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艾波涛的头像

艾波涛

网站用户

其他
202404/21
分享
《汉中七天行日志》连载

第九章 车友相迎情意深 归心似箭夕照红

第七天(6月22日)一大早,天气仍然没有放晴,但雨点儿暂时还没掉下来,归心似箭的我们,便又在清晨6:00整踏上了此次骑行最后一天的程途。

出了马召镇,向东骑上关中环线后,又开始下起了雨,一开始还是淅淅沥沥的飘落上些小雨点儿,等到了马召东边那个石林时,雨水才开始多了起来。马召石林其实就是一片从黑河两侧山峦上开采下来的各种石料的集散地和加工场所——这个由人们无意间建立的人文景点,对于我们来说已不很陌生了,去年8月份骑行西汤峪游览太白山时,回程就是从这里骑行经过的,环线宽阔的大道两旁绵延了几里地的石头阵势,着实让我们兴奋不已——当时留下来的影象,给车友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至今还为车友们所称道,因此每逢有渭南车友西行时,大多都会绕道经过这里,都会慕名前来一睹这里的珍奇异石以及那些伟岸和雄浑的石雕产品。如今我们再度经过这里,自然是倍感亲切,少不了要多看几眼,雨中的石林虽然有些梦幻般的朦朦胧胧,但由绵延数里地上的各种石料和成品,以及那些在场地上正在加工中的半成品所构建出来的实实在在的石林景观,依旧让人兴趣盎然、魂牵梦绕,其美仑美奂实在是令任叹为观止。

过了这片石林雨下得更大了,我们只好停下来,取出雨披重新披挂上阵,前面不远处的老子墓(西楼观)、楼观台等著名景点,由于上次已经领略到了其中的精采和渊缘,因此也就都一晃而过。雨中的关中环线,透着清新象一条飘带沿秦岭北麓山脚边缘向东而去。我们一路冒雨骑来,一直骑到户县县城正南的岔路口上,才从关中环线上骑下来,四十多公里的路程足足骑行了三个小时,雨中骑行还真是既提不起速度来,又耗费精力,骑到户县县城时已是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了。

户县位于陕西关中中部,距西安西南30多公里。在户县南大街一家小饭馆前停下来,两个人只花了6元钱就吃了个肚儿圆,稀饭、油饼、包子之类的小吃,既增加了足够的热量,驱走了身上的凉气;又增加了足够的能量,精气神便又恢复了上来,浑身上下又有了使不完的劲儿。

饭后我们顺着南大街一直向北骑行,此时雨虽然是小了很多,但街上的行人和车辆还是很稀少,老远就看到了户县钟楼矗立在前方的视野里,我们没骑几分钟就到了近前。户县钟楼——这里曾经是户县的中心(钟楼在几百年前是当然的中心,现在随着城区的发展, 据说钟楼已经偏西了),户县的钟楼和西安钟楼很相似,只是比西安钟楼小一些罢了。

钟楼四面开有拱形门洞,四个门洞的名称不仅寓意深刻,而且还与周围的环境与方位紧密结合——南门面向秦岭,山色、风光、美景一览无余,故命名为“览胜”;东面则面向开阔的关中大地,每天旭日东升万丈光芒首先映照于此,尽显辉煌,故作“迎旭”;西面亦是面向着关中西部,秦川骊骊、渭水泱泱,落日余辉、紫光彩霞,气象万千中尽显户县之美妙和绝伦,门楣上题为“瞻紫”真是最恰当不过了;北面远眺边极,莽莽苍苍,关中北地的山峦是为屏障,虽然有些牵强,但题为“拱极”也算是着了一些边际,勉强说得过去。在 中国古代北部城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城的中心都有钟楼,只是大多都在历代的战乱或天灾人祸中毁于一旦;户县自然也不例外,其城中也有钟楼,例外的倒是户县钟楼在历经苍桑后仍将自己保存了下来,实属不易,亦可算是奇迹了。

从型制上看,户县的钟楼和西安钟楼很相似—— 西安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正因为形态和户县的钟楼很相似,所以就有人说西安的钟楼就是按这个造的,真不知该如何相信这种说法,或许说户县钟楼是按照西安钟楼的模样建造的更为可信一点儿吧。

在钟楼东北角的文庙广场上,已将原来的古建筑文庙和户县钟楼连接到了一起,新建的广场大约三千多平方米,不仅美化了市容环境,而且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场所。 我们在这个广场上停下小憩,观赏了广场北部的人文景观、小桥流水、曲径通幽, 对自行车的各部进行了一番检查和调整,此时天气变得晴朗了许多,云开雨停、光线明媚,好久没见到这样的天气了,还真有些意外的感觉——

回归路上风雨骤 关中环线路清新

户县钟楼堪称奇 云开日出显真容

自从开始“横穿关中环形路 跨越秦巴山中景”的骑行以来,七天时间里大部分都是阴雨天气,看来这次骑行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太阳公公还是非常眷顾我们啊!现在又要和我们结伴而行了。

10:00点多,我们告别了户县钟楼及其周围的文庙广场,顺着东大街的街道一直往东骑上了通往西安的公路,著名的秦渡镇就在前面,那里已有过我们的辙迹,秦镇的米皮也多次成为我们的佳肴美味,那里的古老传说的轶闻趣事与现代集市的热闹繁盛,至今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无法忘怀,但几十里的路程却很快就被我们的轮子碾了过去,从秦渡镇北侧的大桥上骑了过去后,通向西安城区的丈八路街办就在路的尽头,我们进入西安——渭南自然就不是很远了。

12;00点许,我们到达西安城区东部的建设路,由于穿越城区耗时费力,30km路程竟然骑了两个小时,在小苏塘坝鱼建设路店,打尖吃饭倒是早有预谋——还在策划此次骑行时,就有到过汉中的车友说:汉中的茶叶和塘坝鱼都应品尝,否则就虚度此行了。由于笔者的孤陋寡闻,还以为塘坝鱼是汉中的特产鱼类呢,是地方特色或具有地方特色,就一定要品尝品尝了;带着这样的念想进入汉中后,却并没有发现做塘坝鱼的特色店面,颇为失望。还是建伟车友见多识广,告知笔者塘坝鱼不是什么特产的鱼类,而是一种鱼的做法,在西安就有很著名的塘坝鱼餐饮公司——“ 小苏塘坝鱼 ” 品牌名气不小,在西安颇具影响力,解开了迷团后便商定到西安品尝塘坝鱼,从而圆最初的念想或梦想。

因此到了西安,我们便直奔小苏塘坝鱼而来——我们慕名而来自然是早有预谋了。由于正是吃饭的高峰时节,这里面虽然可以说是宽畅明亮,环境还算舒适,但还是有些人满为患,闹混混的让人浮躁不安,让人不踏实……,等了好一会儿,我们才找到了一个有着临街的窗口,并可监视窗外自行车的座位(在这样的席位上吃饭,我们才能踏踏实实)。看了菜单,感觉价钱还算实惠,相对而言,感觉这里应算是性价比较高的一个店了。一开始本来我们想要一份不辣或不太辣的塘坝鱼,但被告知没有不辣的,不辣就不成为塘坝鱼了,辣或许就是塘坝鱼的魂灵所在了。

这里的塘坝鱼做的很不错,但是鱼有点辣。由于笔者不太喜欢吃辣的,自然是有些不对胃口,品尝一回恐怕没有第二回了,不过还是很喜欢塘坝鱼里的那些配菜——塘坝鱼里面的魔芋真的很好吃。其它菜也做的不错,特点都是比较辣,因此我们要的菜:不管是塘坝鱼,还是其他的宫爆鸡块等,都剩下不少,实在是不好意思,因为暴殄天物不是我们的本意,自行车骑行本就是低消费、节约型的活动么,我们岂能不心疼呢。

让笔者百思不得其解是,不知为什么这里这么火爆——或许是适合陕西人的口味,不仅辣的彻底,还香的诱人,吃完了还想吃总觉得不够,再加上大众化的消费水平深受顾客的喜爱,所以这里才成为消费者领略浩瀚餐饮美味的较佳去处了。

小苏塘坝鱼自一九九八年创办以来,目前包括这里以及交大店、金花路店、吉祥路店、纬二街店等七家酒店。小苏塘坝鱼餐饮有限公司以优雅的就餐环境、独特的服务理念,大众化的消费定位取信于消费者,从众多餐饮企业中脱颖而出, 小苏塘坝鱼在陕西省已确立了知名餐饮企业形象。

小苏塘坝鱼虽然不是笔者所想要的美味佳肴,但它仍然在笔者心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回味起来也还是觉着不虚此行,总算是圆了最初的梦。

吃过塘坝鱼已两点多了,继续骑行到了唐都医院附近时,接到了katon车友的来电,说是要来迎接我们,约定在临潼的西安科技大学门口汇合。

出了西安从霸桥到临潼这段路修了两年多了还没完工,每每骑到这里总会被飞扬的尘土和坑坑凹凹的半边路折腾的够呛,一开始还禁不住要对临潼区的官员们进行一番遣责,时间长了倒也没有了太多的怨怼情绪,大家尽量避免骑行这条路。但骑远途又避不开,只好认命硬着头皮骑过去,不过这回回来骑行发觉路面比一周前要好多了,半边路基本上没有了,虽然还没有铺上沥青路面,但路基部分已经完全铺完且碾压的平平整整,尘土飞扬虽然还没有杜绝,但已经不那么的黄尘蔽日,坑坑凹凹的颠波也少见了,看来这段路就要快修好了——上周六骑行时还有不少半边路,一周后竟然全铺平了,倒是有些意外。拖了一两年的工程总算是有了些眉目,仅仅这一周时间的变化和以前一两年的拖拉,不知能否印证政府的不做为正在改变呢?呵呵:)))),若真是如此,那就要烧高香了。

看到如此的变化心情自变得好起来,归心似箭的我们骑行起来也就越发的快了起来,因此我们率先骑到了约定的地点——西安科技大学的校门口。等了一会儿,从渭南前来迎接我们的车友陆续赶到,大家欢聚一堂,兴高采烈的程度十分惹人注目,大家争相合影留念,互诉衷肠——我们这一周的雨中骑行,车友们都非常关注,每天都短信问候,提醒注意安全,端午节还为我们送上深深的祝福。现在再听我们讲述雨中骑行的经历和艰辛,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渭南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协会的车友们情深意重,使得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这个群体的温暖和带给每个人家一样的温馨,而且还感受到了自行车运动的魅力。

在科大校门口打尖休息期间,katong车友还骑车到学校西面的集市上买了个大西瓜,众人大饱口福后,踏上了回归渭南的路程。在最后这三十公里的骑行历程中,我们依然保持了旺盛的精力和骑行速度,于下午6:00时之前顺利到家,圆满地完成了此次“横穿关中环形路 跨越秦巴山中景”的骑行活动——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