幅大单位花纹,以经丝起花,作对称规矩图案,横向分段织出双龙、双凤、对虎以及双人对舞等不同纹样。至于那些绣锦衾图案主题设计,有的用红黑两色搭配,绣成两两相对的虎形,与两龙一凤交互勾连,凤冠特大,作侧面钟形“郁金香”花式,整体形成一种壮丽无匹的效果,更显出当年绣工设计的巧思和艺术创造上的“锁丝法”,但在技术处理上却非常细密精巧。绣线色彩有的至今还十分鲜丽,如绛红、紫红、朱砂红、金黄、蓝、绿、黑、白等,其它可辨识的还有土黄、灰绿、深浅棕褐等色。

1972年,一座距今2100多年的西汉早期墓葬,在湖南省长沙市郊的马王堆出土。在这座古墓葬里,从尸体、棺椁到大批的随葬器物共有千余件。其中有丝织品、漆器、竹木器、陶器以及粮食等。丝织品包括目前已知的汉代丝织物的大部分品种:有绢、罗纱、锦、绣、绮等,花纹鲜艳繁缛,织工精巧。最珍贵的还有一幅彩绘帛画,画面图像用单线平涂的技法绘成,线条流畅,描绘精细,色彩绚烂。画的内容大致可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表现天上的景象,右上方有圆日,中绘金鸟;圆日下似为扶桑树,有八个小圆日,可能出自“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中间一部分,有一老年妇女拄杖缓行,前面有两人跪接,后面有三个侍女随行。这一部分描绘的大概是女主人(墓主)生前生活片段。中部下一段是宴饷的情况。下部由下到上,是由海到陆地的景象,有一巨人骑在两条大鱼身上,双手托举一白色扁平物,这扁平物可能象征大地。不知名的画家把神话故事和当时社会的生活组织在一个画面上,是我国现存2000多年前唯一的一件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珍品。

中国自古就有“锦绣山河”一词,就是借丝绸中的“锦绣”来比喻祖国河山之美德。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出2100多年前西汉古墓,出土的素纱禅衣,长三尺七寸,其重量却不足一两,“薄如蝉翼,瓢似烟雾”,它的精巧工艺轰动了世界。中国的丝绸不但织品精美,而且其产量也很可观。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东巡海上,封禅泰山,在北方长途旅行时,赏赐给臣僚的绢帛便有百万匹。当时以赋税方式从民间征收的绢帛就达500万匹。据估计当时要织500万匹绢,至少须用鲜蚕40万担。它不但反映了西汉时桑蚕生产的兴旺发达,也反映了丝织手工业的水平和产量的丰富。

中国丝绸外传最早见于西方《旧约全书》中,成书于公元前740-701年的《以赛亚书》所写的“丝人”就是指中国人。又在《以西结书》中也提到了蚕丝。考古学家还在苏联(今俄罗斯)南西伯利亚巴泽雷克古代墓葬中,发现春秋战国时代的丝绸鞍褥面,上面绣着精美的凤鸟穿花纹样。据德国雅谷比教授说,公元前325年印度孔雀王朝时,有《考铁利亚》一书,内有“支那产丝、其丝货有贩运至印度”等语。可见中国丝绸的外传,可上溯到公元前8世纪,至迟在公元前四世纪初已传至印度和西方各国了。把丝绸视做天堂服装的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都称中国为“赛里丝”,意思是产丝的地方。在《旧约全书》的《以赛亚书》里记载:中国人为“赛里斯”,意为“丝国人”,把中国誉称中国为“丝国”。罗马诗人称赞中国丝绸比鲜花还美丽,比蛛丝还纤细。罗马的凯撒大帝穿上了中国丝袍看戏,被认为是空前的豪华,引起了全场的轰动;罗马的贵族女郎都以能穿上中国丝织品的透明衣裙为荣。

中国丝绸是如此精美,使西方人士为之倾倒,丝价也随之飞涨,竟与黄金价格相等。中国丝绸逐渐成为古代国际贸易中运销最远,规模最大,价格最高,获利最丰的商品。《盐铁论》说,中国用二丈素绢,就能从西城换回几万钱的货物。商人“因利有十倍”,于是竞相到中国贩运丝绸。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