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穿关中环形路 跨越秦巴山中景——续六
张骞故里橘香飘 蔡伦封地古洋洲
咏城固与洋县
张骞故里橘香飘,蔡伦封地古洋洲;
酉水河岸坡路陡,金水镇边架高桥。
华阳酉水深山地,熊猫邻里金丝猴;
动物和谐珍稀在,羚牛顶头朱鹮飞。
从小南湖出来一路大雨浇淋,到达大河坎镇时雨不但没停还越下越大。本来计划经大河坎——圣水镇——上元观镇——城固县,这样的一条路线前进,因为早已得知汉中到城固正在修路,但到了大河坎拐上去圣水镇的路上后,骑了一段路况也相当的差,便又拐了回来,过了汉江大桥,在一个岗亭里寻问去城固的路怎么走时还问及其间修路的事,几位交警除了对我们的骑行大加赞赏外,还告诉我们能骑。当我们带着侥幸心里踏上去城固的道路时才发现,我们的一念之差,使得我们不得不骑行了30多公里的滥路,泥里水里、坑坑洼洼、巅巅簸簸,骑行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城固,在这里就不细说了——一路上的艰辛只有我们自己承当,不表也罢。
到了城固已近中午时分,我们顾不上洗去一路上滥泥路上迸溅在身上、车上的泥水,便顺着城固城区西边向北张骞的故里博望村骑去,博望村距县城大约5km左右,我们到达博望村时,雨已经小多了,门前的广场上空空荡荡,在售票口放好车子后,花了10元钱买票进入里面,发现里面也是空空荡荡。张骞墓——现在又叫张骞纪念馆,是依托张骞墓而建的陵园式景观,具有典型的汉代风格——重栈飞檐、气势雄伟、古朴大方,墓区内古柏苍苍,绿草茵茵,风景幽雅秀丽。
从大门进入里面,首先是一个宽阔的小院,一尊博望候张骞的雕象矗立在正中央,四周围绕着汉白玉的栏杆,彰显出了陵园式的肃穆和庄严。再往前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仿汉阙式的门楼,门楼山爬满了绿色的植物和青苔,更显得古老或沧桑。门阙里面的又一进院落里,一座四四方方的献殿座落在正中央的一个高台上,献殿后面的空地尽头就是张骞墓。
张骞墓座北朝南,呈覆斗形——长36米、宽20米、高约5米,四周古柏葱笼郁茂,墓前碑碣四通,汉代石虎二尊。
馆内西侧还设有张骞生平伟绩、城固县汉代出土文物以及名人字画等陈列室。张骞——西汉著名外交活动家,也是迈向中国西部第一探险人,他还是通往西亚丝绸之路的开通者,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历经千辛万苦——凿空万里、打开了中西通道,使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欧洲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促进了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他坚韧不拔、啮雪苦节,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一生功劳卓著、名垂青史--曾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
这里还是著名的柑橘之乡,博望村头就有巨大的橘乡宣示门楼,博望镇附近,柑橘园随处可见,这里的柑橘是世界惟一的“酸甜型”柑橘优生地, 其中博望村的“张骞蜜柑”以及其他地方的“升仙蜜橘”、“汉江蜜橘”都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注册认证.城固县已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柑橘之乡”。当地的柑橘生产历史久远,品种独特,口味酸甜适中,成为我国北缘地区最大的优质柑橘生产基地。
由于柑橘列入了城固县的“龙头”产业,因此在政策、财政、人力等方面多角度倾斜,并 指导橘农尽量不用化肥、多用畜肥、油渣、草沤肥等,建成20 多万亩绿色无公害柑橘基地。今年雨量又充沛,柑橘挂满枝头,人见人爱。只是还不到成熟季节(这里的柑橘10月开始上市),自然看不到橘园最美的风景,看不到蓝天白云下展现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橘乡秋景。
在看不到边的橘园中,现如今的橘林已经涂绿了200多个村庄——即使是农家庭院,也仍在橘子的包围之中:房前屋后栽满橘树,村镇院落变成了柑橘的绿色世界。在这绿色的世界里,我们仿佛看到了秋天的城固,那徐徐的秋风,吹红了满树的橘子,那庭院屋檐下堆满的橘子,使得橘农的脸庞绽开了笑容。这样的意境使得我们现在骑行在此的外来者,也同样享受到了他们的惬意欣慰!。
城固橘子不仅赤黄油亮、个大皮薄——个大型美、色艳早熟,而且蜜甜潜酸。我们不仅要为城固的橘子自豪!而且还要为城固的橘农们自豪。
告别了公元前114年就安寝在这里——“通商西域史册第一人,勋归故里拜竭无二地”的博望候张骞墓和博望村,原路返回进入了城固县城——城固县城区是我们自从进入秦岭山脉以来,在秦巴之间所经过的最大最气派的县城了,其城区面积与秦岭山脉里的其他小县城相比,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城固县位于汉中盆地中部——汉中盆地中心地带。北靠秦岭,南依巴山,东临洋县,西接南郑、汉台、留坝。古迹遍布,文物众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县域地形呈南北长、东西窄。依据地形特点,自然形成三部分:北部为秦岭山区,中部为汉江平川区,南部为巴山浅山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誉为西北地区“小江南”。
城固的 历史也非常悠久,据近代出土文物考证,远在旧石器时期,本县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期,先民村落群居,生息繁衍。到了周代(公元前312年),秦败楚于丹阳,夺取楚汉中的地盘,将其与秦在汉中地盘一起置汉中郡,同时亦置城固县。
城固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具有独特优势,是西汉著名的外交活动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的故里,除此以外,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地母发祥地五郎关、道教圣地洞阳官、天主教总舵古路坝、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南沙河、汉太尉李固墓等景点闻名于世。
我们在城区里绕了很大一个圈子,才走出县城骑到城东边上的国道,在一个加油站冲洗了车上、身上的泥水后继续上路。从城固到洋县县城比较近,二十多公里的路程似乎很快就骑过去了,洋县已近在咫尺,视线里洋县界别的大门上欢迎的字样十分的明显,且标志性的宣示更是醒目和令人难忘——蔡伦封地、朱鹮故乡。
洋县三面环山一面迎川——洋以川名,洋县旧的治所在现在的西乡祥河之上,祥河之川为祥川,其后改名为洋——故名洋县。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1′~108°33′,北纬33°02′~33°43′之间,县境北倚秦岭,南俯巴山,东部为秦岭山脉向东南延伸的余脉和巴山向东北斜落的山丘交汇处,中部为汉江平坝地带东段。西部南北两侧高,中间平坦,隔湑水沿汉江北侧向东展开。北处秦岭山地,昏人坪梁海拔3071米,为全县最高点。南部为巴山丘陵地带,黄金峡镇白沙渡,海拔389.7米,为全县最低点。秦岭南坡各条山梁,受湑、溢、党、酉、金等河纵向切割,自北而南,向汉江谷坝延伸。汉江以南,巴山丘陵受河流树枝状切割,涧岭纵横,沟坝相连,坡势平缓。全境地势呈东、北高陡,南部低缓,中部低平。境内共有山地总面积231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2.2%,丘陵总面积66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1.1%,平川面积21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7%.总面积3206平方公里。洋县物华天宝,汉江横贯其中,古为“汉江明珠”,今称“朱鹮之乡”——朱鹮被誉为“东方红宝石”。矿产、水利、旅游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农产品中的米中“三珍”黑、香、寸米闻名全国,龙须草种植面积20万亩,居全国之首。
根据气候分布的水平差异和垂直差异,全县分为5个气候地带,汉江平川地带为北亚热带沿汉江平坦湿润气候,巴山丘陵地带为北亚热带巴山丘陵湿润气候,秦岭南丘陵地带属北亚热带秦岭丘陵半湿润气候,秦巴低山丘陵地带为秦巴低山丘陵半湿润过渡性气候,秦岭中山地带为秦岭中山暖温带湿润气候。
洋县自古多盛景:尤其以华阳的山,黄金峡的水,蔡伦墓的人文景观,以及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秦岭四宝”为代表。自然生态景观——山水瀑布奇观、江河风光、原始森林、冰川遗迹等星罗棋布;历史文化文物遗迹以及宗教寺庙遗址——良马寺觉皇殿、开明寺舍利塔、智果寺藏经楼、蔡伦墓闻名于世;而黄金峡、华阳等绚丽多姿的自然风景更是令游客留恋忘返。
到了洋县县城,倒觉不出其有什么特殊之处,正愁着找不到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来彰显或证明我们的到来,寻寻觅觅地骑到了***街区,一座古洋洲的牌楼映入我们的视线——这就是当年蔡伦食邑三百户的封地吗?在进入洋洲县界时,我们看到了洋洲的招牌是——“蔡伦封地、朱鹮故乡”这样的字眼,我们真的踏上了龙亭候蔡伦的封地了吗?
后来才得知,其实不然,这里是古洋洲不假,但蔡伦的封地并不是整个古洋洲,而只是古洋洲的一部分——龙亭镇周边地区而已。
我们到达龙亭镇蔡伦墓祠时,老天还下着雨,朦朦胧胧中蔡伦墓祠的大门口空旷寂静、了无一人,守门人不知到那里去了,我们停好车子,便进入里面闲逛了起来——
蔡伦墓祠的地址在洋县东三十里108国道南侧的龙亭镇——蔡伦墓祠区占地30多亩,墓前有蔡伦祠,祠内有古柏数株、汉桂一株,每当仲秋,花香四溢;祠内的古建筑有:山门、拜殿、献殿、东西配殿、蔡侯祠、东厢房、乐楼、垂花门及新建的蔡伦纸文化博物馆等。墓区有石瓮仲、祭亭、墓冢、明目池等。现存的祠、碑、坟墓,经过整修、彩绘,已面貌一新。
蔡伦,字敬仲,因其发明了造纸术,被后世尊为“纸圣”。是我国东汉时湖南桂阳郡 (今湖南耒阳市 ) 人,于汉明帝水平末年(约公元75年以前)进宫服役。和帝即位(公元89年)后,参与朝政机密大事。 曾历伺五代皇帝,官至长乐太仆 ( 东汉九卿之一,职位极高 ) ,并被封为“龙亭侯”,后因宫廷斗争受到株连,在他 59 岁之时在封地龙亭服毒自尽。蔡伦于公元 105 年发明出了用树皮和废麻作原料的植物纤维纸,经过朝廷推广,引发了一场书写材料的革命。后来,蔡伦发明的植物纤维纸一一“蔡侯纸”慢慢替代了笨重的竹简和昂贵的缣帛,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他才学渊博、敦厚谨慎,和帝时任中常侍尚书令,掌管制造御用器物。他发现当时用嫌帛作纸,造价太昂贵,就认真总结西汉以来人们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试验采用树皮、麻头、破布、废鱼网等作原料造纸,最后终于制成了一种既轻便,又便宜的纸,而且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造纸术,称为“蔡侯纸。”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邓太后以蔡伦供职宫廷年久有功,封他为“龙亭侯”,食邑三百户,其封地即今洋县的龙亭镇。
公元121年,蔡伦辞世。人们在他的墓地,营建了祠庙。墓家南北长30米,东西宽17米,高7米,墓前有石碑二通并立。右碑楷书“汉龙亭侯蔡伦墓”(为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秋,洋县知县崔象豫所立);左碑楷书“汉龙亭侯蔡伦之墓”(是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七月知县事姚诚立)。墓后有明月池,据传是蔡伦造纸的洗纸池。
这里古柏参天,殿宇栉比,碑石林立,风景秀丽而幽静。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就长眠在这里,千百年来在这里接受着子孙的顶礼膜拜,这里已成为海内外一切追求文明与进步的人们前来参观朝拜的圣地。
蔡伦墓冢巍峨高耸,壮观异常。在古木掩映之中,墓前的石碑、石羊、翁仲一字排开,“蔡伦谱系碑”,记载着蔡伦家族的历史沿革。墓前还有“蔡伦墓”的祭亭与“蔡伦墓”匾额垂花门。蔡伦墓后为“明月池”,池上昔日有榭,为蔡伦之寝殿。整个蔡伦陵园分为南北两部分,墓区居北,其南为蔡侯祠,蔡侯祠的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拜殿、献殿,正殿大门上高悬有唐代德宗皇帝的御书“蔡侯祠”匾额。殿中有蔡伦塑像。右侧壁上绘有“蔡伦纸”制作工艺流程图,左侧壁上绘有蔡伦于公元 114 年封为龙亭侯的谢恩图壁画。在蔡伦祠中轴线两侧还有钟楼、鼓楼、厢房、戏楼等古建筑。在蔡伦陵园西区创建了“蔡伦纸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占地十余亩,建筑物 3000 平方米。集收藏、展示、再现蔡伦造纸工艺流程的汉代原始造纸作坊于一体,融纸文化与蔡侯抄纸工艺为一体,可参观,亦可现场制作演示操造“蔡侯纸”。
蔡伦,以其伟大的造纸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千百年来,蔡伦造纸术也一直留存于史册,造福于人类。蔡伦纸文化博物馆将这沉于历史的古老工艺予以真实再现,让游人真切领略中华先贤的首创精神。步入博物馆,座座古建肃穆庄严,纸文化陈列向我们展示了纸的起源与传播的历史,在古作坊的造纸工艺流水线上,身怀绝技的艺人会为我们展示现存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蔡侯纸造纸全过程。你若有兴趣,也可亲自参与、也可亲手抄制蔡侯纸,留下你的墨宝。假若你是诗人,或许也会诗兴大发,作些长吟,若留墨宝,还可加盖蔡侯印章,便可同你任意选购的纸文化纪念品一起作为珍品收藏——由于阴雨绵绵不断,我们又急于赶路,因此这种雅兴也就早已飞到爪哇国去了。
我们来到蔡伦墓祠凭吊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参观这个全国首家建立的蔡伦纸文化博物馆,不仅缅怀了这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家之一,人类造纸术发明者汉龙亭侯蔡伦。还能了解《蔡伦造纸术》及蔡伦造纸的整套工艺,在这里亲身体验人类古文明的魅力,自然也会感慨万千,对人类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更是充满了诸多的期待和幻想。
在蔡伦发明造纸才不过1800多年后的今天,信息化的浪潮已经席卷全世界,人们所谈论的无纸化办公并不是什么空穴来风,或许过不了多久,这种现在还算是概念化的东西,都将会成为现实,我们除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庆幸外,对纸的失落又该作如何感想呢?是啊!造纸术的探索和发明,完全可以和人类将自己送上月球相媲美,当然人类的目标自然不是只登上月球了事,而是以月球做为跳板或桥头堡,向宇宙挺进,寻找人类更美好的家园。但造纸术却只沿用了1800多年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尴尬局面,在人类从自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历程中,科学和技术必将为人类开创出一条曲折艰难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科学将不断地否定或扬弃一些错误的理论和过时了的技术,难道就要从造纸术开始吗?
不管是不是首先要从造纸术开始,我们不仅须要坦然面对,而且还应早有思想准备;一项伟大的发明被扬弃,说明人类又有了更高台阶的进步,有了更深刻的进化。1800多年前我们走在了人类进步的前沿,使得大汉以来的中华民族一直处于领先世界的地位,从而引领世界潮流千百年。如今,人类又面临着更高台阶的进化,我们能否再次引领世界的潮流,目前不仅看不出端倪,而且还有点悬乎。当然这并不能构成我们妄自菲薄的理由,泱泱中华几千年落后于人时段,也并不是只有现在,复兴或迎头赶上并不是没有希望,现在的发展势头若能持续,内部不发生动乱,取得领先并不是太遥远的事体。面对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和发明技术的整套工艺,我们不能相信其后人就那么的不中用,当我们真的完全扬弃了蔡伦所发明的纸张时,或许正是我们走向再次辉煌的新起点。蔡伦若地下有知,当为其后人及其新的发明送上深深的祝福和敬意。人类赖以进步的科学和技术以及发明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说明人类的智慧和思想力、行动力都是不可限量和无穷无尽,任何形式的低估或扭曲都是不可取或不明智的做法,宗教性的一揽子解决办法自然就更是不可取的了。
无论我们做何感想期待,长眠于城固的张骞和长眠在这里的蔡伦,作为古老的秦巴大地上冉冉升起的两颗璀璨明星,都是曾经为中国和世界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的杰出人物,我们有理由为他们骄傲和自豪。
关于蔡伦墓,据说,在其出生地湖南省耒阳市区中心偏东南,蔡池路和人民路交汇处,也建有蔡伦墓——叫做蔡伦纪念园,在一处六角亭,可以见到一个汉白玉石雕的香炉宝鼎,炉座施仰覆莲瓣浮雕;上面部分六角攒尖顶,置葫芦宝瓶,檐角微翘。中部呈鼓状,下部为砂石质,辟4个佛龛,最晚为唐代之物;门联上镌刻的“炉内千年火;瓶中万代香”,为清乾隆年间续置。
在蔡伦的故宅,也建有蔡侯祠,“芳池月映,故宅风存”。虽始建年代不详。但元代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耒阳知州陈宗义曾重修过倒是有记载可查,后几经兴废,现存的建筑为清代重修,古朴典雅。现在里面也有一个小型——纸博物馆。
故里的蔡伦墓是东汉末年蔡伦的衣冠冢。除传说的两次蔡伦回乡传授造纸技艺,蔡伦从12岁童年时出来,就再也没有回过他的家乡。那里的墓是普普通通的单室券顶砖室墓,砖上有几何形花纹——太简陋了点儿,只有一株几百年的古樟荫庇着蔡伦墓,墓前的碑上是郭沫若1959年书的“蔡伦之墓”四个字。
经过考证:其故里的蔡伦墓建于东汉末年,为单室券顶砖室墓。下为土台,周围以石。台高0.9米,东西向10.08米,南北向9.38米。黄土结顶,周砌青砖。墓施石质墓道,墓道口东向;设石质墓门,有石级可下临墓室。墓室为青砖砌筑,长8.01米,宽2.75米,高2.2米,墓砖饰几何纹饰。
据史书记载:直到蔡伦死后30年,汉桓帝才查明蔡伦蒙冤,并念其发明和造纸有功,下令为蔡伦平反,命史官曹寿等为其立传,写入《东观汉记》,后收入范晔的《后汉书》里宦者列传第六十八。只有区区的300多字,却写尽了蔡伦的一生。不满半张纸的300多字却也装得下了蔡伦的血泪和功德。
从龙亭镇出来,我们继续向东沿着国道骑行,穿过槐树关,跨越酉水河,骑过了几个大坡后到达金水镇,此时已是傍晚时分了,前边的主要乡镇秧田又离得很远,短时间内无法赶到,由于担心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误过了住宿地点,便在金水镇的一家农家乐旅馆住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