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沁人心脾的桂花早已笼罩着整个乡镇。家家户户门前的桂花树已经洒下了满地的金黄。那些喜欢桂花点心的人家已经开始精心地准备制作起来。
独自去西藏旅行归来的羽毛老师,回来已经尝过那些桂花饼,她带着那张入学通知书和父母那句“不要忘记找对象”的嘱咐坐上了去上海的大巴。还没满座的大巴上,她怕晕车,选择了一个中间靠窗的位置,旁边是个中年大叔,一上车就闭着眼睛,不一会打起呼噜来。她只好打开笔记本,戴上耳机,点开事先下载好的电影。看完了两小时的电影,大巴终于到了上海南站。
第一次到上海,确切地说她连地图都没有研究,只是按照老乡的指示下车坐上了公交。老乡一再强调,在上海没急事尽量不打车,一般学生承受不起车费。公交车很快驶入了车流之中,一路上停停顿顿,一个半小时到校。她下车前连忙给父母报了平安,母亲在那头一个劲提醒她别忘记重要的事情。
她在U型的宿舍楼里不停地张望,终于找了7号楼。她的行李早已邮寄到了楼下。她把行李搬到了520寝室。这是个连卫生间、空调都齐全的宿舍,比她以前单身宿舍要好几百倍。门外还有一个小阳台。阳台上还留下了几盆花草,耷拉着。她连忙去找装水的工具,室内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她只好把这些花草一盆一盆地搬进了卫生间,打开了花洒,给它们来了一场痛快的沐浴。那些花草得到了水的滋润,瞬间得到复活,枝叶舒展开来。不一会,她又把这些花盆又搬到阳台上,晚风中似乎有了一阵欢歌。
等她把屋子收拾完毕之后,看室友还是没有来,便去洗了一个澡,然后把背包里剩下的一杯牛奶和几片面包拿出来,坐在阳台上就餐。凉爽的晚风阵阵扑面而来,顿感疲惫消失殆尽,她俯瞰着楼下来来往往的人群说说笑笑,仿佛自己又降落在另外一个星球上。黑黑的7号楼来的新生很少,零星的亮着几盏灯。
经历了四年教学工作的她又回到了大学时代的寝室生活,似乎有点不习惯,她满脑子里还是那个中学校园,那个集体备课的简陋教室,那个装满学生的庞大教室,还有她住的那排单身教师宿舍。
就在她思绪飘远的时候,放在室内桌上的手机响了,她连忙跑进去,一瞥是芬芬老师来电了。这让她又惊又喜。那个忙着带娃的家伙怎么有空来电?她顺手接了电话,那头传来了稚嫩的孩子咯咯的熟悉笑声,就是不说话。很快那个孩子把电话按停了。她下意识地知道原来是孩子在乱按电话。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在这个陌生的校园,她突然感觉到一种异样的孤独,原来那个曾经所在的中学集体是那么的火热。
她在阳台上久久发呆。忽然她隔壁阳台走出了两个年龄相仿的室友,一看就是刚毕业的应届生,隔着阳台相互打了声招呼,便忙碌起来。只有她还是坐在那里,回味着那个中学校园的点点滴滴。为了自己的理想,她放弃了那个充满无数双渴望眼睛的校园,离开了三尺讲台。
黑夜总是慢慢地静了下来,室友还是没来。第二天天傍晚时分,室友终于拖着一个大行李箱来了,短发,身材干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个假小子,一看也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嫩头嫩脑的。起码比她小好几岁。她主动上前帮室友搬进了行李箱,室友只是朝她淡淡的一笑,收拾好床铺之后,便和一个大学校友走了出去。
她的直觉告诉自己是个异类,就是因为她工作了几年还考研的社会人。所谓工作再考研的人就寥寥无几。从大学校园走出了这几年,呆在乡村小镇上,她几乎天天不是备课就是上课,要么改试卷,接触的人也就是学校的同事和学生,她与世界脱轨。因为紧张的校园生活都与世界脱轨,只有一个目标高考。
从后来的聊天中,她得知室友们的本科学校基本是211高校,英语口语也比她强得多,这种显而易见的差距让她突然一种莫名其妙的自卑。加上她又是一个参加社会工作再考研的人,年龄上的差距让她又成了同学们的一个“异类”。
“你都带高三毕业班,还考第一?”一群室友围在她在身边好奇地问。
“巧合,纯粹是巧合。只是运气好而已。”她只好谦虚地回答。她并不想告诉她们自己备考路上的酸甜苦辣。
听到这里,接着他们就开始追问:“为什么好好的工作,还要读书?你不知道当今找工作多难?”这一问就将她问倒了。这哪是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的。当初就是一个梦想让她努力飞出那个山旮沓。末了,她只好借用网络上最火的那句话“我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来搪塞这些疑问。大家也知道她在敷衍,便不再追问。
“那你有男朋友没?”这个问话又让她再次陷入尴尬。为什么到哪里,人们都喜欢问这个问题。她只好摇摇头,说没有。然后大家就怪异的眼神看着她,有人加上一句:“赶快找呗!”
不过她已经感觉到了她在大家当中是个异类,她这个年龄应该是个读博士的年龄。未婚的女博士总是让人们联想出很多令人与众不同的话题来。她不喜欢成天在寝室里追美剧,不喜欢躲在被窝里讲鬼故事,不喜欢讨论谁谁有男朋友了。
就这样过了三天,几个寝室的人便两三成群,分好了类。这样一来,除了上课大家一起见面,她显得那么孤单,课外总是一个人除了泡图书馆,看论文,看历史,看小说,跑步,偶尔和同学们练瑜伽,其他似乎无事可做。不过,这样的生活她很满足,似乎很久很久没有这么自由自在的生活了。
入学的第五天,学校如期召开了一场开学典礼。学校的校长面对全校新一届本科生和研究生做了一场激情演讲。最后一句“这里是爱,这里是自由。”将全场演讲推到了高潮,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对呀,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热爱,这里是每个人的自由之地,从来没有异类的存在。我为什么有那样的想法呢?羽毛老师也太赞同这句话了。是爱和自由造就了独一无二,还是独一无二造就了爱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