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陕西马萌的头像

陕西马萌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011/17
分享
《鏖战过后是曙光》连载

第三章 兵进黄龙:初战黄龙山麓

虬龙原下人曰:在陕北战场上,蒋介石就派出了自己的得力战将胡宗南,集中兵力攻占中共中央所在的延安这一政治中心,以图提升士气,消除解放军在中国整个局势中的政治影响。胡宗南在短短九天时间里,集结了几十万兵力,开始向延安发起了进攻。不过在进攻过程中,整个国民党军好像想用力撞门却发现门没锁一样,着实被晃了一下,竟然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占领了延安,这是空城计吗?其实,毛主席他老人家雄才大略,认为胡宗南此次来势汹汹,虽然也可取胜,但势必付出不小的代价,与其“舍人留地,人地必失”,不如“舍地留人,人地必得”,于是下令整个中央和军队撤出延安,以保存有生力量。


毛主席说“我们还是要回来的”  1947年3月,蒋介石把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其重点进攻方向之一就是陕甘宁边区,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当时,国民党军在西北战场有23万人,主要是第l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嫡系将领胡宗南指挥的部队,装备精良,盛气凌人。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则不到3万人,而且装备极差,补给困难。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以整编第1军、第29军所属6个整编师15个旅共约l4万人,分别从洛川、宜川出动,指向延安。彭德怀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身份部署延安保卫战,掩护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转移。西北野战军教导旅、警备第3旅、第l纵队等部在延安以南的临真镇、金盆湾、牛武、茶坊等地构筑纵深阵地,依托有利地形,进行抵抗。国民党军以近百架飞机、大量火炮掩护进攻,对延安进行狂轰滥炸,西北野战军在极端困难情况下英勇作战,节节抗击。 



1947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由彭德怀出任西北野战兵团统帅,担负起直接指挥西北战场作战的任务。1947年3月18日,国民党军已兵临延安城下,直到傍晚,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领导人才离开延安。延安保卫战进行了七天七夜, 1947年3月19日,国民党军占领延安。毛泽东临走时对彭德怀说:“蒋介石进攻延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要回来的。”

解放战争进行了8个月后,国民党军战线延长,兵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1947年3月起,被迫由全面进攻改为对山东和陕北两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企图在战略上实施两翼突破,尔后钳击华北。

宜川瓦子街战役  宜川瓦子街战役,发生于1948年(民国37年)2月至3月。是西北野战军在宜川城和瓦子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围城打援战役。

西北野战军经过9个月的作战,歼灭国民党军7.1万余人,而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由原来两个纵队又两个旅2.5万余人,发展到5个纵队11个旅7.5万人。陕甘宁边区被侵占的地区不仅大部收复,而且与晋西南解放区连成一片。特别是经过新式整军运动,广大官兵的阶级觉悟空前提高,刻苦练兵,积极求战,为转入外线作战创造了条件。

1948年初,胡宗南集团的9个整编师28个旅中,有11个旅用于豫西、晋南和陕南地区,在陕甘宁边区周围只有17个整编旅。胡宗南为确保延安、洛川、宜川各据点,阻止西北野战军南下,采取了“机动防御”的部署,以主力整编第二十九军两个整编师为机动兵团,集结于延安以南的洛川、黄陵、宜君地区;以整编第十七师和陕西保安第十一团守备延安和维护延安到鄜县的公路交通线;以整编二十四旅(欠七十二团)守备宜川;以整编第二十四旅七十二团和陕西保安第六团驻守韩城和禹门口,控制黄河渡口;以暂编第二旅、新编第九旅和陕西保安第三团等部驻守铜川、三原等地,以保护咸铜铁路及咸榆公路的交通补给线。

根据胡宗南集团兵力的部署,西北野战军决定采取“围城打援”战术,用一部兵力进攻宜川,吸引对方来援。集中主力,消灭增援之国民党军。2月12日,西北野战军第一、三、四、六纵队,分别从绥德、米脂、清涧、安塞地区向南开进,并命令第二纵队从晋南曲沃地区出发,经禹门口渡黄河参战。同时派出20多名侦察人员潜入黄龙地区侦察敌情、地形。16日,部队进至延安以东金沙镇、甘谷驿、延长地区隐蔽集结,进行战役准备。17日,西北野战军又在延长以南的佛古原召开旅以上干部会议,研究战役部署,区分作战任务。决定以第三、六纵队各一部围攻宜川,集中第一、二、四(欠骑兵第六师)纵队和第三、六纵队各一部合力打援。

2月22日,第三纵队和第六纵队向宜川攻击前进,肃清城周围地方武装,扫除外围据点后,于24日将宜川城包围并发起进攻。至27日,突破国民党守军外围防御阵地,先后占领了老虎山、万灵山、外七郎山等防御要点,将守军压缩于城内。整编第二十四旅旅长张汉初连电胡宗南和刘戡,呼援求救。这时,第一纵队、第四纵队进至宜川西南的瓦子街以北指定地域集结,待机打援。第二纵队于23日由禹门口强渡黄河,向宜川西南圪台街地区开进。

胡宗南得知宜川被围后,除令宜川部队坚守待援外,急令整编第二十九军经瓦子街轻装驰援。2月26日,刘戡率整编第二十七、九十师共4个旅2.4万人的兵力,由洛川、黄陵、宜君等地区出发,沿洛宜公路驰援,27日进至瓦子街地区。28日继续东进,企图当日赶到宜川。上午10时,先头部队进至任家湾、丁家湾地区,遭到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独立第五旅和第六纵队教导旅第二团的阻击,前进缓慢。至14时,其先头部队被阻于宜川西南丁家湾以西地区。刘戡判断西北野战军阻援部队兵力不大,不能阻其前进。当晚,命令全军就地宿营,并收缩部队,形成环形防御,准备次日继续东进。

入夜,天降大雪。西北野战军各纵队顶风冒雪,隐蔽地向整编第二十九军接近。于29日拂晓发起进攻。第一纵队从瓦子街以西沿洛宜公路向援军侧背猛攻,歼其后卫警戒部队后,于6时许攻占瓦子街、乔儿沟北山阵地,切断援军退路。第四纵队由北向南,第三、六纵队各一部由东向西,发起猛攻。刘戡发觉前进道路被堵死,后路被截断,全军已陷入包围之中后,企图集结突围。此时,由于第二纵队尚未到达瓦子街以南高地。第二十九军正向该地集结,企图控制南逃道路。在此紧要关头,第一纵队领导令第三五八旅七一四团附七一五团1个营,向瓦子街东南山攻击,截援军南逃退路。该团迅速向南山攻击,占领阵地。援军为夺回已失阵地,以整编第九十师两个团的兵力猛烈反扑。第七一四团的勇士们与援军反复肉搏争夺,激战终日,打退援军30余次冲击,在不到200平方米的阵地上,毙援军近千名,控制了瓦子街东南山高地,封住了援军南逃的惟一缺口,为全歼第二十九军创造了条件。

此时,整编第二十九军已全部钻进西北野战军设置的“口袋”里,刘戡决定分路突围,均遭失败。3月1日9时许,西北野战军全线发起总攻。第一纵队沿洛宜公路及其两侧由西向东,第二纵队由南向北,第三纵队独立第五旅由东北向西南,第四纵队由北向南,第六纵队(欠2个团)由东南向西北四面勇猛攻击。刘戡见突围无望,急电胡宗南,发出“败局已成”的绝望哀鸣,用手榴弹自杀身死。至16时,公路两侧的国民党军阵地全部被西北野战军攻占。沟内国民党军,狼奔豕突,纷纷投降。至17时许,两个整编师全部就歼。

西北野战军围攻宜川部队,继27日夺取城外据点后,连续发起攻击。独立第二旅一部于29日突入城内,歼守军1个营。因内七郎山、凤翅山未克,遭守军火力瞰射,不能立足,又从城内撤出。瓦子街地区援军被全歼后,西北野战军攻城部队对宜川城发起总攻。第三纵队独二旅再次从小北门杀入城内,迅速夺取了内七郎山,并攻占炮兵阵地,利用缴获的山炮支援教导旅攻打凤翅山。第六纵队教导旅一团在新编第四旅十六团配合下攻占凤翅山主峰,随即也攻入城内。至3日8时,全歼守军整编第二十四旅5000余人。至此,宜川战役胜利结束。

此役,全歼胡宗南集团主力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部、整编第二十七、九十师及整编第七十六师二十四旅,共计5个整编旅2.94万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中将整编军长刘戡自杀身亡,击毙中将整编师长严明及整编第三十一旅少将旅长周由之、第四十七旅少将旅长李达、第五十三旅少将副旅长韩指针。俘获整编第二十九军少将参谋长刘振世、整编第二十七师少将副师长李奇亨、整编第九十师少将参谋长曾文思、整编第二十四旅少将旅长张汉初。这一战役的胜利,粉碎了胡宗南阻击西北野战军南进的企图,改变了西北形势,打开了西北野战军南进之门户,为继续发展外线进攻作战,消灭胡宗南集团有生力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亲历者回忆——血战瓦子街  刘富全,1930年出生于山西岚县天洼村,1945年入伍至1978年转业。作为瓦子街战役的亲历者,他讲述了关于这场战役的所见所思。

1947年国民党胡宗南部重点进攻我党中央、毛主席所在地延安,党中央主动撤离了延安。我所在的358旅714团采用毛主席的“蘑菇”战术,在陕北广袤的土地上把国民党军队拖得疲惫不堪,到1948年初胡宗南部已是强弩之末、疲弱之师。1948年2月24日,我军遵照毛主席“围点打援”的战略方针包围了宜川,同时在瓦子街地区设下伏兵,胡宗南急命刘堪率整编29军由洛宜公路驰援。28日刘堪部在瓦子街地区陷入我西北野战军包围,29日我第一纵队占领瓦子街,断敌退路。3月1日我第四纵队由北向南;第二纵队由南向北;第三、六纵队的主力由东向西同时向敌发起总攻。

瓦子街战役打得很悲壮,到处都是枪炮声和喊杀声,双方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我们七一四团在这次瓦子街战役中打的最苦最顽强,在任世鸿团长率领下连续夺取了南山数个阵地,死死的堵住了敌军南逃去路,我们阵地对面是敌二十九军和九十师的指挥部所在地,是敌突围的主要突破口,所以敌人不惜血本,向我七一四团占领的阵地发动一次次的冲锋,战斗进行得相当残酷。

我们的团长任世鸿在战斗中身先士卒,亲临一线参加作战指挥,不幸以身殉国。二营六连一百四十多人打得只剩下几个人仍在顽强战斗,像一块啃不动、砸不烂的硬骨头牢牢守在阵地上,六连的这种“硬骨头”精神,后来名扬全军,六连也被中央军委命名为“硬骨头六连”,成为全军学习的榜样。六连二班班长刘四虎以一把刺刀与十几个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接连刺倒七个敌人,威震敌胆。他自己也被敌人捅了几刀,昏倒在战壕里,后来被增援的同志救出。

   瓦子街战役打得很艰苦。战役发起时正值寒冬,我印象里是一九四八年的正月里,天气滴水成冰。部队吃住都是在野外,每天的伙食顶好就是吃上一两顿煮玉米粒。就是这煮玉米粒送到前沿阵地也冻成了冰坨,根本无法下咽。战士们冻得浑身发抖,吃不上饭肚子饿的发慌,好不容易送上来的饭又实在是没有办法吃。我那时在后勤,条件比较好的,晚上也只是睡在老乡晾玉米棒的架子上,铺一块破布,盖一席薄被,到了夜深时分冻的根本无法入睡。而前沿部队的战士设伏七、八天,一直都是趴在野外的雪窝里,其艰苦情况可想而知。

至1948年3月1日下午,我设伏部队将刘堪四个旅、八个团共计两万四千余人全部歼灭,敌二十九军军长刘堪绝望之中自杀身亡。援敌被歼后宜川守敌开始动摇,2日我围城部队发起攻击,3日攻克宜川县城,全歼守敌一个旅计五千余人。瓦子街战役我军共歼敌一个军部,两个师,五个旅共计三万余人。我军也有包括团长任世鸿在内的5287名将士壮烈牺牲,可以说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宜瓦地区的每一寸土地。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夙愿,那就是到红色延安去看一看。延安是革命的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在此居住长达13年。期间,延安窑洞昼夜通明的灯火,映照着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航程,延河两岸、宝塔山下,凝聚了无数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毛主席、党中央在这里领导指挥了史诗般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特别是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毛主席运筹帷握,决胜千里,带领党中央机关在陕北广褒的土地上,和发动内战重点进攻延安的国民党军队巧妙周旋,最终取得了西北战场胜利,直至全中国的解放。

在“延安保卫战”的历程中,我作为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三五八旅七一四团的一名战士,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攻榆林,打宝鸡,塵战瓦子街,转战于陕西南北,几乎走遍了北到神木、榆林,南至白水、宝鸡的陕西大部分地区,却唯独没有到过延安。

去延安,看一看毛主席、党中央的所在地,看一看自己曾经浴血奋战保卫的延安,成了我心中挥之不去的热切向往,并且随着逐渐步入耄耋之年,这种向往与日俱增。

2013年五月一日,两个儿子陪我一起朝着红色根据地延安出发了。过了延川不久,我们终于看到了那标志性的宝塔,延安到了!

五月二日,我们的即定目标是杨家岭。杨家岭,位于延安城西北2.5公里处。当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均在此办公。中央领导同志多数亦在此居住。党中央在这里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和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杨家岭,我们参观了中央大礼堂、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人旧居。中央大礼堂内是保持原貌的七大会场,主席台会标上方的“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红色字标依然醒目可见,墙壁上插着小红旗的座杆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口号依然清晰。我们置身于会场当中,仿佛聆听到了毛主席致七大闭幕词《愚公移山》时的洪亮声音。

杨家岭的住所确实寒酸土气,但这里因住着矢志不移地坚守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坚持着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的当代中国化的马列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才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也使这陋室变得充满魅力。在毛泽东时代,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筑成了坚不可摧的铁壁铜墙,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生活虽然清贫但却快乐着。在杨家岭,在枣园,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这使我感到多少有些意外,在现今这样一个金钱崇拜的时代,居然仍有如此多的人和我们一样,向往延安,崇尚红色旅游,而这种热情有增无减,包括近几年来再次出现的毛泽东热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延安精神,如此热烈的追寻和向往,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伟大、最可歌可泣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革命实践的精神积累;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崭新表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参观革命圣地,有感慨,有惊叹!形形色色的游客从四面八方而来,来寻求、来瞻仰、来探索、来解除内心的困惑和疑问!

下午,按计划行程,我们离开延安,经甘泉、富县向宜川县的瓦子街进发,拜谒瓦子街烈士陵园是我们这次延安行的重要事项,这里安葬着在瓦子街战役中阵亡的五千余名烈士。其中就有七一四团团长任世鸿。在瓦子街战役时,我在七一四团团部当通讯员,可以说和任团长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在瓦子街战役中,任团长壮烈牺牲后,安葬在战场对面的一个背山临河的山坡上。而其他牺牲的烈士们基本上都是牺牲在哪里,就埋在哪里。当时因为没有集中埋葬烈士,所以也就没有烈士陵园。只是在一年以后,才派部队又回到当年的战场,把烈士们遗体集中到一块,形成了初步的烈士陵园。

   陵园位于当年瓦子街战役主战场—今瓦子街镇政府所在地,步入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矗立的纪念碑。碑座为正方形四面,有八级台阶,象征1948年,碑身为两个断面,象征2月,碑高28米意指瓦子街战役是28日打响的。

绕过纪念碑,后面就是烈士们安息的墓区,在茂密的松林中,分布有239座水泥墓冢,遗憾的是这些墓冢絕大多数是无名的合葬墓,有名有姓的只有团长任世鸿、参谋长武志安和一位副营长陈占彪。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成千上万的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没有留下遗产,甚至于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是他们打下了江山一片红,开创了属于人民的新中国,他们永远值得我们后人缅怀纪念。

初战黄龙山麓  黄龙山麓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西北野战军发动的“八大战役”之一,战役自1948年3月5日起,至4月12日结束。西北野战军为扫清渭河以北分散守备之国民党军,集中第1、2、3、4、6纵队发动攻击。因天气恶劣,敌军行动谨慎,无歼敌良机,所以战役至12日结束。黄龙山麓战役,我军歼敌3000余人,扩大与巩固了黄龙分区,使西北

解放区与晋绥、晋南连成一片,解决了我军的粮食问题,使我黄龙分区与关中分区相互呼应,孤立了延安守敌,为解放延安创造了条件。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1947年10月2日,黄龙第一次解放,在原黄龙设治局(民国三十年〈1941〉2月16日,设立陕西省黄龙设治局,始为县级建置)的基础上,从周边洛川、宜川、韩城等县活出部分镇村,如韩城的白马滩镇等,成立黄龙县,归陕甘宁边区政府黄龙分区辖管。1948年3月1日,闻名的西北大捷——瓦子街战役胜利结束,黄龙县第二次解放,属陕甘宁边区,归延安分区专员公署管辖。

据《黄龙县志》记述,狭义的黄龙山,古为黄崖山,明代在该山西麓台地修筑堡城。《洛川县志》记载:“明县丞聂朝爵(四川人,监生)督修堡城,周二里五分,高二丈八尺,池深一丈,东西南门三、城楼四”。当堡城建成命名时,去“崖”、添“龙”字,称黄龙堡。《延安府志》载:“紫金关,旧在韩城县界紫金山,明嘉庆十八年(1539),移建黄龙堡内,名鄜城巡检司,迄清撤。”《洛川县志》载:“明末啸众出没灌莽中,实为险要,清初设神道岭营,扼其吭而捬其背,方足以资控制,其捕盗同知署。康熙十二年(1673)同知刘显第、二十四年(1685)同知许增龄皆有修葺,复改为直隶鄜州州同。嘉庆十年(1805),署州同朱华重修。黄龙庙在黄龙堡东南五里,明万历十四年(1586)建。”这里不仅是军事重地,也是关中通往陕北的交通要道。《陕西省通志》对黄龙山的解释是:“山高五里许,绵延数十里,盘衍如龙,土色皆黄。或云:山,常有黄云罩其上,仿佛如龙摇曳,故名。”由此可知,黄龙山是由古代梁山山脉的黄崖山演变而来的。黄龙县名依山得名,来源于此。黄龙山最高点为大岭饭店东北半公里处的山头(石寨子)海拔1783米;最低点为柏峪乡的白杨树咀村,海拔643.75米。

宜川、瓦子街战役敌军主力被歼,阻止我军南进的“重点机动防御体系被击破后,渭河南北、洛河两岸,延安以南20余县的广大地区,仅有135旅,整编第2旅、新编第9旅、骑兵第2旅共4个旅分散驻守铜川、耀县、三原、咸阳、临潼等地。新拼凑的第61旅守备洛川;其整编第17师守备延安孤城;黄龙山麓之黄陵、宜君、白水、蒲城、澄县、邰阳、韩城、石堡地区,仅有敌3个保安团及各县保警队守备。敌军后方空虚,胡宗南不得不“剜肉补疮”调回豫西之整编第1师、第30师、第36师、第65师、第38师及汉中的第203师至西安附近守备,以确保西安。但4个师尚在潼关以东,1个师在空运西安中。

宜川解放后,黄龙山广大地区随之迅速解放。西北人民野战军进行了短促的组织整顿后,决乘胜向南发展进攻,发起黄龙山麓战役。以扫清渭河以北分散守备之敌,截断延安、咸阳公路,继续扩大战果,扩大我军的政治影响,促使裴昌会兵团迅速回陕,更孤立延安守敌巩固老解放区,巩固与扩大黄龙新解放区,解决我军粮食问题。战役计划及部署如下:

1.第1、第4纵队由张宗逊副司令员统率,3月5日晨向崾崄镇敌72团攻击前进,歼灭守敌后向黄陵、宜君发展进攻,并首先夺取宜君,尔后以一部兵力控制宜君至铜川之间要点,主力即围攻黄陵歼灭守敌,准备向南阻击敌援军,向北堵击可能由洛川逃跑之敌;

2.第2纵队于3月5日晨向石堡攻击前进,歼灭陕西保安第1团,相机夺取澄县、白水,并歼灭该地区反动地方武装后,集结于白水、澄城机动地区,准备歼敌援军;

3.第3、第6纵队,以夺取洛川为目的,3月6日晨分道前进。第3纵队经旧县镇向洛川开进,主力进至洛川城东及城北,并以一部控制交道镇,对延安之敌侦察警戒,阻击可能由延安退逃之敌;第6纵队取道洛(川)宜(川)公路经旧县镇以南开进。主力进至城西及城南,以一部控制洛川以南之交口河地区。各纵队于3月9日完成围城部署后,即围攻洛川城,歼灭守敌;

4.以上各纵队完成当前任务后,如敌援军来援,则相机歼灭之,如援军不到,则西进开辟麟游山区根据地或北上歼灭敌第17师收复延安。

3月5、6两日晨,我军按预定计划开进。第1、第4纵队于3月10日向宜君攻击。宜君守敌乘我未将西门封锁之际,于10日向西突围逃窜,我遂占领宜君,但仅俘敌10余名,未能将敌追歼;我第3、第6纵队,于9日完成对洛川之包围,当晚即发起冲击,外围之敌逃入城内。10日晚,我军再次发起攻击,守敌拼死顽抗,同时因我攻击部队骄傲轻敌和天雨阻碍,两次攻击未克,遂构筑工事,准备再攻。我第2纵队于8日西渡洛河,歼灭了敌地方武装400余人。9日进至蒲城附近,准备攻击蒲城。

我军围攻洛川,解放黄陵、宜君,进迫蒲城,使胡宗南急令由豫西回撤之整编第1师、整编第34师、整编第36师、整编第38师、整编第65师等8个旅统由裴昌会指挥,组成第5兵团,由灵宝、陕州迅速回陕,以保守西安并相机增援洛川。其先头第36师第28旅及123旅于11日增防蒲城,保障其主力之机动。

根据上述情况,我军除以第3、第6纵队继续积极围攻洛川,诱敌北援外,第1、第4纵队就地集结,第2纵队撤至白水县附近集结,准备歼灭可能北援之敌。

困守延安之敌整编第17师于3月26日以独立第48旅(欠143团)附陕西保安第11团南下声援洛川,27日一进至甘泉。正当我军准备乘敌继续南进,以主力歼灭该敌于运动中,敌突然于31日回窜延安。

由于洛川敌军凭借险要地形和坚固设防,并以政治诱骗手段和连座法残酷统治,顽强抵抗,我第3纵队、第6纵队经22天的连续围攻,但由于宜川、瓦子街战役胜利后产生骄傲情绪,对洛川之特殊险要地形、坚固设防及守敌之顽强等估计不足,加之缺乏必要的攻城器材,以及天气恶劣等原因,虽部队作战勇猛,但侦察不周,协同不好,消耗了我军的战斗力和弹药,伤亡1500余人,洛川仍久攻不克;部署打延安南援之敌又因敌缩回未果。而南线之敌蠢蠢欲动,我决心围困洛川,主力西移,诱裴昌会兵团增援洛川,在运动中寻机歼灭之。4月5日敌裴昌会率5个师由铜川沿成延公路北进。但前而不进,行动极为谨慎,5个师猬集一团,日行15公里,夜退7公里,步步为营,齐头并进,7天行始52公里,我军未获歼敌良机,战役遂告结束。

黄龙山麓战役,我军虽仅歼敌3000余人,但达到了扩大与巩固了黄龙分区的预期目的,使西北解放区与晋绥、晋南连成一片,解决了我军的粮食问题,使我黄龙分区与关中分区相互呼应,孤立了延安守敌,为解放延安创造了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我军模范执行党的新区政策的实际行动,在群众中获得了极好的政治影响。粉碎了国民党长期在西北人民中的反动宣传,为西北人民革命战争继续发展和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支援与配合了中原战场及鄂豫陕解放区的斗争。

【解读】秦人曰:关于黄龙山麓战役的起止时间,“黄龙山麓战役-中外战争战役-专业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_百度百科”、“黄龙山麓战役(百度百科)”、“黄龙山麓战役(互动百科)”、“黄龙山麓战役(宁夏在线)”等众多史料、媒体记载为战役自1948年3月5日起,至4月12日结束。而《陕甘宁边区多媒体资源库——历史事件库》记载为“黄龙山麓战役,发生于1947年(民国36年)9月至10月。是西北野战军一部在白水、韩城、宜川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此记述与其他史料、媒体的记述不符,与“历史事件库”中“黄龙山麓战役”标题前的时间“1948.03”也不符,此记述应有误。黄龙山麓战役发生在宜川、瓦子街战役(1948.02.22-03.03)之后。为新中国诞生打下基础的一野的十次战役如下:

1.西华池攻坚战(1947.03.04),黄新廷力拔头筹,张贤约助攻得力。

2. 金盆湾阻击战(1947.03.12-18),罗元发一战成名。

3. 青化砭伏击战(1947.03.23-24),黄新廷勇立头功。

4. 羊马河伏击战(1947.04.13-14),罗元发和顿星云先后担当主攻,黄新廷打阻击也过硬。

5. 蟠龙攻坚战(1947.04.26-1947.05.04),顿星云和王尚荣再立头功。

6. 沙家店围歼战(1947.08.16-20),黄新廷、王尚荣杀敌在前,罗元发、顿星云、郭鹏、张贤约立战功。

7. 宜瓦战役(1947.02.22-1947.03.03),王尚荣、黄新廷威猛杀敌,罗元发、张贤约助攻给力,郭鹏、顿星云、杨秀山长途进击,大捷空前。宜瓦战役之后,西野发起黄龙山麓战役(1948.03.05发起),4月中旬,以一部兵力围困洛川,主力西进陕甘边区,调动、分散敌军,并展开西府陇东战役。4月21日收复延安。同年8月至11月间,西北野战军先后发起了澄合、荔北和冬季等3次战役。

8.冬季战役(即永丰战役,1948.11.14-28),黄新廷第一拨主攻,郭鹏、顿星云、杨秀山再度突击,王尚荣、罗元发、张贤约辅助上阵,战果辉煌。

9. 扶眉战役(1949.07.10-14),张达志当先锋,黄新廷任主攻,罗元发、张贤约辅助侧击,许光达领衔大败胡宗南。

10. 兰州战役(1949.08.20-26),罗元发攻占营盘岭,张达志突破狗娃山,黄新廷抢占黄河铁桥,一野攻坚创纪录。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