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丝绸古道山丹,有这样一位文学老人,他扎根人民,笔耕不辍,坚持写日记60多年,写成长达60多卷的《肖滋云日记》,累计整理出版文字近2000万字,并坚持对青少年一代日记写作的辅导指导
历经千年风吹雨蚀依然王者气派浓郁,全国唯一的少数民族裕固族自治县肃南皇城,是一座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古城。慕名踏访,仍能强烈地感受到当年阔端、只必帖木儿们承袭的蒙古铁骑
一辆装配长长车辕的架子车在长满芨芨草、骆驼刺的荒漠上蜿蜒穿行,木栏车厢里铺就着一条黑色的毛毡,我与小两岁的表兄弟卷缩在里面,清瘦的外祖父高高地扬起哨鞭,“驾.....”,一声长
能够留存下来的,都是经淘洗、沉淀后弥足珍贵的文化遗存,从最初刀耕火种的部族,到后来的羌人、大夏人、月氏人、乌孙人,最后是匈奴人,走过古韵青铜,领略雄健轩昂,再走出正式把这
天空有几层薄雾,太阳不是十分明亮,在焉支山麓,属山丹县大马营镇中河村地界,矗立起一座“焉支花谷”的仿古木栅栏门亭,进入大门,忽地,就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祁连山下的山丹马场,是一个具有两千三百多年养马历史的天然牧场。旧时光中,我曾无数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可能是对历史文化的钟爱,一直关注的是它在寂静和无声中托举起我的思维,
无论岁月何季?无论身居何处?每当忆起故乡,想起老家,村北面一眼望不到边的石坡就清晰而温馨地浮现在我眼前。在村上,像石坡这样土的“掉牙”的地名起码几十处,都是祖祖辈辈的村人
一场美食与文化、诗与远方的共舞,宽敞的智行广场、新建的焉支巷子,伴随着呲呲、呲呲的翻炒声,一种被俗称为“炒拔拉”的美食散发出的油香味从气流中不断涌出,与夜间文艺演出的分贝
入夏左右,西北内陆尚处于初翠连荒野、烟姿入远楼的原生环境,江南大地早已是一幅鸟语又花香、湖光竞秀色的美丽图画。一次培训的机会,作者无意间带上了一条20多年前的毛巾,勾起了对
有人说,有鸟鸣的地方就有乡愁,鸟鸣生就了乡愁的模样。我认为,鸟鸣尤其是雏鸟的啼叫更像是乡村的精神胎记。在乡村的旧时光里,谁的记忆里没有几声鸟儿的鸣叫声呢?它们都被一拔一拔