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麋鹿美丽的头像

麋鹿美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0/19
分享
《童年纪事》连载

第五章 大姑粜米

葡萄1曝光.jpg 

大姑粜米

大姑是祖母九个子女中的一个,却是我心中最尊敬爱戴的一个人。

大姑生于一九四零年,旧中国还没解放,新中国还没有成立。大姑的童年是在旧社会里度过的。

最记得大姑说,佬东是直眼睛。佬东就是日本鬼子。日本鬼子在家乡田野里乱串乱开枪,好些人都被无辜打死。但大姑有个经验,那就是日本鬼子的眼睛是直的,追一个人,只要你一转弯,多半可以逃脱一场劫难。

很困惑,日本鬼子的眼睛,怎么是不拐弯的直眼睛呢?他们的眼睛是没有余光,目中无人?再或是日本的交通比我们的发达,看管了直线大道,看不见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或是害怕中国红军的游击战,害怕乡间小道上有地雷炸弹?

总是边听大姑这样讲,边心底充满了疑问。

大姑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讲到队里的周长爹,挑着箩筐,躲过了日本鬼子的枪弹子,就开心的哈哈大笑。

周长爹被日本鬼子的枪弹子追的到处跑,稻谷地里,田梗上,踩满了他惊慌逃难的脚步。突然,大姑对周长爹高声地叫:拐弯处跑,拐弯处跑。

周长爹于是越过水田梗,弯进了一条小道,日本鬼子就失去了方向,找不到他了,由此躲过一劫,救了一条命。

连人带着箩筐一起滚到田沟里,两只箩筐都被打了好些窟窿,不能用了。但周长爹并没有扔掉它们,而是挂在屋子后面,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古董。

后来,周长爹总不望大姑的救命之恩,有好吃的时常拿过来给祖母家,什么为难的事儿,也为祖母家摆平。周长爹虽被日本鬼子赶得满田飞,但在乡亲们中,还是蛮有威严的。入队早,是开垦故河口的最原始住户。

祖母一家入队时,他就出过大力气。

大姑最大,遇到那样的年月,那样的家庭,童年当然是多边的。这个边是指多灾多难,变化多端,又指多种角色。

父亲是戏台上可演各种角色的才子,而大姑却是个现实里多角色的能人。就是这两个人,撑起了一个家,携着六姊妹,和平安定地度过了他们不凡的童年,甚至和睦的一生。大姑的神奇还在,用她的机智与才能,解除了生的饥饿与威胁,解救了贫困中危难的家庭。

大姑是祖母与祖父的长女,小名叫长儿,读zhang三声,大姑有个书名的,大家都不知道,也因大姑从未读过书。祖母一直叫大姑长儿,弟妹们都叫大姑大姐子,读jia而不是读jie 。乡里叫姐为jia。

父亲二叔小姑他们对大姑非常敬重,包括他们的子女我们,对大姑也是感情深厚,敬重无比。这都因大姑骄傲成功的一生,给后人作了标榜。

大姑从小就是祖母一家的主力,很小就承担起责任。

大姑每次回娘家,都坐在二叔的门前,望着前面的田地跟我说:那时你二叔门前的田地,全是一户姓丁的地主人家的。那时的田地里只种稻谷,没种棉花,也不会种棉花。丁户人家是大户,他家的小姐是千金,而我却是长工。

大姑很小就跟着祖母在丁家干活。干完活,中午晚上都要回去,因为家里有众多弟妹们等着她带回米粒,煮稀粥喝。

每次,大姑一开火煮粥,父亲二叔他们就对着厨房大声叫喊:大jia姐子,多放点水罗,多放点水罗。

开始,听不懂为什么要多放点水?

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多放点水就可多喝几碗,把肚子多撑一会。

大姑于是多放些水,一锅粥,一煮半天,反正柴火还是有的烧。喝了有那么多水的粥,时间长了,肚子很难受。

其实,那也不叫粥,叫开水里面有几粒米而已,端在手里照得出自己的脸。

这样一段时间后,大姑再煮粥,父亲二叔他们又会对着厨房大声地喊:大姐jia 子,少放点水罗,少放点水罗。

长期喝粥,肚子胀大了,却没有东西填补,大肚子空着,也饿得难受。

大姑见弟妹们这般饿着,煮着煮着,就哭一场。心底发誓一定要想法子多赚些大米,让弟妹们吃饱。可大姑实在太小,无论怎样努力干活,都只能换半斤,祖母一天可换八两吧。

那时干活,不按劳分配,只按年岁。一大家子一天就那么点米,即使喝粥也成问题。更何况,祖母并不是每天都可去干活。祖母患有月子病,每月都要发,发了就不能做事,还要吃大米饭。否则病就会越来越重,怎么都不会好。这样子怎么是好?母亲去了,这么多弟弟妹妹怎么办?没有母亲了,这个家还能维持下去?大姑一想到她的弟妹们将没有了家,就哭就咬着牙关,到好院落的远方的亲戚家去粜米。

那时路关卡得严,每个公社都设有关卡,粮食不准流通。每次,祖母发病,大姑都要背着自己的几件破衣服,到远方亲戚家去粜米。

远方亲戚也不富裕,但他们住在好院落,稻谷还是有,吃的还是有。那时故河口还未形成院落,敞种敞收。即使开点荒,种点粮食,也收不着。眼瞧着稻谷结黍子了,一涨水,就淹没了。

跟丁家干活,收获很少,搞饱自己肚子都困难,还不说一大家子。而到亲戚家去干活,就不同,干完了,只要你弄得动,弄得回来。弄多少都可以。只是不能用交通工具拉。亲戚也是精明人,想必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隔山隔水的,弄得动多少粮食?就三二十斤吧。还不说,这层层关卡的。

亲戚就跟大姑说:任你弄,弄得回去多少,你尽管弄多少。

他们是看准大姑没办法弄回去。

于是大姑就说:那好,你甭管我怎么弄回去,我要五十斤大米。

于是亲戚粜了五十斤大米给大姑。大姑用小布袋均匀装好,然后绑在身上,身着亲戚家很大的一件外套,装着病厌厌的样子,就此混出了几道关卡,把大米运回了家。

守关卡的人见到大人,一个个搜身,一个都逃不掉。可不知大姑一个小孩子,几百里路,怎么背着五十斤大米回了家?当时在地方还真轰动过,是个神奇。乡亲们一说到陈家的大女儿长儿,没有一个不翘起大拇指夸奖。

其实,大姑说,她也没说什么,就说自己得了夫子,被亲戚赶出来的。

守关卡的人,一听说大姑得的是夫子,远远的望着大姑,直挥手:快走快走。

近都怕近身,还搜什么身。

再说,大姑一个小孩子会干粜米粜粮的勾当吗?

大姑把米运到家,弟妹们甭说有多高兴。能有大米饭吃,就是那时最大的幸福。其实,也就吃一两餐而已,其他的大米,要留给祖母吃,要熬粥喝。

因为祖母月子里落下的病,营养一跟不上去,就犯。犯病了,就下身动不动,躺在床上,下不得地干活。

那年代,时期里。人病了,没有什么药好医,大米饭就是最好的药。没有大米饭,营养跟不上,免疫力差,什么药都不管用,也没钱抓药。

大姑粜得几十斤米回家,祖母吃过些大米饭,喝过些大米粥,病就好些了,便同大姑一起去做工。

父亲二叔他们也听大姑的话,从不与她顶撞。大姑性格很犟,威严得很,大姑怎么安排,大家怎么做,从来都不敢反对。连父亲不听话,大姑都敢打。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