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龙原下人曰:大荔,旧称同州。周初,为古同国。“二华关渭水,三城朝合阳”是对同州区域包含的大抵概括,其中二华指华阴、华县,关即潼关,水为白水。三城指韩城、澄城、蒲城,朝为当时的朝邑县,余合阳县用全名。“大荔”一词追溯于先秦时期(远古人类产生时期至前221年)的游牧民族—大荔戎,周平王五十一年(前720年)建大荔戎国,族群之名派生为地名。西晋太熙元年(290年),大荔县名始。
消失在黄河下的县城——民国平民县设县之始末 渭南市档案馆众多珍藏中,有一册珍贵的地图吸引着众人的目光,那就是民国平民县政府测量队绘制的《民国平民县地图册》。薄薄的纸册倾诉着已经消失的县城往日的荣耀和繁华。
民国十八年(1929)设立的陕西省平民县,所处的地理位置大致位于今天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以东和山西省永济市以西的范围之内。在明清民国时期大荔县以东沿黄河西岸还设有朝邑县(该县于1958年撤销并入今大荔县),故平民县实际上分布在朝邑和永济两县之间的黄河两岸,形象称之可谓“跨河县”。
民国时期平民县曾经修建过两座县城,一在黄河东,是陕西唯一的河东县城,距民国永济县城仅有3公里;一在黄河西,即今大荔县平民镇。1950年,平民县并入朝邑县,该县存在的历史前后不过21年,却肩负着陕西招揽移民,开垦黄河滩地的重要使命。
民国时期平民县行政区划表如下(资料来源:《大荔县志》):
乡镇名 | 乡镇驻地 | 辖境 | 合计 |
博爱乡 | 新民村 | 一保(新立庄)6村,二保(平和)1村;三保(下八户)5村,四保(春和村)3村;五保(上八户)4村,六保(新民村)6村;七保(同田村)3村,八保(广济)7村;九保(新东社)7村。 | 9保42村 |
仁和乡 | 县城 | 一保(县城内),二保(县城内);三保(东来)1村,四保(里仁)1村;五保(豫安村)4村,六保(北科)2村;七保(南鲁安)1村,八保(北鲁安)1村。 | 8保1城 10村 |
自新乡 | 郝家庄 | 一保(严家庄)2村,二保(王家庄)2村 三保(郝家庄)2村,四保(沙梁村)1村 | 4保7村 |
大庆乡 | 大庆关 | 一保(西朵)1村,二保(南街)1街 三保(北街)1村,四保(北街)1街 | 4保4村 |
明德乡 | 民田村 | 一保(南靖安)3村,二保(民 田)1村 三保(民 田)2村,四保(南裕民)1村 五保(中裕民)1村,六保(北裕民)2村 | 6保10村 |
总计 | 5乡,31保,1城,73个自然村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民谚的由来。黄河自龙门顺流南下,至潼关一带并渭河汇入,朝、永两县所夹一段河道即在其中,历史上这里经常暴涨泛滥,屡经变迁,当地流传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民谚。据民国《平民县志》记载:黄河在明代隆庆四年(1570),河水泛滥,竟然西移十多公里,紧靠当时朝邑县城东门流过,原来紧靠黄河西岸的朝邑大庆关竟然位于黄河东岸十几公里,民国八、九(1919、1920)年后,黄河又逐渐向东移动,又紧靠着大庆关西流过。
这里作为河道变迁参照物的正是当时的平民县治大庆关城,也就是当地所称的“旧大庆关”。与旧大庆关相应,在“隆庆改道”之后黄河西岸又逐渐形成一处集镇,故称“新大庆关”;新大庆关是朝邑县以东一处重要的黄河渡口,为当时东西往来于秦晋之间的通关要津所在。
黄河东移与平民县的设立。黄河在民国年间东移了十几公里,朝邑东部一带空出大片河滩地,无人耕种。于是在民国十七年末、十八(1929)年初之际,陕西省政府呈文南京国民政府,因陕西省政府所属之朝邑、华阴两县滩地实有5700余顷之多,请求在朝邑县以东黄河滩地一带设立平民县,并以黄河东岸的旧大庆关为县城。很快,国民政府内政部正式批准设立平民县的建议,平民县顺利设立,县城就定在河东的大庆关城内。
据记载,当年设立平民县有几个原因:一是朝邑、华阴两县因黄河东徙而形成的5700余顷滩地,无人耕种,形成极大的浪费。二是滩地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得此处成为“土匪”聚集之区,对于周边地区的危害可谓不小。三是河道变迁使原属本方的土地因为河道的变动,而成为河“对岸之地”,况朝邑县城距黄河四十余里,对黄河东岸的土地难以形成有效的管辖,且黄河又为秦晋天然界限,时间长久后,若以河定界论,这更意味着陕西将失去黄河东岸的地权。民国《平民县志》记载:“滩地则自大河西徙至今,为秦晋交涉之一大问题。”陕方以设立平民县的方式,来加强对河东滩地的控制。
平民县设立后,随即颁布《整理滩地章程》招揽移民、垦殖滩地,并由此进行相应的社会管理。据建县数年以后,第六任县长程范在向省府民政厅的呈文中说:“自设治以来,均经招民依照《整理滩地章程》承垦;自民十八至今六载,以前之荒地,均已开垦成熟,村庄林立。”
民国二十二年平民县城大庆关陷入河心。事实上,明清之际的大庆关早有设城之制,然而多因河道摆动、水患殃及,致使城垣等皆“漫为丘阜”。而渭南市档案馆珍藏的《民国19年平民县城图》则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平民县城的情景,县城东西不到五里,南北不过六里;城内分布有中山大街、民众大街、新民大街、五权巷等,有县政府、教育局、公安局、邮代办、建设局、财务局等政府机构。各类城市基本设施俱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生活在此地的人们,伴随着县城西门外的黄河涛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出色地完成了陕西开垦滩地、沟通河东河西的重任。
然而黄河的摆动趋势正是不断向东移动,据《大荔县志》载,民国二十二年(1933),黄河东流永济故道,平民县城大庆关陷入河心。可见,大庆关作为县城只有短短三年时间,不久即遭黄河水覆之灾。无奈之下,民国二十五年(1936),政府将县城迁往河西的平民镇,即今日大荔县之平民镇驻地。
在渭南市档案馆珍藏的《民国31年平民县城图》《民国33年平民县城图》则直观地反映了县城迁移到河西平民镇的发展变迁情形。(资料来源:《各界导报》陈凯华)
平民起义 第一次平民起义失败后,中共平、朝工委安排王子敬以伪装收复朝邑的假象,取得国民党的信任,而被任命为平民县县长。王任职后,立即对平民保警队的力量进行了调整。并给自己组织了20多人的卫士队,为二次起义作好准备。
1948年冬至1949年春,子敬曾几次“奉命”派保警队进剿韩增友领导的游击队,因与韩早有默契,一出城就“鸣枪示意”,并按惯例向八区专署报告销差。春节后,王汉卿获知国民党八区专员韩子佩已侦知子敬为共产党员,拟假朝邑开会之机逮捕子敬,遂将此情转告子敬。后经慎重考虑,即派第一中队长陈钦章带队奔平民西北方向,鸣枪作假进剿。霎时枪声大作,子敬即电告专署:“共军有大活动,可能要袭击平民,请速派部队增援。”时专署已自顾不暇。第二天黎明电话通知子敬到朝邑开会,子敬即带10多名卫士全副武装赴会。先将所带之假情报交给韩专员的随从,便郑重宣称:“昨晚敌情非常严重,我率保警队全力进剿,始暂北撤,请不必多议,立即增派部队行动乃为上策。”韩专员听后,觉得子敬根本不像共产党员的样子,便多方劝慰,令其速回平民,设法全力进剿。王灵活机智的应变策略斗争,终于迷惑住敌人,化险为夷。
1949年2月,东府工委副书记王俊在合阳綦南村召集苏史青、罗文治、韩增友、王汉卿等人的会议,研究部署配合野战军主力部队发动春季攻势及解放东府地区的有关问题。决定由王子敬在平民发动起义,苏史青具体领导,王汉卿任联络员。3月1日,东府工委决定平民于3月4日拂晓组织起义。子敬接上级决定后,召集有关党员作了研究部署,决定起义以陈钦章中队为主力。
3日午夜后,子敬主持召集了保警大队大队长、中队长和县政府10多名人员会议。决定由陈钦章中队负责街道戒严,抽一个排收缴警察局武器,并逮捕警察局长刘鸿义,其他中队保持戒备。由徐作云率卫士队,负责对民众自卫总队及国民党派进平民的情报组主要分子与特工人员,以“通共”嫌疑全部逮捕。凌晨4时行动,皆顺利完成了任务。共拘捕主要敌对分子40多名。至此,正式宣布起义。立即成立了平民县接收委员会,代行县人民政府职权。张贴了安民告示,平民县由此荣获解放。
据《大荔县志》记述,王子敬(1896~1971),字振声,平民县严家庄人。青年时期曾为人佣工。民国四年(1915)当兵,在陕西陆军和国民军中,历任班、排、连、营长和骑兵团少将团长。民国十六年(1927)在国民军47军84师高桂滋部任营长。民国二十三年(1934)返乡,任平民县农会理事长和保安大队附。抗日战争爆发,先后两次受朝邑驻军警二旅旅长孔从洲和预一师师长冯龙派遣,率领七八十人去山西永济开展游击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以预一师中校联络员名义在永济收编日伪军数千名,并任挺进军少将司令。随后,率原部返回朝邑安仁镇,被诬陷缴械扣押西安,经高桂滋营救出狱。接任国民党平民县自卫总队附兼保警大队长。
民国三十六年(1947)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朝邑“九三”起义成功,东府工委决定,于次日由合阳支队和朝邑起义部队各一部将平民县包围,由子敬在内部发动起义。由于协助起义部队未能按时到达,后来,在接近县城时,双方误会,城内先行开枪,合阳支队负责人史建堂负重伤,子敬只好将保警大队撤出城外脱离接触。协助起义部队进入城内,并商妥天黑以前撤离,由子敬率部鸣枪进城,以示平民县经过他战斗“收复”。接着,朝邑起义部队按计划撤离,又由子敬率部“收复朝邑”。荔北战役后,平民县长以“擅自处理俘虏”为由,撤去子敬自卫总队附和保警大队长职务,但子敬却为八区专员韩子佩和驻军兵团司令裴昌会所赏识。裴昌会认为“子敬老将出马,一个顶两,收复平民,又收复朝邑,是一位英雄”。由专署报请委任子敬为平民县长。裴并赠给六○炮3门,机枪2挺和部分步枪与子弹。子敬表示要“勉力效命”而实际是待机行动。
平民第一次起义失败,平朝工委认为主要是共产党在平民党、政、军中力量不足。子敬接任县长,对平民保警大队做了较大的调整。在民国三十七年冬至三十八年春(1948~1949),多次派遣保警队佯装围剿游击队,出城即放枪,回来就报功。时党组织获得情报,国民党八区专员韩子佩已侦知子敬为共产党分子,拟借朝邑开会逮捕。于是子敬在会前作好计划,派出部属在城外大放其枪,并急电专署:“敌军有大部队活动,可能袭击平民,请速派部队增援”。黎明去朝邑开会,一到即送上情报,并大发议论:“敌情十分严重,我们如何全力进剿,不必多议,请即派部队协助行动……”韩觉得子敬不像共产党分子,多方劝慰,令速回平民全力进剿。1949年3月,子敬奉令配合解放大西北,率保警大队400余人第二次起义成功,共拘捕国民党主要分子40余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子敬历任平民县林场场长、地区农场场长和省许庄农场副场长,1956年退休。“文化大革命”中,在狱中含冤而死。中共渭南地区农垦局核心小组于1978年12月为子敬平反昭雪,开了追悼大会。
解放大荔 蒲城、富平、耀县等县解放后,胡宗南以11个师之兵力,集结于三原、咸阳以北地区,三十六军除以一个团配合地方团队防守大荔马坊渡地区外,其主力守备渭河南岸华县至渭南线,八十四师守潼关。
西北人民解放军主力,集结于淳化、富平地区进行整训,并协同地方开展新区群众工作。以第六军及骑二旅东进,协同东府分区攻歼大荔、朝邑、平民地区之敌,以解放东府地区。
1949年3月3日,人民解放军第六军进至渭南凭信、孝通地区,当晚第十六师经伍家、官池,第十七师经羌白、石槽线攻击胡之三十六军八十四师二五二团之第二营。该营闻讯南窜,被歼大部。一部逃至东、西海棠,亦被骑二旅追击歼灭。
4日拂晓,解放军第六军之十六师、十七师渡过洛河,东府分区部队、大荔县大队均进至大荔城郊,与第六军合围了县城,用炸药轰开了西门,直冲城内。县自卫团全部交械投降,大荔解放。12时东府部队继续东进,二次解放了朝邑。平民保警队300余人,由代县长王子敬率部起义,二次又解放了平民,战斗遂告结束。
此次战斗,共歼敌1200余人,包括胡宗南正规军三十六军一个营,地方武装一个团,一个特务队,投诚300多人。
虬龙原下人曰:民国三十八年(1949),2月20日至3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发动春季攻势,歼灭国民党军队6939人,解放大荔、朝邑、平民等县。(《渭南市志》第1卷〈刘百宽〉56页)
解读:1949年3月4日拂晓,解放军第六军十六师、十七师和大荔县大队合围了县城,用炸药轰开了西门,直冲城内,县自卫团全部缴械投降,大荔解放,大荔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姚一征任县长。12时,东府部队继续东进,二次解放了朝邑。平民保警队300余人由代县长王子敬率部起义,二次解放了平民,战斗遂告结束,战斗共歼敌1200余人。5月,中共大荔县委和大荔县人民政府逐步建立了大荔市、平原、许原、商颜、洛滨、羌白、沙明、华至、沙苑和渭阳等10个区(市)委,9个区公所和1个市政府。接着,又陆续建立了65个乡,419个村政权。后缩编为6个区,49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