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艾波涛的头像

艾波涛

网站用户

其他
202004/13
分享
《汉中七天行日志》连载

第八章 秦岭北坡黑河水 福地仙境饮水源

 

横穿关中环形路 跨越秦巴山中景——续八

秦岭北坡黑河水  福地仙境饮水源

 

 

 

题记

秦岭隧道路尽头, 路标直指关中道;

黑河水畔林潭瀑,福地仙境饮水源。

 

仙游寺外马召镇,黑河水库金盆内;

关中环线绕山行,归心似箭梦里回。

 

 

       穿过秦岭隧道后,便进入了周至县境内——周至位于关中盆地南部,南依秦岭、北濒渭河,境内山环水复、迂回曲折,古云:山曲曰周、水曲曰至。原先是两个繁复的生僻字(很报歉笔者的电脑打不出这两个字来),于1964年改为“周至”。108国道沿黑河水流方向纵贯南北,前方路标直指关中环线—— 

 

     我们顺着108国道,一路风掣电驰、顺风顺水,将秦岭隧道下的大坪、冯家坪等村庄远远地甩在了车后,不一会儿就到达了板房子乡,尽管一路上车闸不敢有半点松懈,还是慢不下来,虽然秦岭北坡上已不下雨,但也并不是阳光明媚,阴沉沉的天地间照样笼罩着浓云密雾,如此快速的下山,很快就感觉出了雾雨扑面、冷风飕飕,一路下来已是嘴唇发紫、手脚酸麻,握着车闸和蝴蝶把的手指有些僵硬,在板房子乡政府前停了下来,一边欣赏着沿山间走向一路铺开来的村镇房舍,一边缓解着身上的种种不适——原本也曾设想,今天若是时间不够的话,就在板房子住下,没想到现在到了这里,时间却还尚早,况且又是一路下坡,住在这深山里的念头就自然而然地消除了。我们商定继续前进,夜宿山外的马召镇。

 

       从板房子乡出来,依然是一路下坡、一路顺风,经过了无数个曲曲弯弯的迂回和曲折后,很快就到了“黑河国家森林公园”那个紫红色的门前——

 

 

 

 

    黑河森林公园位于黑河上游,由于其:春有山花烂漫,夏则遮荫蔽日,秋却满山红叶,冬又白雪皑皑,因此被誉为北方的香格里拉。

 

    园区内森林茂密,奇峰若雕,怪石嶙峋,山水入画,108国道横贯其中,黑河源头原始森林绮丽壮观幽静的美景,原始古朴风光、秀丽风景,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游乐性。园内水体景观千姿百态,飞瀑深潭、幽泉山溪,景色各异;盛夏绿茵如染,峡谷绿意盎然。黑河森林公园壮丽的景色和古朴原始的自然风貌,以及山体景观连绵起伏,雄浑壮观,与秦岭的南坡妩媚柔美之山形相映成趣,凸显出了秦岭景观类型所具有的多元性和地理分布的集中性等特征,使得这里成为秦岭地区观赏山景的最佳区域之一。

 

 

 

 

     黑河及其源头就生发或穿行于这种古扑原始的自然风貌里,公园位于黑河上游河道两侧,黑河作为西安的主要水源,它的大流量、大落差和砾石河床的特征,造就了其逢弯必潭,逢崖必瀑的特点。

 

 

 

 

    在那个不太起眼的紫红色山门对面弯道的宽阔处小憩片刻后,我们继续顺着与黑河一起盘旋而下的108国道骑行,一路上曲曲弯弯的黑河流域里,那一串串由河水链接起来的深潭和瀑布,时不时地总会映入我们的眼帘——不管是“保护森林、涵养水源,发展水电、造福人民”的山间小水电,还是深潭串接之间所形成的大面积的青苔或层层涟漪,都无不令人啧啧称奇,驻足观赏之时往往会兴趣盎然、留连忘返;即使是那些连接两岸、横跨或往返于碧水深潭之上的斜拉吊桥,亦让人想入菲菲,如痴如醉;如此众多的山谷间水色景点集中体现了秦岭水体景观种类多、气势大的特征,黑河流域作为秦岭地区最著名的水体景观旅游地真是名不虚传。

 

 

 

 

             西安市的黑河引水工程,在黑河峪口的金盆岭间修建了大坝,因此黑河水库也被当地人称为金盆水库,  由于水位的抬高,库面自然向上游推进了很多,使得黑河水库也形成了类似于褒河上的石门水库那样绵延几十里曲曲弯弯的不规则库区水面,从而又造就出了一处与石门水库有着异曲同工的胜境,狭窄而绵长的水库被高高低低山峦和曲曲弯弯的沟壑扭曲着一路伴随着108国道向北缓缓而行,一路上的胜境也伴随着我们前行,真个是福地仙境黑河水,金盆水库饮水源!

 

 

 

 

       当我们骑行到了黑河水库大坝对面的路段时,天色已经有些暗了下来,水库的库面倒是明显的宽阔了许多,对面大坝上的建筑物的轮廓还算清晰,白墙红瓦已不是那么的清晰明了啦,水库四周边沿上由于水位下降而裸露出来的山根下的褐色调与其上植被的绿茵形成了明显的色调差异,弥补了此时光线的不足,反而使得轮廓更清晰明快了,我们在此抓紧时间留下了傍晚时节黑河水库朦朦胧胧的倩影,乘着傍晚时分还算是明亮的光阴,在水库左侧不知是向西还是向北绕了个大弯,骑上了出秦岭的最后一了个大坡。至此,不仅眼前豁然开朗,视野里再也没有了高高的山峦和曲曲弯弯的沟壑和河流,而且也把整个的黑河水库甩在了视野以外的另一边了。

 

 

 

 

       再继续骑行时,黑河已没了踪影,108国道上的弯弯曲曲自然也是少了许多,前方不远处仙游寺的法王塔已矗立在一个不太高的土坡上,大概正在向我们招手致意,仿佛早已在这里等候我们多时了,神交已久的仙游寺就在眼前,呵呵!岂不令人高兴万分。

       仙游寺法王塔因孕育了白居易的诗作《长恨歌》以及“乘龙快婿”的典故而闻名遐迩,因仙游寺及法王塔地处黑河引水工程的中心地带,为保护这一名胜古迹,于1998年实施了国家重点文物首例整体原样搬迁,将仙游寺及法王塔搬迁至与原址相距2.8公里的地方,现今的法王塔就矗立在搬迁后的新址上——金盆北梁上。

 

 

 

 

        我们到达108国道旁新搬迁过来的仙游寺时,天色已晚光线很暗了,勉强照了几张照片,更是朦朦胧胧了。以法王塔为中心的仙游寺,出檐挑角,掩映错落,静谧而庄严,完全笼罩在一片黛色朦胧中了!不过还可以看出——新搬迁的仙游寺一色的仿唐建筑,自然也构建出了显明的仿唐风格,新址面积10多万平方米,加上拆迁中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复建后的仙游寺,规模更大,已成为西安一带重要的文物旅游观光点。

 

 

 

 

        仙游寺原本位于周至县城南17公里的黑水峪口。当时这里是四山环抱,一水中流,峰峦奇绝,甘泉飞瀑,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与萧史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弄玉自幼擅长吹箫,通晓音律。它与风流俊逸、才华出众的萧史志趣相投,结为夫妻,就住在寺边的玉女洞里。那悠扬动听、超凡脱俗的箫声引来祥龙瑞凤,他们双双结伴成仙而去。这也就是“乘龙快婿”之典故的出处和由来。

 

        仙游寺原为隋朝仙游宫遗址——据历史文献记载,仙游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隋文帝在此兴建行宫,起名仙游宫。仁寿元年(601),隋文帝又为了在全国安置他早先得到的佛舍利,在这里创立灵塔——即法王塔,仙游宫便因建塔改寺,始称仙游寺。

 

        在此以前,西周时,周穆王西征犬戊于此,休于玄池(即黑龙潭,也称仙游潭)之上,奏广乐三日而终。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曾在此吹萧习仙。唐代宗时,新罗国高僧慧超来大唐求法,受皇帝之命来仙游潭祷雨。德宗时,京城发生叛乱,皇帝来仙游寺避难,臣子乔琳在此代其出家禳灾,唐大宗年间(847—859),唐宣宗李忱将仙游寺析建三寺;黑河南面叫仙游寺(亦称南寺),黑河北面的叫中兴寺(亦称北寺),另一寺毁于宋以后的战乱中。后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仙游寺由西域嘛桑加巴主持,复修扩建,改名为普缘寺。清康熙二年,募捐重修寺院,并恢复了仙游寺的原名。乾隆和道光年间及民国初期,对此也作过不同程度的修葺。

 

        仙游寺象颗明珠镶嵌在黑水河畔,周围山清水秀,古往今来,这里吸引了大批的文人学士,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白居易于元和元年(806)做周至县县尉时,曾在这里一气呵成写下了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题的长诗《长恨歌》,成为代代相传的千古绝唱;文情并茂的《长恨歌》,在中外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里还有许多历代著名文人墨客的轶闻遗迹,其中有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马融、唐代王勃、岑参、李商隐、朱庆余等,白居易还写有《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曾于太白峰前住,数到仙游寺里来。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开。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惆怅旧游那复到,菊花时节羡君回。”在岑参的《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中,仙游寺的山光水色如在眼前:“太乙连太白,两山知几重。路盘石门窄,匹马行才通。”“昨夜山北时,星星闻此钟。秦女去已久,仙台在中峰。箫声不可闻,此地留遗踪。石潭积黛色,每岁投金龙。乱流争迅湍,喷薄如雷声。”“夜来闻清磬,月出苍山空。空山满清光,水树相玲珑。回廊映密竹,秋殿隐深松。灯影落前溪,夜宿水声中。”历代文人士子和骚人墨客大多都喜欢这里的清幽脱俗,常来仙游寺游览休息,相与酬唱,递作笙簧。

      宋嘉佑七年,苏东坡任凤翔通判时,也曾两次到过仙游寺,满怀兴致,留诗多首,对逼水塔上十六方天王鬼神飞仙像作了鉴定:“非吴道子莫能至”。不但给这里留有文笔俱妙的对联,还在这儿制符调玉女泉中的水,至今被人们传为佳话。

 

      据史籍记载,隋文帝杨坚自小养育在冯翊般若寺,长大后返回杨家时,女尼智仙交给他一袋舍利子共31粒。公元601年,他在《隋国立舍利塔诏》的诏令中,令从京城分送舍利,于雍、岐、泾、 同、华、蒲、并、定、相、郑、嵩、亳、汝、泰、青、牟、随、襄、杨、蒋、吴、苏、衡、桂、番、交、益、廓、瓜、虢等30州各立一塔,全国31州建舍利塔分别供奉。《诏书》中说:“朕归依三宝,重兴圣教。思与四海之内一切人民,俱发菩提,共修福业,使当今现在爰及来世,永登善因,同登妙果。”请高僧大经30人各率侍者、官吏,并赍熏陆香百二十斤,分送舍利于各州起塔。起塔之时,任人布施,但钱只限止10文以下。若不够,可役用正丁,取用库物。限十月十五日午时,30州舍利同时置于石函内入塔。”还要求“总管、刺史以下,县尉以上,息军机、停常务7日,专门办理建舍利塔之事”,足可见当时佛教之势之盛,整个国家都将此作为头等大事,是祸是福历史已经作出明确的回答,只是人们往往会忘记历史或轻视历史罢了,所以历史往往又总是在重演,岂不悲乎。

 

    当时同时入塔的自然包括此地的仙游寺法王塔,如今其它30座塔及舍利子情况不明。而仙游寺 由于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的兴建,整体原样搬迁时,仙游寺法王塔发现的鎏金铜棺于98年10月20日被打开,棺中琉璃瓶内存放着国内首次发现的10粒隋代舍利子。后发现内有双面刻纹石碑一块、石函一具。考古人员对锈蚀严重的铜棺进行了除锈处理,将鎏金铜棺轻轻置放在搪瓷盘内的白纸上,用竹镊仔细地清理铜棺表面上残存的丝织线,然后用除锈机对铜棺盖与棺身结合处进行清理。在前侧与棺身结合处发现一丝缝隙,内有丝织状物品。考古人员用竹签向棺盖下轻轻探去,另一人手托铜棺,棺盖轻轻被打开。铜棺内露出一小堆丝织物包裹的东西。将包裹的丝织物品清理后,露出一个精美的琉璃瓶。琉璃瓶高4.6厘米,瓶外径1.3厘米。瓶内存有10粒舍利子。舍利的出土,水库的建设,寺塔的重修,这一切都意味着仙游古寺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了。

 

    过去的 仙游寺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仙游十景”尤其值得欣赏——宝塔放光、龙潭虎穴、九峰叠翠、狮山象岭、奇峰腾雾、猫阪警步、炎光普照、茅碥积雪、仙桥古渡、玉女垂帘。

     如今仙游寺虽已整体原样搬迁,但隋唐时代存留下来的仙游十景早已不复存在了。这里曾经是历代关中地区佛教活动的胜地之一;也是唐宋以来文人学士聚游之所;作为史诗般的《长恨歌》之诞生地;这里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还拨出专款,对该寺进行抢救和维修,使这一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利用。

    这块灵秀之地上,还树有毛主席手书的长恨歌碑,众多的现代名家也都对该寺有新的题书,可以说是更加丰富了仙游寺的文化内容。不过面对新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冲击,新搬迁的仙游寺, 作为中国千年前的文化丛林,她在人文历史上一千四百多年的辉煌能否继续光大,已然成了未知数,也许正象这已经降临的夜幕下已快要被黑暗笼罩,等到曙光再度升起时,今天的光辉已然不再,明天将掀开的是完全崭新的一页,创新性的思想光芒和文化灿烂,恐怕不须要再搬原样,须要的是出新或创新,可我们却老是要沉浸在往日的幻觉中,自我陶醉是民族复兴的大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该流走的还是让它流走吧,何必要勉强留恋它呢?是啊!该走就得走呀,乘着还没有完全黑透了天,我们也该向今晚要住宿的目的地马召进发了。

 

       好在新搬迁的仙游寺,离关中环线上的马召镇更近了些,三五公里的路程转眼就到,不过已是万家灯火通明时了,我们在一家私人旅店住下后,逛逛夜市、吃些夜宵倒也惬意……

 

    

 

[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