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华的头像

陆相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28
分享
《丝路千年萦梦回》连载

第七章 古城楼兰

在丝绸之路古道上,最令人向往而又神秘莫测的,大约要数玉门关以西茫茫沙漠里的楼兰故国了。楼兰,这是一个曾经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字。为了打通东西方之间的交通,扫除阻拦商队的劫掠势力,多少英语红的将士捐躯在罗布泊边,暴尸于流沙之上。在敦煌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些传说:有人看见身着盔甲的士兵中箭后倒在沙漠里,尸体现在仍未腐烂:有人夜行,听见沙漠深处传来激烈的兵器格斗声和阵阵喊杀声。楼兰四周,是广袤四、五百公里杳无人迹的沙漠和戈壁。大地在千年烈日的照射下,显得像火烧过似的焦枯。天上经常是晴空万里,偶尔飘来一片乌云撒布雨露,没等降落地面,便被干燥的空气蒸发掉了。处在亚洲大陆深处的楼兰,大概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方。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湿润气流都很难达到。塔里木河、孔雀河的河水,在楼兰西边很远的地方便已断流。从前浩渺的罗布泊也早已干涸,露出坚硬的含盐的湖底。从前茂密的胡杨林,现在成了怪模怪样的枯干。

公元399年,中国著名的和尚法显和四个同伴沿着丝绸之路到印度求经,曾经路过这片干旱的土地,他说这里的景象是:天上没有鸟,地上也没有走兽。环顾四周,茫茫一片,全都是一样,甚至感到不知是什么地方。只有靠太阳来分辨攻难西北,以人骨识别道路,常有热风像魔鬼般出现,遇上了就有生命危险。根据中国史书《魏略》记载,丝绸之路北道出玉门关后,要经过都护井、三垅沙、居卢仓、沙西井和白龙堆,才能抵达楼兰。但是,上面那些古地名,除了玉门关和楼兰以外,都找不到了,因为这条古道的废弃已有一千多年。然而它的踪迹,人们仍然可以寻觅。

古代的罗布泊,是一个规模大的水体,今天则留下一圈圈明显单位湖水退缩的痕迹。干涸的湖底除了坚硬的盐矿结晶以外,有的地方则是丛生的怪柳和成片枯死的芦苇。湖岸的地形页比较复杂,多半是些高大的土崖。而在罗布泊东北迤西的岸上,这些土崖一律向北向南排列,宽约至50公里,老远看去,宛如一垛垛高厚的城墙,又像一条条把头伸向罗布泊的土龙,走在土崖之间,真有身临城市街巷的感觉。这就是中国古书上说的“龙城”,它是由强劲的北风吹挂而形成的。“龙城”南面濒临湖水的一个半岛上,有一片倒塌的房屋,房屋的大部分已埋在土中,而地面则露出些房粱、房柱。这就是一个名叫土艮的古代遗址,它表明这里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食宿驿站。果然,人们在土艮附近的不远的地方发现了古代较为宽敞的道路,路中还隐隐能见到车辙。

楼兰城西的古道看来是沿着孔雀河去焉耆的。焉耆,《汉书·西域传》的焉耆国,又称乌夷、阿耆尼,今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附近。因为河岸南面是浩瀚的沙漠,河岸北面则是戈壁和草木不生的库鲁克山,只有河流附近才水草茂盛,胡杨树丛生。虽然河水早已断流了,但河床中至今还生长着不少罗布麻和怪柳。而在河谷岸边的阶地上,人们看到了许多居民遗址,残碎的陶片经常可见。显然,古代商旅只有经行这里,才会得到饮水和食品供应。

沿着孔雀河再往西行,在离楼兰城二百公里的铁干里克附近,则有一座圆形的因半故城,城中建筑已经荡然无存,但北郊高阜上却有一座佛塔和寺庙遗址,从因半往西,则可陆陆续续地看到一些烽火台残存,它向人们清楚地表明,这就是古代的丝绸之路。楼兰故城四周全被一种叫做“雅丹”的地形所包围。长期的强劲的东北风,把本来是孔雀河泥沙淤积的三角洲地面剥蚀成一条条三、五米高的深沟,比较坚硬的地方则保存了下来,形成一道道陡峭的土岭。穿过土丘丛集的“雅丹”地形,始能进入楼兰故城。城里到处都是残存的房屋,屋顶都没有了,但房柱、墙壁乃至门框却依然存在。墙壁一律都是用树枝编篱再抹上黄泥做成的夹墙,虽然简陋,但也表明冬季这里的气候不太寒冷。楼兰城中心,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西边的土坡上,有一排三间宽大的房屋残迹,墙壁则是用本地少见的土坯砌成的。据说,这里是官府衙门的所在地,广场东边也有一个高坡,坡上又有一座十分壮丽的佛塔,巍然高耸,很有气魄,佛塔南面,则是坍塌了的寺庙建筑,巨大的“人”字横梁使人可以想象那殿堂的宏伟规模。

中国的桑蚕传到西方,大约是在东罗马帝国哲斯丁皇帝的时代(公元527——565年),柏罗科辟斯记述说,有印度僧人抵君士坦丁堡,探知哲斯丁不愿向波斯人买丝,便前去献策,说他们曾长期居住在于阗(今新疆和田),对蚕丝甚有研究,丝自一种虫的口中自然吐出,只要取得虫卵孵化,便可获丝。哲斯丁大喜,命其去印度取回虫卵,孵化后用桑叶喂养,于是罗马得以自产蚕丝。于阗桑蚕历史悠久。公元3世纪,于阗王自鄯善获得蚕种以后,非常珍贵,专门建了鹿射僧伽篮,并由王妃订立制度,刻在碑上,每得蚕茧,需等蚕蛾飞出后才能取丝,任何人不得违犯,否则神明不佑。

据唐玄奘说,鹿射僧伽篮就在于阗王东南二、三公里处。古代的于阗国都,在今和田城南偏东约25公里玉珑喀什河西岸的广阔阶地上,地名叫麦里克阿瓦提,又叫什斯比尔,南面可以望见昆仑山前的小山,峭若锯齿。遗址上的建筑几乎全被夷平,四处遍布各种陶片。有夹砂红陶,也有制作较精的细泥红陶。遗址北部有一用卵石砌成的两米余的高阜,原为制陶的窑。其西南,则有被毁的十多间房舍,早先曾在这里出土了不少泥塑佛像及残肢。鹿射僧伽篮则踪影全无。洛甫县城北面 十七公里玉珑喀什河东岸的阿克斯比尔遗址,除了留下一百多米的圆弧状的古城以外,也是荡然无存。根据中国史籍记载,古代的于阗有寺庙100多所,僧侣5000多人,可见当时自印度传来的佛教流行之盛。《大唐西域记》载于阗“国上乐音,人好歌舞,“文字宪章,聿遵印度,微改体势,粗有沿革”。这从陆续发现的于阗文文书得到证实。它表明自“丝绸之路”开辟以后,这里更多地接受印度文化的影响。近年在皮山县设瓦发现的大量佛像陶苑,尤其明显具有犍陀罗影响的建筑装饰花纹陶范,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丝绸之路的畅通,使莎车成了一个重要的贸易商埠。这里东接和田,南达帕米尔,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此外,它又可北去巴楚、西至喀什,与丝绸之路的北道相通,交通位置十分重要。东来西往的商队,以及旅行家,比如玄奘、马可•波罗,都往往经过这里。直到二十世纪上半叶,这里还住了许多来自克什米尔、印度、阿富汗的商人。他们多半经营丝绸,每逢有人到卖加朝圣,也往往带上些丝绸,一路走,一路卖,作为旅费。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