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孝付的头像

王孝付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4/27
分享
《诗仙李白》连载

第一十七章 再度离家

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李白看看爹爹的心境和健康情形都好,便决定只身出外游历。

爹爹听说李白就要出远门,虽然有些舍不得,却还是鼓励他:“你是应该出去闯一闯,才不枉费十多年的苦读,也不枉为一个男儿。几时动身呢?”

“明天就走。”

“也好,这样干脆,各大通都要镇都有咱们家的分铺子,缺什么东西,你该知道怎么去找他们支钱吧?”

李白感激爹爹的豁达开通,不知要说什么,只是深深地向爹爹一揖。

次日,李白穿着一身青袍,腰间佩着一把长剑,那本《长短经》贴身藏着,就这样拜别了爹爹。

唐明皇统治的初期,经济欣欣向荣,表面上国富民强,被后来史家称为开元盛世和盛唐。盛唐的一个明显标志是人口规模空前强大:开元十四年(726年)天下户口达七O六万九五六五户(7069565户),合计四一四一万九七一二口(41419712口)。所谓物阜人丰或者人烟阜盛,不过于此了。

就在这所谓盛唐,危机还没有十分表面化的时候,为了实现济沧海安社稷的梦想,李白出川了。他是抱了很大的志愿(最初当然是功名富贵,后来却也关心到民间疾苦),离开家门的。他在后来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以为土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见《礼记》),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杖剑去国,辞亲远游。”

李白选择在开元十三年(725年)这年出蜀是有道理的。就在李白杖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这一年,朝廷发生了三件大事:这年四月,玄宗继续排斥佛老,改“集仙殿”为“集贤殿”,谓“仙者凭虚之论也,贤者济理(治)之具也”,当年并曾禁州县更献祥瑞;到了十月,作水运浑天仪成;十一月,李隆基封泰山。这三件事都显示了所谓的盛唐气象,所谓盛朝无遗贤,玉在椟中求善价,有几人能真心甘愿终老山林,或皓首穷经,甘受清贫寂寞!学好文武艺的人们当然要寻机售与帝王家了。而在当时,一个必经之途就是交游,只有广交天下客,才能缩短成名的时间,只有打入上流社会,才能走上成功立业的捷径。

就在李白出蜀壮游天下的同一年,十四岁的杜甫也开始出外与文艺人等交游,他还在洛阳岐王李范宅等处听到李龟年乐曲。岐王李范卒于开元十四年(726年)正月。杜甫之所以这么早就出外交友,那同样是因为他有一副壮健的好身体,据他自己说,十五岁那年的八月枣熟时节,他每日都能上树千回摘枣。

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天,二十五岁的李白初次乘船出蜀,随即进行了第一次长江流域的漫游。

他先向西行,重回峨眉山,到他和东岩子居住的地方,一个人住了几天。又拜访了那位擅弹古琴的和尚释浚,然后就从峨眉山取道长江,乘船东下。到了长江三峡之首的瞿塘峡,因为看那里的山水壮丽,于是就在夔州(四川奉节)的西山上结庐居住,每天在这里读书练剑。

李白从二十五岁这年出蜀,直到宝应元年六十二岁去世,将近四十年间他没有再回到故乡去过。这样长时期的漫游浪费,没有富厚的后台是不能想象的。后台所在,主要是在九江坐庄的兄长和在三峡坐庄的弟弟。

李家一直在经营商业,他家的商业范围相当广泛,不仅超出了绵州,而且超出了四川。李家商业的规模相当大,它在长江上游和中游分设了两个庄口,一方面把巴蜀的产物运销吴楚,另一方面又把吴楚的产物运销巴蜀。

唐时在巴蜀与吴楚之间,靠着有长江运输的一水之便,贸易已经是十分兴隆的。长江中商船往返极其频繁,杜甫就亲眼目睹了“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四首》)和“吴樯楚舵纤百丈,暖向成都寒未还”(《秋风二首》)的壮观景象。三峡中还有不少外来的“估客胡商”(杜甫《滟预》)。杜甫还看到三峡中滨江的人们不重读书而重操舟行贾的风气:“峡中丈夫绝轻死,少在公门多在水。富豪有钱驾大舸,贫穷取给行子。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最能行》)。

三峡中那些重要的码头上万商云集,他们贩运的商品中重要一项便是食盐。四川的内江、外江,都有大量的盐井,据传说是秦时的蜀郡太守李冰所开始采凿。商贾们把这种生活必需品运往两湖、江南的口岸,再转运内地供应。江西景德镇一带的浮梁所采购的茶,也运销到成都、重庆一带。长江中上游的贸易兴盛,导致了大量商人妇的闺怨,产生了许多写归中怨妇的诗歌。如李白的《江上寄巴东故人》《长干行》《巴女词》《江夏行》,白居易的《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昨夜浮梁买茶去”,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唐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李白在开元十三年(725)初过金陵(今江苏南京)时,写下了《长干行》。乐府古辞有《长干曲》,仅四句,李白衍为长篇。长干是古建康(今江苏南京)里巷名。大长干巷在今南京中华门外,小长干巷在今南京凤凰台南,巷西达长江。

李白《长干行》二首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 未尝一作尚不 )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 岂一作耻 )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 声一作鸣 )天上哀。门前迟( 迟一作旧 )行迹,一一生绿( 绿一作苍 )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胡蝶来 ( 来一作黄 ),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其二:“忆妾( 妾一作昔 )深闺里,烟尘不曾识。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五月南风兴,思君下( 下一作在 )巴陵。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此篇一作张潮。黄庭坚作李益)

半年后,李白又静极思动了。这次他从白帝城出发,沿江东下,他准备经重庆三峡,北游襄汉,南浮洞庭。他乘坐的是一种木制的小帆船,一路上,船快到江心时,艄公就收起帆,让船顺着水势往下漂流。说也奇怪,那船一到江上,就轻得像一片纸,更像一只轻盈的燕子,往下游直飞。李白一回头,只见白帝城在朝霞中,瞬间就不见了,船在水上,感觉却像是在风中飞行。

此行的目的地是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他坐在船上,眼前水接山、山连天的奇景,一幕幕掠过,几乎使他目不暇接。涛声有如万马奔腾,在他耳边呼啸,依稀还可以分辨出两岸传来的猿啼。可是极目向上望,只见高绝的岩嶂似有一些黑点在跳动,却分辨不出究竟是不是猿群。

离开四川的李白,对故乡依然恋恋不舍。他常常想起在四川时和他一道隐居游玩的东严子,在《寄赵蕤诗》中说:“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

当坐船到了湖北宜都荆门的时候,李白写下《荆门浮舟望蜀江》一诗:

“春水月峡(地在重庆)来,浮舟望安极!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成都的蜀江)色。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逶迤巴山尽,遥曳楚云行。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江陵(今湖北江陵县)识遥火,应到渚宫城(渚宫在江陵,是梁元帝即位地地方)。”

他依然想着重庆,想着成都。他觉得这一江的春水,就是从故乡四川流来的,四川的山也像依依不舍地跟着送他。可是他远远地望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的灯火了,原来快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了。

又有《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阔),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后来李白去剡中游越时,经过这里,又有《秋下荆门》:“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只一天时间,船便到了江陵。

江陵,古名荆州,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重地,为兵家所必争,所以相当繁华。李白不禁赞叹道:“好一幅升平景象!”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